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全球經濟帶來信心和希望」

2021-01-17 人民網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我國進口、出口同比分別增長6.2%、4.3%,實現年內首次雙雙轉正。圖為7月15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潯經濟開發區一家公司的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加緊趕製發往德國、匈牙利等歐洲國家的電梯曳引機。影像中國

7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二季度增長3.2%。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增速由負轉正迅速引發國際輿論熱議。接受本報採訪的外國專家學者高度評價中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顯著成效,認為中國經濟走上穩步復甦道路,為全球經濟復甦帶來了希望。

「中國經濟具有很強的韌性、潛力和活力」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衝擊前所未有,世界經濟陷入二戰以來最為嚴重的經濟衰退。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全國上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上半年經濟先降後升,二季度經濟增長由負轉正,主要指標恢復性增長,經濟運行穩步復甦。

「這表明中國經濟具有很強的韌性、潛力和活力。」埃及本哈大學教授薩維對本報記者說,「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中國經濟復甦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給全球經濟帶來信心和希望。」

比利時商務諮詢公司賽百思一直致力於做歐中企業合作橋梁,該公司執行長弗雷德裡克·巴爾丹經常協助歐洲企業到中國考察。巴爾丹對本報記者說,中國在抗疫和復工復產上做得很好,不僅在短時間內有效控制住疫情,而且穩步恢復生產。二季度經濟數據表明,中國經濟復甦步伐很快,韌性很強,將助力世界經濟擺脫困境。

作為專門研究中國產業與經濟的學者,日本東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教授丸川知雄對本報記者說,作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之一,中國經濟實現正增長,將為拉動世界經濟發展貢獻重要力量。

巴西全球南方研究所所長亞歷山大·菲格雷多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經濟恢復正增長對世界是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展現了中國經濟高度的韌性和應變能力。這對世界經濟是一大利好,可以幫助世界克服衰退、走出陰霾。

6月24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9%。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研究部副主任吉安·馬裡亞·米萊西—費雷蒂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二季度經濟數據表明,中國經濟復甦的總體跡象是積極的。

7月14日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中國進口、出口同比分別增長6.2%、4.3%,進出口增速實現年內首次雙雙轉正。泰國中華總商會副主席奔勇表示,這表明中國外貿競爭力依然強勁,中國經濟正在加快復甦,中國與世界的互動在加強。

「中國市場蘊藏著巨大發展機遇」

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國將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全面落實「六穩」「六保」的重大政策舉措,為外資企業在華發展開闢了新機遇新前景。外資企業普遍認為,紮根中國發展是正確選擇。

菲格雷多表示,「中國將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中外企業投資發展提供更完善的營商環境」,這給外國投資者吃了定心丸。

商務部7月16日介紹,二季度,全國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8.4%,外商投資預期和信心穩定趨好。商務部的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美國對華實際投入外資金額同比增長6%。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的調查顯示,超過九成的日本企業沒有打算從中國撤離。近期,豐田汽車宣布與中國5家企業設立推進燃料電池開發的合資企業,日本電產宣布在中國新建驅動馬達的研發基地。

比利時貝卡爾特集團是全球鋼絲行業的領軍企業,一直看好中國市場良好的成長性。該集團從1993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迄今為止,投資總額已經超過10億歐元。貝卡爾特集團全球特種產品業務和中國區執行長廖駿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市場蘊藏著巨大發展機遇,集團把亞洲地區總部設在上海,把亞洲研發中心設在江陰市,這是貝卡爾特集團唯一一個在比利時本土之外建立的研發中心。」

米萊西—費雷蒂認為,預期今年絕大多數國家都會經歷經濟負增長,中國顯然是為數不多能夠保持正增長的國家,中國國內市場巨大,有足夠的政策空間支持經濟復甦。

奔勇在海南投資多年。「隨著海南推進建設自由貿易港,打造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泰國企業將進一步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力度。」奔勇表示,中國經濟率先重啟,中國開放資本市場、優化營商環境的腳步從未停止,這體現了中國堅定不移擴大開放、深度融入世界經濟並攜手各國推動世界經濟復甦的決心。

「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並沒有因為疫情而發生改變。中國不斷擴大開放,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這為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廣闊平臺。」巴爾丹認為。

「只有各國加強合作,才能共同振興經濟」

當今世界,各國利益高度融合,人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合作共贏是大勢所趨。越來越多外國企業秉持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理念,希望不斷加強同中國企業的交流合作,為促進世界經濟復甦作出貢獻。

奔勇表示,「泰國疫情得到良好控制,我們要尋找疫情後經濟復甦出路,只有各國加強合作,才能共同振興經濟,尤其是加強與中國的合作,將為泰國經濟復甦帶來更大動力。」

廖駿滿懷信心地表示:「我們看好中國市場,我們在華尋求可持續長期發展的戰略沒有改變。貝卡爾特是一家具有140年歷史的國際公司,我們在華業務蓬勃發展了27年,我們期待會有更多個27年繼續服務中國市場」。

