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信託申請以質押股權抵債,國資接盤×ST華映

2020-12-16 騰訊網

記者 | 吳紹志

編輯 |

1

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更迭在即,渤海信託的一項信託計劃在其中承擔了重要角色。

8月11日晚間,*ST華映(000536.SZ)發布公告,近日,公司收到股東通知,寧德中院根據渤海信託提交的以物抵債書面申請做出相關執行裁定書,將中華映管(百慕達)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映百慕達」)持有的華映科技1.296億股股票作價1.91億元,交付渤海信託抵償債務。

公司股票用於抵債,信託受益權也轉眼變成了股權。值得注意的是,身兼信託受益人和公司股東雙重身份的第二大股東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福建電子」),可能因此成為控股股東。

對於本次權益變動導致的結果,*ST華映稱:「福建電子信息集團合計持有華映科技6.96億股股份,佔華映科技總股本25.16%,福建電子信息集團可能成為華映科技控股股東。」

為什麼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通過梳理渤海信託·華映光電集合資金信託(簡稱「渤海信託計劃」)的情況,又令人不那麼驚訝了。

渤海信託曾向華映百慕達全資子公司華映光電發放信託貸款,華映百慕達以3.74億股華映科技股票為信託計劃一期及二期貸款提供質押擔保。

此後,因貸款到期未履行支付義務,法院裁定拍賣其中的2.826億股股票,佔華映科技總股本的10.22%。與此同時,2019年12月,福建電子以5.54億元的價格,從華融證券和福建山田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手中,受讓渤海信託計劃項下享有的一期、二期全部信託受益權,對應信託資金約5.44億元。

2020年2月24日,寧德中院決定拍賣、變賣華映百慕達持有的華映科技1.296億股股票。但是,經阿里巴巴司法拍賣網絡平臺一拍、二拍、變賣均無人應價,最終變賣流拍價為1.91億元。

2020年7月29日,渤海信託向寧德中院申請以變賣流拍價1.91億元以物抵債。

在此之前,裁定拍賣的2.826億股中,1.53億股已由福州中院裁定,作價3.366億元交付渤海信託。此次寧德中院的裁定,是將剩餘的1.296億股交付渤海信託抵償債務。因此,作為信託受益人的福建電子通過渤海信託計劃就擁有了華映科技合計2.826億股股份權益。

相比之下,華映百慕達持有華映科技的股份數量降至4.05億股,持股比例降至14.63%。

資料顯示,華映百慕達是由臺灣中華映管股份有限公司100%控股的臺企,福建電子則是由福建省國資委控制的地方國企。控股股東的轉變也將使*ST華映由臺企變為國有控股,8月12日開盤股價迅速拉升至漲停。

據《中國電子報》此前報導,「當華映百慕達的股權被稀釋後,如果由國資委背景的福建電子信息集團作為實際控股人,對於華映科技或許會是好事情。」 賽迪顧問高級諮詢師劉暾解釋道,從臺企變成國有控股後,有可能改變華映科技目前的發展節奏和發展方向,甚至逐漸扭轉如今的頹勢。

華映科技深耕中小尺寸面板產品加工,實際控制人卻是中華映管。早在21世紀初,友達光電、中華映管、奇美電子、廣輝電子、瀚宇彩晶就形成了「臺灣面板五虎」,一時風光無限,華映科技也借力實際控制人的面板技術研發、量產經驗和客戶資源發展起來。但是,隨著2019年9月,中華映管宣告破產,華映科技也被拉入了深淵,2018年、2019年分別虧損約50億元和26億元,2020年上半年也預計虧損6.5億元~7.5億元。

