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左秀然詳解火神山醫院信息化建設速度

2021-01-19 騰訊網

火神山醫院是參照2003年抗擊非典期間「小湯山醫院」模式建立的抗擊武漢新冠肺炎病毒的專門醫院,在火神山醫院的建設與使用過程中,醫院信息系統的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自1月23日政府下令修建火神山醫院,到2月3日交付使用,火神山信息化建設從立項到執行到驗收共用時十天。日前,火神山醫院信息化建設專班的武漢市中心醫院信息中心主任左秀然,在線分享了其團隊在信息化建設中的做法、經驗與思考。健康界對相關內容進行了整理,內容有刪改。

應急建設背後的挑戰

1月23日,政府決定10天之內完成火神山醫院建設,預計床位規模1000張。1月24日,火神山醫院信息化籌建專班成立,工期計劃2月3日完成。如此大的規模、如此短的時間,要完成火神山醫院的全面搭建,無論是在基建方面,還是在信息化建設方面,都是一種巨大的考驗。 10天建成火神山醫院信息化,我們面臨著哪些挑戰 ?

首先是時間緊迫。說是十天,實際上拋開一頭一尾的啟動時間和交付時間,我們可用時間僅僅只有八天。這個時間沒有給我們任何試錯的機會,萬一我們的方案、實施路線出現方向性錯誤,我們是沒有餘地的。

其次是外部環境條件差。火神山醫院是零基礎建設的,信息化和基建需要並行交叉施工,很多相關工作要基於基建完成的前提才能開展,比如機房建設、硬體電腦下發、網絡的部署等等,交叉施工對於信息化的環境部署有非常大的挑戰。

最後是傳染病專科醫院信息化的設計。當時我們缺少能對傳染病專科進行信息化設計的人才,短時間內拿出對於醫院信息化的定位、設計原則、框架路線是非常困難的。考慮到火神山醫院信息化的建設面臨的難點和不利因素,要完成任務,我們一定要做到全面規劃、快速組織和高效協同。首要任務有兩個,一個是快速組織核心人力資源;另一個是快速進行信息化規劃。

組建信息化建設專班

火神山醫院信息化建設專班的人力資源組織架構是這樣的:整個專班由市衛生健康委規信處處長牽頭,下屬市衛生健康委信息中心副主任和三甲醫院信息中心主任各一人。在有了這個組織架構之後,我們成立了三個工作組。

第一個是實施組,我們接到任務的當天就組織起來了,快速集結了各大醫院的信息中心人員。第二個組是項目專家組,按照專家指導傳染病醫院應急建設方法以及指導多方資源組織協同這兩個大的要素,我們邀請了寧義主任,他在非典時期負責小湯山醫院信息系統建設,具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同時也邀請了廈門大學附屬翔安醫院信息中心李振葉主任。這兩位主任在整個火神山醫院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提供了非常全面、周全、具有指導意義的意見。第三個組是專項作業組,我們對信息化建設相關人員進行了專項作業組織分工,這樣分工的目的在於讓我們多項工作能夠在並行有序的過程中良好地協同。專項作業組的工作內容主要包括設備購置、網絡部署、軟體配置、項目實施以及組織協調等。

在疫情期間,我們基本上是基於網際網路化的工作模式在協同,除了一些本地化操作的人員需要在現場聚集、溝通、協調之外,其餘人員包括公司的力量、專家的力量,都採取了遠程溝通的方式,這是出於疫情期間現場安全的考慮。這種在線協同辦公的效果非常好,既避免了人員聚集帶來的感染風險,也能夠解決有效溝通的問題。

三大定位,指導信息化建設方向

在人到齊之後,在經過專家、團隊的討論之後,對於火神山信息化建設,我們形成了幾個方向性的指導定位,共分為三點。

第一,以現有標準為指導,包括業務閉環和互聯互通。火神山醫院是一家特殊的醫院,對醫療安全、感染防控的要求非常高,基於這兩點,我們以需求為導向定義了這兩個評價標準。

第二,以5G網際網路新技術為支撐,實現遠程醫療和移動醫療。在疫情之前,遠程醫療和移動醫療對很多醫院來講,是一種可有可無的設施,很多醫院仍在考慮要不要做。但疫情爆發之後,遠程醫療和移動醫療成為剛性需求,是打破地域局限,有效實現醫療資源協同的重要手段。

第三,基礎設施的部署定位,以雲計算、虛擬化為平臺。我們形成了以雲計算虛擬化為平臺的私有雲數據中心和虛擬雲桌面,一個是到雲端,一個是到客戶端。這兩個策略可以實現快速部署和輕量運維。在傳染病醫院,在患者入住之前,就需要快速實現上線應用部署。在後續運行過程中,傳染病醫院對現場的運維工作要求較高,因為不能像其他的醫院一樣,有事情隨時下臨床,它的運維一定是輕量,而且是可以遠程的,而私有雲數據中心和虛擬雲桌面,可以有效地保障運維的高效性和可維護性。

六大要點,信息化如何規劃?

