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期分享的行程是2019年10月底,之前拿美國航空AA 4w裡程兌換的11月底回國機票已經被我改了七八次,從時間到線路不一而足。10月最後一次改之前暫定是墨爾本MEL-新加坡SIN-吉隆坡KUL-成田NRT(乘坐的航司分享是卡航QF、馬航MH、日航JL),接一張成田NRT-浦東PVG用英國航空BA自己換的票,準備KO NRT五大寰宇一家休息室。
此時突然阿拉斯加航空開放了此前一直高高在上的新加坡航空SQ兌換,3w5即可兌換香港HKG-新加坡SIN-浦東PVG全程頭等艙,畢竟是傳說中的新航,著實有些心動,遂將前述AA換的裡程票終點改為HKG,並換了一張上述頭等艙票。而後,阿拉斯加航空爆出了一個更大的bug,允許SIN-任意SQ航點-SIN-SQ中國某航點的兌換,中間這個航點除北美以外均可兌換,包括澳新、歐洲、非洲、中東,美中不足的是無法在這個第三國停留,只能以純體驗為目的玩一玩,實際上有點像個賓館。
結合上自己的籤證情況,不日便將這個票改成了SIN-SYD-SIN-PVG,頭兩段商務,最後一段頭等。因未超過24hr,連再次收費都不需要!因為是個bug,所以相應的還是保留了MEL-SIN-KUL-HKG-PVG作為備選方案,以防萬一阿拉斯加不認這個bug還能回得去。於是最終形成了一個48小時內兩齣一進澳村並回國的行程,中間在SYD停留一晚,寄住在朋友家。正好,中間還需要和一位博士小姐姐在SIN碰面討論文章,本來也在SIN安排了一晚酒店,這次這麼一改,乾脆連在SIN的酒店都不用定了,直接乘坐新航大酒店一晚到達雪梨,哈哈。
MEL-SIN QF35 QF A380老艙 商務
洗澡洗完,準備登機。商務艙乘客可以從2樓走出休息室直接登機,3樓的乘客要坐電梯下到2樓才可以登機。可以從玻璃裡頭看到當日乘坐的A380大胖,其時還未完成改艙。
Qantas的A380整個二樓都是商務艙,這點和全世界大多數公司是差不多的,剛好也可以在走到中間的時候來張靚照。
簡單說一下Qantas的二代skybed,Qantas在硬體上基本上不太會落後於時代,雖然只是2-2-2的斜躺座椅,但座椅本身寬度足夠,裡頭的靠墊非常厚實,為了放平時候的角度剛好適合睡眠而在座椅前方預留了大量空間,充分體現誠意。設計的好的斜躺座椅比平躺座椅睡起來更舒服,坐了這麼多次飛機都是這個感覺。軟體方面呢,有提供一個床墊,但是比較薄,不過裡頭填充物的支撐感也非常好,再加上羽絨被,在機上獲得良好睡眠不是什麼難事。
Qantas的菜單和別家公司不同,基本就是一張A3紙對摺,右邊是餐食,左邊就是酒品/飲品。本日航班提供一頓午餐 一頓到達前,對於一個7小時20分鐘的日間航班而言是不錯的配置。午餐是經典的三道式。
前菜三選一,選擇的白切style雞(反正我是沒看出來他說的白切雞和我認知中的白切雞有什麼聯繫,除了都用雞肉作為食材);主菜四選一,選擇的是紅酒汁牛排(基於上次在QF98上選擇中餐的失敗經驗,然而最後發現我大概需要避開的是牛肉在主菜裡頭出現);甜品的話基本沒啥大差錯,巧克力麵包布丁配馬斯卡彭奶酪。到達前小食二選一,當然對於我這種肉食愛好者選擇了牛肉丸子,這個也沒啥大問題。
四個引擎同時發動,幾秒之內把數百噸重的龐然大物帶離地面,再見,墨爾本!
