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研社「教學之星」大賽由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部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和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共同舉辦,是面向全國高等院校英語教師的大型公益賽事。今年,大賽首次在江蘇舉行現場落地賽,共吸引了江蘇全省44所高校的60支隊伍參賽。
外研社「教學之星」大賽由教學設計介紹、課堂教學展示及評委問答三個環節組成,今年首次要求三人以上高校教師組團參賽,主要考驗教師團隊的教學設計能力、課堂教學水平、臨場應變能力、團隊協作和默契等綜合素質。
南京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教育部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趙雪琴介紹,打破已有教師大賽只安排單人比賽的慣例,鼓勵外語教師結成協作團隊,有利於促進整體師資建設,帶動更多教師成長,「大學英語本身就是全校性通識必修課,承擔這門課程通常是由很多老師在執行,如果只看一個老師,不能完全看這個大學英語教學是什麼樣的。」
比賽現場,各參賽隊將國際視野、家國情懷、文化自信、人格養成融入語言教學,把語言與育人的融合貫穿於課程教學全過程,解決了大學英語「教什麼、怎麼教」的問題。
參賽選手、南京醫科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李娜說,「我們是一個口語的課程設計,通過老師的演示、視頻的演示,包括表達的介紹、交際技巧的滲透,讓學生通過線上線下的操練,最後能夠完整呈現出一個醫患對話的成果。」
今年大賽主題為「語言與育人融合的外語課程與教學設計」,要求高校英語教師深化育人理念,注重課程設計,以人才培養成效為導向,共建「金課程」,打造「金課堂」。
「我們怎麼去培養學生?其實我覺得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情懷。」參賽選手、河海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孫魯瑤團隊,在參賽課程的設計上,聚焦高素質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寓德於課、寓德於教,在潤物細無聲的語言知識與技能培養中實現了育人目標,「我們這次喚醒了大家的家國情懷,我覺得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一點。」
通過通訊評審以及複賽,6支參賽隊進入決賽。最終,河海大學參賽隊獲得第一名,將代表江蘇參加年底在北京舉行的全國總決賽。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徐華峰 王健安 編輯/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