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銀行卡叫賣1500元以上——非法買賣銀行卡調查

2021-01-08 中國網

新華社福州8月16日電 題:一套銀行卡叫賣1500元以上,被用來詐騙和洗黑錢——非法買賣銀行卡調查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鄭良、魏董華

近日,福建龍巖市中級法院對一起公安部督辦特大買賣身份證、妨害信用卡管理案作出終審判決。犯罪分子黃某非法買賣銀行卡2735套,犯妨害信用卡管理罪、買賣身份證件罪,被判處有期徒刑9年。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目前,一套包含身份證、手機卡、網銀U盾等資料齊全的銀行卡,在網上售賣價格達1500元以上。有專門的團夥收購各種卡證後,僱人到銀行開卡轉賣。犯罪團夥使用這些「實名不實人」的銀行卡,從事電信網絡詐騙、網絡賭博、洗錢等犯罪活動。

有網站公然收購身份證和銀行卡

記者在QQ查找群中搜索「卡」,彈出不少含有「開卡」「信用卡提額」等內容的QQ群。記者加入一個「開卡」群,發現裡面有成員640多人。入群之後,不斷有人發布廣告,聲稱收購身份證、手機卡、銀行卡,或者招收開卡人員。

有一個收購身份證的廣告稱:「高價回收身份證,1985年到1992年出生的,150元一張」。

記者聯繫一名在群裡招收開卡員的人,其稱:「開卡員只需拿自己的身份證到任何一家銀行開卡,不管一類、二類帳戶我們全收。但是,在銀行開卡時必須用我們提供的手機號碼。」記者提出,用自己的身份證辦理銀行卡賣給別人使用,會不會產生不良影響?對方說,銀行卡是用來註冊淘寶帳戶刷信譽的,不會對開卡人有影響。

不同的銀行卡價格不同。普通銀行卡售價70元,開通網上銀行的銀行卡可以賣到兩三百元,如果提供了U盾、手機卡、身份證等資料的銀行卡,則可以賣到1500元以上。

記者在百度搜索「銀行卡、QQ、代辦、出售」等關鍵詞,不時出現售賣銀行卡的信息。記者點開一家名為「皇冠銀行卡購買中心」的網站,網頁上顯示:「本處有大量真實辦理的全國各地各大銀行全新銀行卡長期供應。賣卡講誠信,淘寶擔保交易。」此外,該網站還提供「按需求訂購銀行卡」服務。

根據網站提供的QQ號碼,記者聯繫上一名工作人員,其稱:「銀行卡、身份證、U盾、手機卡全套售價1500元,各個銀行卡價格相同」,如果「不帶身份證,只是銀行卡和U盾,價格為1000元」。

售賣的銀行卡「實名非實人」,被用來實施各種犯罪

據了解,龍巖黃某非法買賣的2735套銀行卡資料齊全,包括居民身份證、銀行U盾、手機卡等。這些黑銀行卡是如何辦理出來的呢?

公安機關調查發現,黑銀行卡的源頭在於身份證和手機卡。犯罪分子田某在深圳以每張50元的價格向拾荒者、農民工收購身份證2000多張,然後加價賣給專門收購身份證的團夥。案件中的另一個犯罪分子朱某,在深圳經營一家買賣手機卡的店鋪。他通過QQ號碼在網上發布信息,買到了上萬張手機卡加價出售。

龍巖市公安局新羅分局刑偵大隊副大隊長曾佳武說:「有了這些身份證和手機卡,犯罪團夥冒用他人身份開設銀行卡、開通網上銀行就很容易了。他們開卡後,再把這一整套資料『打包』高價出售給從事詐騙、賭博、洗錢的犯罪分子。」

記者從福建、山東、浙江等地政法機關採訪了解到,買賣銀行卡形成灰色產業鏈。在當前電信網絡詐騙、網絡賭博、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中,「實人不實名」的銀行卡被犯罪分子大量使用。

福建福州、廈門、泉州等地公安民警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在多起單筆詐騙金額達上百萬元的案件中,公安機關追查涉案銀行帳戶發現,開卡人和使用人完全不一致。開卡人多為農民工、在校學生等,他們稱曾丟失身份證,不知道被人冒用身份開了銀行卡。

此外,今年5月,廈門發生一起被騙430餘萬元的案件,詐騙分子用以轉移贓款的銀行卡上百張。警方調查發現,這些銀行卡的開卡人並不是使用人,絕大多數是詐騙團夥在網上購買的。

一些人貪小便宜推波助瀾,有些銀行開卡審核不嚴

近年來,公安部、央行、銀監會等部委多次組織開展打擊非法買賣銀行卡專項行動,但為何此類行為屢禁不絕?

