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會議,再次將「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列入明年重點任務之中。
目前,我國約10%的GDP、財政收入來自219個國家級經開區。它們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排頭兵」,是全國營商環境改革繞不開的重要一隅。
如何衡量經開區營商環境改革的成效?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經開區交出的經濟成績單,既是營商環境優化的必然結果,也是監測營商環境能效的過程變量。為此,在近日21世紀經濟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全國經開區營商環境指數報告》中,我們延續去年傳統引入了包括GDP、進出口、工業總產值等在內的「市場容量指數」,來衡量各經開區的經濟競爭力。
綜合測算結果顯示,蘇州工業園區、天津經開區、廣州經開區、北京經開區、崑山經開區的市場容量指數得分最高,位列30大國家級經開區前五,處於第一梯隊。
其中,廣州經開區的經濟規模最大,2019年GDP達到2978.89億元,居全國經開區第一;蘇州工業園區憑藉外向型經濟優勢,2019年進出口總額達到6001.15億元,傲居全國。
值得注意的是,與上年相比,天津經開區的市場容量指數排名大幅上升,從全國第7升至第2,2019年天津全市近16%的GDP貢獻自天津經開區。
為何在整個天津經濟承壓之時,位於天津市區以東40千米的天津經開區卻能逆勢上揚?從數據上看,2019年天津GDP增長9.7%,增速在全國30個國家級經開區所在城市中最高。同期,合同外資金額增速高達22.2%,財政收入也大幅增長了12.9%。
即使是在今年疫情期間,天津經開區憑藉工業、服務業多點支撐的經濟韌性,GDP在一季度驟降13.1%的情況下,時隔6個月後,在今年前三季度迅速轉正。強大的經濟內生動力和法定機構改革後幹部幹事創業熱情的激發,為天津經開區「下決心重奪商務部國家級經開區綜合評價第一名」奠定了基礎。
處於第二梯隊的是,依次是大連經開區、江寧經開區、廣州南沙經開區、南京經開區和青島經開區,在工業製造業上有一定優勢。
總體來看,在我國219家國家級經開區中,這30家「頭部」經開區的引擎作用日益明顯。2018年GDP超過2000億元的經開區已有4家,分別是廣州經開區、蘇州工業園區、天津經開區和青島經開區。
隨著經開區經濟能級的提升,「2000億級別」經開區後備軍大幅增加。其中,北京經開區、崑山經開區有望最先跨線。去年,北京經開區GDP增長8.9%,規模已達到1932.8億元。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