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央大學地球學學院院長:大地震仍無法預測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臺北消息:據今天出版發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臺灣九二一大地震造成慘重的損失,但臺灣中央大學地球學學院的院長蔡義本說,目前的地震科技仍無法預測地震,臺灣未來會否發生另一次大地震,也是難以確定的。蔡義本也指出,目前人類的建築科技,已經可以建造具備足夠抗震力的房子,因此,如果能從根本出發,加強與確保建築物的抗震能力,便可減少人命的傷亡。

  在規模達芮氏7.3的「九二一大地震」發生後,臺灣普遍流傳著將會發生另一次規模超過7.3的大地震。同時是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和地球物理研究所教授的蔡義本昨日否定了能夠預測地震的可能。

  他說,地震是一個很複雜,而且很難研究的現象,因此,至今,對地震的預測還沒有一套可靠的方法。例如1975年大陸地震學家根據前震及冬眠動物爬至地表等現象成功預測到海城大地震的來臨,避免了不少人命的傷亡,但隔年的唐山大地震,卻是在毫無警訊的情況下發生,事先根本無法預測到,結果是損失慘重。

  但他也指出,地震所產生的震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比如這次「九二一大地震」的震中地區,就有許多房子因建築結構足以抵抗震力,沒有倒塌。

  所以,蔡教授認為,現階段的根本做法,就是建造可以抗震的建築物,同時避開斷層帶。

  臺灣中央氣象局副局長辛在勤昨日受訪時也說,儘管動物在地震前會有異常的反應,但利用動物來預測地震,卻是難以實行的,因為不僅人類與動物間無法溝通,同時,因為動物會不同因素而出現行動異常,所以也很難從它們的異常行動中來預測地震的發生。

  他說,雖然這次的大地震發生在南投縣地區,距離臺北數百公裡,但因為臺北地處盆地,產生震力擴大作用,因此,臺北也感受到四級強度的地震。

  辛在勤也說,地震預測是地震學者終身追求的目標,然而,由於目前地震預測科技及器材還沒有成熟,仍停留在研究,而非作業的階段,要預測地震,恐怕還要等上一段時間。

  至於臺北發生強震的可能,蔡義本說,由於臺北位於宜蘭及花蓮地震頻繁帶附近,同時在在1909年曾發生距離地表80公裡深處的7.3級地震,1867年時也曾在基隆港的北部海岸地區發生過地震,因此,臺北向來就是地震學者的研究重點之一。

  不過,由於臺灣記載地震的歷史只有 300多年的短時間,所以要從過去的地震情況中來觀察臺北未來發生地震的可能性也是很困難的。

  不過,蔡義本昨日承認,這次因臺灣中部的車籠埔斷層移動所造成的大地震,對臺灣地震學者 來說,是一大意外,因為他們雖然已經測出這一斷層,但卻未給予足夠的重視。

  他說,「九二一大地震」對地震學者來說是一次教訓,但今後,他們也將可利用這次地震中所搜集到的資料,研究其他類似斷層,及評估這些斷層引發地震的潛能,對這次地震罹難者可說是有一個交待。

  

