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陳宇麗 陳安慶
編者按:
今天,南方傳媒書院創始人陳安慶和長沙理工大學新聞1702班陳宇麗為大家點評解析刊播於2018年6月20日新安晚報的消息作品。此篇消息作品的作者是陳牧、夏麗霞,該作品獲得了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文字消息類作品二等獎。
作為中國希望工程代言人的「大眼睛」蘇明娟,一直以來是國內媒體關注的人物。曾受助於希望工程,如今設立助學金為更多貧困學子傳遞「希望」。記者從安徽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安徽省希望工程辦公室獨家獲悉,並在第一時間聯繫蘇明娟本人和安徽省青基會、安徽省希望工程辦公室相關負責人進行採訪,通過獨家報導傳遞正能量。
報導刊發後,引發了社會各界對蘇明娟本人及其助學基金的廣泛關注。通過新安晚報及其旗下融媒體平臺全方位傳播和國內眾多知名網站的轉載報導,擴大了基金的影響力,增強了關注度。這篇獨家報導時效性強,既有新聞價值又有社會價值。文章當中,在新聞背景的選用上更是恰如其分,值得新聞學子借鑑與學習。
一、原稿+精評
標題:蘇明娟設立助學基金傳遞「希望」
(作者 陳牧 夏麗霞 新安晚報 2018年6月20日 )
【評析】看文先看題,作為新聞的「眼睛」,要亮起來,第一時間吸引讀者。蘇明娟作為中國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言人,本身就具備一定的關注度和話題度。蘇明娟做了什麼事?設立助學基金。目的是什麼?傳遞「希望」。標題做到了概括、明確、精煉又突出重點,讓讀者一目了然。作為陳述性標題,做到了用事實說話,實現了標題的「質」。
同時該標題一語雙關,用主動語態正面直接表達,不僅敏銳抓住了「大眼睛」蘇明娟感恩社會、回報社會的閃光點,還揭示了「傳遞希望」的深層意義,既有對未來的憧憬又表示公益力量的延續,實現了標題的「文」。
本報訊 她曾受助於希望工程,如今設立助學基金為更多貧困學子傳遞「希望」。6月19日,記者從安徽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安徽省希望工程辦公室獲悉,以蘇明娟本人名字命名的「蘇明娟助學基金」在當天收到了首筆善款。該助學基金成立於一周前,由蘇明娟個人拿出3萬元家庭積蓄作為啟動資金。
【評析】用「她」這一代詞進行切入延遲身份識別,引起讀者的聯想與回憶。6月19日獲悉,6月20日報導,報導的事實越新,就越有新聞價值。「安徽省青基會」和安徽省希望工程辦公室兩個新聞源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客觀性。導語部分做到了簡潔凝練,不拖泥帶水。抓住「首筆善款」最新事實細節,報導蘇明娟設立助學基金這一新近發生變動的事實為突破口,或許能夠讓關於蘇明娟某些「昨天的新聞」起死回生。
1991年,在中國希望工程的宣傳照上,一雙渴望讀書的「大眼睛」分外醒目,照片上的小女孩就是金寨縣桃嶺鄉張灣村的蘇明娟,她的人生也從此發生了轉變。在希望工程的資助下,蘇明娟成功步入了大學校園。2005年,蘇明娟參加工作後,把領到的第一個月工資全部捐給了安徽省希望工程辦公室。從此,她每年都會去省希望工程辦公室捐獻1000元助學金,至今從未間斷。
【評析】新聞界常講的一句話,就是「不要認為自己明白的東西別人都明白,不要一味自己不明白的別人也不明白。」在背景材料的選擇上,本文記者具有強烈的受眾意識。作為中國希望工程形象代言人,「大眼睛」蘇明娟一直是國內媒體關注的人物,但由於時間較為久遠,記者在此處精心選取了「1991年」和「2005年」這兩個較有代表性的時間節點對蘇明娟的身份與成長經歷進行補充與介紹,「每年」「從未間斷」可以看出蘇明娟對於公益事業的堅持,有利於讀者增進了對其的了解,讓讀者在第一時間認識到了新聞的指向,加深了消息的厚度與深度。
多年關注公益事業的蘇明娟,在2017年12月15日當選共青團安徽省委副書記(兼職)。「這半年多,我一直考慮做點事情,所以有了設立助學基金的想法。」蘇明娟昨天告訴記者,她是在希望工程的關懷與支持下成長起來的,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於是在6月12日,她來到安徽省青基會、安徽省希望工程辦公室,辦理了設立「蘇明娟助學基金」的相關事宜,並拿出3萬元家庭積蓄作為助學基金的啟動資金。
