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前221年至前207年),是由戰國時代後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大帝國。秦朝開國君主秦王政自稱始皇帝,從此有了皇帝一詞語。國號秦,王室嬴姓,故史書上別稱嬴秦,以別於其他國號為秦的政權。秦朝從統一六國到滅亡,只有15年國祚。從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先後滅掉了關東六國,完成國家統一,後北擊匈奴,南服百越。首創了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為代表的中央官制,以及郡縣制,徹底打破自西周以來的世卿世祿制度,維護國家的統一、強化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故有說法「百代猶得秦政法」。
疆域/領土面積
秦兼併六國後的疆域到達長江流域以南的地帶。秦朝初立便北擊匈奴,派遣屠睢率領50萬秦軍到嶺南平定百越族,疆域迅速擴展並進一步完善炎黃地圖,達360萬平方公裡左右,秦朝的疆域大致為:東起遼東,西至甘肅、四川,北抵陰山,南達越南北部及中部一帶西南到雲南、廣西。
上圖為:秦朝時期全圖
秦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朝代,它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 國家。秦北伐匈奴第一次明確地劃定了中國的版圖。在北方是立國不久的匈奴以及東胡和月氏而西域諸國尚未與秦接觸。
上圖為:西漢時期全圖
西漢是一個銳意進取開疆擴土的王朝。尤其是設置了西域都護,將西域納入了中 國版圖,意義尤為重大!同時西漢勢力進入朝鮮半島,將其半數領土劃歸中國。 在北方強大的匈奴與西漢爭戰不息,最終被西漢所擊敗。
上圖為:三國時期全圖
三國面積加起來基本上就是東漢的面積。曹操繼承了東漢在西域的統治,設置了西域長史府,朝鮮半島的一半歸屬於曹魏,越南大部歸屬東吳等國,一部分歸屬蜀漢。在北方鮮卑崛起對後來的中國產生了重大影響。
上圖為:西晉時期全圖
西晉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局面重新統一了中國,但其統一時間僅僅五十一年。 西晉的版圖實際上就是三國合一的面積,沒有開疆擴土也沒有版圖收縮。 不過西晉腐朽的制度導致了八王之亂,加之對鮮卑等遊牧民族沒有加以防範 使其深入其境內更是加速了西晉的滅亡。
上圖為:東晉時期全圖
此期間漢族的東晉政權全線南遷,而在黃河流域各少數民族政權互相混戰而使北方長期陷入分裂狀態。前秦一度統一北方與東晉形成南北對峙之勢,後因淝水之戰中敗於東晉而統治土崩瓦解,使北方再度分裂。而西域和青藏高原及匈奴故地此時並無強大政權。
上圖為:南北朝時期全圖(一)
此圖是南北朝的第二個時期北巍和南齊對峙時期圖。南北朝是東晉十六國後的又一 分裂時期。此間敕勒臣服北巍後柔然逐漸佔領漠北建立了強大的遊牧國家而西藏高原吐谷渾部日益興起。
上圖為:南北朝時期全圖(二)
此圖是南北朝末期的形勢圖。此間東魏和西魏分別被北齊和北周所取代。而取代南梁的南陳則是南北朝中面積最小的一個王朝。此時在北方突厥滅掉了柔然降服高昌 等部建立起強大的突厥汗國,對中原王朝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上圖為:隋朝時期全圖
隋朝結束了南北朝的分裂重新統一了中國。但沒有使西域各部重歸天朝。在北方強大的突厥分裂成東西兩部。東突厥與隋時有戰爭,最終被隋所擊敗。在東北和西南雖然有一些鬆散的遊牧民族部落如契丹等,但對中國構不成威脅。
上圖為:唐朝時期全圖
唐朝疆域共有三次顯著變化,此圖是唐前期的形勢圖。唐朝的強大尤其是其西部和 北部疆域的開擴已經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個朝代。在青藏高原吐番王朝崛起而東北 尚無強大政權不久之後吐番便納入大唐版圖
上圖為:宋遼時期全圖
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卻沒能收復幽雲十六國而與遼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 此外還有西夏和大理政權與之並存。在中國的主要王朝中宋的面積是最小的一個, 不僅比唐大為收縮而且還不及遼的面積,在疆域開闊中毫無作為。
上圖為:宋金時期全圖
此圖是南宋與金對峙後期的形勢圖,此間南宋的漢族政權退守江南經營半壁江山,而金政權也無力南進。而契丹族後建立西遼及党項族的西夏政權及吐魯番諸部相對平和, 不過此時蒙古已經崛起不久,以後將掃平諸強,建立規模空前的蒙古帝國。
上圖為:元朝時期全圖
元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版圖最為廣闊的時期,此圖是元朝前朝形式圖。除元朝本土以外 還有四大汗國,即欽察汗國、窩伺臺汗國、察含臺汗國、伊利汗國。四大汗國名義上 聽命於元朝皇帝,實際上各自為政。
上圖為:明朝時期全圖
