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拆遷安置小區在環境衛生整治過程中,最讓社工頭疼的就是各種廢舊雜物的處理,破舊的自行車、廢棄輪胎,甚至還有大大小小的七石缸……
寧波市鄞州區潘火街道潘火橋小區用這些廢棄雜物打造了一條家門口的鮮花路。看著小區顏值提升了,居民興起了一股改造熱,把自家物件統統搬出來,還爭相認領管養任務。
不捨得丟,索性「舊物改造」
潘火橋小區是典型的老舊拆遷型安置小區,交付於2004年,居住著1150戶原潘火橋村村民,大多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很多人還保留著原來的生活習慣,亂晾曬、樓道堆物等現象時有發生。
「這段時間,我們在環境整治中清理出很多廢舊雜物,破舊輪胎起碼有五六十個,還有各種大大小小的水缸、破舊的自行車等。雖然已經很破舊了,但很多居民都捨不得扔。如何處理這些雜物,讓我們很頭疼。」 潘火橋社區黨總支書記陳怡說,在6月初的一次「頭腦風暴」中,有一名年輕黨員提議,索性把這些舊物「變廢為寶」,打造一條景觀路,「破舊的輪胎當花盆來種花,水缸用來養魚,真正把這些舊物利用起來!」
很快改造工程就開始了。社區物業買來彩漆,自行動手,把一個個黑輪胎變成彩虹輪胎,再種上花,一下子讓人耳目一新。
對廢棄輪胎的成功嘗試,讓大家看到了信心。居民也跟著動起來了,有人搬來了自家破舊的三輪車,有人推來了自行車,車鬥裡種花、擺造型,整條路一下子變得靈動起來。
打造出一條鮮花路
前兩天,當記者走進潘火橋小區時,就被一條800米長的鮮花路驚豔了——60餘件老舊物品成了一個個精緻的景觀小品。
社區工作人員說,這條鮮花路的打造,點燃了居民舊物改造的熱情。
「我家有個七石缸,扔掉怪可惜的,你們看能不能設計一下?」小區居民蔡師傅搬來的七石缸,可是他的寶貝,物業工作人員幾次想讓他清理掉,他都不捨得,這次卻主動拿了出來。
「我家有荷花,這麼大水缸種一些荷花,取『清廉』之意,怎麼樣?」有人提議。就這樣,鮮花路上多了一處景觀。
陳怡透露,潘火橋小區的鮮花路要打造「文明十景「,現在尚未全部完工。改造的同時,社區還在鮮花路周邊推出了「美麗庭院」「文明晾曬區」「小草保護欄」等一系列文明小舉措,提高居民的文明意識。
一個個小而美的景觀出爐了,後續如何管養?這段時間,黨員志願者自告奮勇開始認領。下一步,社區將積極招募並組建志願者,由熱心志願者認領景觀,負責每處景觀的長期維護和完善工作,達到共建共治共享。
【來源:寧波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