【評析】能否寫好主體,把主體部分寫的充實豐富,需要有說服性的事實材料作為支撐。打好「物質基礎」很關鍵。在這一段落中,記者沒有單刀直入,直接展開蘇明娟設立基金的事實介紹,而是繼續承接背景材料回顧其在2017年擔任安徽省委副書記這一重要的新聞事實,並按照時間和邏輯順序交替使用,為下文設立助學基金的事實提供支撐。通過蘇明娟的話直接了當,點明緣由,繼而引出其6月12日設立助學基金的具體事實,做到了有情節有故事,展開寫詳細寫,層次分明,順理成章。
昨天,安徽省青基會、安徽省希望工程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已經按規定程序和章程辦理了設立基金的相關事宜,同時將嚴格按照希望工程基金管理辦法管好、用好這些善款。6月19日,有一筆500元的善款指定捐給「蘇明娟助學基金」,這也是該基金收到的第一筆善款。「當年是希望工程改變了她的人生,作為希望工程的受助生,她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回報社會。」這位負責人說,該基金今年將首次資助5名2018級貧困大學生。
【評析】在主體部分繼續篩序、提煉材料,將與蘇明娟設立助學基金有關的材料,按照重要性程度合理地放入段落中,進一步表現主題,增加可讀性。記者沒有僅僅採訪蘇明娟本人,而是繼續採訪安徽省青基會等負責人,選取與蘇明娟設立助學基金的相關主體現身說法,「當年是希望改變人生,現在是回報社會」,通過相關負責人的話語從側面佐證了蘇明娟設立助學基金的緣由,更具有說服力和可信度,能夠更加全面客觀地反映事實的全貌。「今年將首次資助5名大學生」用具體事實加以補充,保證了新聞的真實與準確。在結構上精心安排,一層一層地展開,有條有理,幫助讀者了解最新進展,起到事約意豐的效果。
「願社會各界能源源不斷為助學基金注入善款,以匯聚更多公益力量,幫助更多貧困學子圓夢。」蘇明娟說,目前助學基金主要關注貧困大學新生,在基金逐步壯大之後,還將用於留守兒童教育、貧困地區優秀教師獎勵及農村學校基礎設施建設等諸多方面。
【評析】倒金字塔結構是現如今新聞與寫作的常用形式,但並不意味倒金字塔結構全是有頭無尾。一篇好的報導在形式上應當是具有對稱美的,結尾的作用不亞於導語。在本文最後沿著文章的內在敘述線索順勢而行,加入了蘇明娟的直接引語有力結尾,點出蘇明娟對助學基金未來發展的希冀,讓整篇報導增輝。同時幫助讀者對文章的新聞價值有更深刻的認識,增強了新聞的表達效果。
二、賞析
1. 此篇文字消息為何獲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
1)反應速度快
新聞時效是新聞的生命,這也是消息寫作的基本要求。該篇消息發布於「蘇明娟助學基金」獲得首筆善款的第二天,具有較強的時新性。記者在獨家獲悉這一信息後,第一時間聯繫蘇明娟本人和安徽省青基會等相關負責人進行採訪,具有極強的新聞敏感,採用倒金字塔的結構進行採寫,能夠迅速搶佔第一落點,吸引讀者關注。
2)主題立意高
因為一雙又大又亮的眼睛充滿對知識渴望的蘇明娟成為了中國希望工程形象代言人。希望工程是一個時代的記憶,它為大眾參與與援助貧困地區的失學少年兒童搭建了公益慈善平臺。一提到希望工程,人們便會想到教育、公益、扶貧。
該篇報導再一次喚起了大眾對於希望工程的關注,承載著重要的社會意義,具有較高的新聞價值,其報導的內容蘊藏著催人向上的正能量。
此番對於蘇明娟設立助學基金的報導,可以看出記者的用心。對於重點人物的持續關注,搶奪第一時間進行報導,並通過細緻地採訪與背景補充加以呈現。蘇明娟用自己的行動詮釋傳遞「希望」的可貴,起到激勵人心、傳遞正能量的作用,具有良好的示範效應,能夠讓更多的人關注到希望工程,關注公益慈善事業。
3)背景選取巧
運用新聞背景是新聞寫作的基本功,但在實踐中恰當運用時有一定難度的。該篇文章的背景抓住了新聞中需要解釋的關鍵問題,介紹了蘇明娟的身份以及她後來的成長經歷,同時加入助學基金的相關開展狀況,使得整篇文章的敘事更加合理,同時給文章定下了正能量的基調,為下文進行了有利的鋪墊。同時,該篇新聞背景具有一定的立體感,按照時間的順序層層遞進,讓報導的分量更重、更有意義。
2. 如何實現新聞追蹤報導的爆破點?
