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大是大陸接收臺灣學生最多的高校,這些學子青睞哪些專業?

2021-01-18 中國臺灣網

  在海峽兩岸經貿文化友好往來中,活躍著一批「暨南人」。

  據統計,暨南大學是大陸接收臺灣學生最多的高校,截至2016年9月27日,暨大在校臺灣學生有886人,在這裡求學的臺灣學子,多數選擇了會計、財稅、企業管理、國際關係、醫學等學科。

  臺灣有200多位骨幹會計師畢業於暨大,每年有一批暨大醫學畢業生返回臺灣從醫……甚至在臺灣地區的南投縣,也有一個「暨南大學」,演繹著兩岸一脈、血濃於水的故事。

  暨大校友推動臺灣創辦「暨南大學」

  在臺灣南投縣埔裡鎮的日月潭風景區,蜿蜒上山,一片翠綠盡收眼帘,數棟中國風的建築融入於山水間。這是臺灣海拔最高的大學,即臺灣「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以下簡稱「臺灣暨大」),與坐落廣州的110歲暨南大學「同根同源」。

臺灣暨南大學圖書館。

  1984年,暨大美國南加州校友會會長雷博平應邀到臺北,與暨大的臺灣校友徐亨、新加坡校友戴始仲和楊淑蓀一同推動臺灣設立暨南大學。

  當時,臺灣為了減少區域發展不均,決定在南投成立一所綜合型、重視僑生的大學。1995年,臺灣暨大成立。

  目前,該校被列入臺灣地區教育部門25所「大學繁星計劃」,設有人文、管理、科技、教育等學院,有19個學士班、27個碩士班、14個博士班,擁有全臺最優秀的船艇和高爾夫實踐課程,弘揚中華文化「中道」精神,致力培養海內外優秀人才特別是僑界人才,是臺灣地區知名的「小而美」的優質大學。

臺灣暨南大學代表隊參加「2016海峽兩岸暨南結構模型大賽」時留影。

  臺灣暨大前代校長徐泓教授曾介紹,「暨南精神」其實是薪火相傳的。暨南大學校訓為「忠信篤敬」,臺灣暨大的校訓為「誠樸弘毅,務本致用」,一脈相承。兩校師生在學生培養、學術研討、科研培訓、賽事交流等領域經常互訪交流。

  培養臺灣學子,暨大「臺灣班」貢獻卓著

  近年來,隨著兩岸交流的深入,越來越多臺灣學子選擇到大陸讀書,暨大便是不少臺灣學子的選擇之一。

  而在專業選擇方面,臺灣學生在暨大多數選擇會計、財稅、企業管理、國際關係、醫學等學科。暨大學生會設立有臺灣學生會分部,臺灣學生可通過該組織直接與學校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反映學習生活中的問題。

  暨大還特意設置「臺灣班」,為臺灣碩士和博士生專門制定了一套針對性的培養方案,提供全套教學服務。據悉,這是華南地區首個研究生「臺灣班」。近年來這個專班由暨大臺灣校友會執行長李宛平負責推廣,每年會推薦臺灣學生到學校攻讀。

  花蓮縣長傅崐萁就是「臺灣班」的傑出代表。他2005年來暨大攻讀國際關係博士研究生,多次往返兩岸之間,推動和平發展。

傅崐萁

  今年6月,第八屆海峽論壇在廈門舉行。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傅崐萁等人在會議上發言呼籲,兩岸民眾是兩岸關係發展最有力的推動者,應當大力加強兩岸民眾交流,推動兩岸和平發展。

  今年10月,傅崐萁又到訪廣州,與廣東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林雄會晤,希望加強與廣東在農業、觀光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期待早日開通花蓮與廣州、深圳的直飛航班,建立兩地更加緊密的交流合作關係。

  在母校110年校慶之際,傅崐萁專門發來了祝福視頻。他在視頻中說:「在過去的110年,中華民族散落在全世界各地的華僑子弟,能夠回到我們的文化的發源地、我們的大陸,在暨南大學就學,非常榮幸。崐萁身為暨大的一分子,為暨大祝福,更將為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發揚光大持續努力。」