相關焦點

  • 臺灣研製出全球最輕太空魔方 可精準預測地震
    來源:臺灣《聯合晚報》 新電影《復仇者聯盟》中的「宇宙魔方」擁有永恆的能量源,臺灣「中央大學」則在「教育部」5年500億(新臺幣,下同)頂尖大學經費挹注下,研發出全世界最輕、最小、取樣最高的「太空魔方」,具備探測自然界能量的功能,可以精確測量電離層電漿的異常狀況,準確預測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及地震前能量的釋放。
  • 臺灣世新大學終身教育學院院長訪問山大(威海)
    中國臺灣網10月21日威海訊 10月19日,臺灣世新大學終身教育學院院長邱志淳、資訊管理系主任李坤清、大陸研究生服務中心曾崎泓一行訪問山東大學(威海)。山東大學(威海)副校長陳冠軍在知行樓會見了來訪客人。學生工作處、文化傳播學院、港澳臺事務辦公室等單位負責人陪同會見。
  • 中央財經大學2020年免試招收臺灣學生簡章
    中央財經大學2020年免試招收臺灣學生簡章  根據教育部文件要求,為做好我校2020年免試招收臺灣學生工作,特制定本簡章。填報完成後,下載並列印《中央財經大學2020臺灣地區免試生入學申請表》。
  • 【大學校園】國立臺灣大學
    行政會議通過將法學院商學系改成為管理學院,惟管理學院遲至七十六年方正式設立。7月,學校與奧地利外籍學生服務處籤訂學術合作協定。1983年11月,前校長錢思亮博士在「中央研究院」院長任內逝世。1984年,為紀念錢故校長卓越貢獻,特將新建理學院綜合實驗大樓命名為「思亮館」。學校「醫學中心」整建工程動工。
  • 河南成功學院院長張鑫率團參訪臺灣育達大學(圖)
    河南成功學院院長張鑫率團參訪臺灣育達大學(圖) 2014年08月04日 11:26:42  來源:中國臺灣網
  •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王瑞芳院長一行赴臺參訪臺灣大學等5所高校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王瑞芳院長一行赴臺參訪臺灣大學等5所高校 http://www.huaue.com  2018年11月26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11月13日至19日,廈門大學嘉庚學院院長王瑞芳教授
  • 荷蘭Twente大學地理信息與地球觀測學院院長訪問遙感地球所
    3月13日,荷蘭Twente大學地理信息與地球觀測學院(ITC)院長Tom Veldkamp教授和高級項目主管Paul Schoonackers先生訪問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Tom Veldkamp教授參觀了數字地球科學平臺和遙感衛星運行管理系統,以及依託研究所建設的國際組織,包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然與文化遺產空間技術中心、國際數字地球學會秘書處、災害風險綜合研究計劃國際項目辦公室。
  • 防災科技學院萬永革被評為「2020年中國地震學會最美科技工作者」
    2020年8月,防災科技學院地球科學學院萬永革教授被評為「2020年中國地震學會最美科技工作者」。通過認真學習和追根溯源、查找目前地球物理參數求解方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具有突破的科研思路,然後解決問題取得創新性成果。近年來,通過這種方式,創造性地採用地震前後水準資料、三角測量資料、GPS資料、幹涉孔徑雷達InSAR資料以及震後野外地質調查測量結果,綜合反演得到了穩定的汶川地震的滑動分布,為進一步研究該地震對周圍地震活動的影響和鄰近地區的地震動力學及地震預測研究提供了基礎。
  •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與臺灣藝術大學籤署合作協議
    10月19日,臺灣藝術大學校長陳志誠、前校長王銘顯、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教授林榮泰、研髮長林伯賢、工藝設計系主任呂琪昌一行訪問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會見來賓並代表學校與臺灣藝術大學籤署合作協議,副院長李新出席。
  • 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陳斌開回訪市城投集團
    11月23日,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教授陳斌開一行來到萍鄉城投集團考察座談,這是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賀德清近期在北京拜訪陳院長後,陳斌開院長受邀的一次友好回訪。集團黨委委員、財務總監譚洪斌參加座談。
  • 地震可以預測?最新研究表明:「擺動」發生在大地震之前
    地震是地球表層或表層下的振動所造成的地面震動。但是人類地震預報的水平還僅限於通過歷史地震活動的研究,對地震活動做出粗略的中長期預報。如下圖所示的過去幾十年的地震分布記錄。地震目前仍無法準確預測發生時間,但通常地震發生之前都會有一些自然現象,特別是較大的地震發生之前的各類異常現象。最新研究顯示,日本有史以來最強烈的地震(2011年9級地震,造成15500多人喪生)的幾個月前,其地群從東向西轉移。這些轉移運動被研究人員稱為「擺動」,可能會提醒地震學家未來發生較大的俯衝帶地震的更大風險。
  • 唐山又發地震?地震是如何產生的呢?