丸川知雄表示,中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讓很多日本企業進一步看好中國市場。中國二季度經濟增長轉正,5G技術迅速普及帶來更多商業機會,日本企業希望在中國繼續擴大對外開放中尋找更多發展機遇。

南非國際關係與合作部亞洲與中東事務司專家賈馬爾·阿南德表示,中國經濟具有強大的韌性,能夠抵禦各種風險,非洲與中國擴大合作的前景廣闊。非中互利合作是共建「一帶一路」的生動範例,期待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下,中國繼續與國際社會一道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促進世界經濟復甦、實現共同發展。

(本報北京、開羅、布魯塞爾、東京、裡約熱內盧、華盛頓、曼谷、約翰尼斯堡7月17日電記者苑基榮、黃培昭、任彥、劉軍國、李曉驍、吳樂珺、孫廣勇、李瀅嫣)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18日 03 版)

相關焦點

  • 中國經濟回暖,打響「經濟保衛戰」,提振全球信心
    1月5日,世界銀行刊發最新《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中國經濟成為主要亮點之一。在新冠疫情影響之下,中方經濟卻在穩步「回暖」,這不僅增強了全球其他國家復甦經濟的信心,同時也為恢復世界經濟提供了強勁力量。
  • 中歐投資協定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信心
    「目前,全球正面臨著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衰退的雙重壓力,在這種背景下,中歐投資協定是2020年底中歐聯手為全世界奉獻的一道最好的『菜』(協議的英文名為CAI),給全世界2021年乃至今後的經濟增長注入更好的發展預期和更強的信心,未來一定會支撐全球經濟儘快復甦,走向可持續發展。」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 聯合國官員:中國旅遊業重啟給全球數百萬人帶來希望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秘書長祖拉布·波羅利卡什維利,5日通過視頻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期間舉辦的2020世界旅遊合作與發展大會上表示,疫情導致全球旅遊業發展停滯,工作崗位大量減少。但中國在疫情防控方面起到了示範作用,中國的經濟正在逐步重啟,旅行限制的解除也給中國國內和其他國家的數百萬人帶來了希望。祖拉布·波羅利卡什維利表示,此次2020世界旅遊合作與發展大會的舉辦恰逢全球旅遊業復甦的關鍵時刻,所有國家都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中國無疑是第一個受到影響的國家,病毒奪走了很多人的生命。謹代表世界旅遊組織,對逝者致以深切的哀悼。
  • 克羅埃西亞前總統:中國給疫情陰霾中的世界帶來信心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中國給疫情陰霾中的世界帶來信心(國際論壇)斯捷潘·梅西奇(作者為克羅埃西亞前總統) 目前,歐洲仍在應對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中國積極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給疫情陰霾中的世界帶來信心。中國將是今年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在全球經濟復甦中發揮著火車頭作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也是得益於中國經濟的穩步增長,世界經濟實現了更快的復甦。
  • 【海外看中國】中國經濟活力提振全球信心
    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連續3個月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降幅繼續收窄,城鎮調查失業率有所下降,居民實際收入降幅收窄。  美國主流媒體和知名國際機構專家認為,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經濟持續低迷之際,中國各項經濟指標顯著回升令國際社會驚喜,為全球經濟增添了信心。
  • 中國給疫情陰霾中的世界帶來信心(國際論壇)
    中國積極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給疫情陰霾中的世界帶來信心。中國將是今年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在全球經濟復甦中發揮著火車頭作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也是得益於中國經濟的穩步增長,世界經濟實現了更快的復甦。2020年,中東歐國家和中國在「17+1合作」和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各領域合作持續推進,所有參與方均從中受益。
  • 專訪:中國經濟亮眼成績為非洲經濟復甦帶來希望——訪辛巴威中非...
    新華社哈拉雷12月19日電專訪:中國經濟亮眼成績為非洲經濟復甦帶來希望——訪辛巴威中非經濟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員唐納德·魯沙布瓦新華社記者張玉亮辛巴威中非經濟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員唐納德·魯沙布瓦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
  • 鉅盛資本:聚焦全球經濟,撥開「疫情」迷霧,堅定投資信心
    疫情將全面衝擊我國宏觀經濟、中觀行業和微觀個體,影響雖然沉重但是短期的,不會改變中長期經濟走勢。只要我們在強力應急的同時,大力推動改革開放,最好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信心來自於我們務實有效的舉措,共克時艱。危機並不可怕,關鍵是怎麼應對。作為開啟時代財富的投資人,擺脫情緒,理性投資,清晰思維,嚴守紀律,不受情緒左右,是作出明智投資決策的秘訣。
  • 信心和希望,才是這個時代真正的財富
