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身份是球員、賽事組織者、同事還是朋友,可以肯定的是在過往40年裡,大多數和女子斯諾克產生過聯繫的人都見過曼迪·費舍爾。
曼迪是女子斯諾克賽場最知名的三位姓費舍爾(Fisher,又譯「費雪」)的球員之一(有意思的是她們之間沒有任何親緣關係),她的女子斯諾克生涯最輝煌的時刻發生在1984年,那年她實現了成為女子斯諾克世界冠軍的夢想。
但她對這項運動的貢獻並未到此為止,時至今日,她從球員轉變為世界女子斯諾克(WWS)的總裁,繼續在管理層為女子斯諾克獻力。40年來,她的一生都在與熱愛的斯諾克運動交織在一起。
「輟學後,我經常和父母去當地的BRSA(英國鐵路職員協會)俱樂部,這裡有很多文體活動,包括8球和酒吧檯球,」曼迪·費舍爾從頭回憶,「有一天他們隊裡缺人,讓我去打打8球,結果我贏了,之後我成為當地的單打冠軍。」
「在當時這可是一項巨大的成就,我是唯一的女性參賽者,也是有史以來第一位奪冠的女性。然後就是我16歲那年的生日,父親帶我去買球桿當作生日禮物,那是我第一次見到斯諾克撞球桌。」
曼迪從此與斯諾克結緣,實力也在不斷進步,足以站在這項運動的最高水平賽場。她說:「有個斯諾克球廳老闆說他認識一個女子協會的人,我就去接觸了下,了解到競技水平。我就想這世界上可能沒什麼其他運動項目能讓我達到現在這種水平了,於是我告訴父母我有多愛這項運動,他們把主廳讓出來,就能放下一張斯諾克球檯了!」
「我練得很刻苦,也去參加世錦賽了,感覺很棒,冠軍被一個叫萊斯利·麥克拉思的澳大利亞女孩奪得。之後主辦方宣布第二年的冠軍獎金為2,000英鎊,亞軍獎金1,000鎊,差不多是我一年的工資了。和父母談過後,我就把工作辭了專注打球,第二年我順利打入決賽,不敵薇拉·塞爾比得到1,000英鎊。」
剛剛迎來突破,曼迪就迎來一個災難性的打擊:1981年,相關方面宣布將不再舉辦女子斯諾克賽事。雖然她還年輕,還算是新來的,但完全沒做好心理準備來應對這種被迫縮短斯諾克行程的事,於是她著手成立協會,後來這個協會就演變成今天的WWS。
當然,這個決定不可避免地損害了她的職業生涯,但一想起那個時代,曼迪儘是美好的回憶。「我對這項運動充滿熱情,在伯克郡溫莎一家名為Grosser Jack的公司資助下,我們成立了世界女子比利和斯諾克協會(WLBSA),」曼迪·費舍爾透露,「我是協會的創始人,也比較喜歡行政管理的職業,所以我做得很開心。」
「我也繼續在打球,在運營和付諸實踐時也的確很困難。我很榮幸成為打進英格蘭業餘錦標賽128強的首位女子選手,當時的女子比賽有不少天賦很高的選手,比如艾莉森·費雪、凱莉·費雪、泰莎·戴維森、時代西·希爾亞德等等。前八的選手個個都有單杆破百的能力,可以想像這在當時意義有多重大。」
「哪怕在當年,也有40個人來利茲的北方斯諾克中心參賽——這裡至今仍是全國最好的俱樂部之一。吉姆·威廉姆森張開雙臂熱烈歡迎我們去那辦賽,在當時可不是很多俱樂部願意這麼做,至今這裡仍是我們辦賽的重要場所,意義更是特殊了。」
上世紀80年代,斯諾克在英國迎來所謂的第一個繁榮時期,曼迪回憶說,女子賽場亦然。她說:「能在那段時期參與這項運動真的是好,我和吉米·懷特、託尼·梅奧可以說是很好的朋友,因為當初讓我和斯諾克結緣的那位同鄉曾接待過他們,他還會讓他們去俱樂部的四處轉轉。」
「我很幸運能參與其中打個球,然後他們還會打個表演賽,我會跟著一起看,相當精彩。他(同鄉)找過他們好幾次,表演賽也打了好幾次,那時他們還是業餘選手,之後就飛黃騰達了。」
80年代的統治級選手是史蒂夫·戴維斯,曼迪本人也有和他以及他死對頭阿歷克斯·希金斯跨界交流的絕佳記憶。曼迪說:「我和史蒂夫、阿歷克斯在彼得伯勒的布希菲爾德體育中心現場1,000名觀眾的注視下進行了表演賽,他們還用車拉來一幫支持我的觀眾為我加油,真的太暖了。」
「氣氛真的讓人難以置信,我和阿歷克斯·希金斯也打了三局,確實我設法搶下一局(他或許是讓著我的,我不太確定)。之後和史蒂夫·戴維斯的另一場球我打出表現來了,不知道是不是腎上腺素飆升的原因,但我打得確實不錯,戰成1比1後的第三局我還以54分領先,他用一桿57分終結比賽。這段記憶真的很美好,那個晚上的事我記憶猶新,這段回憶會永遠陪伴我。」
說到上世紀80年代還要提起一個人,不是球員,而是史蒂夫·戴維斯的經紀人,也是今天世界斯諾克巡迴賽(WST)的總裁——巴裡·赫恩。「巴裡很有愛,早期他沒少幫我們,我非常感激,」曼迪談及和赫恩的交集,「我第一次和他產生聯繫是在他組織的城際混合雙打賽上,我和史蒂夫·戴維斯組隊,另一個女孩朱莉·伊斯利普和託尼·梅奧組隊。」
「這項賽事還在全國級的電視臺播放了,就在英格蘭足總杯決賽前放映,是為了留住觀眾。我們在比賽前一周給《體育世界》做了專訪,然後去Southend給觀眾打一場球,非常精彩。」
「全都是巴裡的功勞,他看到了女子斯諾克的潛力,後來他弄來了Forte酒店的贊助,贊助我們三年,在倫敦各處辦比賽。他還促成了Mita世界大師賽,給女子賽事注入了大量資金。」
「對我們來說不走運的就是,巴裡開始大量參與其他項目,比如弄了萊頓東方足球俱樂部和拳擊,典型的做啥成啥,看看他現在給職業斯諾克比賽做的,真的是棒!」
近年,女子斯諾克一度面臨難關,好在2015年她們與斯諾克運動的全球管理機構世界職業比利和斯諾克協會(WPBSA)達成一致,世界女子斯諾克成為其旗下子公司。
在WPBSA的支持下,世界女子斯諾克巡迴賽(WWST)的陣容取得了空前的壯大,在世界各地辦起國際級的賽事,目前已有150餘名選手擁有女子世界排名。
這一景象讓曼迪對未來充滿樂觀:「這幾年加入WPBSA真的是太好了,他們對這項事業非常熱情,過去幾年我們在英國以外的歐洲大陸、亞洲和大洋洲舉辦的賽事也是非常棒,尤其是去年在泰國辦的女子世錦賽,簡直是我40年來參與過的最好的賽事之一。」
「我堅信,女子斯諾克的上限只會是天,女性沒有任何理由無法像男性那樣打斯諾克,瑞安·埃文斯有能力也證明了她可以在職業賽場與男性球員同場競技。我們始終歡迎更多的新球員加入,相信隨著隊伍的不斷壯大、不斷觸及新高,我們會看到球員不斷進步,賽事水平不斷提高,女子斯諾克事業前途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