記者調查發現,買賣銀行卡已經形成了一條包括收購卡證、僱傭開卡員、販賣銀行卡等環節在內的灰色產業鏈,每個環節均能獲利,且價格快速上漲。

去年8月,記者暗訪一家「銀行卡銷售網」客服人員,對方稱一套身份證、銀行卡、網銀U盾、手機卡售價950元。今年8月,記者再次聯繫該客服人員,這套資料的價格已經上漲到1800元。

多地公安民警告訴記者,一些在校學生、農民工、社會閒散人員法律意識淡薄,貪圖小便宜,拿著自己的身份證到各個銀行開卡,再販賣給收卡團夥,收卡團夥再以更高的價格賣給犯罪團夥使用。

此外,一些銀行特別是個別地方性商業銀行,在開卡時審核不嚴,持他人身份證也能順利辦理銀行卡。

據悉,央行、公安部、銀監會等部委在打擊整治非法買賣銀行卡行為的同時,也出臺了多項措施從源頭防範。包括明確規定對同一客戶在同一商業銀行開立借記卡原則上不得超過4張。從今年1月1日起,銀行和支付機構對經設區的市級及以上公安機關認定的出租、出借、出售、購買銀行帳戶或支付帳戶的單位和個人,組織購買、出租、出借、出售銀行帳戶或支付帳戶的單位和個人,假冒他人身份或者虛構代理關係開立銀行帳戶或支付帳戶的單位和個人,5年內停止其銀行帳戶非櫃面業務、支付帳戶所有業務,3年內不得為其新開立帳戶。同時,人民銀行還將上述單位和個人信息移送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並向社會公布。

多地公安民警說,儘管監管部門對違規出售、出租、出借銀行帳戶的單位和個人予以交易限制、計入不良徵信記錄,但在實踐中,震懾作用還不夠明顯。他們建議,應完善相關法律,出臺司法解釋,對於利用自己身份在銀行開設銀行卡出售牟利,達到一定數量的,按照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予以處罰。此外,銀行方面也應加大實名制審核力度,採取多種方式核實開卡人身份,完善責任追究機制。對出現大量非實名卡的銀行,監管部門要予以追責。