基於信息化三大定位,我們規劃了信息化的六大要點。第一,私有雲模式的總體架構;第二,軟體系統要求集成業務一體化;第三,醫療業務流程無紙化;第四,移動醫療、遠程醫療的剛性需求;第五,實現與武漢市區域衛生信息平臺互聯互通;第六,桌面終端的管理與運維。下面我將從每一個方面跟各位來分享具體的設計和措施以及實現的效果。

1.私有雲模式總體架構

之所以選擇私有雲模式,主要是基於火神山醫院的現實條件。網絡機房的進度與土建工程進度高度關聯,在進入火神山醫院現場考察時,我預想的是機房框架已經形成,可以進設備了。但實際到達現場發現,整體還沒有框架,我只能請施工員告訴我機房的位置是從哪裡到哪裡。這意味著,最後留給我們進行網絡機房部署的時間是極少的。

為了減少時間造成的負面影響,我們採用了私有雲化模式。具體來說,我們利用運營商私有雲進行數據中心部署,將本地機房定位為網絡機房,它銜接了雲中心端與業務區域網絡的匯聚。另外,在本地機房裡,實施了基於三級等保的安全策略,結合雲端的雲安全來實現安全域的有效管理。這種方案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在本地機房基建施工未完之前,私有雲環境已經完成了部署,相關接口的調試和系統可用性的調試,在現場網絡機房部署之前都已經聯調了,這個策略可以說非常有效地解決了時間問題。

2.高度集成的業務一體化軟體系統

火神山項目時間非常緊,如何快速地實現應用系統的部署及應用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 所以在選型方面,我們的原則是:內部的一體化程度要非常高,成熟度非常強,從而減少因為異構性帶來的集成時間成本;同時也按照互聯互通、業務閉環的要求,來實現需求驅動下的快速應用。

基於這個原則,我們制定了幾個遴選的要素。首先,軟體系統一定要能支持雲化部署,同時軟體系統要內部一體化程度高、成熟度高,部署之後通過配置即可實現適應火神山醫院信息化的流程,同時也要和武漢市醫保做接入,還要具有整合移動醫療、遠程醫療應用等的技術能力。

基於這些遴選要素,我們選擇了東華醫為作為軟體業務一體化的總建設方。在選型和應用的過程中,我們體現了兩個特點,一個是快,一個是順。「快」體現在建設的過程中,支持快速的部署和開通;「順」是指我們的醫療人員可以快速掌握應用這套應用系統,在後續投入使用過程中,臨床工作人員對於這套軟體系統的認可度也非常高。

3.無紙化醫療業務閉環

傳染病醫院和綜合醫院不同,任何有實物的介質傳遞,都可能增加醫院的感染風險。所以在火神山醫院信息化上,我們特別強調無紙化,就是為了減少紙質單據傳遞,所有臨床業務流程的設計都以無紙化應用為前提。

第一個是轉診業務的無紙化,火神山醫院沒有門診,所有病人都通過外院提交轉診,經過審批之後轉運過來。而通過我們的信息化平臺,實現了轉診過程的無紙化。病人提交電子轉診申請,經過醫務人員審核之後,病人轉運到達現場的時候,進行 PDA移動端的掃碼核對,核對完成後信息就自動進入火神山醫院資料庫。第二個是臨床業務過程的無紙化,包括臨床文書過程無紙化以及醫據申請、預約、報告單、醫囑單的無紙化,還有臨床護理患者身份核對、醫囑執行掃碼核對的無紙化。通過無紙化醫療業務閉環應用,使得火神山醫院醫療過程中感染風險最小化。

4.移動醫療和遠程醫療應用

疫情期間,移動醫療和遠程醫療是火神山醫院的剛性需求。移動醫療和遠程醫療有兩大類應用場景。在內部,火神山醫院醫生可以利用平板電腦進行移動查房、移動護理、通過手持智能終端進行患者身份核對以及醫囑執行的確認。另外,火神山醫院的移動化設施分為感染區和清潔區的應用,兩個區域的設備不做交叉使用,但醫護人員可以基於我們部署的科內遠程溝通系統,實現在不同區域的遠程在線交互和協同。不同院區和科室,也可以基於這套遠程會診系統來實現遠程會診。