  大陸首例!臺灣學生當上學生會主席

  廣東是臺胞在大陸投資最早、臺資企業最多、臺資經濟發展最快的省份之一。有不少臺灣企業家、會計師都曾有在暨大求學的經歷。

  暨大臺灣校友會秘書長傅文齊告訴記者,臺灣學生選擇暨大,一方面是暨大海外學生相對較多,辦學國際化程度高;另一方面是他們對大陸尤其珠三角地區的經濟動向、制度體系方面有濃厚的興趣,想選擇相關專業學習。

  暨南大學理工學院光電系大二學生張千祐表示,他之所以選擇到大陸念書,主要是希望能開拓視野、認識更多人。

  據不完全統計,暨南大學會計專業在臺灣的校友大概有200多人,分布在臺灣經貿文化等領域。

  暨大每年還為臺灣培養出一批醫學畢業生。暨大招生辦老師介紹,臺灣學生喜歡報讀醫學專業。醫生在臺灣很吃香,社會地位較高,但臺灣對於醫學生的招收量較少,所以臺灣學生傾向到大陸學醫後再回臺灣就業。

  有不少臺灣學生在暨大讀書期間,積極參與各類組織活動,劉孝威就是其中之一。

  6年前,劉孝威到暨大就讀口腔醫學專業。生於臺灣、長於馬來西亞的他性格活潑,讀書期間,他積極投入學生工作,通過報名競選,擔任暨南大學學生會主席,成為大陸有史以來第一位臺灣籍高校學生會主席,他還兩次參加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的主席團會議。

