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宋傑 | 上海報導
最近上海羽毛球愛好者小劉每周一早上7點就會被鬧鈴鬧醒,調鬧鐘不是為防止上班遲到,而是他承擔了一個羽毛球球友群的「重任」:訂本周浦東三林體育中心羽毛球場地。
上海羽毛球場地人氣旺。(《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宋傑|攝)
小劉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由於目前學校的場館還未完全向公眾開放,加之專業羽毛球場館太少,下班後黃金時間段的場地需求太旺,這家場館如果不早點打電話,就根本訂不到。目前上海每個羽毛球場館訂場地的要求都不一樣,有的電話訂加現場預約,有的只能現場訂,還有的只能通過APP預約,300位群友中有8-10位每周負責定場地。
眼下上海羽毛球場人氣有多旺?據小劉說,南陽路上的靜安區體育館通過APP在線預訂,每次都是半夜放出一周後的場地,但不確定什麼原因黃金時段的場地基本是「秒沒」,有些球友只能半夜等APP刷新搶到一片場地,價格每小時60-80元。又如:盧灣體育館每周五早上訂下周場地,有些球友為了能搶到合適時間段的場地,半夜一點甚至3點到現場排隊。
盧灣體育館一早排隊場景。(受訪者提供)
「我們還有的球友為了能訂到場地通宵排隊,你看這個群裡,有群友在盧灣體育館門口看到,三點半已經有10個人排隊了,還有找外賣員代排隊的,代排隊的費用由參加活動的群友平攤,甚至存在黃牛排隊再賣出的情況,」小劉向記者展示了他所在的另外一個羽毛球群的聊天記錄。
小劉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展示了羽毛球群裡的聊天記錄,有人凌晨三點在排隊。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採訪中發現,近期滬上一些會展中心發現了這一商機,將局部改建成了羽毛球場館,盤活閒置場地。
位於普陀長風板塊的上海跨國採購中心是諸多大型會議的舉辦地。今年8月底,位於該中心三樓內3000平米的無柱大廳被改建成了羽毛球場館對外開放。上海跨國採購中心營銷部張經理告訴記者,前段時間受疫情影響,1-6月跨國採購中心全部關閉不能開放,而今疫情逐漸穩定,管理方也想著通過改建成體育設施盤活場地資源,周一-周日晚上6-10點對公眾開放,令他們沒想到的是特別受市場歡迎。
今年5月,疫情好轉,場館恢復開放時球友排隊登記進場場景。(《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宋傑|攝)
上海跨國採購中心三樓改建成了羽毛球館(受訪者提供)
「塑膠地是可攜式的,如果有會議預約那就調整球館開放的時間。我們的主業肯定還是做會展、會務,靈活操作其他項目,」張經理介紹說,「原本我們總經理徐建鋒考慮的是想帶動長風板塊的人氣以及作為公司旗下甲級寫字樓租戶的配套體育設施,結果人氣意外的旺。從運行近半個月情況來看,只有晚上6-7點偶爾會有空檔期,其餘時間都約滿。」
據了解,這片場地用於年會或辦新聞發布會時,租金約為30萬元一天。而作為羽毛球場館,共可開闢18片場地,平日價每小時50-60元,雙休日價格在每小時60-70元。用戶通過線上預訂後,至現場報手機尾號與管理人員確認信息。所有進入場館人員必須出示「隨申碼」,且登記姓名、身份證、手機號、測量體溫後方可進入場館。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