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法源寺(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
展品★★★★★
布展☆
特色★★★★★
服務★★
總評★★★★☆
法源寺是我非常惋惜的一個博物館。法源寺原名憫忠寺,是唐太宗李世民為徵高句麗死難將士所建,現存建築是遼代重修,但遼與唐審美風格接近,所以還是有一些唐代古寺的意思在內,只憑這一點就值得專程一來了。
寺內則是國寶無數,庭院裡有各種元朝以來的碑,元朝乃至大蒙古國時代的碑很有特色,元朝皇帝說的白話文,在中國皇帝號之外還有一個蒙古汗號。但這都只是展品裡的小頭,大頭是各種佛教文物。
大雄寶殿裡的華嚴三聖是明代造像,凡是明代造像都值得一看,天王殿的彌勒、韋陀也都是明代的。觀音殿裡有各種石刻、經幢,最早有唐代李邕的手筆,大悲壇裡面展出東漢隋唐以來的各種極珍貴的佛像。
淨業堂裡有明代銅製的毗盧佛巨像,是法源寺最有名的文物,巨像共分三層,毗盧遮那佛下面是四方佛,再下面的蓮座上每一瓣蓮花刻一個佛,共高4.5米,非常精美。
法源寺的國寶級文物可謂數不勝數,但是!布展極其糟糕,幾乎完全沒有介紹說明,不是對佛教有相當了解的遊客,很容易把一些稀世之寶輕易錯過,就算沒錯過,也不太知道好在哪裡,十分的寶貝沒說出一分來,大差評!
法源寺離牛街不遠,看完以後可以去牛街吃老誠伊羊蠍子、聚寶源涮肉、洪記小吃清真菜等,還是很愜意的。
25、法海寺
展品★★★★★
布展☆
特色★★★
服務★★★
總評★★★★
法海寺是明代寺廟,但是古建築只存留下來一部分,特色不算突出。大雄寶殿裡面明朝宮廷畫師畫的佛教壁畫才是重中之重。這些明代壁畫還存留了一些中古時代的風韻,跟流行於滿清那種農家樂佛教藝術差別還是很大的,非常值得一看。
放壁畫的大雄寶殿為了避免光汙染,裡面沒有燈光,遊客購票後會發給一個手電筒,進去用手電筒看,還會有工作人員講解,票要100元略貴,不過能看到這麼稀有的壁畫還算是值的。
說完好處就要開始吐槽了,雖然壁畫會有工作人員講解,但時間有限,畢竟只能講解很少一部分,還是需要一個完整的介紹才能更加領會壁畫的好處。寺方在大雄寶殿之外的偏廳確實也弄了一套壁畫的複製品給遊客拍照,但是複製品上面沒有詳細的介紹,這在布展上要扣分。
法海寺離地鐵站有距離,也要走一段才有飲食,好在遊覽時間不長,午飯可以靈活安排。
26、觀復博物館
展品★★★★
布展★★★★★
特色★
服務★★★
總評★★★★
觀復博物館是馬未都開的私人博物館,在私人博物館裡面應該算頂級的了。觀復博物館比較重要的展覽是陶瓷館、家具館、工藝館、門窗館,這幾個展覽展品都有些好東西,總體來說都不錯,但是工藝館、家具館和門窗館布展有點散,只有陶瓷館最出色,主題性最強,對陶瓷技術的方方面面都介紹到了,看完收穫最大,值得細看。
在幾個主展廳之外,一些犄角旮旯也會被利用上展示一些小的物件,比如有一面牆就掛滿了古代兵器,是一個小型的古代兵器展,這可能是私人博物館利用空間以及顯示藏品豐富的慣用套路。
擼貓是觀復博物館最有名的活動,裡面養了十好幾隻貓,在庭院內跑來跑去,還能上樹,對於愛貓的人來說可能確實很有趣,但對不愛貓的人就未必了。館裡面會賣一些文創商品,做得還是挺精緻的,就是價格偏貴了。
觀復博物館離地鐵站有距離,在東北郊區,交通不便,飲食也不便,觀看時間較長,去之前建議規劃好行程。
27、萬壽寺(北京藝術博物館)
展品★★★★
布展★★★★★
特色★★★★
服務☆
總評★★★★
