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山醫院是參照2003年抗擊非典期間「小湯山醫院」模式建立的抗擊武漢新冠肺炎病毒的專門醫院,在火神山醫院的建設與使用過程中,醫院信息系統的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自1月23日政府下令修建火神山醫院,到2月3日交付使用,火神山信息化建設從立項到執行到驗收共用時十天。日前,火神山醫院信息化建設專班的武漢市中心醫院信息中心主任左秀然,在線分享了其團隊在信息化建設中的做法、經驗與思考。健康界對相關內容進行了整理,內容有刪改。
應急建設背後的挑戰
1月23日,政府決定10天之內完成火神山醫院建設,預計床位規模1000張。1月24日,火神山醫院信息化籌建專班成立,工期計劃2月3日完成。如此大的規模、如此短的時間,要完成火神山醫院的全面搭建,無論是在基建方面,還是在信息化建設方面,都是一種巨大的考驗。 10天建成火神山醫院信息化,我們面臨著哪些挑戰 ?
首先是時間緊迫。說是十天,實際上拋開一頭一尾的啟動時間和交付時間,我們可用時間僅僅只有八天。這個時間沒有給我們任何試錯的機會,萬一我們的方案、實施路線出現方向性錯誤,我們是沒有餘地的。
其次是外部環境條件差。火神山醫院是零基礎建設的,信息化和基建需要並行交叉施工,很多相關工作要基於基建完成的前提才能開展,比如機房建設、硬體電腦下發、網絡的部署等等,交叉施工對於信息化的環境部署有非常大的挑戰。
最後是傳染病專科醫院信息化的設計。當時我們缺少能對傳染病專科進行信息化設計的人才,短時間內拿出對於醫院信息化的定位、設計原則、框架路線是非常困難的。考慮到火神山醫院信息化的建設面臨的難點和不利因素,要完成任務,我們一定要做到全面規劃、快速組織和高效協同。首要任務有兩個,一個是快速組織核心人力資源;另一個是快速進行信息化規劃。
組建信息化建設專班
火神山醫院信息化建設專班的人力資源組織架構是這樣的:整個專班由市衛生健康委規信處處長牽頭,下屬市衛生健康委信息中心副主任和三甲醫院信息中心主任各一人。在有了這個組織架構之後,我們成立了三個工作組。
第一個是實施組,我們接到任務的當天就組織起來了,快速集結了各大醫院的信息中心人員。第二個組是項目專家組,按照專家指導傳染病醫院應急建設方法以及指導多方資源組織協同這兩個大的要素,我們邀請了寧義主任,他在非典時期負責小湯山醫院信息系統建設,具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同時也邀請了廈門大學附屬翔安醫院信息中心李振葉主任。這兩位主任在整個火神山醫院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提供了非常全面、周全、具有指導意義的意見。第三個組是專項作業組,我們對信息化建設相關人員進行了專項作業組織分工,這樣分工的目的在於讓我們多項工作能夠在並行有序的過程中良好地協同。專項作業組的工作內容主要包括設備購置、網絡部署、軟體配置、項目實施以及組織協調等。
在疫情期間,我們基本上是基於網際網路化的工作模式在協同,除了一些本地化操作的人員需要在現場聚集、溝通、協調之外,其餘人員包括公司的力量、專家的力量,都採取了遠程溝通的方式,這是出於疫情期間現場安全的考慮。這種在線協同辦公的效果非常好,既避免了人員聚集帶來的感染風險,也能夠解決有效溝通的問題。
三大定位,指導信息化建設方向
在人到齊之後,在經過專家、團隊的討論之後,對於火神山信息化建設,我們形成了幾個方向性的指導定位,共分為三點。
第一,以現有標準為指導,包括業務閉環和互聯互通。火神山醫院是一家特殊的醫院,對醫療安全、感染防控的要求非常高,基於這兩點,我們以需求為導向定義了這兩個評價標準。
第二,以5G網際網路新技術為支撐,實現遠程醫療和移動醫療。在疫情之前,遠程醫療和移動醫療對很多醫院來講,是一種可有可無的設施,很多醫院仍在考慮要不要做。但疫情爆發之後,遠程醫療和移動醫療成為剛性需求,是打破地域局限,有效實現醫療資源協同的重要手段。
第三,基礎設施的部署定位,以雲計算、虛擬化為平臺。我們形成了以雲計算虛擬化為平臺的私有雲數據中心和虛擬雲桌面,一個是到雲端,一個是到客戶端。這兩個策略可以實現快速部署和輕量運維。在傳染病醫院,在患者入住之前,就需要快速實現上線應用部署。在後續運行過程中,傳染病醫院對現場的運維工作要求較高,因為不能像其他的醫院一樣,有事情隨時下臨床,它的運維一定是輕量,而且是可以遠程的,而私有雲數據中心和虛擬雲桌面,可以有效地保障運維的高效性和可維護性。
六大要點,信息化如何規劃?