劉孝威

  「這一切,都是我之前不敢想像的。」劉孝威說,「事實卻證明了,這裡不僅是一個充滿機遇的地方,更是一個充滿包容的地方,只有自己有想法,有行動,那麼一定能實現!」

  本科畢業後,劉孝威選擇了留在大陸讀研究生。他笑著說:「我看好這裡的發展空間,未來會更加精彩!」

相關焦點

  • 因為這些現實原因,臺灣學生把大陸高校放在了首選!
    一、入學條件2017年教育部出臺政策,將臺灣學生申讀大陸高校的「學測」(相當於高考)成績由「前標級」(前25%)以上,放寬到「均標級」(一半)以上,為臺灣青年在大陸就學進一步敞開了大門。雖然門檻有所放寬,但是分數仍然較高,清北的分數線在臺灣省內也是頂級分數,只不過有更多學生可以有機會申請。
  • 臺灣公立高校大陸首招研究生 學生無須考試
    本報訊記者 朱文娟昨天,復旦大學港澳臺事務辦公室在校舉行港澳臺交流日活動,部分來自港澳臺高校的招生負責人也齊聚現場,現場宣講本校的招生政策。由於今年臺灣公立大學首度在大陸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現場前來諮詢的學生非常多。
  • 大陸優秀圖書走進臺灣高校
    「大陸優秀圖書臺灣高校巡迴展」開幕式上,劉泰(右)向參展高校贈書。陳曉星攝 在文言文被臺灣極端人士污衊為「傳播中國封建思想」的鼓譟下,臺灣高中語文課的文言文佔比下降到35%,但在臺北知名書街重慶南路賣書將近40年的書店老闆沈榮裕說:「附近高中的學生到我的店裡來買書,一套《紅樓夢》或《三國演義》,臺幣上千塊都會買,臺灣的學生對古典文學、詩詞很喜歡。我的中文簡體字書店從一家開到現在的3家,說明大陸出版的書籍很受歡迎。
  • 大陸學生注意啦!臺灣有些大學最好別報 有些大學有「錢途」
    大陸學生報考臺灣高校工作正在火熱進行,哪些大學排名靠前,哪些大學有「錢途」,哪些大學要慎重報考,畢業後會面臨什麼問題,這些都是學子們事先必須掌握的資訊。導報記者梳理了相關「大數據」,希望能對你填報志願有幫助。
  • 國臺辦:今年共有近6800人次臺灣學生報考大陸高校
    中新網9月16日電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16日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今年共有近6800人次臺灣學生報考大陸高校,有暫時不能返校的臺灣學生,學校將採取在線學習、在線輔導等措施保障他們的學業。但今年大陸學生赴臺就讀遇到了重重困難,對於現在仍在臺灣學習的大陸學生,支持他們通過適當方式維護自身應有的權益。資料圖:臺灣學生在大陸實習。中新社發 陳淑華 攝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目前大陸高校已經陸續開學,請您介紹今年大陸高校招收臺生以及臺生返校報導的有關情況。大陸高校為臺生學習和生活提供了哪些便利?目前大陸學生赴臺就讀情況如何?
  • 臺灣多所名校申請大陸高校學生暴漲 多名校長遭當局關切
    對此,林清波答覆詢問者,學校沒有倡導、鼓勵,只是滿足學生需求、寫推薦信,反問「在臺灣民粹氛圍壓縮教育專業和清純氛圍下,能說什麼?」 林清波表示,從去年開始,大陸方面將臺灣高中畢業生的申請入學方式簡化:只要上網填表格即可,條件也降低到平均標準就能申請。臺灣「教育部」警覺目前存在人才拔河現象是對的,這是趨勢,但與其圍堵、抗拒,不如想想如何反過來吸引大陸的學生。
  • 國臺辦:今年近6800人次臺灣學生報考大陸高校
    國臺辦:今年近6800人次臺灣學生報考大陸高校 央視新聞9月16日消息,目前大陸高校已經陸續開學,針對今年大陸高校招收臺生以及臺生返校報導的有關情況,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在今天(16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
  • 北京一所改名後「逆襲」的高校,本地人瞧不上,外地學子比較青睞
    北京可以說是我國高校資源最豐富的一個城市了,每年都有無數學子想要進京讀書,外來人口雖然已經3連降,但是仍然高達700多萬人,這其中有不少是外地求學的學子。 像北上廣這樣的熱門城市,每年的報考分數線,其實並不低。
  • 臺灣高校限制多 學生報考熱情不足
    去年,臺灣73所私立技專院校首次大規模向大陸高校招生,主要招收2000名大陸各省市高專(二年級)本科(二三年級)學生自費赴臺學習一學期。由於是短期交流,學生赴臺學習多以文化體驗為目的,在臺灣高校所修讀的學分也基本能得到大陸所在高校的認可,但無法拿到臺灣高校的學歷。
  • 大陸俱樂部與臺北高校合作助推臺灣足球學子「登陸」
    近年來多位臺灣足球運動員「登陸」中超、中甲賽場,讓臺北市立大學體育學院足球專業的學生深受鼓舞。「非常希望能到大陸發展,已經去的前輩就是我的目標。」小學3年級就開始踢球的劉計超對記者說。  劉計超和隊友們的願望今後又有了一個新的實現「通道」。
  • 臺灣學子:在大陸感受真實
    隨著兩岸民間交流的不斷深入和大陸高等教育的發展,臺灣學子赴大陸求學深造已經漸成趨勢。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上萬名臺灣學生來大陸求學,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進一步了解、感受真實的大陸,成為兩岸民間交流的重要紐帶。第一次來,就愛上了大陸張先鵬,1968年出生在臺北,現在北京清華大學攻讀公共管理學博士。
  • 大陸狀元最青睞大學排行揭曉 北大清華受寵
