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日語的最主要的是明白自己為什麼學習日語?接下來看看他的學習經歷
我是畢業以後才開始學日語的,工作後成年人的生活忙碌又無趣,而我學日語恰恰是因為興趣,否則根本學不下去。
先聊聊我的興趣是如何積累起來的吧。
因為當時我的工作與境外旅遊相關,每天可以接觸到很多遊記,遊記圖片上能看到日本街道的廣告牌,產品的包裝等,我自己非常喜歡這些設計,收集了很多這樣的圖片。
ぜんざい餅
有一次機緣巧合看了日劇《最完美的離婚》,簡直是一部完美的日劇,翻來覆去看了幾遍,男主碎碎念,女主又是個粗神經,「結婚就是沒有盡頭的拷問」,我太喜歡坂元裕二那種臺詞了。
後來喜歡上了日劇,又陸續看了李狗嗨,海女等,喜歡的不行。自然而然就找日劇的配樂聽,又被網易雲音樂推薦了好多,於是聽到了
中島美雪
一首一首聽下去,怎麼回事,感覺好像都聽過似的,一看評論「中島美雪撐起了大半個華語音樂圈」,耳熟能詳的華語歌曲基本都是翻唱。後面又聽了桑田佳佑,kiroro 等,你聽一下你也會有」以前聽的都是假的「這種感覺。
當時天真的我依然沒有醒悟,還沒打算學日語,直到有一天聽到了亂馬二分之一的原聲專輯。噹噹當這不是還珠格格的配樂嗎?瞬間蒙掉。。。
後來想了想,足球小子、四驅兄弟、鐵甲小寶、超級馬裡奧、魂鬥羅這些豐富我們童年生活的東西不都是日本的嗎。
另外性格使然,我不喜歡吃剩飯,不喜歡吃被別人扒拉過的飯。看過的唯一一部美劇《絕命毒師》,搜狐引進後刪減的七零八落, gus死的那幕都被剪掉了 ,那可是讓我跳起來的一幕啊,怎麼能忍。
還有我深知廣電的尿性,在這樣的創作環境下難有什麼優秀的文化娛樂作品誕生,包括遊戲,這不現在連AppStore遊戲也要讓廣電摸摸了。
我喜歡原汁原味。
因為沒有應試的壓力,我的學習並沒有計劃,從來沒有鼓勵自己要堅持。
我們大家深受基礎教育的毒害,以為學中文就要先從拼音開始學(但事實上學拼音前,我們已經會說話了),學英語就要從音標開始學,但是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漢語拼音方案58年才公布,難道以前的人就學不了中文了嗎?音標也只是一套標記符號。音標的符號對應一個音,而這個音由舌頭的姿勢決定的。
所以我的學習是發音為主的,就是多聽,我雖然沒有計劃,但是每天都會聽。
因為以聽為主,自然會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所以我是帶著問題學習的,有疑問馬上查,我自己很少記筆記,更不會看筆記,筆記寫完就扔,因為我一個初學者記在筆記上的不一定對,而且翻自己的筆記比直接在網上搜要慢多了,網上還有多
記在筆記上的不一定對,而且翻自己的筆記比直接在網上搜要慢多了,網上還有多個人的講解,更容易理解。
前面說了我沒有應試的壓力,沒有計劃,所以就沒有急迫的心情,沒有任務量。
但是我把手機、瀏覽器的語言都改成了日語,看看日亞挪威的森林的評論,關注了幾個喜歡的明星,看他們的綜藝視頻,在網上搜索看本地有沒有日本人開的餐廳,還有在當地的日本人寫的博客。
發現了幾個在當地的日本人寫的日語博客,博客裡很多地名、內容都是我比較熟悉的,所以很容易讀下去。慢慢發現一些有趣的博主,訂閱到 RSS 閱讀器裡,沒有廣告,也沒有其他無聊內容的幹擾,而且文字圖片音頻視頻都可以聚合在一個帳號裡。
我自己不用單詞書不用背單詞app,手機基本只用來聽。語法什麼的就迅速的翻書(我看過豆瓣那篇神貼),知道自己翻過就行了,見過想不起來就查一下。很多日語專業的學生到畢業都沒上過一個日語網站,沒用日語搜索過,而是埋頭在習題集上,語言是技能,要練習。就好比打字,你現在能畫出鍵盤布局嗎,沒必要啊。
昨天聽過看過的單詞今天又碰到了就查一下,證明這個詞出現的頻率高,所以還會碰到的,這就是重複,重複的多了自然記住了。
隨著量的積累,能聽懂的越來越多,能看懂的越來越多,不懂的繼續查。當然初期背單詞還是很管用的,這時候要積累,所以即使詞語的意思可能不是精準地理解也無妨。
就這麼重複。
以上就是他學習日語的經歷,希望可以幫助到正在學習日語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