萬壽寺是萬曆為老娘李太后建的寺廟,據說有張居正的題碑,但我沒看見。後來乾隆又在這裡給他老娘祝壽,所以算是明清古剎。寺還比較大,裡面有假山建築物象徵三大士的三山,還有清朝修的法國哥德式門,較有特色,也還值得一遊。相比旁邊已經破敗開闢為胡同的延慶寺,這裡太光鮮了。
這裡以前有明清書畫、瓷器、家具等多種展覽,現在要不取消要不外移,常設展覽只剩下三個。鼻煙壺展出展各種鼻煙壺精品,不比故宮珍寶館的鼻煙壺質量差,而且布展精心,對鼻煙壺的方方面面介紹得很通透。
漢傳佛教造像藝術展、藏傳佛教造像藝術展布展、展品都不錯,以明清時代的漢、藏佛像為主,布展也還可以,但是不許拍照,十分不爽。
此外還有些流動展覽,比如大司馬就碰上了北京西派皮影展,這本來是延慶博物館還是昌平博物館的重頭,看完了就不用去那兒了。總之萬壽寺作為博物館雖然衰落了,但剩下的部分也還值得一看。前兩年萬壽寺開始翻修,不知道現在修好了沒有,要去的同學建議先行查詢,以免白跑一趟。
28、鐘鼓樓(北京鐘鼓樓文物保管所)
展品★★★
布展★★★
特色★★★★★
服務★★★
總評★★★★
大家可能會覺得鐘鼓樓有啥好去的,我去之前也這麼想,但真正去了以後,就覺得鐘鼓樓雄偉極了,又處在北京的中軸線上,附近沒有什麼高的建築,登上去看中軸線感覺特別清晰,還是很值得一去的。
鼓樓裡面有古代計時器展,東西都是複製的,但有說明,另外還展出清朝時用的鼓(已經破敗)。鐘樓則展出永樂大銅鐘,並且有對鑄鐘工藝的一些介紹。展覽總的來說一般,但鼓樓到點會有敲鼓表演,老外看得津津有味,另外還有天橋賣藝的雜耍也移到鼓樓裡去了,但不知道正不正宗。
鼓樓交通方便,附近老字號吃的不少,可以邊吃邊玩。
29、古觀象臺
展品★★★★
布展★★★★
特色★★★★
服務★★★
總評★★★★
本是明清時國家監測天文的古觀象臺,本身很高,很雄偉,具有景觀價值。現在將滿清採納西方技術製造的八件天文儀器擺在臺上,也是稀世珍品。
臺下原來吏員住宿的地方,則修建成介紹中國古代天文知識的博物館,擺放了一些次一級的文物,院子裡擺放了現代製作的月晷、星晷、簡儀、渾儀等模型並介紹原理。
此館比較強調的是天文學上中西交流的成果,以及郭守敬的偉大。有小學生的天文活動課堂。
30、保利藝術博物館
展品★★★★☆
布展★★★
特色★
服務★
總評★★★★
展館不大,主要展出青銅器和佛教造像。國企開辦的博物館,以贖回圓明園十二生肖中的牛首、猴首等為招牌,但這幾件經常去各地巡迴展出,在保利不一定看得到,否則展品可以評五星。
青銅器以商周時代的為主,質量不錯,而且多是造型比較特異的,很值得專門一看。佛教造像主要是北朝的,數量較少,質量也不及青銅器。布展尚可,一些看不清的細節有放大圖片。
31、妙應寺(白塔寺)
展品★★★★★
布展★★★
特色★★★★
服務★
總評★★★★
妙應寺的白塔是尼泊爾工匠阿尼哥建造的,有51米高,元朝時是大都城的最高點,但現在就不算什麼了,遠看都寒磣,但近看還是覺得很雄偉的。寺門的碑上面刻有漢滿蒙藏文以及衛拉特蒙古使用的忒特文,一共五種文字,昭示了藏傳佛教與中原的深度交流。
寺裡文物很多,重頭是藏傳佛教各派藝術展,佛像很多,也有珍品,但布展太粗放,講解不細,不利於參觀者理解。另一個大元三都文化展則幾乎都是圖片,很矬。還有一個白塔寺史展,竟然不準拍照。寺裡有元代佛像,十分難得,但好處沒有看出來,這都是因為布展不周造成的。
白塔寺離魯菜名店砂鍋居也不遠,要加分,但一個沒多少文物的小展覽居然不準拍照,要差評,另外白塔寺是離阜成門或西四地鐵站都有一段距離,坐地鐵要走一陣,也是一個不足。
32、東嶽廟(北京民俗博物館)
展品★★★★
布展★
特色★★★★
服務★
總評★★★★
這是道教正一派華北地區最大的宮觀,祭祀東嶽大帝。當年與全真派的白雲觀競爭中國道教協會駐地失敗,所以瞻岱門外面的建築被砍掉很大一塊,牌樓都到朝陽門大街對面去了,很悲劇。