沙拉與麵包跟著頭盤一起上來了。麵包的話是標準的粗糧主食麵包,外皮硬的可以當錘子用,不過把咯牙的外皮稍微撕掉一點,裡頭的芯還是非常不錯的。白切雞的話……幾片雞胸肉下面墊著一些蔬菜,澆了點醬油,撒了點芝麻,大體就是有點調味料的水煮雞胸肉,淡而無味,總體而言還算得上清爽,但實在是淡而無味,沒有太多印象。
至於牛排嘛,牛肉熟度還不錯,標準的medium-well,比上次在QF98上面吃的白開水煮牛肉片略好一點,不過可能還是由於高空中氣壓變化的緣故,牛肉味是夠了,但不夠鹹,加了邊上的鹽進去也不太有幫助;配菜就比較乏善可陳了,機上基本吃不到挺拔脆韌的青菜,都是一坨已經皺巴巴的溫吞樣子,土豆和豆子也是一樣不夠鹹,沒味道。吃完牛肉基本就退回去了。
餐後水果給的倒是不錯,一個小推車推過來,每樣都要了一點。巧克力麵包布丁配馬斯卡彭醬沒有大的差錯,飛機上吃到這樣水準的甜品還算合格,甜度適中。
飯後嘗試著躺一會兒,看了一下奇異博士(沒字幕,我英語聽力不太行,根據聽到的隻言片語推測推測罷了),但不知為何並無睡意,於是跑到前面去拿一包薯片&可樂,準備邊看邊吃。Qantas在機型前方也是擺了一堆大沙發,這點和TG一樣,雖然看上去比TG的更現代更有範兒一點,還配了一些書報架,不過很難想像會有誰放著可以隨意調節角度的座椅不坐,在大板凳上坐著看雜誌。
這點上QF剛剛改艙的A380稍微好一點,加了一些桌子,使其更加適合商務活動與休閒娛樂,燈光也做了調整,更有一種餐廳的感覺,不過感覺來坐的人還是不會多的,畢竟確實這個地方沒窗戶,椅子也還是欠一點,當作一個社交場合還是難度較大,這點上我覺得EK/QR設置的空中酒吧還是領跑全球。不過現在疫情一來,A380已經成了每個公司的燙手山芋,必欲除之而後快,紛紛提上退役日程,也不知能否體驗到了。
吃完了一系列東西以後,大概是確實沒有字幕也看不懂這部電影,也開始眷顧。2小時後起床,打開燈光背書。中間被送了一下牛肉丸子,要了一杯橙汁佐餐。牛肉丸子我覺得還算OK,吃口有點嚼頭,調味上雖然是普通的中東調味,但至少味道是足夠的。我覺得Qantas完全可以在主菜裡頭放一碟這樣的肉丸子 米飯,估計會有不少人喜歡。
快下飛機了,拍了一張A380的機翼。此時的天空剛好還算清朗,雖然太陽已經快要落山。總結:QF的硬體方面沒啥問題,服務等等也都很到位,但這個餐食問題真的是老大難,包括HKG這麼優秀的空廚都能被QF的餐食給帶跑,實在是不知道說什麼好。18年年底有幸坐上MH122的頭等艙KUL,進了SYD的QF頭等休息室,也吃了傳說中被人讚不絕口的炸魷魚,還有一系列據說是Neil Perry親自設計的餐點,但總體依然感覺平平,魷魚稍好,但也沒到那麼驚豔的程度。希望下次有機會體驗一下QF35/36的頭等,看看情況如何吧。
新航大酒店之四:SIN-PVG SQ836 77w頭等
當日SQ836是下午5點5分起飛,晚上10點半到達,全長約5.5小時。
當日A14登機口隔壁的A13登機口是新航的星盟大白塗裝,飛北京。
而我所在的A14登機口是飛上海,用的是普通塗裝的飛機。雖然沒有坐上星盟大白塗裝,不過有機會能坐上頭等艙,當時其實心裡已經感到非常激動了。本次是從前門登機,前門在本航班上僅供頭等艙使用,頭等艙共4席,當日上座率是3/4,所以一共就是3個人通過前門登機,應該說是相當尊貴的體驗了。
新航這款座椅是2013年改艙後的產物。原本77w的頭等艙一共8個座位,2排,改艙後僅餘1排4座,空出了一個galley和多一排商務艙座椅。雖然座椅從數據上看其實尺寸挺大的(81英寸長,26英寸寬),但實際上個人乘坐感覺並不是非常長,起腳如果伸開來是完全可以碰到前面的腳踏的,這點在TG的A380和747上是不太可能的事情,雖然他們座椅尺寸數據和新加坡航空是類似的。我身高只有170左右,連我都覺得這個座椅不太大的話,那那些身高更高的人可能會更覺得擁擠。這點對於頭等艙座椅而言不是件好事。屏幕是全高清屏,尺寸1080k,23寸,是頭等艙屏幕的標準配置。
這款座椅在屏幕的位置有一個小桌,小桌下那個手柄的位置是這款座椅的小桌板,並不是和這個小桌合在一起,而是單獨的一塊。按住手柄上那個按鈕往外拉,整個桌子會先往下沉到與手臂平齊的位置,然後再往座椅的方向繼續靠近。
