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年一度的上海市大學生足球聯盟聯賽在嘉定上海市民體育公園落幕,男子超級組、校園組、高職組和女子超級組、校園組等五個組別的冠軍各有歸屬。在今年的比賽中,有一支新兵格外受到關注——首次組隊參加11人制比賽的上海大學女足隊,由主教練浦瑋帶隊呈現「首秀」。
這也是浦瑋作為女足教練的首次亮相——中超聯賽申花隊主場的新聞官、時常出現在屏幕上的解說員,但除了曾執短暫執教過上海U11男足,雖然浦瑋這些年始終沒有離開過足球圈,但執教女足還是第一次。
「說實話,我之前都沒有當教練的想法。」 退役的這些年間,浦瑋也接到過國家隊、地方隊邀請她去專業隊執教的邀請,但她都謝絕了。但當浦瑋在幾個月前接到上海大學體育學院院長的邀約電話後,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學校想組建一個打女子超級組的隊伍,想發展校園中的女足運動」,校園足球這幾個字,最終讓她動了心。「校園足球是女足發展的根本,否則選擇面有限,競爭力肯定是不足的,這對於職業隊發展來說也不利,所以需要從校園做起,把地基打好。」浦瑋說。
和以往自己的足球經歷不同,來到大學校園,面對一支剛剛組建的球隊,浦瑋希望把女足的好傳統帶給姑娘們。「其實來到這支球隊,我希望帶給她們的就是更好的習慣,用自己的專業素養來幫助她們養成良好的比賽習慣與意識,清楚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做對的事。」浦瑋是這樣要求自己的隊員的,:永遠保持積極的狀態,不要給對手喘息的機會,比賽中不能雙手叉腰站著不動……還比如,在比賽中逼搶要迅速、射門要果斷、傳球要及時等等,與球員的戰術意識、團隊配合以及拼搏精神息息相關,浦瑋稱之為「有智慧地拼搏」。而在平時的訓練中,浦瑋的要求也很嚴格,要求隊員將背包、水杯還有器材擺放整齊,切換訓練項目時要慢跑進行,訓練過程中設置獎懲等等,加強協作能力,培養團隊意識。「我覺得浦指導的要求可以讓我們更像一個團隊,讓每個人都有責任感,在我們日常生活學習中都成為更好的人。」隊員楊傳麗說道。
從基礎著手,浦瑋也想把自己這麼多年經歷的「專業」帶給教給姑娘們——但這些需要多年磨練,潛移默化。不過短短的幾個月相處之間,浦瑋也開始將這份專業慢慢傳遞給隊員們。這次比賽中,浦瑋會嘗試要求不出場的球員拍攝比賽畫面,賽後讓球員看錄像分析戰術的得失——「她們之前可能沒有接觸到這種相對專業的足球,包括技術上、還有思想上面的專業,戰術上面的專業。」
這一次,是浦瑋作為女足教練的初次「試水」,也是上海大學女足隊的首次出徵。這對於申城的大學校園女足而言,是彌足珍貴的經歷。
今年年初,上海新增復旦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大學、上海海事大學、華東政法大學等5所高校的足球項目高水平運動隊,使得全市擁有足球項目高水平運動隊的高校已達9所。 其中報名參加本次女子超級組的只有上海體院、復旦、同濟、上大和東華女足,可以說隊伍太少,形成規模還需要時間。浦瑋認為,「從發展來說,存在缺陷和問題還是數量太少了,如果形成規模和體系的話,運轉會更正常,競爭機制也會不一樣。」
回顧這次自己的女足教練初體驗,浦瑋說自己的收穫也頗多。「對於她們這些小孩,溝通還是很重要,包括教練和隊員之間的溝通,還有隊員和隊員之間的溝通,只有她們看到問題,她們動腦筋了,看到問題來才會有認識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