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要向善?人又為什麼要經受因果輪迴?冥冥之中,任何人都逃不過心中的那個梗。
小時候聽媽媽給我講了一個故事,那時候太小,只是把這個故事當成了故事聽而已,從來都沒有反思過故事當中給我們的啟示,忽然有那麼一天,想起了這個故事所帶給我們的反思,是那麼的深刻。這個小故事是這樣講的,古時候有一個,眼神不好的老太太和一個中年的婦女是鄰居,那時候的人們過的都是非常清苦的日子,吃了上頓沒下頓,老太太一生勤懇,所以略有一點點積蓄,所謂的這一點點積蓄,也只不過是口中的那點糧食而已,中年婦女則是一個好喝懶做,狡猾奸詐的人。中年婦女的家裡也經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於是他便向鄰居的瞎眼老太太借糧食,那時候很少有像現在一樣的稱,平時都是用鬥或者是升或者是籮(一種篩米用的東西)來當計量的方式。瞎眼老太太心眼好,於是每次都用籮給他裝的滿滿的,秋收時間,中年婦女的家裡稍稍積攢了一點糧食,於是就來還老瞎眼老太太家的糧食,他是怎麼還的呢?它是把籮給倒過來,鋪滿一層糧食來還。老太太瞎眼呀,看不到,於是中年婦女就拿著老太太的手讓他摸摸這滿籮的糧食,嘴裡還念叨著,大娘:您當初借我滿滿的一籮糧食,我現在也還您滿滿的一籮糧食。
您摸摸是不是?其實上這哪裡是滿滿的一籮分明就是一層糧食。當初老太太借他糧食的時候,是拿籮正著裝的,而他還的時候則是把籮倒過來鋪了一層。她這是欺負老太太,眼瞎看不見。老太太是看不見了,但有人看得見,蒼天看得見,良心看得見。
轉眼間幾年過去了,瞎眼的大娘早已把這件事情忘記了。寒來暑往,中年婦女突然得了惡疾,撒手人寰。這年春分的時候,大娘家的一窩小雞孵出來了,嘰嘰喳喳的在院子裡刨食,幾個月過後小雞也長成了成年雞,到了秋天的時候開始下蛋了。其中有一隻母雞,可真是爭氣,天天下蛋,大娘的臉上也笑開了花,這隻母雞下完蛋,可與別的母雞下完蛋不一樣,別的母雞下完蛋都是噶嗒噶嗒兩聲就跑去啄食了,而這隻母雞下完蛋,像是在扯著嗓子喊我來還糧食,我來還糧食了。
人生在世得活得光明磊落,你欠過別人的債嗎?尤其是人情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