    報告顯示,1999-2010年中國大陸高考狀元最青睞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遙領先兩岸四地其他高校。誰是「香港高校一哥」?香港和大陸狀元心中各有所屬,香港狀元最鍾情香港中文大學,大陸狀元最心儀香港大學。臺灣大學成「臺灣狀元集中營」,創兩岸四地高校狀元錄取最高紀錄,澳門高校至今無大陸狀元問津。
  • 國臺辦:在臺灣高校就讀大陸學生的正當權益應得到合理保障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北京3月19日電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朱鳳蓮今天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臺灣方面的原因,在臺灣高校註冊就讀大陸學生的權益受到損害,臺灣當局和臺灣有關高校應當切實負責,妥善解決有關問題。據了解,目前在臺灣高校註冊就讀學歷的大陸學生有8300多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民進黨當局限制大陸居民赴臺的措施不斷升級,有關學校也未就陸生返校作出妥當安排。2月6日起,民進黨當局全面暫停大陸居民赴臺,使陸生在臺灣各高校開學前無法返校。
  • 臺灣學霸來大陸 申請就讀寧波諾丁漢大學
    近日,記者從寧波諾丁漢大學了解到,寧諾在臺灣的招生相當火爆,很受當地學生的歡迎,有17位是「頂標生」 (相當於臺灣排名前7.5%的學生),其中一位還是紅遍臺灣的人氣學霸「小西瓜」。自2010起,中國大陸包括北大、清華、人大等名校免試接收在臺灣基本學力測試中成績達「頂標級」臺灣高中畢業生。
  • 國臺辦:優秀臺灣學生和運動員可保送大陸高校
    中新網3月31日電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3月31日就「大陸高校保送錄取優秀臺灣學生和運動員的最新政策規定」答記者問。資料圖:國務院臺辦發言人朱鳳蓮。中新社記者 楊可佳 攝朱鳳蓮表示,為貫徹落實中央對臺政策精神,幫助優秀臺灣學生和運動員實現來大陸高校學習深造的願望,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中國科協三部門近期聯合印發了《關於做好普通高校保送錄取有關優秀華僑和港澳臺學生(運動員)的通知》,規定參加國際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等5項比賽中任意一項比賽並獲獎的臺灣學生,或者獲得全國運動會、亞洲夏季運動會、亞洲冬季運動會
  • 臺灣學生和運動員保送大陸高校新政策規定來了!
    3月31日,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介紹大陸高校保送錄取優秀臺灣學生和運動員的最新政策規定時表示,為貫徹落實中央對臺政策精神,幫助優秀臺灣學生和運動員實現來大陸高校學習深造的願望,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中國科協三部門近期聯合印發了《關於做好普通高校保送錄取有關優秀華僑和港澳臺學生(運動員
  • 2020年有近6800人次臺灣學生報考大陸高校
    本報北京9月16日電(記者羅旭)國臺辦16日在北京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馬曉光應詢表示,2020年共有近6800人次臺灣學生報考大陸高校,錄取工作目前還沒有完全結束。他說,在此要向被大陸高校錄取的臺灣同學們表示祝賀,祝願他們順利開啟新的學習生活,學業有成。
  • 國臺辦:臺灣學生和運動員可憑競賽成績保送大陸高校
    北京日報客戶端3月31日消息,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3月31日回答記者提問時,對大陸高校保送錄取優秀臺灣學生和運動員的最新政策規定進行了介紹。朱鳳蓮介紹,為貫徹落實中央對臺政策精神,幫助優秀臺灣學生和運動員實現來大陸高校學習深造的願望,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中國科協三部門近期聯合印發了《關於做好普通高校保送錄取有關優秀華僑和港澳臺學生(運動員)的通知》,規定參加國際數學
  • 臺灣高校大陸招生2141人 規模接近港校兩倍
    根據臺灣高校日前公布的陸生招生簡章,共有134所臺灣院校計劃招收2141名陸生,其中公立院校48所、私立院校86所。按照規定,臺灣公立大學只能招收博士生、碩士生,今年計劃招收博士班82人、碩士班571人;私立大學和離島的金門大學和澎湖科大可招大學部學生,今年招生計劃共1488人。相比港校每年內地招生1000多人的規模,首次在大陸招生的臺灣高校投放的招生計劃規模接近翻番。
  • 專訪臺灣義守大學校長:已準備好招收大陸學生
    多年來,義守大學熱心兩岸教育交流,是目前臺灣高校中接受大陸交換學生最多的大學。面對即將開放大陸學生來臺就讀,義守大學有怎樣的規劃和準備?日前,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採訪了義守大學校長傅勝利先生。本網記者採訪義守大學校長傅勝利先生(你好臺灣網 圖)  傅校長表示,義守大學從一開始與大陸高校進行交流、合作的時候,就已經在為招收大陸學生作準備,現在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只要法令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