在外部,基於5G技術的應用和現有的遠程醫療協作平臺,外省市醫院可以和火神山醫院開展遠程會診。醫院還部署了醫患遠程探視系統,患者家屬可以在家中利用手機來對患者遠程探視。

5.與武漢市區域衛生信息平臺互聯互通

圍繞著武漢市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已有的基礎,我們實現了五個方面的接入。第一是進入市轉診平臺,實現了轉診申請-審批-確認電子化的全流程;第二是實現電子健康卡的應用。住院患者入院時即生成電子健康卡;第三是接入市遠程醫療平臺,從而市屬醫療機構能夠跟火神山醫院直接進行遠程會診的在線音視頻溝通;第四是按照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標準,完成了數據標準化的整合,在這方面,火神山醫院在數據方面已經按照這個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數據標準來進行了一個對標標準化,為後續能夠融入武漢市大的健康平臺進行數據上的準備和支撐 ; 第五,實現了區域跨機構電子健康檔案的調閱,因為我們的病人是從外院轉到火神山醫院的,通過電子健康檔案的調閱工具,病人在外院的診療記錄就可以自然存儲在火神山數據中,當現有系統集結好之後,在臨床客戶端就可以調閱展示。

6. 桌面終端的管理與運維

與普通醫院相比,傳染病醫院桌面運維難度大很多, 因為既要滿足最低運維感染風險要求,同時要能夠確保桌面運維的效率,還有易維護性。

於是,我們利用了虛擬雲桌面的管理方式,在系統內裝過程中,實現了桌面終端硬體驅動統計集成預裝,這個小的措施可以非常好地解決臨床當中實際運行的問題。整體效果上,它不僅滿足了信息系統的統一更新發布,以及軟硬體系統故障遠程運維的需求。通過即插即用式的部署方式,臨床工作人員可以自行更換設備、解決硬體類故障。

前有小湯山,後有火神山

最後,我想談一談火神山信息化建設的心得與體會。

第一,高效有序的組織協調是關鍵。這個項目不單純是信息化的項目,更是一個要統籌協調內部構成要素和外部環境影響因素的項目,兩個要素同等重要,這需要我們各項工作組之間高效、有序地進行組織協同。

第二,保障基本「有原則」,推進遠程醫療「有謀劃」。「有原則」,即我們以無紙化的閉環應用為基本要求來規劃信息化的流程。「有謀劃」,是指我們很早就在謀劃移動醫療和遠程醫療,從而在醫院交付時實現了這些功能,對無接觸的有效溝通提供了良好的支撐。

第三,這一次遠程協作充分利用了網際網路時代的優勢,技術實施現場團隊和外地的團隊實施的是遠程在線協同的模式,東華及其他公司提供了非常好的技術支持,提供了有效的技術保障。

火神山信息化的成功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充分展現了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信息化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化在火神山醫院運行過程中起到了三方面的作用:首先,改進了業務流程,促進業務高效運轉;其次,減少醫護人員感染概率,保護醫護安全;最後,保存了抗疫救治過程中的重要數據,為今後醫療科研和醫院管理開發管理髮揮重要作用。

火神山信息化建設也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防禦建設積累了非常寶貴的經驗。 在疫情期間的信息化應急建設,前有小湯山,後有火神山,兩種不同信息化建設經驗成為不同時代不同建設模式的驗證,也驗證了在特殊場景之下,高效組織,快速謀劃和優質實施信息系統的可行性。