展館的展品不算出奇,布展也粗略草率,主要看看東嶽廟。東嶽廟是供奉掌管地獄的東嶽大帝的廟,特色是前院的周圍有幽冥七十六司,各種泥胎木塑顯示道教特色的陰間,非常有特色。此外,道觀的形制、供奉東嶽大帝的岱宗殿也是看點。
廣場上除小玄子(康熙)和小弘(乾隆)的御碑外,還有很多碑刻,趙孟頫寫的碑是其中的精品。東嶽廟出地鐵後要走一段,飲食倒是方便,推薦一遊,可惜的是被拆除了一部分,難以窺見全貌了。
33、中國農業博物館
展品★★★
布展★★★★★
特色★
服務★★★
總評★★★★
巨大的博物館,有上十個展館,還有農具體驗區,可以遊覽一整天。
最主要的是中華農業文明陳列,講述中國農業發展史,搭配大量的蠟像場景和農具實物,讓遊客對中國農業有整體認識,光是犁,裡面就有幾十種不同的。傳統農具陳列館,把歷史有過的所有農具按作用分類排列,大屏幕也會播放視頻講述部分農具的用法。土壤陳列館,講中國土壤的類別。
此外還有一個重頭展覽:彩陶中的遠古農業。多數是馬家窯文化的彩陶,通過彩陶上的花紋和圖案,來解析上古先民的農業觀、天地觀、宗教觀,布展出色,分類合理,說明詳盡,十分精彩。
展館外的園區還有農具體驗,綠地有古代農業相關雕塑,此外有一個球幕影院,20元一次,但影片質量一般。周圍幾乎沒有飲食,自帶乾糧。
34、北京遼金城垣博物館
展品★★★★★
布展★★★★
特色★★★
服務★
總評★★★★
建在金中都水關遺址上的博物館,最重頭的展覽是金代中都水關的遺址,有助於了解與元明清北京城區位有別的遼金北京城。在水關之外,則有遼金以前的北京城、遼金北京城和金以後的北京城等展覽,布展尚可,對於北京城演變的歷史有一個整體概括,有一些遼金的高級展品如金朝帝陵石刻等,值得一看。
博物館離地鐵站有距離,吃飯的地方也離得比較遠,不是特別方便,但遊覽時間不是很長,可以吃個飽飯再來。
35、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
展品★★★★
布展★★★★★
特色★
服務★★★★
總評★★★★
中國婦聯辦的博物館,很不錯,很用心。有六層樓,展館很多個,一下午看不完。有兒童活動中心,看見很多家長帶子女來搞親子活動,還有兒童玩具體驗館,不過大司馬去的那次在裝修。
比較精華的展館是古代婦女館、女性服飾館、女性藝術館。古代婦女館將古代婦女地位的變遷及各時期的作用展示得淋漓盡致,展品雖然不算特別難得,但布展非常好。女性服飾館,將56民族的女性服飾給了一個全面的展覽。女性藝術館,則是展示古代婦女創作的各種藝術品,布展非常贊。
古代兒童館展示兒童在歷史各階段的狀態,展品較少見,但布展比較潦草。近代、當代婦女兒童館、國際友誼館都以宣傳為主,跟前面幾個館比差距較大。該館地段較偏,飲食不便,自備乾糧。
36、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
展品★★★★
布展★★★★
特色★
服務★
總評★★★★
很不錯的博物館,喜歡集郵的尤其要來看看。展覽主要包括郵政、郵票兩大部分。
郵政部分包括原始通信、古代郵驛、近代郵政、當代郵政等內容,前三個可以重點看看。古代郵政有些不錯的文物,如北宋驛站印牌,顯示中國古代因理性行政而極度發達的郵驛系統,但布展稍嫌簡單草率;近代郵政則布展精心,展品恰當,十分生動全面,能幫大家深入了解近代以後郵政的飛躍。
郵票部分包括郵票的製作工藝,以及從滿清到天朝的郵票展,其中尤其是有天朝建政後發行過的所有郵票!還有一些外國郵票,也都是珍品,只是郵票展館不讓拍照,比較鬱悶。附近餐館難找,自帶乾糧。
37、中國科技館
展品★★★
布展★★★
特色★
服務★★★★★
