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下午,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在京召開宗教界主題協商座談會,座談會上,5位來自基層的宗教界代表結合自身經歷和實踐,談了自己的看法與思考。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河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洛陽白馬寺方丈印樂說,白馬寺作為中國第一古剎、世界著名伽藍,特別珍惜千餘年來形成的農禪並重、服務社會的優良傳統,特別是新中國成立70年來形成的重視道風建設、發揚農禪宗風、保持寺院清淨、完善叢林架構的新的優良傳統。白馬寺將進一步完善內部管理,加強教風建設,弘揚優良傳統,努力開創佛教中國化新境界。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上海市道教協會會長、上海城隍廟住持吉宏忠說,上海城隍廟有著「一廟三城隍」的傳統。上海城隍廟3位城隍(霍光、秦裕伯、陳化成)均為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或有赫赫戰功、功勳卓著,或清正廉潔、關心百姓疾苦,或保家衛國、抵禦侵略,他們都被萬民感佩。堅持道教中國化方向,就是要求我們發揚護國佑民傳統,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更加自覺地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添磚加瓦,更加自覺地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到弘道興教、濟世利人的事業中去。
「北京伊斯蘭教界繼承和弘揚中國穆斯林先輩的優良傳統,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北京市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北京三裡河清真寺阿訇張鋒介紹說,2008年北京奧運會、帕運會上,北京伊協選派的十幾位阿訇現身一線,以良好的素質、熟練的外語、過硬的業務為國際友人提供宗教服務,獲得讚譽。如今,北京伊協這支宗教服務隊伍已經歷經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深圳大運會、南京亞青會、APEC會議、「一帶一路」國際會議、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等鍛鍊,在對外友好交往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
今年,正值四川廣元王良佐神父帶領500餘天主教信眾發表《自立革新宣言》70周年。座談會上,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副秘書長、四川省天主教愛國會副主席兼秘書長王懷茂回憶起自己的叔父王良佐。他說,「在王良佐叔父的影響和啟發下,我開始懂得了他發表《自立革新宣言》的內心感受。我們要弘揚老一輩為我們樹立的敢於擔當、自強不息、不屈不撓的自立革新精神,始終牢記堅持獨立自主自辦教會原則,堅持和深化天主教中國化方向,把信仰修持融入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這才是中國天主教的立足之本。」
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市基督教教務委員會主席耿衛忠談到我國基督教的「聯合」傳統。自鴉片戰爭基督教大規模傳入中國以來,神學思想和管理模式都以宗派和差會為主。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基督教割斷了與西方宗派和差會的聯繫,並於1958年創造性地實現了「聯合禮拜」的新模式。「聯合禮拜」被認為是三自愛國運動的重大成果之一,也被視為在普世教會中具有開創性的見證。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基督教繼承和發展了「聯合」的優良傳統,逐步構成了「聯合中的教會」的中國教會的雛形。新時代,中國基督教仍需弘揚「聯合」的優良傳統,充分發揮「兩會」的橋梁紐帶作用,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