相關焦點

  • 「實名非實人」的銀行卡怎可叫賣
    近日,福建龍巖市中級法院對一起公安部督辦特大買賣身份證、妨害信用卡管理案作出終審判決。犯罪分子黃某非法買賣銀行卡2735套,犯妨害信用卡管理罪、買賣身份證件罪,被判處有期徒刑9年。「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目前,一套包含身份證、手機卡、網銀U盾等資料齊全的銀行卡,在網上售賣價格達1500元以上。有專門的團夥收購各種卡證後,僱人到銀行開卡轉賣。
  • 【黎平公安】買賣「銀行卡套餐」利益鏈調查
    他表示,他手裡的「產品」有兩種,分別是普通卡和全套卡,普通卡指的是僅為借記卡,無論要哪家銀行的,均為一套350元;而全套卡則包括身份證、銀行卡、開戶單、U盾和手機卡,一套500元到700元不等,其中建設銀行的700元,中信銀行的550元,興業銀行的500元,購買人還可以任意選擇開戶卡主的性別和開戶地。
  • 銀行卡買賣調查:有黑產盯上大學生開卡?
    「這些銀行卡四件套往往被他們(賭博網站運營方和電信詐騙團夥)用來製作收款接口和洗錢。」記者調查發現,銀行卡四件套的販賣黑產鏈條已十分「成熟」,多呈團隊化運作。閒魚、QQ、微信甚至抖音,多個平臺中均暗藏銀行卡販賣信息。在暗網中,記者更看到了密集羅列的廣告。有銀行販子透露,可能賣至數千元的銀行卡套裝成本只有500元。
  • 獲利1500 退賠99萬 獲刑3年半 —— 這就是買賣銀行卡的下場
    獲利1500 退賠99萬 獲刑3年半 —— 這就是買賣銀行卡的下場 2020-07-16 17: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套銀行卡可賣到上千元?慈利14名「卡販子」被依法打擊!
    為 了 牟 取 暴利有人竟做起了銀行卡生意低價收購再高價販賣從中賺取差價一套銀行卡最高竟賣到了上千元……近日,慈利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民警在工作中獲悉了一條重要線索:有人涉嫌非法買賣銀行卡,嚴重妨害信用卡管理。獲悉線索後,民警迅速展開摸排、查找證據,成功鎖定犯罪嫌疑人唐某、肖某。
  • 非法倒賣銀行卡賺差價 男子被判刑一年六個月
    近日,四川省嶽池縣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的案件,被告人顏某因非法倒賣銀行卡被判處有期徒刑。2019年8月以來,顏某以每套(包括銀行卡、U盾、關聯手機卡)600元至1500元人民幣不等的價格向蔣某某、滕某某、羅某某、楊某、粟某等人收購實名銀行卡共計43張,並以每套1500元的價格賣出給別人以賺取差價,獲利20000元。
  • 五部委聯合通告:「零容忍」非法買賣電話卡、銀行卡!
    12月17日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門聯合發布《關於依法嚴厲打擊懲戒治理非法買賣電話卡銀行卡違法犯罪活動的通告》(簡稱《通告》),以「零容忍」的態度嚴厲打擊非法買賣「兩卡」違法犯罪活動,進一步加強行業監管,在全國範圍內對涉「兩卡」違法犯罪人員實施懲戒,深入推進「斷卡」行動,全力斬斷非法買賣「兩卡」黑灰產業鏈條。
  • 嚴打非法開辦販賣電話卡和銀行卡 「斷卡」行動打擊暴利黑產
    來源:中國經營報嚴打非法開辦販賣電話卡和銀行卡 「斷卡」行動打擊暴利黑產本報記者/楊井鑫/北京市道由於詐騙、洗錢、境外賭博等等犯罪的猖獗,銀行卡買賣生意也逐漸形成了一條黑色產業鏈。天津的吳某在高考結束後想做一些社會實踐,看到微信群中有關於無手續費且收益高的「兼職」推廣,對方聲稱只需要辦理銀行卡販賣給「卡商」就能獲得350元,全程僅需要幾分鐘。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吳某此後同樣遭到了公安調查。
  • 因買賣銀行卡,龍巖已有人被判刑!
    因買賣銀行卡,龍巖已有人被判刑!案例二2018年8月間,一武平籍陌生男子上門請求李某鋒幫忙辦理銀行卡套件(包含銀行卡卡片、U盾及手機卡等),並允諾按每套300元的標準支付好處費。被告人即於同月20日以自己名義辦理了一套中國農業銀行的銀行卡套件交給該陌生男子,獲利300元。
  • 【以案釋法】非法出售銀行卡?批捕沒商量!
    案件回顧 「零成本高收益」,只要用身份證免費申辦一張銀行卡、網銀U盾、電話卡、加上身份證複印件,以上「套裝」賣給他人便能獲得百元至千元不等的收益。豈不知,這「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已經觸犯了法律。
  • 銀行卡、U盾、手機卡、身份證信息,一套能賺2000元?