相關焦點

  • 渤海信託申請以質押股權抵債 國資接盤*ST華映
    原標題:渤海信託申請以質押股權抵債,國資接盤*ST華映   上市
  • 渤海信託申請凍結「特華系」旗下兩家上市公司股權 所為何事
    有分析認為,渤海信託申請凍結兩上市公司股權可能與股票質押項目有關。在股票跌破了預警線,融資方無力追加擔保的情況下,渤海信託可能申請進行股權凍結。一天凍結兩家上市公司股權,且都是「金融大鱷」李光榮旗下公司,渤海信託的這一舉動引發關注。近日,精達股份和遼寧成大兩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渤海信託申請凍結特華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特華投資」)所持有的公司股份。
  • 瀕臨退市的華映科技經營回暖 下半年殊死一搏能否絕地反擊?
    就目前形勢來看,福建省國資委擬接盤,或將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上半年公司虧損收窄,似乎形勢在向好的方向轉變。華映科技總經理胡建容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稱,全資子公司福建華佳彩有限公司(下稱「華佳彩」)經營改善,使得公司已經恢復有序經營的能力。「披星戴帽」的華映科技已經拉響退市警報,能否在下半年扭虧為盈?
  • 股票抵債! ST昌魚第一大股東或將變更為中融信託
    股票抵債!(代表其作為受託人管理的「中融-融雅35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以抵償應支付的債務貳億捌千肆佰萬元。中融信託可持本裁定書前往登記機構辦理相關變更登記手續。  據悉,中融信託與華普集團等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院作出的(2020)京民初124號民事調解書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申請執行人中融信託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法院於2020年5月8日立案執行。案件申請執行人中融信託對被執行人華普集團持有的ST昌魚股票8000萬股享有質押權。
  • 中融信託困在ST公司中 被迫成ST昌魚控股股東 損失超3億
    此外,公告還顯示,中融信託合計申請執行的股份數量達8847.94萬股,但是法院對剩餘的847.94萬股尚未作出裁定,這部分佔比達1.67%。   事實上,中融信託接盤也是無奈之舉。在8000萬股抵債之前,因為與華普集團的債務糾紛,中融信託在今年初曾申請對8847.94萬股股份進行司法拍賣,但以
  • 中融信託困在ST公司中,被迫成ST昌魚控股股東,損失超3億
    10月20日晚間,ST昌魚(600275.SH)發布公告,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將控股股東華普集團持有公司股票8000萬股過戶至申請執行人中融信託,以抵償應支付的債務2.84億元。 以此計算,中融信託所獲股份的平均每股價格為3.55元,比ST昌魚10月20日收盤價3.24元溢價9.56%。
  • ST康美再拉九個漲停,國資「接盤」後能否轉危為安?
    股權上,易林投資由三名股東揭陽市城市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揭陽城投」)、廣東省金服股權託管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金服」),及廣州神農氏中醫藥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神農氏中醫藥」)分別持有40%、30%和30%的股權。
  • 上海國資上實集團94億元接盤天津信託,持股達77.58%
    澎湃新聞從天津信託相關人士處了解到,本次交易完成後,上實集團將持有天津信託77.58%股權,為其控股大股東。具體來看,海泰控股擬出讓持有天津信託全部51.58%的股權,轉讓底價為39.5億元;泰達國際控股擬出讓持有的天津信託26%股權,轉讓底價為19.91億元。轉讓完之後,泰達國際控股仍持有天津信託16.11%股權。
  • *ST升達股權遭拍賣無人問津 華寶信託被動接盤成其大股東
    更值得關注的是,最新控制人華寶信託在其中是最為尷尬的,其原本只是一個債權人,不成想卻因債務人無力償債、所持上市公司股權無人按手而被動接盤成為上市公司控制人。定增併購、實控人變更,長期以來一直是A股的重要炒作主題,不少公司的股價因此而獲得過不菲的市場表現,如近期實現連續四個漲停的*ST升達就是因大股東變更而獲得了資金的青睞。
  • 中信信託拍賣中德安聯49%股權,安聯有意接盤?
