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草能報三春暉——《散文詩》三任主編的印象小記

2020-12-22 華聲在線

《散文詩》Baudelaire青年藝術家會客廳線下首期活動·湖南青年藝術家沙龍。

周慶榮

作為多年的散文詩作者,長期以來,我只看重自己通過寫作把我對我之外一切的態度表達出來就好。但是,當同樣的勞動必須一直承受所謂的文體優劣論,並且又有切膚之痛時,那些散文詩寫作的堅持者、熱愛者,難免會心有不平。

這樣的不平,我第一次親身感受的就是從鄒嶽漢老師開始的。

美、青春、抒情和思想性,是他對散文詩美學的實踐

那是2007年的夏天,中國作家協會召開紀念新詩九十周年大會,來北京參加會議的散文詩人有海夢、鄒嶽漢、許琪、王幅明、宓月等,會議結束後他們一起來我辦公室相聚。我和靈焚的第一次見面也是那個時候。

從這些散文詩園地辛勤耕耘者的談話中,我大概可以回憶起13年前散文詩寫作者所面臨的處境。主流媒體和專業刊物似乎並沒有真正接納散文詩作為中國新詩的有機構成,歷屆魯迅文學獎的詩歌作品參評一概把散文詩排除在外。後來,當靈焚提起他在上世紀80年代末寫過一篇文章,談到散文詩要尋求自身突圍時,我有了震動。應該說,那次所有的聚會者皆是幾十年散文詩寫作實踐的參與者和推動者。其中,以《散文詩》創刊主編鄒嶽漢最具有代表性。

因為鄒老師的女兒在北京工作,他每次來北京時我們都會一起聚聚。他雖然退休多年,但是每提及當初《散文詩》創刊時的諸多情形,就會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美、青春、抒情和思想性,一直是他作為主編時所堅持的辦刊方向,也是他對散文詩美學的具體實踐。他用湘音說著散文詩這一文體存在的重要性,也把多年來散文詩在詩歌範域認知上的尷尬娓娓道來。有一次,靈焚、亞楠、我和鄒老師偶然相聚,我把自己對散文詩的態度初步表達出來:不去過度介意外界暫時的不認同,散文詩寫作者只能進一步加強自省,除了傳統的美、靈動和抒情外,我們要更加注重散文詩對本質的揭示,在場、對現實生活的能動、思想性建設等,這些應該成為我們今後需要注意的散文詩寫作意義的要素構成。此外,不必因為散文詩文體獨立地位爭議的歷史慣性而繼續心存陰影,我們可否明確散文詩的根部屬性是詩,要有「大詩歌」的意識。鄒老師聽後非常贊同,他也因而成為日後「我們」散文詩群美學態度的堅定支持者,並在他主編的「年度散文詩選」裡始終單闢出一個專輯,選發「我們」推薦的作品。

鄒老師對散文詩的另一個貢獻是,他這些年來和王幅明先生分別用不同的方式為散文詩建立年度檔案,將散文詩年度重要文本及評論、散文詩各地的筆會和其他的活動,都逐一記錄下來,以資未來散文詩歷史「回眸」之用。

他豪邁,他喝酒,他抒情,但決不丟棄詩人的尊嚴

鄒老師從《散文詩》主編崗位退休後,接替他的是馮明德兄。我第一次見到他是在靈焚主持的一個晚宴上,他生有異相,一口湖南話更加能夠凸顯辣椒那樣的激情。他酒量奇大,與朋友們在一起又極易燃燒,所以我們談論詩歌時仿佛身臨沙場。不是敵我對抗的那種,而是戰友式的互動。

那次聚會我們議定每年舉辦一次以中青年散文詩人為對象的散文詩大獎,與每年的散文詩筆會同時進行。我們因此每年至少會聚會幾次。有一次,他酒後感嘆:辦刊不易。我沒有過多地去詢問細節,相信每一個從事文學的人都感同身受。物質豐富的過程,總有一些內容會被暫時忽視。我同意他的堅持:為了把刊物辦好,可以求人,但不能丟棄詩人的尊嚴。所以,他就豪邁,他就喝酒,他就抒情。他用這些方法去設立散文詩創作基地並確定每年活動的地點。我感到歉疚的是,自己曾經看不慣他的江湖作風,認為他潛心讀書做得不夠。現在看來,他的江湖氣只是表面上的。如同他筆下的水墨螞蟻,他的散文詩也是粗中有細,一個有才氣的人,即使醉眼矇矓,也能對書寫目標進行別樣的觀察。