    信心和希望,才是這個時代真正的財富人為什麼要有信心?這句話仿佛難以回答。因為信心是寶貴的,尤其在這個世界,信心是被無數剝奪感折磨的我們最後僅剩的財富。信心雖是無形的,但無形的東西是最有力量的。原創帶來的不是更多原創,而是千人一面的複製和跟風。是商品化和過度消費毀了原創之美,助長了複製與抄襲。這是一個偽知識、偽信心泛濫的年代。這個時代人類雖享有最先進的科技,卻缺乏最起碼的常識,各種偽科技、偽信心泛濫。試看各種健康頻道,養生頻道,大肆宣傳某些和科學知識明顯相悖的「知識」,而人們出於對病魔的怯懦與對健康不正常的狂熱,對這些所謂知識大肆追捧。
  • 佟立新 服貿會為我國冰雪產業帶來信心
    佟立新表示,北京冬奧組委希望通過服貿會,與眾多與會嘉賓分享交流冬奧會競賽組織籌備工作的進展。在他看來,本次服貿會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這將對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提供重要借鑑和啟發,也希望能給我國冰雪運動產業復甦帶來信心。歡迎分享交流冬奧會籌備工作新京報:您將作為嘉賓出席國際冬季運動(北京)博覽會開幕式暨主論壇,屆時會重點關注哪些議題?
  • 艾克森帶來信心,高拉特和阿蘭是希望,而這兩人才是世界盃的關鍵
    艾克森梅開二度,為球迷帶來信心可以說這只是艾克森代表國足的第一場比賽,除了打進兩球外,他對比賽的投入,以及對勝利的渴望都是之前國足所欠缺的。艾克森的到來解決了長期困擾國足「鋒無力」的難題,同樣是在門前面對相同的機會,他的處理和楊旭有著天壤之別,這也給球迷帶來了巨大的信心。賽後日本媒體《足球頻道》更是直言:有了埃克森的存在,今後再也不敢小看中國隊了。
  • 烏拉圭駐華大使:我對中國經濟復甦充滿信心
    「希望烏拉圭電信和信息技術領域的公司,以及在兩國之間始終保持重要合作關係的農業綜合企業,可以在疫情過後的世界尋找新的合作機會。」中國是後疫情時期的世界希望「毫無疑問,中國將是幫助烏拉圭從這場嚴重的全球危機中儘快走出來的一個重要機會」,大使強調。
  • 為打贏疫情防控全球阻擊戰注入強大信心和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給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帶來巨大威脅,給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帶來巨大挑戰。當前,國際社會最需要的是堅定信心、齊心協力、團結應對,全面加強國際合作,凝聚起戰勝疫情強大合力,攜手贏得這場人類同重大傳染性疾病的鬥爭。
  •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三駕馬車」夯實中國經濟正增長信心
    「今年中國經濟有把握實現正增長,這對於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國家來說是十分不易的。」12月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視頻會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時表示,我們將繼續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努力保持中國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 墨西哥專家:中國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寶貴信心和動力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寶貴信心和動力(國際論壇)恩裡克·杜塞爾(作者為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中墨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始終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在不斷繁榮國內經濟的同時,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寶貴信心和動力中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有序推進復工復產,經濟穩步恢復,非常令人鼓舞。
  • 央視聚焦:減稅降費帶來的紅利和信心 轉化為外資加碼投資意願
    央視聚焦:減稅降費帶來的紅利和信心 轉化為外資加碼投資意願 2020-06-24 14: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展望2021 世界對中國經濟有信心
    路透社12月17日報導稱,武漢夜經濟的復甦讓人們看到後疫情時代的生活方式,在全球許多城市都受到新冠疫情復燃的影響時,這是難以想像的場景。許多人希望,在全球推廣新冠疫苗後,這種生活方式將在2021年成為現實。
  • 博鰲美,傳遞生態文明信心和希望
    2013年4月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結束後,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每到一地都同當地幹部共商生態環境保護大計,希望海南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係,著力在「增綠」「護藍」上下功夫,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當個表率。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 2020,香港經濟的「絕望」與希望
    (年終特稿)2020,香港經濟的「絕望」與希望中新社香港12月26日電 題:2020,香港經濟的「絕望」與希望中新社記者 劉辰瑤全年經濟收縮6.1%。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香港經濟自2019年下半年已陷入衰退,與當時暴力示威打擊正常經濟活動有關;隨後,中美貿易爭端愈演愈烈,美方以香港作為中美之間的角力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際投資者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信心。
  • 民間投資轉正,經濟增長信心全面恢復
    雖然說,衡量和判斷經濟發展狀況、經濟增長信心的指標有很多,如GDP增長速度、企業銷售收入和利潤情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但是,在目前的情況下,判斷經濟增長信心有沒有恢復,經濟增長基礎是否得到有效鞏固的重要指標,甚至可認為是最重要的指標,應當是民間投資者的信心和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