總評★★★★
中國科技館跟北京天文館一樣,更加適合小朋友來,來的也確實以家長帶小孩居多。樓上的探索與發現、科技與生活等展覽,都是通過各種人機互動開發小朋友對科學的興趣。但樓下的「華夏之光」展覽,還原了大量中國古代機械及其運轉方式,許多機械都循環運轉,演示給觀眾,即便是成人也很值得一看。中國古代雖然沒有催生出科學,但技術還是很強大的。
在展覽之外,科技館有球幕、巨幕、動感、4D四個影院,每天放多場科普影片,也是小朋友們的菜。
沒有評五星的原因,是因為有些觀點比較陳舊,沒能及時更新,對觀眾易產生誤導。購票處雖有網絡購票的二維碼,但是掃了沒用,還得排長隊買,差評。博物館離地鐵有距離,飲食不是特別方便,館內適合小朋友嬉戲一整天,建議自帶乾糧。
38、中國錢幣博物館
展品★★★★★
布展★★★★★
特色★★
服務★
總評★★★★
中國錢幣博物館跟德勝門箭樓那個「北京市古代錢幣展覽館」是兩個地方,不要混淆。
該館常設展覽有中國古代鑄錢工藝展、中國古代貨幣陳列、中國近代貨幣陳列和中國人民銀行行史展。大司馬去的時候上面兩層關閉不讓上,只看了「中國古代鑄錢工藝展」,但已經令我對該館的古代貨幣陳列非常期待。
鑄錢工藝展對古代鑄錢的方方面面都介紹得十分詳盡,並且每個模塊的介紹都有相應的古錢輔助說明,對於魏晉南北朝那些假冒偽劣的錢是怎麼個劣法,都有實物展出,對於補齊這方面的知識來說太有用了。
中國錢幣博物館的大樓原本是北洋保商銀行和中央銀行北平分行,也是有年頭的建築物,可以品鑑,不過現在好像整體在修,不知道重新開放沒。該館地處西交民巷,距離地鐵站有一段路,飲食也不是特別方便,可以看完去別處吃飯。
39、圓明園展覽館
展品★★
布展★★★
特色★★★★
服務★
總評★★★★
圓明園裡面的一個展覽館,沒什麼特別值得看的展品,有一個圓明園的全景模型,有助於了解當時的盛況,可以隨便看看。
圓明園當年被英法聯軍燒毀後,又受到附近群眾的二次傷害,如今的圓明園復原了當年的部分區域,也標明了一些白地原來是什麼建築,但是復原的質量一般,不過好在風景不錯,可以當公園遊覽。
重頭當然是遺址仍存的西洋樓景區,要額外買票才能觀看。包括遠瀛觀、大水法、諧奇趣、黃花陣等建築的廢墟,雖說是廢墟,當年的盛景還依稀可辨,這個景區還挺大,還得多留點時間遊覽。
圓明園交通還可以,地鐵就有一站圓明園站,但是飲食不方便,建議自帶乾糧。
40、中國海關博物館
展品★★★★
布展★★★★
特色★
服務★
總評★★★★
海關博物館的展出內容主要是海關本身的歷史,和海關緝獲的物品。古代海關展的內容不多,布展較簡略,但也有漢函谷關瓦當這樣不錯的展品。近代海關展內容很多,展品豐富,布展用心,講述晚清、民國與世界的交流,有不少外國文物,值得一看,其中有李鴻章手書匾額等不錯的展品。
現代海關部分隨便看看就好,還有一個海關近年緝獲走私物品展,很多玩意如巨大的象牙、熊皮應該價錢都很貴,可以看看,只是也算不上太了不起的寶物。這裡交通飲食不便,看的時間較長,可考慮自帶麵包。
41、北京市古代錢幣展覽館(德勝門箭樓)
展品★★★★★
布展★★★★★
特色★★★★
服務☆
總評★★★★
這個館在德勝門裡面,德勝門箭樓和正陽門箭樓是北京古城牆中剩下的唯二的箭樓,箭樓還是很漂亮,值得一看。箭樓裡面有古代城池攻守展和德勝門歷史展,展品一般但布展不錯。
德勝門箭樓下面的院子裡,則有古代錢幣展覽館,展出內容有錢幣通史展(從上古到近代的各種古錢)、特殊錢幣展(不是用來流通而是用來賀壽、保平安、表示信仰的各種自己玩的錢幣),展品的質量還是很不錯的,新莽錢、蜀漢太平百錢、東吳大泉當千等各種稀有的錢幣都有,很值得一看。
