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有原子彈,沒有氫彈,那恐怕早在冷戰時期美蘇就已經爆發了熱核戰爭了。
為什麼呢?
我們知道,原子彈和氫彈雖然都是熱核武器,但是二者的當量是完全不同的。原子彈更多的是戰術核武器,而氫彈則是戰略武器。
原子彈是存在著威力上限的,就是它的當量達到一定程度之後,想繼續增大當量幾乎是不可能。
原子彈是以核裂變的方式爆炸,而核裂變的材料是存在著臨界質量和臨界體積上限的,就是當裂變材料就是鈾235或者是鈽239有一定的質量和體積,這些材料就會有很大的機率自動地發生核爆炸,比如鈾235的臨界質量是15公斤,超過這個質量鈾235就存在著極大的自爆風險。所以一般認為,採用鈾235或者是鈽239製造的原子彈,它的當量上限是50萬噸。
但是採用核聚變方式的氫彈就不一樣了,氫彈的材料是氘和氚,通過原子彈爆炸產生高溫高壓,將氘和氚的原子核結合在一起,形成重原子,也就是聚變反應,釋放出的能量是原子彈裂變反應的數倍。只要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下,這種聚變就能持續地進行,而沒有原子彈的臨界質量和體積的限制。
所以,在人類歷史上製造出來的最大的原子彈是美國製造的「國王」原子彈,它採用了60公斤的武器級鈾,存在著極大的自爆風險,自身重達近4噸,但是爆炸的當量也只有50萬噸TNT炸藥所產生的威力,但是人類製造出來的最大的氫彈,就是蘇聯在北極附近的新地島爆炸的「沙皇炸彈」,爆炸所產生的威力高達5000萬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投擲於廣島和長崎的「小男孩」原子彈的3864倍,「胖子」原子彈的2300倍!
「沙皇炸彈」所產生的火球半徑就高達4.6公裡,在1000公裡外的地方都能看得到,而爆炸產生的蕈狀雲寬近40公裡,高約64公裡,相當於珠穆朗瑪峰海拔高度的7倍多,爆炸產生的熱風更是可以造成遠在51公裡外的人三級灼傷,遠在四十多公裡外的人失明或者是白內障、灼傷,同時還使得全球無線電通訊中斷了一小時,所產生的的衝擊波足足繞了地球三圈!
氫彈所產生的這些威力,都遠非原子彈能企及。
而現在,各大國裝備的氫彈都已經實現了小型化,就是可以安裝到洲際飛彈上面,每個氫彈的當量在十幾到幾百萬噸當量之間,每一個彈頭,都能對一座城市產生毀滅性的殺傷效果,而如果製造「國王」這樣的原子彈,就必須動用轟炸機臨空投放,效果還沒有氫彈好,所以沒有什麼實戰作用,研究意義更大。
而實際上,原子彈更多的是被用於戰術層面上,氫彈幾乎都是戰略武器。就比如蘇聯時期,裝備了27000枚核武器,其中有11000枚是戰略級核武器,剩下的都是戰術武器,核大炮、核魚雷、戰術核飛彈上面裝的都是原子彈,這是因為原子彈的爆炸當量有限,不會像氫彈這樣可以有毀天滅地的效果,,而且鋼筋混泥土建築對原子彈有一定的抵禦效果,所以如果沒有氫彈的壓制,冷戰時期美蘇就很可能動用原子彈攻擊對方了。
現在聯合國五常的戰略飛彈上裝的都是氫彈,目前也只有這五個國家擁有氫彈,而像巴基斯坦、印度和以色列等這幾個,目前還只能研製出原子彈,氫彈的研製難度比原子彈大得多,所以短時間內這些國家不可能擁有氫彈,五常也不會允許他們擁有氫彈。
現在整體和平穩定的局面,氫彈的功勞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