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運動能夠席捲清朝半壁江山,歷時長達14年之久,這一切絕非偶然。除了有牢固的群主基礎外,還湧現出一批驍勇善戰的傑出將領。他們帶領太平軍浴血奮戰,南徵北討,塑造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如果要對這些將領做一個排名的話,個人認為最厲害的前五名應當如下:
第五名 身先士卒蕭朝貴
蕭朝貴是廣西武宣人,與楊秀清是至交好友,靠種山燒炭為業。洪秀全在紫荊山宣傳拜上帝教期間,蕭朝貴和楊秀清一同入教,成為拜上帝教最早的教眾之一。
1848年9月,繼楊秀清假託天父下凡後,蕭朝貴假託天兄下凡,成為教眾們頂禮膜拜的精神領袖之一。據說,蕭朝貴雖樣貌醜陋,可作戰時總是身先士卒,衝鋒在前。
1851年8月,蕭朝貴乘著大雨傾盆,清軍火器受潮,無法使用之機,率領太平軍在官村與清將向榮展開肉搏戰。蕭朝貴身先士卒,高呼「消滅清妖」的口號,殺入清軍營地,大敗向榮所部,獲得大量軍械輜重。
官村之戰突破了清軍重圍,粉碎了清廷意圖將太平天國困死在紫荊山區的計劃,隨後突出重圍的太平軍攻克了自起義以來的第一座城池——永安州。
1852年,太平軍北上湖南攻佔郴州後,蕭朝貴聞聽省城長沙防守空虛,率領2000精銳抄小路趕赴長沙。8月8日,太平軍對長沙發起進攻,朝貴在指揮進攻時不幸中炮犧牲,年僅32歲。
第四名 北伐主將林鳳祥
林鳳祥,廣西桂平人,是西王蕭朝貴的手下大將。林鳳祥秉承了蕭朝貴身先士卒的精神,每戰當先。太平軍順江南下金陵時,林鳳祥和李開芳作為開路先鋒,率步兵沿江護衛太平軍水師。攻克南京時,林鳳祥首登儀鳳門。1853年5月,林鳳祥受封為北伐軍主將,李開芳、吉文元為副,率軍2萬餘人誓師北伐。
北伐軍僅用時5個月殺到天津城下,震動京師,鹹豐帝甚至做好了出逃準備。由於洪水決堤,孤軍深入的北伐軍陷入清軍重圍,被迫南撤,以待援軍。可即使是在援軍遲遲不至的情況下,林鳳祥率領北伐軍在清軍優勢兵力的圍困下堅守長達9個月之久,直到1855年3月因彈盡糧絕,被俘犧牲。
第三名 義薄雲天石達開
石達開,廣西貴縣人。太平天國智勇兼備的人才之一。1852年,太平軍久攻長沙不下,陷入清軍的反包圍圏中。石達開率軍西渡湘江,搶收晚稻充做軍糧,擊敗追剿的向榮大軍,取得「水陸洲大捷」,接應太平軍繞道北上,挽救了太平天國的一場滅頂之災。
1854年,太平軍在西徵戰場節節敗退之際,石達開接替賴漢英擔任西徵軍統帥,在九江、湖口兩次大敗氣焰囂張、不可一世的湘軍,還差點活捉湘軍統帥曾國藩。太平軍順勢攻取了江西的八府五十餘縣,開拓了一大糧餉基地。
石達開根據形勢,因地制宜,在安徽、江西等地設官理民,開科舉、選人才、定稅法、整軍紀,建立了郡、縣、鄉三級地方行政管理體系。
天京事變發生後,石達開不顧個人安危,入京勸說北王韋昌輝停止濫殺,遭到瘋狂報復,僅隻身縋城而出,一家老小全部遇害,憤而起兵討伐。天王洪秀全誅殺韋昌輝後,請石達開回京主政,封他為義王。但又害怕石達開大權獨攬,故意處處予以鉗制。石達開恐再遭不測,於是選擇率部出走,最終兵敗大渡河畔。
第二名 少年英雄陳玉成
陳玉成,廣西藤縣人,14歲跟隨叔父陳承瑢參加金田起義,成為童子軍首領。1854年6月,太平軍進攻武昌受挫,年僅18歲的小將陳玉成率領五百健兒,繞道防守薄弱的東門,用繩索縋城而上,佔領城頭並打開城門,迎大軍入城,立下首功,擢升為殿右三十檢點。
1856年,陳玉成隨燕王秦日綱解救鎮江之圍,為了能與城內取得聯繫,陳玉成自告奮勇,充當信使,乘坐小船捨生忘死,突破清軍槍林彈雨般的攻擊,與城內守將吳如孝取得聯繫,隨后里應外合,打敗清軍,順利解圍。
天京事變後,陳玉成又擔負起振興天國的重任,1858年8月,他和李秀成相互配合,大敗清將勝保、德興阿,摧毀江北大營。隨後回軍三河,擊敗「湘軍第一悍將」李續賓部,殲滅湘軍精銳6000餘人,李續賓兵敗自殺,取得「三河大捷」的勝利。
1859年,陳玉成率軍收復六安,生擒安徽巡撫李孟群。1860年4月,陳玉成與李秀成等分五路出擊,大破清軍江南大營,統帥和春兵敗自盡,悍將張國梁相繼而亡。可惜不久後,安慶失陷,陳玉成因救援不利被罷免官職,其後輕信叛徒苗沛霖的謊言,中伏被擒,壯烈犧牲。
第一名 絕世奇才楊秀清
楊秀清,廣西桂平人。自幼家貧,父母雙亡,以種山燒炭為生。楊秀清頗富謀略且野心勃勃,加入拜上帝教後,不甘久居人後。1848年3月,正當馮雲山被捕下獄,洪秀全避禍廣東,拜上帝教群龍無首,即將解散之際,楊秀清利用「
降僮術」,假扮「天父下凡」曉諭教眾共克時艱,排除萬難,接受「上天」的考驗。由此取得了代「天父傳言」的特權,成為拜上帝教中「至高無上」的精神領袖。
楊秀清天縱英才,他重視精兵戰略,對參加金田團營的教眾進行嚴格挑選,擇其壯而勇者編入營中,實行鐵腕治軍,按照退伍老兵的描述創立長短兵器配合的陣法,每日勤加操練,這也是太平軍早期以少勝多,屢敗清軍的重要原因之一。
金田起義後,楊秀清成為太平天國的實際控制人,他帶領太平軍突出重圍,北上湖南,攻嶽陽、克武昌、順江而下,直搗金陵,建立太平天國割據政權。可以這麼說,是洪秀全創立了太平天國的構想,而將這一構想變為實質的卻是楊秀清,因此太平天國又被清廷稱作「洪楊之亂」。
只可惜「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手締造了太平天國的楊秀清卻因野心勃勃,圖謀奪權被洪秀全殺害,從而引發了著名的「天京事變」。太平天國也因此而節節敗退,最終步入萬劫不復之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