但是錢幣通史展竟然不讓拍照!看完回來很容易忘記,要打個大差評!而且國家博物館也有錢幣展廳,這裡的必要性就沒那麼高了。德勝門箭樓交通方便, 附近飲食也多,但好像沒有特別出色的店子。
42、大覺寺
展品★
布展★
特色★★★★
服務★
總評★★★★
大覺寺是遼代古剎,原名清水院,是西山八大水院之一。大覺寺有幾個小展覽但都是圖片,沒有實物,所以主要還是看風景。
大覺寺的風景一個是看古樹,銀杏和玉蘭比較有名,但看玉蘭要來對季節。二個據說是看泉水,但我去的時候是冬天沒有,不知夏天有沒有。三個就是「松柏抱塔」了,12米高的迦陵舍利塔(藏傳佛教的白塔),被松柏環抱,確實是極佳的美景。
大覺寺地段偏遠,附近飲食不方便,只有一家飯店,貴得不行,建議自帶乾糧。
43、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
展品★★★★★
布展★★★★
特色★
服務★★
總評★★★★
很不錯的博物館,在校園裡面。主題是關於少數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例行的南方民族服飾館、北方民族服飾館,各少民每人一套服裝,說明比較簡略。重頭是宗教文化廳、少數民族頭飾展。
宗教文化廳主要部分是藏傳佛教,有顱器(顱骨和銀做成的)、脛骨器等比較少見的珍貴法器,還有各種金銀器和佛像,此外納西族的東巴教、雲南小乘佛教也有展出,甚至看了這裡才知道西南民族有一些信奉基督教。此廳布展精心,圖文說明詳細,非常值得一看。
少數民族頭飾展展出各民族頭飾,展品不錯,圖文說明也還詳細,但是布展不及宗教廳,有些展品說明貼在牆上,隔著玻璃窗看不清楚。總的來說該館展品不錯,信息量較大,值得一來。飯館難找,自備乾糧。團體參觀好像可以預約講解。
44、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
展品★★★★★
布展★★★★★
特色★
服務☆
總評★★★★
這個館很不錯,但是開館時間也比較尷尬,除了工作日,只有周六下午開三個小時,看起來時間很緊。
重頭戲有幾個:裝飾展。以苗族銀器為主,兼及藏族、滿族等,苗族的銀器不但美觀,而且蘊藏著文明、宗教等多種元素,真是嘆為觀止。織物展。包括各民族織錦幾十件(當然有壯錦),以及苗族蠟染、水族馬尾繡等工藝。
此外是服飾展:少民服飾展,展出各少民的服飾,但把苗族單拿出來。苗族服飾展。因苗族有一百多種,是一極龐大、文化極多元的民族,所以各支苗族的服飾,其中蘊含了他們城居時代的記憶,和對長江、黃河流域的懷念,十分動人。
但是,最感動的時候到了,該館還有一個漢族服飾展!是啊,漢族是56民族之首啊,當然可以單獨擁有一個展廳。展品多是明清開始直到近代,各種人身份的人的服飾,道袍、袈裟、竹衣等頗有特色。
總而言之,該館展品以銀器最珍貴,其中有幾件苗冠的精品尤其驚豔。布展比較成系統,文字介紹很詳細,看了大長見識,如果不是開放時間太短太少總評可以打五星。
45、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博物館
展品★★★★
布展★★★★
特色★
服務★
總評★★★★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博物館在大學裡面。這個博物館有兩個展廳:中國醫史展廳、中醫藥材展廳。
中國醫史展廳的文物複製品多,但還是有一些真東西,布展上觀點比較老派,還是唯物主義和階級分析一類,但也有那個時代特有的優點——紮實。看這個館很長知識,比如我以前就不知道明朝的外科手術已經很常見了,還有各種骨科的正骨器材也是聞所未聞。
