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浙江考察,首站就來到了
寧波北侖,與企業家、員工進行了親切交流,極大地鼓舞了北侖的黨員幹部群眾,為北侖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圍繞浙江要「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標新定位,北侖將如何趁勢而上邁步出發?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北侖如何進一步發揮開放優勢,發展外向型經濟,又怎樣助力中小微企業的發展?4月28日下午,寧波晚報總編輯唐慧卿對寧波市委常委、北侖區委書記梁群進行了專訪。
記者:浙江要「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總書記到北侖主要看了經濟的發展。請問梁書記,北侖為中國經濟發展,能提供哪些經驗?在先行先試中,有哪些北侖答案、北侖模式?
梁群:我覺得每個地方的發展首先還是要以人為本。北侖人骨子裡有著敢為人先、勇於鬥爭、務實創新、開放包容的精神。北侖通過35年的努力,從當年一片荒灘海塗,發展到去年GDP達1962億元,財政總收入達622億元。其中,財政總收入位居全省第二位,浙江各縣市區GDP排名北侖位居第四。當然,我們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所以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託,落實好省委提出的相關要求,奮力交出大戰大考高分答卷,爭當「重要窗口」模範生。
從北侖的成長壯大中,也能得出一些經驗,歸納出一些北侖答案、北侖模式。有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堅持既依靠政策,又自我奮鬥。北侖的發展首先是依託於改革開放帶來的重大平臺和一系列重大政策,這一點是無疑的。北侖除了有港口外,還有5個國家級開發開放功能區以及惠企優民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正是這些重大平臺和重大政策的有力支撐,給北侖發展注入了澎湃動力。舉例說明,現在梅山的類金融產業發展在國內外都有很大影響,註冊企業超過1.5萬家,總註冊資本近2萬億元,這跟國家給保稅港區的良好政策是分不開的。不過從另一方面來看,不是國家給了政策,就一定發展得很好,有的地方國家政策比北侖還要好,但發展卻不如北侖,這說明自我奮鬥很重要,一個地方的發展歸根到底還是要靠自我奮鬥。今天的北侖,一大批企業家正埋頭奮進,一大批幹部正務實創新,這都是「自我奮鬥」的很好註解。
二是堅持國有、外資、民營企業百花齊放融合發展。北侖給外界的印象,首先就是大平臺大項目多。而這些大項目,就包括一系列國有大項目,比如北侖電廠、寧鋼、中海油等,這些年都得到了長足發展,在北侖經濟中居基礎性主導性地位。與此同時,北侖又大力培育引進外資企業、民營企業,各類企業既競爭又合作。國有、外資、民營企業彼此形成上下遊產業、合作產業、聯盟產業等「嵌入式、鏈條式、融合式」發展模式,發揮了「集團作戰」效應。多年來,北侖以最優惠的政策、最有力的措施,著力排解企業發展難題,營造一流營商環境,為企業穩步發展賦能加力。比如,北侖在破解各類企業上市難題上成績斐然,目前上市企業總數達17家,後續梯隊企業達30家,位居全市前列。
三是堅持以改革、開放、創新為源動力。北侖作為國家開發開放最前沿,始終走在前列、勇當排頭。改革方面,在貿易便利化改革、推進重大項目體制機制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改革、生態文明制度改革等領域,都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開放方面,形成了五大開放功能區齊頭並進、你追我趕的發展格局,開放範圍、功能水平、平臺能級等不斷提升,「三外」工作長期位居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創新方面,將「科技爭投」作為統領全區科技工作的總抓手,大力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同時堅持人才驅動理念,加快外專創新人才及高精尖領軍人才的引進培育;強化科技合作,搭建高能級創新平臺,逐步形成具備北侖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去年,北侖「246」產業佔全市比重26.2%,新興產業佔全市19.3%,芯港小鎮還成功列入全省「萬畝千億」計劃。
記者:北侖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哨,外向型經濟是支柱產業。中美摩擦導致全球化進程受挫,北侖如何應對外貿的下行壓力,如何進一步發揮開放優勢,發展外向型經濟?
