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稍稍了解了一下,甜沫恐怕並非是青島特產。從甜沫的原料構成來看,比較符合早年間(封建社會)遭遇自然災害,各州府賑濟災民的粥飯:玉米面、紅豆、豆腐丁、粉條,還有少許蔬菜等等,混在一起熬煮成粥,確實也不像是正常人家的飯食。果真如此,那出產地最有可能的就是山東濟南府了。在早,青島還只是個小漁村,沒有太多人口,歸屬即墨縣管轄,且地處偏僻,相隔內地較遠,(再早些還叫做「東夷」)災民也不會逃難到這裡。在山東地界能決定開倉放糧的也就是濟南府和各州了,但從甜沫的口味來講,比較符合的也就是濟南了。
No.1 老方子餡餅粥
把這家排在第一,現在來說是實至名歸。小店在臺東四平路的東首,極平常的店面,也沒什麼裝飾,門口上方一塊普通招牌「老方子餡餅粥」。店是一戶套三的民宅,老舊簡陋,幾乎沒有裝修,擠擠挨挨擺了些桌凳;屋後的空地上搭起了幾間簡易房,算是操作間;廚房專門用來炸餡餅,三四個工人擠在一起連做帶炸,也是很擁擠。別看小店其貌不揚,卻名聲在外,每到飯點都是人頭攢動一座難求。甜沫和餡餅就是小店的招牌美食。
他家的甜沫好在味道清淡,玉米面細膩新鮮,可以感受到面的香味。我覺得玉米面中還添加有小米麵,這也是甜沫鮮香細滑的重點所在。玉米面纖維較粗,口感稍遜,加入適量的小米麵可以改善面的舒適感,但成本稍有提高。在青島現有的幾家甜沫店中,唯有這家的甜沫能喝出面香味道,實屬不易。
當然,他家的餡餅也是非常不錯。其實有不少人,尤其是年輕人,對甜沫沒有什麼興趣,來這家店純粹是因為餡餅。餡餅有葷素兩種,洋蔥肉的和蘿蔔素的,我每次只點蘿蔔的。記得有幾次是用韭菜替代蘿蔔,我以為不妥,尤其是早餐,不宜使用像韭菜一類的有味兒的蔬菜。
No.2 老甜沫
這家老甜沫開店也有些年頭了。最早在臨邑路上,大連路旁邊。數年前搬遷到現在的黃臺路北首,也離原來的地方不遠,繼續營業。和其他早餐店不一樣,他家沒有油條餡餅之類,只供應甜沫一樣。所以在店的周邊都要有一些炸油條餡餅的攤位跟著。這家的甜沫我之前一直認為是業內魁首,確實與其他各家不太相同。其味道獨特,純厚濃重,過口而不忘,頗得真傳。小店名氣早已有之,食客也來自四面八方。尤其是在周末,長途跋涉特意來此吃早餐的老饕也不在少數。
我在膠東路住的那些年,隔三差五就和姐姐去小店喝上一碗兩碗,有時出差在外的時間久了,回家的第一天早餐一定是它。
No.3
最近聽說西鎮也有比較有名氣的甜沫店,在臺西三路上。我沒去過,姐姐特意買給我嘗了嘗,還是不錯。聽說生意也很好,一大早便有人排隊,周末更是人多。單從甜沫本身來說,比之前兩家還是有些差距,可能用了一些膨化面(不確定),甜沫多少有些西米露的懸浮感,不夠厚重,玉米面的香味也因此衝淡了不少。而且就總的感覺來講,做的有些隨意,不是那樣的精心細緻。不過,青島的早餐的確缺少亮點,能有喜歡的人家加入已是不易,也不必苛求。
No.4甜沫肉火燒
近幾年,又見到有新型連鎖的甜沫出現,叫做「老梁記甜沫肉火燒」。開的店面也已不少,市內各區好像都有。我去過多家,也吃過不少次,甜沫說不上令人難忘,也還可以,似乎味精之類的放的有些多,鮮味有些過。不過這家店的餡餅還是值得一嘗,種類不少,葷素都有,比較有特點的是烤肉味的和茭瓜雞蛋。
位於浮山後小區有一家店,生意還不錯,粥和火燒都新鮮可口。但其他地方的就差了不少,食客也零散,做的東西就有些應付了。
青島應當不止只有這幾家甜沫店,其他地方是否還有更好的,我也沒有完全了解。希望可以有不同口味不同品種的早餐問世,豐富這所城市略顯單調的早餐市場,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舌尖的味道。
2019/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