每經編輯:畢陸名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今日凌晨從海拔8300米的突擊營地向峰頂進發!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據央視新聞最新消息,剛剛,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從北坡登上珠峰頂峰。
而不少網友疑問為什麼非要人力給珠峰測身高?為什麼不坐直升機上山,或用遙感衛星測量?據工信部官方微博工信微報稱,2020珠峰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組長黨亞民介紹,衛星遙感精度不夠,也只能測得雪面高度;峰頂空間較小,直升機無法降落,螺旋槳引起的風還可能引發冰雪崩塌等。
本次珠峰測量為何凌晨衝頂?
不過還有人問,本次珠峰測量為何凌晨衝頂?與以往有何區別?針對這些熱點問題,央視新聞記者視頻採訪了2020珠峰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組長黨亞民,來看專家的解答。
黨亞民解釋稱,為什麼會選擇凌晨登山,它和珠峰的這個氣候條件是有關係的。一般來說都是在中午11點之前就必須下撤,因為下午以後,它峰頂上那個風特別大,就特別危險了,就是從登珠峰來說,哪怕你到了一點鐘不管你登到什麼位置,你都必須返回,那麼咱們這一次珠峰測量呢,還要在峰頂進行測量工作,還要留下時間,所以咱們一般來說計劃就要(早上)七八點之前,儘量就登上珠峰的這個頂端,所以就是我們要在凌晨的這個一兩點就要出發了。為什麼會選擇凌晨?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凌晨雪不粘腳,就是登山運動員穿的那個很重的爬山的那個靴子它有四斤多重,它很重,如果雪再粘在上面其實也是蠻危險的,那麼在凌晨的時候雪是不粘的,所以它反而更好一些,另外就是說登山運動員他都有一個頭燈,他在攀登的時候,就足燈可以照十幾米的距離,所以他也不存在說看不見的問題,所以應該是很安全的。
那麼這次峰頂會戰和以往相比有哪些不同的特點呢?黨亞民表示:以往珠峰測量,所有的觀測數據都要靠我們的這個峰頂的登山隊員和測量隊員把它拿回來。咱們這一次珠峰測量,就是咱們國家的5G就是架到6000多米了,就可以實時的把數據傳下來,傳到我們的數據中心。同時,我們也可以在第一時間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看它的數據的質量怎麼樣,這樣就對前進大本營的決策帶來了非常大的一個好處,就是可靠性提高了。還有一個就是說我們測完了以後,可能我們的測量儀器可以在山上再多停留一會兒,我們可以多觀測一些數據,通過我們的登山隊員把一部分,把前面幾十分鐘的數據拿回來了,後面我們還會繼續通過5G往下傳數據,這樣我們在峰頂的觀測時間會長一些,然後呢,精度也就會高一些。
同「登珠峰」的,還有北鬥和5G
在人類認知珠峰的進程中,每一次數字的微小變化,都堪稱「巨變」。
1975年,我國測繪隊員精確測得珠峰海拔高程為8848.13米。到了2005年,這一數字被細化為:珠峰巖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冰雪深度3.5米,其中冰層以下巖面以上有1米厚不明物質,密度介於冰與巖石之間,估計為冰和碎石的混合物。更加精確的數字背後,是更加進步的測繪技術。在2005年那次測量中,測量人員採用了傳統大地測量與衛星測量結合的技術方法,先進的GPS測量系統和冰雪深雷達探測儀等設備的應用,也使測量精度進一步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那次測繪中使用的設備和技術很多都還來自外國,比如GNSS主要依靠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但這次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
據上觀新聞,英國《泰晤士報》本月初在報導此次測量時指出,中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美國全球定位系統的競爭對手——將被用來確定珠峰的精確高度。報導同時強調,中國上個月在珠峰區域建成了5G基站。北鬥和5G,這兩項前沿技術成為了外媒報導中的關注重點。日本NHK報導稱,此次測量將用最新技術精確測量世界最高峰海拔。
除了外媒關注的北鬥和5G,此次登山隊採用的天頂儀、重力儀、峰頂覘標、用於三角交會測量的超長距離測距儀等設備也均為國產儀器。
「此次測量任務中,大量裝備國產化,可靠性、精度等都比2005年有質的提高。」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隊長李國鵬介紹說。
據悉,美國曾有一項研究稱珠峰的高度為8850米,與中國此前所測高度不一致,但中國專家表示,本次科考隊將使用各種最先進的設備和技術,產生「有史以來最精確的測量結果」。
相比於專業人士操作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立在珠峰上的5G基站引起了更多普通網友的注意,香港《南華早報》報導稱,中國的電信運營商在珠峰建立5G基站後,與中央電視臺合作開通了珠峰直播,實時展現珠峰美景,觀眾達上百萬人。
不僅如此,5G還讓珠峰給全世界帶來了更多浪漫:5月9日晚,一場「珠峰星空音樂會」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進行5G直播,全球100多萬人次通過網絡觀看了此次音樂會。
見證了珠峰上的5G基站種種神奇之處的外國網友,也不禁感嘆,「這確實比我們的先進啊!」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上觀新聞、工信部官方微博、公開資料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