    這是9月18日民警在陝西西安拍攝的一段視頻,在男子隨身的拉杆箱中,發現大量的銀行卡和U盾等物品,面對民警的詢問,男子張某聲稱箱子裡的東西他並不知情,是替別人拿的。隨後民警趕赴張某的住所進行搜查。面對民警搜出的大量銀行卡和U盾,現場的幾個人一問三不知,但他們還不知道的是,民警早已經對幾人的非法活動了如指掌,他們藏匿在另一個地方的窩點早已被民警搗毀。今年8月份,民警在偵查一起詐騙案件當中,通過涉案的銀行卡鎖定了位於上海市的犯罪嫌疑人姚某和孫某,經過對兩人的調查,發現其存在倒賣銀行卡的非法活動。
  • 五部委聯合通告:「零容忍」非法買賣銀行卡、電話卡違法犯罪活動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五部委聯合通告:「零容忍」非法買賣電話卡、銀行卡,1月15日前「自首」可從輕處罰 最高法等五部門聯合通告,「零容忍」嚴打非法買賣「兩卡」違法犯罪活動。12月17日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門聯合發布《關於依法嚴厲打擊懲戒治理非法買賣電話卡銀行卡違法犯罪活動的通告》(簡稱《通告》),以「零容忍」的態度嚴厲打擊非法買賣「兩卡」違法犯罪活動,進一步加強行業監管,在全國範圍內對涉「兩卡」違法犯罪人員實施懲戒,深入推進「斷卡」行動,全力斬斷非法買賣「兩卡」黑灰產業鏈條
  • 貪圖小利 買賣銀行卡走向犯罪
    被告人中年齡大的已過花甲之年,年齡小的還不滿20歲,他們來自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口音,卻都做起了買賣銀行卡的生意,為跨境網絡賭博犯罪提供便利,結果共同走向了犯罪的深淵。  陳某是剛畢業的大學生,王某花是已經進入花甲之年的老人,兩人最近攤上了一件大事。一切要從接到朋友李某的一個電話說起。李某在刷微信朋友圈時,一個暱稱「情淺緣深」的好友發布收購銀行卡的信息,讓他怦然心動。
  • 非法買賣銀行卡帳號 網逃男子終自首
    晉江新聞網5月25日訊 迫於壓力,涉嫌收買、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的犯罪嫌疑人舒某在5月22日到晉江市公安局投案自首,一起跨省收買、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案至此告破。  經查,2019年2月至4月,湖南籍男子舒某通過朋友介紹認識了非法「卡商」許某(另案處理)。
  • 非法收購轉賣銀行卡,8疑犯被刑拘
    據劉某供述,為了賺「快錢」,其用本人及親屬的身份,辦理了10套個人銀行卡「四件套」(即身份證、手機卡、銀行卡、網銀U盾),在明知對方利用「四件套」實施犯罪的情況下,仍以每套800元的價格出售,共獲利8000元。隨著偵查工作的進一步開展,警方發現,劉某的背後存在一個非法收購他人銀行卡「四件套」的「卡商」團夥。
  • 【平安守護】文昌路派出所積極開展打擊非法買賣銀行卡手機卡犯罪...
    【平安守護】文昌路派出所積極開展打擊非法買賣銀行卡手機卡犯罪宣傳活動 2021-01-14 17: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買賣銀行卡是犯罪行為請妥善保存銀行卡
    11月16日晚上7點多,五名年輕人戴帶著手銬,垂頭喪氣地被蕪湖市繁昌區公安局從蕪湖某網吧裡帶上警車,這是繁昌區公安局近期打掉的一個買賣信用卡團夥。以柯某為首的團夥盤踞在蕪湖市,低價收購銀行卡後再高價將銀行卡販賣給境外犯罪集團。
  • 800元賣了銀行卡,民警找上門時才知……
    信息時報訊(記者 陳綿欽 通訊員 劉慧蓉 張毅濤)「幫忙開電話卡、銀行卡刷單好評,日掙800元 !」近日,缺錢花的彭某無意中在網上發現了一個掙錢的廣告,他按照廣告中介的指令,跟隨陌生男子辦理了一張新的電話卡及兩張銀行卡,隨後租售出去,收到了800元現金。
  • 買賣、出借個人銀行卡是違法行為
    )當前,利用非法提供的銀行帳戶轉移詐騙資金已成為當前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的突出問題。為使社會公眾清楚認識到非法買賣、出租、出借帳戶的法律責任,加大對買賣帳戶等違規行為的懲戒力度,8月21日,溫州警方聯合溫州市人民銀行公布首批160名涉嫌買賣帳戶、冒名開戶的相關單位和個人名單,同時公布了對涉案帳戶實施的懲戒。
  • 女子出售自己的銀行卡以為賺到了 不料警察很快找上門……
    「中間商」掙差價,收購者牟不法暴利,一張普通的銀行卡竟被「炒」到千元「天價」。近日,瑞安警方重拳出擊,嚴打隨意買賣銀行卡帳戶、幫助網絡信息犯罪等不法行為。目前,共打擊涉嫌買賣銀行卡帳戶的犯罪嫌疑人60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