(《中國數字醫學》雜誌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焦點

  • 央企建設火神山醫院全紀錄
    建設火神山醫院,從開工到投用,只有10天時間。總建築面積3.39萬平方米,可容納1000張床位。5000多萬網友在線「監工」。這個春節,武漢火神山醫院成為全球「網紅」。奇蹟的背後,是央企人不舍晝夜,奮力拼搏,既趕工期、又保質量的結果。
  • 中鐵十一局馳援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
    中鐵十一局馳援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創新頻道百家號 (記者 常魁星 通訊員 黃品青 黃躍勇)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牽動著國人的心,引起世界關注。2020年1月30日晚,中鐵十一局集團公司接到武漢市防控疫情建設指揮部緊急通知,火神山應急醫院建設處於攻關關鍵階段,急需大量電焊工和鋼結構工支援。接到通知後,該集團公司高度重視,立即動員武漢片區單位和在建項目,要求各單位高度重視、積極配合,克服一切困難開展援助。
  • 10天創造奇蹟!武漢火神山醫院正式完工
    2月2日上午,武漢火神山醫院舉行交付儀式。武漢市市長周先旺和聯勤保障部隊白忠斌副司令員在武漢火神山醫院籤署互換交接文件,標誌著火神山醫院正式交付人民軍隊醫務工作者。據悉,火神山醫院總建築面積 3.39萬平方米 ,參照2003年非典期間北京小湯山醫院模式建設, 編設床位1000張,開設重症監護病區、重症病區、普通病區,設置感染控制、檢驗、特診、放射診斷等輔助科室。 火神山醫院將從明天2月3日起,正式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 武漢雷、火神山醫院建立,IT企業起到了哪些作用?
    截止2月8日雷神山醫院1600張病床將於交付使用。自開工到交付使用,為期僅僅十五天,火神山醫院已開始接收病人,這個消息足以讓所有人振奮!體現了中國的速度!也讓所有加入到這場特殊的「科技戰役」的 IT 人覺得值了!
  • 速度和奇蹟!火神山醫院完工背後的蘇企力量
    現代快報訊(記者 徐岑)2 月 2 日,武漢火神山醫院正式建成完工,舉行交付儀式。此時距離 1 月 25 日醫院正式開工,才剛剛過去 9 天!2 月 5 日,雷神山醫院預計也將建成交付。" 基建狂魔 " 創造的中國奇蹟,刷新了世界認知。而這背後充滿了江蘇製造的力量。
  • 10天10夜7500多名工人一齊作業 火神山醫院這樣建成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7500多名工人一齊作業,上千臺車輛設備同時運轉10天10夜!火神山醫院這樣建成(產經觀察·防控疫情,企業在行動①)這張標註了日期的拼版照片顯示的是武漢火神山醫院從開始設計到建成完工的過程,歷時10天(無人機拍攝)。
  • 孩子們來看看,火神山醫院有了漫畫書《10天建成一座醫院》
    9月19日,在第21屆全國醫院建設大會上,中建三局展出的漫畫書《10天建成一座醫院》引起參會者的興趣。這本書用繪本的形式,介紹了火神山醫院如何用10天建起來,十分適合孩子閱讀。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工作人員介紹漫畫書《10天建成一座醫院》。
  • 火神山速度讓國外網友驚呼:上帝7天創世,上帝是中國人吧?
    回顧火神山十天來的建設歷程,就可以知道,這些在數千萬網友的在線雲監工下展示的所謂讓世界驚嘆的「中國速度」、「基建狂魔」,讓國人安心的完備設施、齊全藥品、頂尖專家,都不過是一個個平凡人的努力集聚而來。而這一切也匯成了大家在這場在抗擊疫情之戰中的底氣。十天建一座醫院,什麼概念?
  • 趙軍:「火神山」「雷神山」彰顯中國速度
    趙軍,中建三局安全總監,中建三局火神山醫院項目指揮部臨時黨委副書記、指揮部工程組組長。疫情期間,中建三局牽頭承建了火神山、雷神山醫院,10天建成火神山醫院,12天建成雷神山醫院,用中國建設的「中國速度」助力武漢戰疫勝利。中建三局獲評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
  • 盤點2020奇蹟之一:火神山醫院建設
    2020年第一件奇蹟,就在除夕夜開始,火神山醫院!火神山醫院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野戰醫院,火神山醫院涉及到工程設計、物資採購、土建施工、設備安裝、室內裝修等各環節,涉及到主體廠房、供水、供電、供氣、通訊網絡、採暖通風、空氣調節、消防、汙水處理、垃圾處理、醫療物資等各方面,工程建設最難的問題,就是如何在短時間內,快速統籌各方資源,協同各方同步運作,既要保證高質量建設,又要保證在10天內完工。
  • 東華軟體 9 天完成火神山醫院信息系統建設
    2020年1月27日,據北京日報報導,為集中收治全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武漢決定建設火神山醫院,相當於北京非典時期的小湯山醫院。北京市海澱區企業東華軟體的子公司東華醫為被確定為該醫院信息系統承建主體。
  • 10天建成火神山的技術秘密
    9月19日-21日,第21屆全國醫院建設大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辦。作為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主要承建單位,以及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中建三局受邀參加本屆大會。大會首日,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總工程師、火神山醫院項目總工程師餘地華現場解碼「10天建成火神山醫院」的技術秘密,引起與會者強烈關注。