    此次中信信託拍賣中德安聯全部股權,安聯或將有所動作。12月24日,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中德安聯人壽49%股權」項目,轉讓底價為23.44億元。根據掛牌公告,意向受讓方註冊資本不低於20億元,同時意向受讓方或其控股股東須具有10年以上直接經營保險業務的經驗。
  • *ST華映(000536.SZ):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成控股股東 福建省國資委...
    *ST華映(000536.SZ):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成控股股東 福建省國資委成實控人
  • ST金剛大股東易主,華福證券因何接盤妖股
    加上此前興瀚資管競拍取得的ST金剛股權,截至12月3日,興瀚資管新晉成為其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26.7%。需要指出的是,興瀚資管的實際控制人是華福證券。天眼查顯示,華福證券持有興銀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興銀基金」)76%股權,興瀚資管的控股股東為興銀基金,持有興瀚資管100%股權。
  • 利德曼溢價轉讓股權 國資接盤背後的風險
    一則牽手國資的提示預告,致使利德曼股價連拉兩個漲停。不過二級市場對利德曼熱情並沒有持續,透析牽手背後的隱情後,投資者開始用腳投票。8月28日,公司股價下跌8.38%。8月29日,利德曼再放出資本動作,經董事會審議通過,擬使用不超過1100萬元自有資金,以收購股權或增資方式,取得上海科亦生物33.33%的股權。
  • 天津信託26%股權項目摘牌 受讓方系上海國資上實集團
    來源:證券時報原標題:天津信託26%股權項目摘牌 受讓方來自上海國資上實集團證券時報記者 胡飛軍2月4日,證券時報記者獲悉,於2019年12月啟動的天津信託混改有了新進展。其中,泰達國際控股所持的天津信託26%股權項目掛牌已經結束,只有一家企業成功遞交材料,該企業為上海國資上海實業集團。記者注意到,海泰控股擬轉讓所持天津信託全部51.58%股權和安邦所持天津信託5.26%股權仍然在徵集受讓方。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業界已有消息傳出,上實集團有意參與爭奪天津信託控股權。
  • 紅太陽控股股東擬退位讓賢 山東國資企業擬接盤
    紅太陽控股股東擬退位讓賢 山東國資企業擬接盤 2020-10-29 14:37:00 來源:中國證券網
  • 渤海信託退出鄭州寶能置業48.9796%股權
    原標題:渤海信託退出鄭州寶能置業48.9796%股權   11月15日,樂居
  • 黑龍江前首富朱吉滿負債擴張終「翻車」 諾亞、渤海銀行踩雷信邦...
    而且據Wind信息,西藏譽曦公司在獲得股權後,已將全部持股進行了質押,質押方是中信信託,至今尚未解押。從信邦製藥近幾年財報來看,業績波動明顯,2018年淨虧損近13億元(合併報表口徑)。對於此年度虧損,公司解釋稱,由於子公司中肽生化的產品客戶主要在美國,受中美貿易摩擦和競爭加劇等影響,業績未達到預期,商譽進行大量減值計提。
  • 半年預虧7.5億瀕臨退市 華映科技尋自救出路
    根據A股市場退市規定,連續虧損三年的公司將面臨退市風險,而華映科技在2018年及2019年分別出現了49.66億元和25.87億元的淨利潤虧損,並已經被列入*ST股(存在退市風險股票),這意味著,如果今年華映科技無法實現扭虧,將觸發退市機制。
  • *ST富控控股股東放棄回購質押股票,華寶信託8.4億元打水漂
    8月13日,*ST富控發布公告,公司控股股東上海富控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簡稱「富控文化」)所持公司的7000萬股股份(總股本的12.16%)被法院司法強制劃轉至華寶信託有限責任公司-華寶-銀河71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
  • 安信信託債權違約近15億,或將拍賣大童保險銷售32.98%的股權抵債
    9月8日,安信信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信信託」,600816.SH)向外界公布了一份訴訟公告,指出公司於9月4日收到法院傳票.隨著公告的披露,安信信託與中國信託業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信託業保障基金」)的債券違約案件浮出水面。具體來看訴訟基本情況,在(2020)京0111民特814號的這份案件中,信託業保障基金為申請人,安信信託為被申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