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老年人幫助子女帶孩子的比例高達66%,2歲半以前的孩子由老人照顧的家庭高達70%。
在校門口、公園裡,每天都能看到很多陪伴孩子的老人;他們為了孩子茁壯成長,放棄了安逸的生活,傾其所有。
這讓許多年輕父母不禁喟嘆: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啊!
孩子有了老人的幫扶,年輕父母可以安心工作,放手打拼。
但是,年輕父母心中常有不安,一方面擔心老人太辛苦,影響健康;另一方面擔心老人育兒方式不科學,帶給孩子負面影響。
毋庸諱言,鑑於老人的身體狀況、文化程度、育兒理念等條件限制,老人帶孩子有一些不足,所以,有育兒專家建議:孩子在年幼時,最好由父母親自養育。
但是面對現實條件,很多家庭只能把孩子交由老人帶。
因此,既能讓老人享受天倫之樂,又能讓孩子健康成長,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
老人帶孩子的顧慮
某小區門口,七八個年過半百的老輩,帶著孫輩在庭院裡玩耍。
1歲半的妙妙,在爺爺奶奶攙扶下學習走路。爺爺性子急走快了一步,妙妙一下沒站穩摔倒在地,哭了起來。
奶奶急忙把妙妙抱起來,邊哄孩子邊數落老伴。
一位鄰居看到這一幕,忍不住感慨:「瞧著老兩口,一天到晚圍著孫女轉,沒一會閒功夫,可別把自己累壞了。」
妙妙的奶奶聽到後,說:「你兒子現在沒結婚,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等你當上了孫子,就全明白了。」
鄰居聽完頓時不高興了,說:「你這老太太,太不會說話!我當爺爺,怎麼是孫子?」
小區的老人們一陣歡笑……
妙妙奶奶解釋:「爺爺奶奶不好當啊。你看幼兒園、小學門口,好多是老人接孩子。就拿咱小區來說,誰家不是天天圍著孫子轉?這不是『孫子』是啥?」
鄰居笑道:「話很糙,但多少有點道理。」
是啊,很多家庭都是如此!
年輕父母都有自己的事,每天起早貪黑,忙得腳打後腦勺。工作壓力那麼大,老人不幫指望誰幫?不過,累點到時心甘情願,就怕費力不討好,到頭來人家還一堆意見。
這些話,也是很多老人的內心想法和感受。
在他們看來,自己已經傾盡所有,為什么子女還有那麼多抱怨呢?
分析:
很多年輕父母對老人帶孩子有種種的顧慮。
他們不認同老人育兒的方法,使「隔代育兒」產生了分歧。
雖然育兒專家建議年幼孩子由父母親自帶,但由於工作的壓力,沒有更多精力來照顧孩子。如果僱保姆照顧孩子,除了經濟的負擔還有其他方面顧慮。
別無選擇,只能由老人來帶。
但是老人也很無奈,由於年齡、經歷、習慣不同,在「育兒」上存在分歧,加之精力有限,心有餘而力不足。
「隔代育兒」的優勢和弊端
老人帶孩子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既經驗豐富,又有細心和耐心。比如:
1、祖孫之間濃厚的血緣親情是無可替代的。我們有句俗話叫「隔輩親」,就形象說明了這一點。
2、老人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和深厚的閱歷,對孩子的培養更有經驗。
3、老輩人有許多傳統中的優良品質和作風,可以很好地傳承給孫輩。
4、可以節省年輕父母的開支、減輕壓力,免除後顧之憂,使之有更多精力放在事業上。
但是,老人育兒理念和方法的陳舊,容易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
這些不足之處是顯而易見的。
比如:老人更容易溺愛孩子;心中明白溺愛孩子並不好,想改變狀態,但一些老經驗、老法子,又跟不上時代的變化;……
另外還有網友,總結了隔代育兒「最傷人」的3句話,可以讓我們以微知著。
第1句影響不算大:「打是疼你,愛你罵你。」
孩子在犯了小錯誤,被老人教育後,會有老人這樣教育小孩子。
第2句:「再這樣,我就不管/理/要你了!」
偶爾開玩笑的對孩子這樣說,並無大礙,經常說會對孩子心理產生負面影響。
第3句:有些老人帶孩子時會天天說,「還不都是為了你好!」
這句話讓很多年輕父母傷透了腦筋。
如何化解「隔代育兒」的難題?有3點建議:
1、揚長避短:老人帶孩子要「得法」,否則費力不討好。什麼是「得法」?概括起來就是揚長避短,學習年輕人的長處,彌補自身的不足。
2、與時俱進,學習新知識:時代在發展,帶孩子的標準和要求大有不同,老人不能固守老一套,必須與時俱進,學習新的育兒理念和知識。
3、老人和子女多溝通:老人和子女間的溝通是十分重要的。在幼兒餵養和教育方面,要與子女保持同步,不要各自為政,要多傾聽、尊重他們的育兒建議。
最後話題:
你家庭的孩子由誰來帶?你在「隔代育兒」中會遇到問題嗎?你對「隔代育兒」有什麼更好的建議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另外,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記得點擊文章下方的「小火箭」,它能推送給更多人看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