  • 投資93萬美元的印度版「火神山」醫院,30多天過去了,為何黃了?
    印度也想效仿中國建設一個「火神山」醫院,作為新冠病毒的隔離中心,4月28日確定了工程中標者(醫院承建商),一個多月的時間過去了,建成了嗎?答案是項目已經被拖黃了,成了一張廢紙。中國僅僅用了10天的時間,就建成了功能齊全的擁有1000張病床的「火神山」醫院,用以收治新冠患者,頓時,再次震撼了世界,韓國、義大利、美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等的國家紛紛效仿,也以最快的速度建設自己的「火神山」醫院。
  • 抗疫故事丨趙軍:「火神山」「雷神山」彰顯中國速度
    趙軍,中建三局安全總監,中建三局火神山醫院項目指揮部臨時黨委副書記、指揮部工程組組長。疫情期間,中建三局牽頭承建了火神山、雷神山醫院,10天建成火神山醫院,12天建成雷神山醫院,用中國建設的「中國速度」助力武漢戰疫勝利。
  • 中國「抗疫戰」⑦|「火神山」交付,外國「雲監工」:中國居然用10天...
    從1月24日動工,到2月2日完工,武漢火神山醫院僅用十天時間建成交付,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在中國上下全力與疫情賽跑的同時,「火神山速度」也讓海外媒體和網友們驚嘆。「一個抗擊疫情的成功故事」馬來西亞《星報》2月2日的一篇報導聚焦火神山醫院,題目是「一個抗擊疫情的成功故事:中國在10天內建新醫院抗擊新冠病毒」。報導稱,如中國政府所承諾的,火神山醫院已於2日完工,可容納1000張床位,1400名來自中國軍隊的醫護人員將從2月3日起進入醫院收治病患。
  • 揭秘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背後的「中國力量」
    在這次「戰疫」中,僅用十天建成的兩大醫院已成為「中國速度」的代表,更是「中國實力」的象徵。非常時期的「中國戰疫」疫情暴發初期,不斷增加的定點醫院床位數量,難以跟上疫情蔓延速度。1月23日,武漢市政府決定參照北京小湯山醫院模式建設一所專門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醫院——火神山醫院。面對不斷變化的疫情,1月25日下午,武漢市決定在火神山醫院之外,半個月之內再建一所「小湯山醫院」——武漢雷神山醫院,新增床位1300張。任務重,責任大,時間不等人。
  • 山東冠縣冠洲集團:3天1500噸鍍鋅鋼板 助力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
    連日來,用於定點防治新冠肺炎的武漢火神山醫院正在加緊建設,急需大量板材用於醫院牆體、牆面建設。1月27日,山東冠縣冠洲集團接到火神山醫院建設方委託函,急需1500噸的鍍鋅鋼板。得知消息後,集團立即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全力以赴助力火神山醫院建設。
  • 火神山醫院正式交工,中國何以被稱為「基建狂魔」?
    中國速度,再一次驚豔全球!武漢市接受患者的壓力與日俱增,為滿足需求,武漢提出,建設火神山醫院,從開工到投用,只有10天時間。火神山醫院總建築面積3.39萬平方米,可容納1000張床位,建設過程同步在網絡24小時直播。值得一提的是,這不是中國第一次向全世界展示如此閃電般的建設速度,早在2003年4月,我國為應對非典疫情,在北京市昌平區小湯山鎮建成小湯山醫院,該醫院面積2.5萬平方米,可容納1000張病床,中國工人只用了7天7夜的時間將其建成,創下當時全世界醫院修建速度記錄。
  • 「長勘速度」助力珠海「火神山」醫院落成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本報訊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初期,長勘院珠海分公司接到珠海市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鳳凰山院區指揮部指令,要求在3天內,完成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鳳凰山院區勘察工作。據了解,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鳳凰山院區,這座珠海的「火神山」,建築面積超15600平方米。時間緊、任務重,長勘院迅速組建專家團隊投身於鳳凰山院區建設工作。為了讓醫院早一天建成,使病人儘早得到救治,勘察人員吃在工地、睡在現場,晝夜趕進度。長勘院珠海分公司總工姚平說道,當時滿腦子想的都是時間就是生命,早點完成勘察工作,醫院就能早點接收病患。
  • 東華軟體醫療信息化建設顯身手 助力一線疫情防控
    疫情之下,武漢火神山醫院與雷神山醫院的醫療信息化系統也亟需建設,東華軟體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緊急部署並快速完成任務,助力疫情防控。   醫療信息化建設發力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武漢火神山與雷神山醫院的信息化系統也亟需建設,科技軟體企業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助力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