中醫藥材展廳就潑辣了,各種怪力亂神、象形的藥材都有,神馬鎖陽啊、狗脊啊、鹿胎啊,大開眼界,動物藥則把動物做成標本展出。布展上,牆上根據藥材的科目分得很細,介紹也很詳盡,各種中醫藥材也很全面,值得一看。
這個地方出了地鐵站要走一段,然後在鬧市區,附近倒是有些吃的,但也要走一段才有,鑑於看展時間較長,還是建議自帶乾糧。
46、田義墓(太監博物館)
展品★★
布展★★★★
特色★★★★
服務★
總評★★★★
田義是明朝隆慶、萬曆年間的好太監,他的墓被開闢為太監博物館。
田義墓有碑亭,裡面有萬曆讓他守南京的碑,有死的墓志銘(居然是沈一貫和沈鯉寫的),都是明碑。墓園裡面很多精美石刻,都是明朝後期的,其中八仙、西遊記題材的石刻尤其反映時代風貌,田義的地宮也可以進但我沒找到入口沒進過。但是這一部分的布展不行,缺乏說明,不懂行如我者容易錯過好東西。
太監博物館則反過來,沒什麼有分量的文物,但是布展不錯,把太監源流講得很清楚,而且還專門做了閹太監的場景。裡面還有一具乾屍,不知道是誰的,但是封閉得不夠,熱天去臭的要死!
田義墓附近零碎吃的倒是挺多,但好像沒有特別好的。交通不是很方便,到蘋果園之後還要打車。
47、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
展品★★★
布展★★★★★
特色★★
服務★★
總評★★★★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是2014年開放的新博物館,所以設施較新,技術較尖端。
該館文物不多,且價值不算太高,但跟展覽比較對路,而且布展十分詳盡,把與華人華僑相關事務巨細靡遺的展現出來。展廳分四個,每個展廳都是好看、不好看的東西各半。
中國人移民海外展從上古講起,是唯一跟古代有關的,歷史含量濃重。華僑華人海外生活展的展廳修成了一條唐人街的街區,對中國人在海外從事的百業介紹得很詳盡,非常不錯。華僑華人與中國發展展講的是晚清以來華僑對中國的貢獻,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中國僑務展看了才知道滿清就開始護僑了,而且裡面敢提大逃港。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交通不算方便,出北新橋地鐵站要走一段。但離簋街近,看完以後可以去吃一頓,體驗不錯。
48、北京正陽門管理處
展品★★
布展★★★★★
特色★★★★
服務★
總評★★★★
正陽門也就是前門,前門的城樓是可以進去的,裡面有一個博物館,去故宮一帶玩的時候不容錯過。
正陽門博物館最重頭的展覽是把《乾隆南巡圖》的一部分長卷(從北京到良鄉)給你一塊一塊的詳講,讓你領略這類長卷的特色,兼解說乾隆南巡的配置,涉及清宮的很多制度。另外則有光影投射的皇城附近街道和區塊原貌的還原,也很值得一看,看完以後更加惋惜古城牆的拆毀了。
樓上還有北京各城門、城樓的介紹和北京民俗展,那兩個隨便看看就好了。重頭是《乾隆南巡圖》和北京城原貌還原。
正陽門就在地鐵站前門出口處,交通倒是方便,但是要先進廣場再折回前門,這一點會很費周章,另外性價比高的飲食也要走一段,總的來說不算特別方便。
49、國家動物博物館
展品★★★★
布展★★★★★
特色★
服務★★
總評★★★★
對於文史愛好者來說,這裡就是隨便看看,要40元門票的,奈何大司馬旅遊總是富含集卡心態,總想把每個門類集全了,於是進去吧。
該館主要展出各種標本,按動物的門綱目細分展廳。在大量標本之後,還會講述這一綱動物共通的知識,配合展品,所以布展是不錯的,像禽類分為走禽、遊禽、涉禽等的分法以前也是不知道的。這些標本……估計也應該是蠻珍貴的吧,博物館頂上就懸掛著一頭藍鯨的骨架,也許是鎮館之寶?