這是明前期的形式圖與元相比明的疆域大為收縮,不過明繼承了元在東北和青藏高原 的版圖。元朝殘餘勢力退居蒙古草原分裂為瓦刺和韃靼兩部對明形成了巨大的威脅。
上圖為:清朝時期全圖
此圖為清末版圖和清前期相比較大為收縮,東北庫頁島外興安嶺等地及新疆伊梨以西 盡歸俄羅斯所有,帕米爾高原成為中俄待議地區。此圖奠定了今日中國的疆域。
中華人民共和國
秦: 公元前221----206年 共 15年
漢: 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共426年
西漢 公元前206----公元8年 共214年
新莽 公元9----25年 共 15 年
東漢 公元25----220年 共 196 年
三國: 公元220----280年 共 60 年
魏 公元220----265年 共 46 年
蜀 公元221----263年 共 43 年
吳 公元222----280年 共 59 年
晉: 公元265----420年 共156年
西晉 公元265----317年 共 53 年
東晉 公元317----420年 共104年
南北朝: 公元420----589年 共170年
南朝 公元420----589年 共170年
宋 公元420----479年 共 60 年
齊 公元479----502年 共 24 年
粱 公元502----557年 共 56 年
陳 公元557----589年 共 33 年
後梁 公元555----587年 共 33 年
北朝 公元386----581年 共196年
北魏 公元386----534年 共149年
東魏 公元534----550年 共 17 年
西魏 公元535----556年 共 22 年
北齊 公元550----577年 共 28 年
北周 公元557----581年 共 25 年
隋: 公元581----618年 共 37 年
唐: 公元618----907年 共290年
武周 公元684----705年 共 21 年
五代: 公元907----960年 共 54 年
後梁 公元907----923年 共 17 年
後唐 公元923----936年 共 14 年
後晉 公元936----946年 共 11 年
後漢 公元947----950年 共 4 年
後周 公元951----960年 共 10 年
宋: 公元960----1279年 共320年
北宋 公元960----1127年 共168年
南宋 公元1127----1279年 共152年
契丹 公元907----947年 共 41 年
遼 公元947----1211年 共265年
西遼 公元1124----1211年 共 88 年
金 公元1115----1234年 共120年
蒙古 公元1206----1271年 共 66 年
元: 公元1271----1368年 共 98 年
明: 公元1368----1644年 共276年
清: 公元1644----1911年 共267年
秦
360萬,還包括整個寧夏並包括重慶全部和更大的幾乎整個四川的土地,東晉各諸侯國的國土總合與西周基本相同。
漢
在兩漢最頂盛的時代,由西漢武帝和後人西漢宣帝、東漢光武帝、東漢明帝打下了驚人的國土。現在朝鮮的幾乎全部,越南的北方。大半的新疆,包括中亞相當大的土地都在漢的西域都護府範圍中,還有全部的四川和雲貴的大片土地,遼寧的全部土地也在漢治下,和吉林的一片土地,內蒙也有相當大的土地在漢的治內,估約國土為1040萬平方公裡。東漢後期出現嚴重縮水,失去了雲貴和內蒙的土地,新疆北部的土地也喪失殆盡,國土應為890萬平方公裡。
三國
魏:530萬平方公裡,所有的長江以北的漢人地區和在新疆甚至中亞的土地,也包括朝鮮的少量土地和內蒙的土地。
吳:240萬平方公裡,浙江,江西,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和越南北方。
蜀:170萬平方公裡,湖南,四川,重慶,貴州,雲南,和青海的一小部分,緬甸的極北方。
晉
西晉的國土大小為920萬平方公裡。在雲貴兩地上略少於蜀的控制,在越南和朝鮮的土地縮小了。但略增加了內蒙的土地。
南北朝
國土總合約為935萬平方公裡,增加了幾乎所有剩餘的內蒙和部分外蒙的土地
隋
國土為840萬平方公裡,突厥佔領了甘肅和寧夏相當大的土地,雲南和貴州也正走向獨立,喪失了所有在越南和朝鮮的國土
唐
強盛時的唐國土大的非常驚人,比現在中國少黑龍江和西藏與雲南,多了中亞的大片土地,大半個蒙古國和俄貝加爾湖,共1240萬平方公裡,在數十年後竟縮為1030萬平方公裡,安史之亂後更是縮為800萬平方公裡,可謂史上巨大的縮水。
宋
國土為460萬平方公裡,與現在中國比沒有新疆,甘肅,寧夏,內蒙,整個東北三省,青海和西藏,雲貴和臺灣。
元
1680萬平方公裡,國土包括整個中國和蒙古,和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大片土地,當是中國古代史上的第一國土面積
明
國土最大時,比現在少一小半西藏和大半新疆,內蒙古全部和東三省小半土地,俄羅斯極少土地。共710萬平方公裡。後來大為縮水,喪失西藏新疆和東北臺灣,到滅亡時只剩下350萬平方公裡。
清
國土1310萬平方公裡,整個中國和外蒙和俄羅斯及中亞的一些土地,論大小算是中國各朝代第二國土面積。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