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靳東、藍盈瑩、王鷗、朱珠等人主演的律政劇《精英律師》正在熱映!其中一集講述了作為律師事務所裡最有才華的律師羅檳,在律所的高級合伙人會議上,與律所初始創建人顧婕上演了一場激烈的爭執,身為資深律師的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很快爭執起來……
如此精彩的劇情讓我想到正在看的一本書——《認同》,書裡講述了一些力挽狂瀾擊敗扼殺你提議的方法,教你如何拯救你的好主意。
《認同》作者是John P. Kotter,舉世聞名的領導力專家,世界頂級企業領導與變革領域最權威的代言人。他33歲便成為哈佛商學院的終身教授,與"競爭戰略之父"麥可·波特共同成為哈佛曆史上此項殊榮最年輕的得主。2008年,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網將科特教授評為對中國當代商業思想和實踐有著廣泛影響的6位哈佛思想領袖之一。
這本書開篇在說這樣一個場景,你有個好主意,而且相信它對你自己以及所在組織說至關重要。你把它在一個重要的會議上提出來,希望得到人們的熱情支持,然而你得到的卻是令人困惑的問題、愚蠢的言論和激烈的抨擊,在你剛緩過神來的時候,你的想法就被斃掉了。
在生活中這種場景你是不是經常會遇到或者聽到或者看到,那應該怎麼應對這種情況呢?
就像在《精英律師》剛才那樣重要的高級合伙人會議上,我們在聽到別人提異議的時候,聽到別人反對你的時候,我們經常的下意識會想他能不能閉嘴別說話,最好大家現在就表決只要能過50%,我就可以通過了,大家經常會這樣想對嗎?
事實上科特認為,你應該讓那些反對你的人把反對的聲音說出來,然後,你跟他解釋也好,辯論也好,討論也好,你們需要產生觀點上的分歧和爭論,這有什麼作用呢?
當你和那個反對者產生了觀點上的分歧和爭論的時候,才能夠吸引到大量的那些漠不關心的參會人的注意力,大家才會真的關心這個話題,注意力全集中在這並且認真的思考。
這時候如果你能夠服對方,並且說服大眾,在舉手表決時得到的成果就不是50%,而是80%甚至是100%。
所以不管是《精英律師》中那段精彩職場爭執,還是《認同》這本書給我們最大的價值就是怎麼樣去讓你的主意被人們認可。
首先我們還是要了解一下對方會用哪些說辭來扼殺你的主意,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我們才能更好應對反擊他們的言論,它們一般有4種方式。
第一種,製造恐慌
這種抨擊方式將會描述各種風險和困難,它的目的其實就是引起人們的焦慮情緒,這樣人們就很難去仔細考量你的提議。
比如說,《精英律師》中羅檳在高級合伙人會議上表態說,自己要保證律師事務所的接單成功率,不過顧婕卻針鋒相對地說,她要保證律師事務所的滿意度,有些案子就算明知會輸他們也應該接,畢竟那些委託人不過只是想著能夠找人替他們發聲罷了,輸贏並不重要,滿意度低會被當事人投訴這樣會導致律師產生更多的麻煩。你看,這就是製造恐慌的典型。
第二種,無限拖延
比如說我覺得這個事兒挺好的,但是咱們現在條件還不太成熟,咱們過上一段時間再討論,或者是過上半年,到時候等達到什麼狀態了咱們再去做這件事。你看,在會議中很多人會用這種方式使得這個議題拖延下去,這次沒有談成下一次可能就忘記了,只會無限拖延下去。
第三種,混淆視聽
反對者往往會擺出毫不相關的事實和複雜難懂的道理,然後千方百計的阻礙這個有效的溝通,他講的東西可能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但是因為很複雜很混亂,他說這真的很混亂,這事兒如果你要考慮不到的話會有很多的麻煩。他會給你設置特別多的麻煩,導致大家覺得這事兒還真是時機不成熟,或者困難太大搞不成功。
第四種,冷嘲熱諷
他們會發表一些言論,使得其他人懷疑你做這個事背後是不是有什麼動機,是不是跟你自己有什麼關係。當參會的其他人對你的人品產生了懷疑的時候,就會在投票的時候不願意支持。
概括來說,在會議上扼殺一個提議無外乎這四大套路。接下來再說說這四種情況應該怎麼應對。
第一個原則是允許他們開炮
應該讓那些反對你的人把反對的聲音說出來,然後通過解釋也好,辯論也好,討論也好,引起一種形式上的爭論,吸引其他參會人員的注意力。
第二個原則叫做回應簡明扼要
你在回應的時候表達一定要清楚,簡潔明了,符合常理,千萬不要把這個事也說的很複雜。雙方如果都說的非常複雜的話,那麼完蛋,參會的其他人就會認為我們都聽不懂,別決策了。所以一定要用簡單明了的方式來清晰回應。
第三個原則叫做始終尊重對方
不要打口水仗或者一直處於防守的狀態,也許很多人不善於談判,或者不善於跟人爭執,其中一個簡單的原因就是容易被情緒主導。他們經常會生氣,因為覺得很沒面子,所以情緒激動導致大聲吼叫甚至拍桌子等行為。這樣不尊重的行為和狀態在會議場合必然讓你失去支持。所以面對反對方的各種回應,時刻提醒自己來這兒的目的是什麼,從而控制情緒,始終做到態度尊重。
第四個原則叫做關注所有的受眾
不要受到批評者太多的幹擾,就是我們在跟別人談話的時候或者在會議上發表自己意見的時候,我們經常會覺得為什麼感覺他、他、他們都在反對我,如果你眼睛只盯著幾個反對的人,你會發現你什麼事都幹不了。因此你要重點關注坐在身後的那些其他參會者是什麼感覺,他們此刻有沒有被說服,說服他們還需要做些什麼。
第五個原則叫做好充分的準備
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矛盾,只要是開會就會有爭執。必然會遭遇反對的意見和要求,所以不要去參加無準備的會議,你再聰明你再有經驗,也不要去做無準備的談判,在參會之前都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預想一些對方可能會發難的問題。
復盤知識點
通常情況下有這樣四種扼殺好主意的攻擊方式:
1.製造恐慌。通過描述各種風險和困難,引起焦慮情緒,這樣人們就很難仔細去思考提議。2.無限拖延。這一方式的目的就是通過多次開會討論,消磨大家對這項提議的耐心和熱情。3.混淆視聽。反對者擺出毫不相關的事實和複雜難懂的道理,千方百計地阻擾有效溝通。4.冷嘲熱諷。針對提議者本人發難,影響其他人對於建議者能力和人品的判斷。而面對上述四種抨擊,我們的回應方法有以下幾點:
1.讓反對者參與到討論中來,讓他們「炮轟」你。2.回應清楚、簡潔明了,符合常理。3.始終尊重對方,通過提醒自己的目的,控制情緒。4.關注所有的受眾,不要受批評者的幹擾。5.對那些必然會遭遇的反對意見要有所準備,涉及的風險越大,準備越要充分。總之,《精英律師》上那種激烈碰撞的會議當然也是源於生活,所以我們大家都應該掌握一些說話技巧,避開、退讓、回擊都是不可行的,處理類似的情景時更好的做法是——尊重對方,讓反對者參與進來,給出令人信服的回應,這樣才能反敗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