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每一個家庭都有一個傳統,那就是工作之事,一般交給男人去做,而女人,只要在家主持好家庭事務便好。
這樣的傳統習慣,其實獨屬於「儒家」傳統文化下的人群所擁有。因為在傳統封建的時代裡面,夫為妻綱,這是必然要遵守的。
而遵守這種規則的前提,就是女人在婚後不得拋頭露面。
可是,隨著時代發展到了今天,隨著我們接觸到的文化逐漸多元,隨著我們的思想逐漸開放,為何還會出現婚後不工作,成為「家庭主婦」的現象呢?
尤其在當下的生活中,社會競爭在增大,生活花費在增加,如果僅憑男人來養家,有可能這個家只能溫飽無憂,卻不可能太有錢。
很多人會認為,婚後不工作,成為家庭主婦,這不是現實所迫嗎?既要照顧孩子,又要照顧老人,還要打理家庭細務,怎麼可能有時間去工作呢?
這個原因,其實是很現實的。但是,我們卻在農村和城市的家庭中,發現了截然不同的兩個現象。
城市的女人,她們一般不希望丈夫養自己,而是自力更生,自己做到經濟獨立。所以很多女人,坐完月子直接就上班了。
可是,在一些農村裡面,大部分女人都是指望著丈夫養活自己,哪怕是在家沒事幹,也不去工作。
其實,那些婚後不工作,成為「家庭主婦」的女人,她們十有八九,是這三種人。
成為家庭主婦的女人,也許是傳統「賢妻良母」型的女人
俗話有言:「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對於很多的女人來說,做一個傳統的賢妻良母,為男人生孩子,然後在家中做飯洗衣,就是她們一生的願望。
這些女人,她們往往沒有什麼大的欲望,而是想跟自己的丈夫過些安穩的小日子,一同攜手到老。
她們所秉持的觀念,往往有點像古時候「你耕田來我織布」的小富即安的想法。而她們,雖然幫不了丈夫什麼大忙,但是能讓他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在這些女人當中,還有一小部分的女人,她們是心甘情願留在家中的。因為她們不想給丈夫添亂,只想好好地成為丈夫的盾牌,支撐他們前行。
每一次看到這些為了家庭而奉獻自己的女人,其實還是很敬佩的。因為她們確實承擔起了一個妻子該有的責任。
這種傳統的「賢妻良母」型的女人,她們看起來守舊傳統,可卻是管理家庭的一把好手。
成為家庭主婦的女人,也許是「等男人圈養」的女人
在這個世上,既然會有「賢妻良母」型的居家女人,那肯定還會有啥都不幹,懶惰成性的依賴者。
這些依賴者,她們不會自己去找工作,也不想經濟獨立,她們只想坐享其成,在家中等著男人來養活。
而在某個社會調查中,其結果顯示,一般這些希望男人來養活的女人,她們大多沒有過高的教育背景,而且生長在毫無競爭力的農村,少了城市女性的獨立思想。
這樣的思想,往往跟一些封建傳統的家庭教育有關。
尤其在一些農村裡面,父母都教她們如何去找男人,如何去尋覓後半生能依靠的幸福,卻沒有教她們,凡事都要依靠自己。
所以,當這些女人結婚之後,她們也就把男人對她們說過的「你負責貌美如花,我負責賺錢養家」的承諾銘記在心,甚至當成是至理名言。
可這些被男人所「圈養」的女人不知道,如果她既不懂得處理家庭關係,緩解家庭矛盾,又不能在外賺錢工作,那麼,她有可能會成為花瓶,最後被男人拋棄。
感情的承諾,相關的依賴心理,往往會讓人處在舒適的溫室中。假如有一天,這個溫室出現了問題,受到傷害的,首當其衝是這些女人。
成為家庭主婦的女人,也許是沒有「工作能力」的女人
曾有過這樣一個事例。
一個23歲的大學女生,一畢業就跟男朋友結婚了。而結婚之後,女孩很快就懷孕了,根本連工作都來不及找。
所以,在她24歲那年,她就成為了孩子的母親了。在哺乳期間,她一邊照顧孩子,一邊整理家庭事務,還準備在網上投個簡歷找工作。
而過了這段時間後,她的婆婆和公公也都跟她說,她還年輕,不應該總是留在家裡面,就該出去找份工作。不然,終究會累死她的丈夫的。
女孩聽到後,立刻下定決心去找工作。可是,她卻屢屢碰壁。
為何?有些企業挑剔,不招已經結婚的女人。而有些企業在試工之後,發現女孩啥技術都沒有,連相關專業知識也不具備。所以,很多企業都不要她。
女孩一沒有經商頭腦,二沒有什麼擅長的事兒。況且,她在生育之後,發現自己身體變差了不少,而且經常忘事。沒辦法,她也就只能在家帶孩子了。
如此說來,很多婚後不工作,從而成為家庭主婦的女人,她們不是不想工作,而是沒有工作能力。
生活,其實很殘酷。愛情,也並非是人生的全部。對於女人來說,還是要學會經濟獨立,別總是有依賴男人的心理。不然,終究會親手葬送自己的大好年華。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