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3日下午,全中國電競愛好者都在關注著同一件事情——「IG奪冠」。剎那間,從線上到線下,從寢室到網吧,無不沉浸在IG奪冠的喜悅之中。
兩天前朋友圈和抖音的狂歡還是「iG是誰?iG牛逼?不管了這個時候祝賀就對了」,11月6日,在微博上,借著祝賀iG奪冠,抽113個獲獎者每人發1萬元的噱頭,一夜之間,王思聰再度讓電競戰隊iG突破文化圈層,喜提微博熱搜第一。
王思聰這次抽獎是由於英雄聯盟項目組對中國賽區第一個總決賽冠軍冷處理,活動策劃敷衍了事。王思聰雖然是抽獎,實際上是回擊,下面的網友說出了實情。
其實中國電競之路走得很艱辛。。。
2005年,李曉峰以Sky的名字在世界電競最高賽事WCG《魔獸爭霸》項目上完成奪冠壯舉。次年李曉峰又衛冕了該項冠軍,真正意義上成為了中國電競第一人。
從不被承認,到為國爭光,中國的電競行業,由此開始了野蠻生長。極具諷刺意味的是,就在國內電競發展壯大之際,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網絡成癮戒治中心(又稱網戒中心)也在同期創立,此後楊永信的名字時不時會與電競掛鈎,然邪善之別,世人早已心知肚明。
而隨著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以《英雄聯盟》、《DOTA2》、《CS:GO》為代表的五人合作對抗模式的新型電競項目成為主流,相比於《星際爭霸》、《魔獸爭霸》這些1V1的對戰模式,團隊合作也更適合時代的發展,儘管在這期間,各個俱樂部時常被爆出發不出薪水,倒閉轉手的新聞也屢見不鮮,但天降大任最終使得這批少年邁向了電競英雄的寶座。
2011年8月,王思聰在微博宣布進軍電子競技領域,以5億資金收購CCM戰隊,組建iG電競俱樂部。
次年,王思聰連同當時國內眾多俱樂部組織發起了「ACE聯盟」(中國電子競技俱樂部聯盟)。這一組織在負責國內職業電子競技戰隊註冊、管理、轉會、賽事監督等多方面工作的同時,還頒布了國內電競職業聯賽參賽俱樂部管理辦法、職業選手個人行為規範等多個條例,為整個行業樹立規範。雖然這一組織在之後飽受爭議,但客觀來看,「ACE聯盟」的建立,將中國電競推上了職業化的道路。
2015年,王思聰以2000萬元註冊資金成立熊貓TV,此外王思聰還通過普思資本投資了ImbaTV、英雄互娛、鈦度科技、VPGAME和網魚網咖等公司,開始布局電競全產業鏈。在此帶動下,2016年阿里體育、巨人網絡、B站、華碩ROG、滔搏運動、FunPlus紛紛入局,支持以英雄聯盟為主的電競產業。
而在另一方面,社會主流也在開始認可電競行業。
2016年,DOTA2在TI6奪冠後,登上了央視新聞;今年雅加達亞運會英雄聯盟項目奪冠後,《人民日報》官微一日連發兩條微博,慶祝中國電競的勝利,官微也進行頭條推送;央視還對LOL國家隊的隊長、RNG隊員UZI進行專訪。2018年發布的《2017中國運動員影響指數排行榜》中,UZI成為唯一上榜的職業電競選手,相比於此前「人皇sky」李曉峰在WCG奪冠後不被主流認可的落寞,今天的輿論氛圍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看似iG奪冠的背後,其實飽含了多少辛酸,這個足以說明電競愛好者的心聲
你還記得那個曾經年少輕狂在網吧熬夜打遊戲的熱血青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