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26屆中國公開賽在深圳正中高爾夫球會落幕,正中球會籤約球員張蕙麟以9桿的巨大優勢奪得冠軍,首次問鼎這項歷史悠久的國家級賽事,加冕個人中巡賽第四冠。隨著中國公開賽收杆,中國賽季也宣告落幕,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中國高爾夫球產業受到多大的衝擊,未來路在何方?讓我們聽一聽球會掌舵人怎麼說。
疫情激發中國公開賽新活力
新冠肺炎疫情給國際體壇帶來巨大衝擊,但另一方面也給中國公開賽帶來「求新求變」的機遇。當中國公開賽步入第26個年頭,這項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經典賽事歷久彌新,煥發出新活力,呈現出很多新變化:比如,26年來首位女性球手亮相,與男選手同場競技;又如,12歲小將陳梓銘亮相中國公開賽,刷新賽會最小年齡參賽者記錄,與55歲的「中國高爾夫第一人」張連偉等名將同場競技,共同呈現「五代同堂」的喜人景象;當然,還有深圳正中高爾夫球會苦練內功,以嶄新面貌和升級服務迎接這項經典賽事等。
「自成立以來,正中高爾夫球會就以打造『頂級俱樂部』為己任,而頂級俱樂部需要頂級的賽事,」正中高爾夫球會總經理孔維東表示,「作為中國大陸舉辦歷史最久的國際職業高爾夫球比賽,也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國家高爾夫球公開賽,沃爾沃中國公開賽對於淬鍊正中球會的場地品質、服務標準和國際化視野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作為中國頂級球會的掌舵人,「80後」孔維東是新生代高爾夫球經理人的代表,他表示,中國公開賽在疫情期間舉行,對中國高爾夫球運動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時刻,賽事也有一些新的變化;對俱樂部來講,最重要的還是品牌效應,通過舉辦中國公開賽,可以提升球會品牌的知名度、影響力,這樣一場大賽,大家的關注點都集中在這裡;不管是同行,還是媒體以及喜歡高爾夫運動的人,大家都還是會關注這個賽事,這些都是積極的因素;另外,通過承辦大賽,對我們的服務管理再上新臺階,也有很大的幫助,包括場地的品質提升、維護等都能夠通過一項大賽得到檢驗。
以「戰鬥」姿態應對疫情
在孔維東看來,目前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承辦中國公開賽就像打了一場「戰鬥」,只有通過真正的作戰,你才能知道你的團隊怎麼樣,你的兵怎麼樣,所以說,通過辦賽是對團隊的一個非常好的檢驗,「包括前期的準備,賽時的運行,我一直認為就是團隊一定要有往前奔跑的狀態,有一種奮鬥的狀態,一種『戰鬥』的狀態,特別是在現在這種疫情的影響下,在整個大的經濟環境下,我們的企業就是要強調不懈創造、迎難而上、克服困難,我們努力做好自身,這就是企業的一種特質;這個大賽能夠起到一個很好的鞭策作用;另一方面,大賽也不斷提升我們的國際化意識。
在採訪中,孔維東多次提到「戰鬥狀態」這個詞,這位中國頂級球會最年輕的掌舵人,深刻地體會到與深圳這個年輕的城市同步,就需要有一種奔跑的狀態,進取的精神。
「第一就是你的意識,就是外部環境已經發生這麼大的變化了,那如果說你還意識不到、不敏感,這就是一個遲鈍的狀態,這是最要不得的狀態,你一定要敏感,外部環境在變化,你的企業所面臨的各方面的因素,包括你的競爭對手、你的大環境、客戶等,都在發生變化,對這種變化是一種敏感的狀態;第二是一種探尋的狀態,比如在戰爭中,你肯定是高度敏感,不斷探尋,這個地方有沒有機會,那個地方有沒有不足等;第三就是自身所表現出的行為,就是一種非常積極的、主動的、開放的狀態,更好地接觸到外界的信息、意見,才能轉化成成果。」
疫情「幫」高爾夫回歸本源
中國公開賽期間,大家討論最多的話題是:疫情對於高爾夫球行業的影響有多大?
「上個月我們剛開了全國高爾夫球會總經理聯誼會,大家普遍還是覺得疫情是『幫』了高爾夫,因為高爾夫這個運動本身就是戶外運動,健康的、綠色的運動,疫情讓大家更注重健康;第二是疫情期間,大家無法出境打球了,在國內打球就是很好的社交活動,所以說,反而是疫情讓大家更看到高爾夫作為運動項目的本質,看到它積極的、正能量的一面;相信各家球會的來場率、場次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整個行業普遍出現10%-20%的增長。」
孔維東說,疫情期間很多大賽取消,球會面臨巨大經營困難,更要求我們練好內功。疫情剛開始的一兩個月,會員的來場率相對低一點,但後來慢慢開始回升,大家帶去的熱情越來越高,運動抗疫成為主流;我們就抓緊時間,做好草坪品質的提升,購買了新的設施設備,打孔通氣提升果嶺的品質……通過搞球童技能大賽等練兵,讓管理上新臺階。
疫情中蘊含著危與機,只有做到內外兼修,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孫嘉暉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杜娟
圖片來源:賽事組委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