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吳紹志
編輯 |
1
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更迭在即,渤海信託的一項信託計劃在其中承擔了重要角色。
8月11日晚間,*ST華映(000536.SZ)發布公告,近日,公司收到股東通知,寧德中院根據渤海信託提交的以物抵債書面申請做出相關執行裁定書,將中華映管(百慕達)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映百慕達」)持有的華映科技1.296億股股票作價1.91億元,交付渤海信託抵償債務。
公司股票用於抵債,信託受益權也轉眼變成了股權。值得注意的是,身兼信託受益人和公司股東雙重身份的第二大股東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福建電子」),可能因此成為控股股東。
對於本次權益變動導致的結果,*ST華映稱:「福建電子信息集團合計持有華映科技6.96億股股份,佔華映科技總股本25.16%,福建電子信息集團可能成為華映科技控股股東。」
為什麼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通過梳理渤海信託·華映光電集合資金信託(簡稱「渤海信託計劃」)的情況,又令人不那麼驚訝了。
渤海信託曾向華映百慕達全資子公司華映光電發放信託貸款,華映百慕達以3.74億股華映科技股票為信託計劃一期及二期貸款提供質押擔保。
此後,因貸款到期未履行支付義務,法院裁定拍賣其中的2.826億股股票,佔華映科技總股本的10.22%。與此同時,2019年12月,福建電子以5.54億元的價格,從華融證券和福建山田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手中,受讓渤海信託計劃項下享有的一期、二期全部信託受益權,對應信託資金約5.44億元。
2020年2月24日,寧德中院決定拍賣、變賣華映百慕達持有的華映科技1.296億股股票。但是,經阿里巴巴司法拍賣網絡平臺一拍、二拍、變賣均無人應價,最終變賣流拍價為1.91億元。
2020年7月29日,渤海信託向寧德中院申請以變賣流拍價1.91億元以物抵債。
在此之前,裁定拍賣的2.826億股中,1.53億股已由福州中院裁定,作價3.366億元交付渤海信託。此次寧德中院的裁定,是將剩餘的1.296億股交付渤海信託抵償債務。因此,作為信託受益人的福建電子通過渤海信託計劃就擁有了華映科技合計2.826億股股份權益。
相比之下,華映百慕達持有華映科技的股份數量降至4.05億股,持股比例降至14.63%。
資料顯示,華映百慕達是由臺灣中華映管股份有限公司100%控股的臺企,福建電子則是由福建省國資委控制的地方國企。控股股東的轉變也將使*ST華映由臺企變為國有控股,8月12日開盤股價迅速拉升至漲停。
據《中國電子報》此前報導,「當華映百慕達的股權被稀釋後,如果由國資委背景的福建電子信息集團作為實際控股人,對於華映科技或許會是好事情。」 賽迪顧問高級諮詢師劉暾解釋道,從臺企變成國有控股後,有可能改變華映科技目前的發展節奏和發展方向,甚至逐漸扭轉如今的頹勢。
華映科技深耕中小尺寸面板產品加工,實際控制人卻是中華映管。早在21世紀初,友達光電、中華映管、奇美電子、廣輝電子、瀚宇彩晶就形成了「臺灣面板五虎」,一時風光無限,華映科技也借力實際控制人的面板技術研發、量產經驗和客戶資源發展起來。但是,隨著2019年9月,中華映管宣告破產,華映科技也被拉入了深淵,2018年、2019年分別虧損約50億元和26億元,2020年上半年也預計虧損6.5億元~7.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