1)持續「追蹤」意識
同個題材或者同個人物的追蹤報導,要樹立「追蹤」意識,不斷探索,不斷挖掘新的猛料,從不同的角度多做文章,不斷給讀者呈現新鮮的事實,保持受眾閱讀的新鮮感。例如,在汶川地震中最著名的「小英雄」林浩與「可樂男孩」薛梟等,這些都是曾經備受關注的新聞人物,而在汶川地震十二周年時選取有價值的新聞事件進行報導,就具有較強的新聞價值,能夠吸引讀者關注。
2)搶佔速度優勢
能夠引起關注的人物與事件,需要搶奪第一時間進行報導。新聞是具有時效性的,其關鍵就是「新」,因此跟蹤報導要做到及時與快速。本地新聞的追蹤對於地方報紙而言理所當然,這一篇文章同樣如此。在蘇明娟設立助學基金這一事件中,記者快速反應,第一時間採訪蘇明娟本人、安徽省青基會和安徽省希望工程辦公室相關負責人,撰寫獨家報導,贏得先機,贏得讀者。因此,記者要關注與著力於本地新聞的挖掘,積極主動搶佔新聞的制高點。
3)抓住事件核心
如何讓追蹤報導更有爆發力和影響力,最關鍵的是要抓住事件的核心。通過不斷地摸索與追蹤能夠引起關注的熱點話題與人物,選取能夠引起百姓共鳴和討論的最新事件,掌握最新事件的關鍵信息進行報導,做到步步推進,有看點、有新意,有「爆炸點」。當然,新聞記者不能聽風就是雨,還要善於反思與對比,做好回顧,審慎選取新聞事實。
俗話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在日常的採訪活動中,記者總會接觸到大量的情況,把這些多餘的材料儲備起來,日後成為寫作時需要的背景材料,也能夠起到豐富新聞的深度和厚度的效果。
(聲明:本文為南方傳媒書院「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點評專項研究課題組」陳宇麗、陳安慶獨家稿件,謝絕、嚴禁轉載!)
-完-
近期熱點文章
◆評職稱非常實用 !聊聊填報職稱評審材料那些事
◆杭州某女士失蹤案通氣會,警方有2條意見,值得所有媒體反思
◆從「最慘官方」到百萬大V,這家縣級融媒抖音憑藉什麼深入人心?
◆領導掃一眼標題就否了?你該看看學習強國這50套標題(附解析)
◆三位40左右歲的媒體人接連離世!
◆新華網微信編輯是這麼起標題的
◆這篇縣級媒體作品獲得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給市縣臺電視新聞節目的十點建議
◆新聞照片被女委員嫌棄「拍得醜」,不會拍美女的記者不是好記者?
◆怎樣把稿件寫得有血有肉?
◆點評|人民日報2019年獲獎好標題(完整版)
◆人民日報發布最易用錯的標點
◆新聞報導該如何說好人話?
關注融媒走向,聚焦行業熱點,
分享採編經驗,傳授評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