這款座椅有很多亂七八糟的儲物空間,例如左手邊扶手內的小儲物格與耳機接口,還有前方屏幕下的一個小儲藏格,以及左邊那一整條裡頭都是儲物空間,但普遍都不大,可以放一些小雜物,放不了太多東西。因為頭等艙取消了行李架的緣故,所以箱包是可以擺在腳踏下面的,這點符合安全規定。
剛開始還稍微找了一會兒屏幕控制手柄,結果後來才發現是藏在右手邊一個類似左手邊儲物格的小地方。這款座椅整體而言設計感很強,也兼顧了實用性,各種零件也都裝配的嚴絲合縫,確實是為這款座椅添彩不少。
當日菜單上是提供了泰庭哲伯爵白中白與Dom兩款香檳可選,前者價格大概只有後者的1/2,不過也算高端香檳,現在很多頭等艙產品都在提供這款酒。我覺得伯爵白中白的口感至少沒有Dom那麼澀,所以個人還更喜歡這款一點。
在飛行前本來一直猶豫到底是要預選牛排或者懷石料理作為主菜,還是直接吃食全味美套餐即可。後來想了想,覺得食全味美的合作期間其實不會很久,可能也是屬於過了這村就沒這店的類型,而新航頭等艙預選主菜基本萬年不變,什麼時候再有機會坐上了再吃也來得及,所以最後還是堅定了選擇食全味美套餐作為晚餐。
我們的飛機大約在5點10分起飛,大約5點半就已經開始準備餐食了。首先上了一碟果仁,以腰果和夏威夷果構成。
而後繼續上了一碟沙爹,兩串雞肉一串牛肉。味道吃過去是還算不錯的,比地上的稍好一點,不過份量比較小,兩三口就沒了,不如馬航商務艙拿著推車發,想要幾串就來幾串來的過癮。沒想到的是,這大概是我這趟航班吃到的最好吃的東西了……
把沙爹的碟子收走,差不多天色也開始暗了下來,此時開始把食全味美套餐按照三道式呈上。前菜:番茄釀牛肉、口蘑嗆蘆筍、蛋黃鰻魚卷(左起往右)到現在為止唯一還有印象的只有難吃的不得了的番茄釀牛肉,這個和個人口味有關係,我非常不喜歡蔥,而番茄上一堆的蔥使得我哪怕把蔥已經給挑掉了,還是留下了濃鬱的蔥味。蛋黃鰻魚卷的話理論上是以清鮮見長的菜品,但在空中味蕾退化的情況下根本嘗不出個子醜寅卯,只記得口感還算比較紮實。而至於口蘑嗆蘆筍,更是沒什麼可說的,就是兩個字——普通,普通的我都忘了到底吃起來感覺是什麼樣的。
湯:陳皮冬瓜燉老鴨這個湯和之前在TG上面喝到的用酸檸檬燉鴨湯的感覺是差不多的,調味上會比幾個前菜好很多,至少鹹味夠了,才能稍微品嘗出一些清鮮的感覺。溫度也是過關的,燙口,比較暖身。
主菜:黑米松露明蝦,竹蓀蓮花包,南乳排骨,燒汁牛肉煎丸子(從下往上,從右往左)光看這些料,我感覺應該做得再怎麼差,應該也還是可以吃的,但事實也就是僅僅能吃而已,真的跟好吃一點不沾邊。首先從蝦說起,我記得曾經在飛機上吃蝦,好吃的蝦有海水的味道和蝦肉本身的鮮美,次一點的蝦也有一點蝦味。這個蝦是神奇的居然一點味道都沒有,只是通過口感知道自己在吃蝦,而且神奇的是居然兩隻蝦都是一模一樣的沒有味道。下面的黑米裡頭還是有蔥,不太喜歡。往後說竹蓀蓮花包,實際上就是包菜把竹蓀給包在一起,竹蓀是比較空的東西,中間如果沒有肉之類的東西來填充,就會非常缺乏口感。
整體下來呢,我感覺這些搭配是花了心思的,但無奈的是調味上沒有根據空中情況調整,所以導致整個味道非常和空中的情況完全不搭配,而且竹蓀蓮花包這道菜的確設計上非常不過關。
甜品:核桃露珍珠西米這也是一道很難說差的甜品,但因為空中備餐原因也是差強人意。核桃露上面撒了一點核桃碎,下面有西米露,整體有一點淡淡的甜味。但不知道為什麼,加熱的程度非常不夠,所以吃到最後還反而有點膩。
SQ頭等艙的水果一向都是整個呈上來的,本次也不例外。從水果籃裡頭挑了兩個香梨一個砂糖桔。
吃完飯以後要睡個覺,我這側1D剛好是空著的,於是拿來鋪床。和商務艙一樣,頭等艙座椅變床也是從後面把椅子翻下去,和前面的腳踏連接起來。
最後大約10點半落地,11點出關,行李也如期到達(雖然是掛著商務艙的牌子),沒有耽擱太多時間,也算好事。
總結:有人說SQ的頭等艙和商務艙其實差不多,這點本次體驗過後的確有這種感覺,SQ的商務艙在產品設計上已經超越了一般公司的商務艙水準,尤其餐食水準明顯還是高於其他公司的商務艙,例如CX;而頭等艙的話,77w這款座椅硬體上的確沒有高出商務艙太多,可能只是稍微大一點點的腳部空間,收納空間與舒適度方面與商務艙基本平齊,並沒有覺得高到哪裡去。本來應該做出區分度的餐食部分,起碼本次而言是真的沒有達到頭等艙應有的水平,感覺是蠻失望的一次頭等艙體驗。
本文源自飛客茶館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