梁群: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不論外部形勢多嚴峻,只要修煉好內功,深化貿易產業聯動,切實做到有話語權和高附加值,就能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保持戰鬥狀態先發優勢,就能在不確定的國際貿易形勢中保持定力主動作為。北侖是寧波舟山港腹地,港口與100多個國家600多個地區有貿易往來,貨物吞吐量世界第一。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寧波舟山港時指出,在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中,寧波舟山港具有重要地位,是「硬核」力量。這個「硬核」力量,是北侖發展對外貿易的「壓艙石」和「金字招牌」。北侖經濟外向度高達80%以上,我們的外貿發展空間非常大。我們以實施「225」外貿雙萬億行動為契機,著重圍繞培育外貿新動能、打造外貿新業態、集聚外貿新優勢等做文章,強化自身內力,提升外貿產業競爭力。當前,北侖全區上下統一思想,堅定信心,以急行軍的狀態、決勝者的心態、衝鋒者的姿態,奮戰二季度確保全年紅,堅決完成年度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確保包括外向型經濟在內的各類企業全面恢復正常。針對外貿下行壓力,今後主要是要念好「四字訣」,打好一套組合拳。
一是「穩」。在堅決防止疫情反彈前提下,全力支持企業穩心理、穩訂單、穩生產,加快推進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行,全面落實支持企業渡過難關、長遠發展的各類政策舉措,著重破解外輪停靠難、港外物流難等難題,為企業營造最好的內外部環境。從目前來看,這方面的工作成效較大,北侖企業復工復產率走在全市前列。
二是「調」。深入做好調結構、調市場等工作。2019年,以機電產品為主的高附加值產品佔北侖出口比重達43.5%,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額增長7.1%,佔全部進出口額26.7%,同比上升1.7個百分點。今後,我們在繼續推進調結構、調市場的同時,還要繼續大力發展進口貿易,大力提升數字貿易等服務貿易的佔比。
三是「改」。北侖在貿易便利化改革方面先行先試,通關效率不斷提升,「一窗通辦」事項範圍不斷拓展。今後在繼續抓好這塊工作、打造全國最高效通關窗口的同時,還要在跨境電商等領域大力探索,力爭形成一套「北侖模式」,並積極爭取納入浙江自貿區擴區範疇。
四是「抓」。近期,北侖一些企業危中搶機,在危機中反而得到了逆勢發展。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新冠疫情都必將帶來深層次變革。北侖各級各部門將深刻領會中央精神,切實加強調研思考,養成知微見著的眼力,練就善抓機遇的能力。
李澤浩 攝
記者:作為寧波舟山港的重要港口承載區,北侖在發揮港口優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下一步有何舉措?
梁群:北侖有港口優勢、區位優勢、開放優勢、產業優勢、發展環境優勢等等。我在這裡也做個宣傳,北侖對外的印象中,一直感覺就是製造業發達。除此之外,北侖擁山、瀕海、攬河,環境十分優美,是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擁有華東地區唯一藍色海灣梅山灣和被譽為浙東西雙版納的九峰山,是一個很適合旅遊的城市。
記者:現在都流行書記帶貨,梁書記今天為整個北侖旅遊業在帶貨了。的確,北侖有得天獨厚的山海優勢,有九峰山,還有萬人大沙灘。
梁群:是的。具體到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北侖主要是要「圍繞一個目標、推進五大塊工作」。「圍繞一個目標」,就是要努力成為(省市)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示範區。
一是交通先行。就是要以「交通強區」建設為載體,聚焦接軌上海、環杭州灣大灣區建設和甬舟一體化等重大戰略導向,著力謀劃和推進一系列港口項目、鐵路項目、高速公路項目、城市輕軌項目、疏港交通項目等,為寧波打造全國綜合交通樞紐貢獻力量。目前在建和明確的重大項目包括甬舟鐵路、六橫大橋、象山港高速、杭甬高速複線、輕軌2號線等。
二是平臺創新。平臺打造在融入長三角一體化中將起到重大支撐作用,為此,北侖將打造若干個導向不同、功能各異的產業平臺和城市平臺,強化整合國內外各類創新要素。其中,鳳凰城主要著眼於集聚青年創新創業,打造青年理想城;濱江新城著力引進培育數字經濟業態,打造國際智創城;芯港小鎮專注集成電路等產業發展,打造數字製造區;鄔隘片區聚焦五大新興產業,打造「246」產業示範園等。