瀕危動物展廳的標本應該比較難看到。昆蟲廳和蝴蝶廳則應該比較全。此外還有動物與人類的關係展廳,涵蓋動物帶來的疾病、人類的獵殺等方面知識,有教育意義,這裡好像也經常有小孩組團過來接受教育,可能是什麼基地。總之這裡可以看看,中科院有幾個部在這裡,交通不是很便利,地鐵出來要走。
50、中國地質博物館
展品★★★
布展★★★★☆
特色★
服務★★★★★
總評★★★★
這其實是一個偏理工類的博物館,大司馬就以一個文科愛好者的角度來審視了,如果低估了,請各位理工科的朋友勿怪。
展廳分四個:地球展廳以模型及模仿地球活動的儀器為主;礦物巖石展廳展出各種矽酸鹽石、硫酸鹽石等,並且告訴大家現代礦石的古代叫法;寶石展廳展出各類寶石,而且為了讓遊客理解星光、貓眼等效果,有專門給大家操作的展櫃;史前生物展廳展出各種動植物化石。
總的來說,該館遊客互動的項目很多,有些可以幫助中小學生學習地理,服務意識很強,而且附近有京城魯菜的招牌砂鍋居,服務上必須給一個大好評。理工科的尤其不可錯過。
51、延慶博物館
展品★★★★
布展★★★★★
特色★
服務★★
總評★★★★
延慶博物館是北京周邊區縣博物館中評價最高的一個。主要展覽是延慶通史展和延慶民俗展,兩個展覽的布展都十分用心,不在永定河文化博物館(即門頭溝博物館)之下,但其文物品級明顯高於永定河文化博物館,而且布展的手段更豐富,利用大量的短片來輔助說明延慶歷史,可以與一些布展得比較好的地級市博物館媲美,很值得一看。
延慶民俗展也非常詳細,延慶作為山區、軍營的生活特色都在展覽中體現了出來。另外一樓還有延慶山川形勢大沙盤,上面有玻璃罩子,人可以踩上去的,這都是延慶博物館做得用心的地方。
交通很不方便,不自駕還是很難到的。飲食倒不愁,而且延慶的山鄉風味相當有特色,在育新餐廳吃到了榆錢飯糰、槐花炒雞蛋、杏仁小米粥等一些新鮮的菜品,體驗不錯。
52、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展品★★★★
布展★★★★
特色★★★
服務☆
總評★★★★
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在北京大學裡面,看完以後可以在北大參觀一下,北大的未名湖和燕園還是比較漂亮的,可以轉轉。
這個博物館沒有常設展覽,展出的流動展覽。應該說這裡的流動展覽一般質量還是可以的,展品、布展都還可以,但是因為不知道下次展什麼,所以難以對該館建立印象,也難以持續關注。
北大西門附近吃的東西還是挺多的,北大東門有地鐵站,交通也還方便。但是來了有可能進不了北大。
53、中國軍事博物館
展品★★★
布展★★
特色★
服務★
總評★★★★
軍博是跟國博在一個重量級上的博物館,但之所以暫時放在四星的末尾,是因為其重頭戲「中國古代軍事」一直沒開,等到這個展覽一開,肯定是五星跑不了了。
目前能看的是一些現代裝備,包括飛機坦克火炮艦船飛彈等門類,倒是比較齊,但是首先不是世界尖端裝備,其次在布展上各展品的介紹雖稱詳盡,但對裝備門類缺乏整體走勢的介紹,所以對於了解裝備的幫助不是特別大。附近有飯店但選擇不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