她外表安靜,感情內斂,腹藏智慧

《散文詩》的第三任主編是卜寸丹。她外表安靜,感情內斂,腹藏智慧。

與她的兩位前任主編相比,她首先更是一位詩人。大概因為年輕,她的文字裡明顯帶有更多的西方經驗。現代性的隱喻手法令她的散文詩文本具有一般女性所缺少的思想的重量。見面時,她每每認真地稱我為哥哥,我也覺得這個妹妹格外親切,既有詩人的沉鬱,又有真誠待人的真實。許多人會覺得她挺像個弱弱的女子,我倒覺得她內心倔強,是屬於那種咬定青山不放鬆的人。

果然,她當主編的第一個做法就是把原來小開本的《散文詩》擴容,而且,導入融媒體的手段,使每篇作品可讀也可聽。視覺和聽覺的加入,使散文詩的魅力更加突出。她的魄力足以證明她內心深處的隱忍與堅毅,事實上,似乎也只有內心堅定的人才能讓散文詩事業走得更遠。

一本從地市級城市出發的刊物,幾十年來,陪伴著眾多讀者、寫作者一起領略文字的美好,一起擁抱生命的希望,一起對生活進行思考,甚至也可以在無數個夜晚一起嘆息,這樣的刊物能夠讓人在精神上告別小草的匍匐,長出向日葵的光芒。