三是產業示範。產業發展是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關鍵。北侖今後產業發展的思路邏輯,就是緊緊圍繞「246」「225」兩個示範區建設,廣泛藉助長三角及國際國內各類創新資源,推動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目前,北侖區已經初步編制形成《「246」產業發展示範區建設方案》,提出到2025年,「246」產業佔全市比重提高到28%,其中五大新興產業佔全市比重提高到25%。已主動謀劃了靈峰現代產業園(「246」產業示範園),規劃面積約8平方公裡,努力成為全省打造全球先進位造業基地的新樣板、「246」新興產業發展的新平臺、工業社區治理現代化的新路徑,打造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落地的新載體。示範園區力爭到2025年,新增工業產值(營業收入)500億元,到2030年新增800億元以上,「畝均效益」綜合指標走在全國前列。
四是人才支撐。北侖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搶佔人才高地是一項決定成敗的工作。去年以來,通過「青年北侖」建設,北侖區新增青年人口2.29萬人。今年,「青年北侖」政策持續升級,十大標誌性工程全面啟動。下一步,還要在繼續做好這方面工作的同時,創造各種平臺載體和機會,千方百計引才用才。比如,考慮在上海和杭州等地,設立人才創新「飛地」。
五是人文相通。拉近北侖人民與長三角其他城市人民的心理距離,是融入長三角一體化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北侖與上海、舟山等地,歷史相承、根脈相融、一水相連,互為來往較多,心理隔閡較少,但跟長三角其他一些城市來往偏少,還有不少的融合工作要做。更重要的是,要以心理相融為基礎,繼續引進外來資源,大力發展教育、醫療、文化、服務等領域,加快補齊北侖城市功能相對不足的短板。
記者:剛才我們還談到一個話題,就是北侖企業家。小微企業發展是中國經濟未來的重要支撐,總書記也非常關注小微企業的成長和發展。疫情中,小微企業遭受重創,目前形勢嚴峻,北侖如何幫助小微企業應對困難,化危為機?
梁群:其實小微企業的發展,好比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需要大人的引導,需要黨委政府的關懷。當前這個時候,我們最想跟小微企業說的一句話就是:你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黨委政府永遠站在你們身後,始終是你們生存發展的堅強後盾。外界看來,北侖是以大項目大企業為特色的區域,但實際上,北侖各類市場主體合計9.5萬餘家,絕大多數是小微企業。這次疫情中,小微企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黨委政府感同身受,積極幫助小微企業渡過難關。這裡,我簡單提三點想法——
一是強化落實各類救助扶助政策。今年1-2月,全區已兌現各類降費減稅2.38億元,減免或暫緩社保金11.3億元。截至3月末,各類企業貸款餘額920億元,同比增長6.2%,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44億元,比年初新增32.2億元,為1167家企業減免利息650萬元。與此同時,各級黨員幹部還為企業解決各類難題近萬個。
二是打造企業服務綜合指揮平臺。深入貫徹省委「三服務」要求,力求打造一個網上網下貫通,兼具政策展示、網上辦事、問題轉接、後臺會商、評價督促等功能的「一體化」破解企業難題中樞系統。目前,相關工作已從調研醞釀階段,轉向實際操作階段。
三是做好小微企業後續發展要素保障。小微企業在這場疫情中,也要做到既經受考驗、又搶抓機遇。後續來看,對於企業而言,經歷過風雨,才會見到彩虹。黨委政府對此有信心,企業也要對此有信心、有預見。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要趕在機遇到來之前,黨委政府要抓緊為小微企業下步發展,備足備好更多資源要素。這方面最顯著的工作,是從前年開始,我們就狠抓7個新小微企業園建設和20個老小微企業園區改造提升,目前已初見成效。相信不久將來,一大批小微企業將入園發展、化繭成蝶。
(北侖發布綜合編輯,資料來源:寧波晚報,照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