    說起地震,人人都心有餘悸,印象最深的應當屬於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芮氏7.8級)和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芮氏8.0級).這兩場地震,是我國建國以來,最大的兩場地震。造成幾十萬人喪生。因此人們對於地震的關注度歷來是很高的!那麼,為什麼會發生地震呢?哪些地方容易發生地震?
  • 友誼之橋 交流之約 | 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學院院長季力康一行訪問我院
    2019年 第109期  總第453期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學院院長季力康一行訪問我院2019年12月7日-10日,應西南大學體育學院邀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學院院長季力康、運動競技學系主任俞智贏12月7日上午,西南大學港澳臺辦主任張發鈞同志、體育學院院長郭立亞教授、黨委書記姜立惠同志、副院長彭莉教授、副院長劉斌教授,副院長黃曉靈教授、港澳臺辦綜合科科長賴文佳同志、體育學院院長助理王遠林同志會見了來訪客人。體武部部長李兵副教授、辦公室主任嚴瑞同志、外事秘書任重宇副教授出席了交流座談會。本次座談會由體育學院副院長彭莉教授主持。
  • 地震為什麼不能提前預測?
    地震是地球上發生的一種很普遍的自然現象,就像颳風下雨一樣,地震一般發生在地下二三十千米深處,我們很難發現和察覺,所以只能依靠地面的觀測資料,對地球內部的狀況進行推測,預測地震發生在地下深處,複雜的地質有關的物理運動過程,這些都是看不見也摸不著的。
  • 物理科學學院伯苓班赴臺灣訪學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滿榮)9月13日至20日,物理科學學院伯苓班班主任吳強、餘華、劉智波、輔導員滿榮,率2014級物理伯苓班及部分大班學生一行30人,赴臺灣高校和研究所進行訪學交流,旨在擴大學生視野,尋求更多的合作交流機會。
  • 因地球自轉太慢導致地震頻繁?別聽網上傳言
    據中國地震臺網顯示,2019年12月26日晚6時36分,湖北孝感市應城市發生芮氏4.9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裡。在地質構造上,湖北省跨越秦嶺褶皺系與揚子準地臺兩大構造單元(地殼大型構造的基本單位),此次發生地震的孝感市就位於這兩大構造單元的交接處。
  • 第三屆「中國百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論壇」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舉辦
    東北財經大學副校長王維國、濟南大學商學院院長馮素玲、南京大學經濟增長研究院院長沈坤榮、天津大學馬寅初經濟學院院長張中祥、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湖南師範大學副校長歐陽嶢、南開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盛斌、山東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謝申祥、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鄭江淮和江西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利國等嘉賓通過視頻會議的形式圍繞主題展開熱烈討論。
  • 華僑大學召開學院院長工作會議
    1月12日下午,華僑大學在王源興國際會議中心召開學院院長工作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決策部署,科學謀劃和加快推進學校改革發展。 校黨委書記徐西鵬出席會議並講話。校長吳劍平主持會議並講話。
  • 《教育記憶》:當年「亞洲第一」的國立中央大學有多厲害!
    西北工業大學原南京大學農學院森林系參與組建南京林學院,今南京林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原南京大學文、理學院組建南京大學,今南京大學原南京大學醫學院單獨設立,今第四軍醫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空軍軍醫大學)原南京大學體育系在上海參與組建華東體育學院,今上海體育學院
  • 第三屆「中國百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論壇」舉辦
    東北財經大學副校長王維國、濟南大學商學院院長馮素玲、南京大學經濟增長研究院院長沈坤榮、天津大學馬寅初經濟學院院長張中祥、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湖南師範大學副校長歐陽嶢、南開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盛斌、山東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謝申祥、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鄭江淮和江西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利國等嘉賓通過視頻會議的形式圍繞主題展開熱烈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