我會記住上面的三張樸素的面孔,他們以寸草之心,去報散文詩天地的三春之暉。

相關焦點

  • 《今古傳奇·武俠版》主編舒飛廉講述《經典散文淺析》
    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今古傳奇·武俠版》主編-舒飛廉擔任本次講座主講人。舒飛廉,網絡ID木劍客、村上春草,本名鄭保純。攜眾人開創了大陸武俠新格局被譽為諸俠之師,在2008年被評為"中國報刊業十大新銳主編"。
  • 信息樹 《中國散文詩》2016卷候選作品篇目
  • 「報得三春暉」三春是哪三春?三秋是多久?三冬四夏是幾年?
    我們小時候就會背誦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你有沒有想過,為何是三春暉?這三春指的是哪三春?這是一首描寫母愛的詩,描寫了兒行千裡母擔憂的那種最細膩溫暖的母愛。孩子要出遠門了,所以把針腳縫密一點,害怕萬一有什麼事絆住了,沒能及時回來,衣服萬一破了沒人給縫補。
  • 走進散文詩《荷葉·母親》,體會母愛的崇高與無私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愛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散文詩《荷葉.母親》,來感受那濃濃的母愛吧。她最擅長的是小詩,她的《繁星》《春水》是現代文學史上的小詩集。同時還有散文集《寄小讀者》《櫻花贊》等。
  • 詩畫尋芳│萱草報慈恩
    諼草就是萱草,《毛傳》訓釋「萱草令人忘憂」,詩中妻子思念外出徵戰的丈夫,希望能用萱草消除心頭的憂鬱。這一說法也得到了中醫的認可,嵇康在《養生論》說「合歡蠲憤,萱草忘憂,愚智所共知也。」萱草春季萌發,綠葉成叢,夏季開花,清香宜人,看著它就令人忘卻煩憂。南北朝時期人們就開始在庭院種植萱草,南宋文學家宋惠連寫詩說「芳萱秀陵阿,菲質不足營,幸有忘憂用,移根託君庭。」
  •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對母親的孝順,只是寫首詩麼?
    畢竟「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過,孟郊也算是小有名氣,畢竟最有名的寫母子親情的詩句,不是來自李杜,而是來自並不算起眼的孟郊。可是,孟郊真的很孝順麼?這些要從孟郊的生平說起。1.從小家境貧寒孟郊父親孟庭玢是一名芝麻小官,當過崑山縣的縣尉,放在當今,是一名普通的國家公務員。
  • 楊玉海:詩三首
    我一腳跨入壩上在野狐嶺之東和家雀對詩 太陽落在不凍河,有雁聲遠往燈火的攬勝樓,二龍戲珠遠望壩下的大境門,清遠樓元中都曾有元帝下榻,漂亮的妃子在攬勝樓望鄉我是侍衛左右的馬漢 燈冥滅,人事非我沒找到中都的城基一轉身便是新時代的新張北
  • 桑溪散文力作推送:芒草,芒草
    稻田、井上、山本,望字便能生意,「尾花」看起來也是很形象的。只不知,說的是像哪一種動物尾巴。豬尾巴與松鼠尾巴,可是大相逕庭的。與芒草相似,能代表秋天的植物還有蘆葦和荻。我很納悶《秋之七草》裡為何不將這兩種植物列入,還有楓。想來或許因為是島國,日本人在秋天見到的植物與我們不同,審美也有差異。《秋之七草歌》裡好幾種都是弱不禁風的花草。蘆葦長在水邊,莖杆中空,比之芒草和荻,好認。
  •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綏寧縣春暉學校(原紅陽學校),高舉「感恩教育」與「四生教育」兩面旗幟,讓學生懂得感恩,珍愛生命我們誕生在綏寧這片土地上,我們暢飲過這裡明淨的山泉,我們赤腳踩過山坡上帶著露珠的草地,故鄉的山水大地、一草一木、風土人情和今昔變化,都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些遠離我們而去的老屋、老街、古村、古橋,似乎還殘留著我們當年的體溫。綏寧縣地處東經109°49′~110°32′,北緯26°16′~27°8′。
  • 核心期刊頻登主編兒子散文,王松奇曾是百萬年薪獨董
    據新華網等報導,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原黨委書記王松奇,長期在其擔任主編的《銀行家》雜誌開設「父子集」專欄,刊發自己的書法和兒子王青石的文章,至今已有數十篇。記者注意到,資本市場上也有王松奇的身影,其曾擔任民生銀行等上市銀行的獨立董事。而王松奇的年薪一度過百萬,是當時A股薪酬較高的獨立董事之一。
  • 丁彩玲作品:遊西安大慈恩寺記
    遊西安大慈恩寺記作者 丁彩玲
  • 《河南詩歌》2020年度散文詩大展||林進挺《雲南記》組章
    雲南記(組章)廣東/林進挺 麗江古城 趁著夏風,趁著青蔥年華,我來了。麗江,這個美麗的地方,有著美麗的夢想。麗江古城,一座歷史的豐碑,一座魅力的名字。徜徉在麗江古城的時光,是詩意的生活。我緩緩釋放內心的熱愛,把麗江印入在我心底。
  • 核心期刊屢登主編兒子散文,這操作翟天臨都要甘拜下風
    繼核心期刊《冰川凍土》發表「論導師崇高感與師娘優美感」之後;又有學者發現,同為核心期刊的《銀行家》長期「連載」主編兒子的散文,前後已有十數年。據新華每日電訊報導,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原黨委書記王松奇長期在其擔任主編的《銀行家》雜誌開設「父子集」專欄,刊發自己的書法和兒子王青石的文章。
  • 十首母親詩詞: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詩詩題下孟郊自註:「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無依,一生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同住。母親的愛永遠是那麼深沉呢,子女的孝心就像小草一樣微弱,而母親的恩澤就像太陽的光暉那樣深厚。小草的心怎樣報答太陽的光暉呢?
  • 【草原詩家】洋浴海 鏡子裡的我(組詩)
    草原詩刊聯盟站在現實草原家園為足點,創作、傳播現代草原新派詩歌(兼散文詩,散文),光大、傳承草原文化和遊牧文化
  • 詩功課迎新春特刊(下):楊明傑·黃祥貴·李振峰·雪夢·鹹文·任洪亮·天白·覓真·魚米梔·榮潤生·餘瑤·許放·喀左梅子·江漢
    農安作家協會會員,詩歌作品散見於《東北作家》、《時代作家》、《首都文學》、《吉林詩歌》、《中詩報》、《當代名人》等等微刊平臺或紙刊。 任洪亮,男,1959年生,遼寧朝陽人。詩歌愛好者,有詩歌散見於網絡平臺和紙刊。
  • 散文詩《沉默的火焰》獲中國散文獎
    《海外文摘》雜誌社執行主編蔣建偉發表了《2020年中國散文工作報告》。本次年會共評選出散文精銳獎等4個年度獎項。河南南陽市詩人、散文作家武建華的散文詩組章《沉默的火焰》(共20章)榮獲二等獎。武建華(左三)在「2020年度中國散文年會」頒獎大會主席臺上領獎武建華的散文詩組章《沉默的火焰》共計20章。
  • 【名家典藏】0728期 ​當代著名詩人 桑恆昌詩十首 || 我站定趔趄的腳步 任白髮飛卷
    桑先生說「自然天成,通透震撼」是他畢生的追求,「寸法」是我給他貼的標籤,不一定準,因為最卓越的漢詩,都是用天下語言都說不清的!              桑式「寸法」ABC          對於桑先生的「寸法」還需說明三點:「寸法」作為美學之「寸」,熔鑄著桑先生的美學理想和追求,以小見大,知微見著,可以窺見桑詩的典型東方美學血統。或許它表現為體制的短、意象的大、用語的凝練和風格的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