基於信息化三大定位,我們規劃了信息化的六大要點。第一,私有雲模式的總體架構;第二,軟體系統要求集成業務一體化;第三,醫療業務流程無紙化;第四,移動醫療、遠程醫療的剛性需求;第五,實現與武漢市區域衛生信息平臺互聯互通;第六,桌面終端的管理與運維。下面我將從每一個方面跟各位來分享具體的設計和措施以及實現的效果。
1.私有雲模式總體架構
之所以選擇私有雲模式,主要是基於火神山醫院的現實條件。網絡機房的進度與土建工程進度高度關聯,在進入火神山醫院現場考察時,我預想的是機房框架已經形成,可以進設備了。但實際到達現場發現,整體還沒有框架,我只能請施工員告訴我機房的位置是從哪裡到哪裡。這意味著,最後留給我們進行網絡機房部署的時間是極少的。
為了減少時間造成的負面影響,我們採用了私有雲化模式。具體來說,我們利用運營商私有雲進行數據中心部署,將本地機房定位為網絡機房,它銜接了雲中心端與業務區域網絡的匯聚。另外,在本地機房裡,實施了基於三級等保的安全策略,結合雲端的雲安全來實現安全域的有效管理。這種方案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在本地機房基建施工未完之前,私有雲環境已經完成了部署,相關接口的調試和系統可用性的調試,在現場網絡機房部署之前都已經聯調了,這個策略可以說非常有效地解決了時間問題。
2.高度集成的業務一體化軟體系統
火神山項目時間非常緊,如何快速地實現應用系統的部署及應用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 所以在選型方面,我們的原則是:內部的一體化程度要非常高,成熟度非常強,從而減少因為異構性帶來的集成時間成本;同時也按照互聯互通、業務閉環的要求,來實現需求驅動下的快速應用。
基於這個原則,我們制定了幾個遴選的要素。首先,軟體系統一定要能支持雲化部署,同時軟體系統要內部一體化程度高、成熟度高,部署之後通過配置即可實現適應火神山醫院信息化的流程,同時也要和武漢市醫保做接入,還要具有整合移動醫療、遠程醫療應用等的技術能力。
基於這些遴選要素,我們選擇了東華醫為作為軟體業務一體化的總建設方。在選型和應用的過程中,我們體現了兩個特點,一個是快,一個是順。「快」體現在建設的過程中,支持快速的部署和開通;「順」是指我們的醫療人員可以快速掌握應用這套應用系統,在後續投入使用過程中,臨床工作人員對於這套軟體系統的認可度也非常高。
3.無紙化醫療業務閉環
傳染病醫院和綜合醫院不同,任何有實物的介質傳遞,都可能增加醫院的感染風險。所以在火神山醫院信息化上,我們特別強調無紙化,就是為了減少紙質單據傳遞,所有臨床業務流程的設計都以無紙化應用為前提。
第一個是轉診業務的無紙化,火神山醫院沒有門診,所有病人都通過外院提交轉診,經過審批之後轉運過來。而通過我們的信息化平臺,實現了轉診過程的無紙化。病人提交電子轉診申請,經過醫務人員審核之後,病人轉運到達現場的時候,進行 PDA移動端的掃碼核對,核對完成後信息就自動進入火神山醫院資料庫。第二個是臨床業務過程的無紙化,包括臨床文書過程無紙化以及醫據申請、預約、報告單、醫囑單的無紙化,還有臨床護理患者身份核對、醫囑執行掃碼核對的無紙化。通過無紙化醫療業務閉環應用,使得火神山醫院醫療過程中感染風險最小化。
4.移動醫療和遠程醫療應用
疫情期間,移動醫療和遠程醫療是火神山醫院的剛性需求。移動醫療和遠程醫療有兩大類應用場景。在內部,火神山醫院醫生可以利用平板電腦進行移動查房、移動護理、通過手持智能終端進行患者身份核對以及醫囑執行的確認。另外,火神山醫院的移動化設施分為感染區和清潔區的應用,兩個區域的設備不做交叉使用,但醫護人員可以基於我們部署的科內遠程溝通系統,實現在不同區域的遠程在線交互和協同。不同院區和科室,也可以基於這套遠程會診系統來實現遠程會診。
在外部,基於5G技術的應用和現有的遠程醫療協作平臺,外省市醫院可以和火神山醫院開展遠程會診。醫院還部署了醫患遠程探視系統,患者家屬可以在家中利用手機來對患者遠程探視。
5.與武漢市區域衛生信息平臺互聯互通
圍繞著武漢市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已有的基礎,我們實現了五個方面的接入。第一是進入市轉診平臺,實現了轉診申請-審批-確認電子化的全流程;第二是實現電子健康卡的應用。住院患者入院時即生成電子健康卡;第三是接入市遠程醫療平臺,從而市屬醫療機構能夠跟火神山醫院直接進行遠程會診的在線音視頻溝通;第四是按照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標準,完成了數據標準化的整合,在這方面,火神山醫院在數據方面已經按照這個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數據標準來進行了一個對標標準化,為後續能夠融入武漢市大的健康平臺進行數據上的準備和支撐 ; 第五,實現了區域跨機構電子健康檔案的調閱,因為我們的病人是從外院轉到火神山醫院的,通過電子健康檔案的調閱工具,病人在外院的診療記錄就可以自然存儲在火神山數據中,當現有系統集結好之後,在臨床客戶端就可以調閱展示。
6. 桌面終端的管理與運維
與普通醫院相比,傳染病醫院桌面運維難度大很多, 因為既要滿足最低運維感染風險要求,同時要能夠確保桌面運維的效率,還有易維護性。
於是,我們利用了虛擬雲桌面的管理方式,在系統內裝過程中,實現了桌面終端硬體驅動統計集成預裝,這個小的措施可以非常好地解決臨床當中實際運行的問題。整體效果上,它不僅滿足了信息系統的統一更新發布,以及軟硬體系統故障遠程運維的需求。通過即插即用式的部署方式,臨床工作人員可以自行更換設備、解決硬體類故障。
前有小湯山,後有火神山
最後,我想談一談火神山信息化建設的心得與體會。
第一,高效有序的組織協調是關鍵。這個項目不單純是信息化的項目,更是一個要統籌協調內部構成要素和外部環境影響因素的項目,兩個要素同等重要,這需要我們各項工作組之間高效、有序地進行組織協同。
第二,保障基本「有原則」,推進遠程醫療「有謀劃」。「有原則」,即我們以無紙化的閉環應用為基本要求來規劃信息化的流程。「有謀劃」,是指我們很早就在謀劃移動醫療和遠程醫療,從而在醫院交付時實現了這些功能,對無接觸的有效溝通提供了良好的支撐。
第三,這一次遠程協作充分利用了網際網路時代的優勢,技術實施現場團隊和外地的團隊實施的是遠程在線協同的模式,東華及其他公司提供了非常好的技術支持,提供了有效的技術保障。
火神山信息化的成功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充分展現了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信息化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化在火神山醫院運行過程中起到了三方面的作用:首先,改進了業務流程,促進業務高效運轉;其次,減少醫護人員感染概率,保護醫護安全;最後,保存了抗疫救治過程中的重要數據,為今後醫療科研和醫院管理開發管理髮揮重要作用。
火神山信息化建設也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防禦建設積累了非常寶貴的經驗。 在疫情期間的信息化應急建設,前有小湯山,後有火神山,兩種不同信息化建設經驗成為不同時代不同建設模式的驗證,也驗證了在特殊場景之下,高效組織,快速謀劃和優質實施信息系統的可行性。
(《中國數字醫學》雜誌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