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 | 著名畫家、我院教授趙步唐先生逝世

2021-02-19 西安美術學院

2021年1月19日上午10時45分,中國共產黨黨員,著名山水畫畫家、書法家、教育家、西安美術學院教授趙步唐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西安去世,享年84歲。

趙步唐,1937年2月出生於山西盂縣,1958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同年留校任教。現為西安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教授 ,碩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趙步唐先生一生致力於中國山水畫、書法的教學與研究。在理論中,他推崇和強調寫生畫的獨立藝術價值;在實踐上他堅持用筆墨面對大自然寫生。其寫生作品精益求精,吞吐大荒。作品以清逸雅靜、和諧自然、平淡天真、骨氣洞達而著稱。代表作有《華嶽朝暉》、《情隨延水長》、《源泉》、《終南秀色》等。在書法研究中,主張「博涉專精」。四體兼通,尤工行書。他的書風沉穩古樸,灑脫自然,書體平和疏淡、遒麗天成,以清秀雅逸、剛柔相濟、內涵豐富的行書作品為書壇所重。以古文體撰寫《遊樓觀臺記》、《終南山川記》、《驪山晚照》等遊記散文多篇,以行書書寫,出版發行。在理論研究方面,撰寫並發表《書畫論》、《隸書辨析》、《歐書泛論》等多篇書論。

驚聞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美術教育家、學者趙步唐先生仙逝,我感到非常悲痛。首先,我代表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代表中國國家畫院和中國美術家協會,對於趙步唐先生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請你們代向趙先生的家屬表示慰問,希望黎老師和其家屬,節哀順變。趙步唐先生是當代中國著名的學者型畫家,他在美術創作、美術研究、美術教學以及整個美術學的社會普及等方面,都有很深刻的研究和成就。他的逝世是中國美術界的重大損失,是我們西安美術學院、陝西省美術界的重大損失。趙步唐的山水畫獨樹一幟,他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早年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美術,有全面的學習,有很深的基本功。他在年輕時代,輾轉多地轉益多師。他的山水畫從唐宋入手,對於新中國的美術有廣泛的研究和深入的紮實的訓練。進入美術學院以後,尤其在50年代,對前蘇聯美術和世界美術又有廣泛的涉獵,所以他的基本功是中西結合、中西合璧,基礎非常的紮實。因此他後來的人物畫、花鳥畫、山水畫都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在其中年以後對於中國山水畫傳統的繼承和表現,繪畫技法的一種演變,新技法的探索,獨特技法的創造都做了大量的努力。創作了數以千計的作品,這些作品在陝西乃至全國都有廣泛的影響。他的畫風清新紮實,充滿了文人氣,又不乏生動的生活氣息。他的山水畫傳統取法於元代和明代兩代,他除了對元、明兩代山水畫重點攻克以外,他大量的寫生作品充滿了生活氣息,因此既有傳統,又有生活,格調高雅。他的大多數作品,是在寫生的基礎上進行提升、加工,使他的作品境界高古、風格古雅。又多以手卷的形式把眼目所及的廣闊場景,納入尺幅不大的畫面之中,有千裡之勢,意境深邃,非常的豐富、耐看。他的作品借古以開今,而不失傳統規範,尤其是好的、獨立的作品,更具有很高的教科書的作用。趙步唐先生是西安美術學院學者型的、教授型的傑出畫家,他在創作的同時,善於研究古代的畫論,其對古代畫論有深入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並結合當下的美術創作和社會美術現象,結合美術學院的教學,有多篇關於中國畫繼承創新的研究論文發表。有一些論文雖然沒有發表,但是其形成和已經形成的總結,具有很高的理論價值和學術價值,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趙步唐先生一邊畫畫,一邊寫文章。在他的影響下,西安美術學院很多後來的學生和青年教師,都有很深的受益。他所教的學生很多也能夠在他的影響下,在創作、研究和教學中三個方面有很好的結合,提高了一個畫家的整體學術素質。

西安美院能夠比較早的獲得國家博士學位的授予權,跟趙步唐先生為代表的一批學者型的畫家的長期堅持,和學術建設是有密切關係的。趙步唐先生以他一生的創作和學術研究付諸於西安美術學院的國畫教學,為中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國畫人才,其中很多成為骨幹教師,著名的創作藝術家也有很多。在各個高校美術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他的教學立足於長期的帶領大家深入生活、寫生創作,無論是對於從唐代形成的獨立的山水畫,從宋代完整的分科的山水,以及元明清三代的傳統,都有全面的教授。

學習傳統是為了現實創作,他的講解深入淺出,系統性非常強。學習傳統、臨摹傳統,都是為了寫生和創作。在他的山水畫中,臨摹、寫生、創作三個步驟,既分段又有系統的聯繫。因此,在西安美院的山水畫教學中,他深受學生的擁戴。他的畫論的講解是貫穿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的,他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和理論知識,在學習山水畫的過程中,還尤其重視骨法用筆,書法用筆,強調使用毛筆的作用。他的書法從傳統正宗二王體系中走出,又博採眾長,形成了自己的山水畫完全一致的深厚而高雅的藝術風格。在教學中,他能夠書畫結合、書畫同源、書畫同體、書畫同步。使得教學支撐點很多,基礎很紮實,趙步唐先生把課內和課外能夠很好的結合,無論是在學校的課堂,在寫生的過程中,還是在日常的交往中為人師表,答疑解惑,誨人不倦,產生了廣泛的、深入的、長久的影響。趙步唐先生的逝世使西安美院和中國的美術教育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好導師,中國美術界失去了一位好畫家。研究他對於中國當下美術的思考和他的創作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關於他的研究還很少,因此要引起大家的重視。他在很多方面的思考和提出的問題很重要,我們要繼續把它未竟的事業向前推進。因為北京的疫情所致,我不能回學校弔唁。請治喪小組轉達我的慰問,請黎老師和家屬節哀,希望黎老師和家人多多保重,趙步唐先生精神不朽。                                                

趙步唐教授是西安美院中國畫專業建設的奠基人之一,幾十年來把自己的畢生精力奉獻給了摯愛的藝術教育事業。他為人師表,潛心治學,探索與研究並舉,在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創作中獲得豐碩成果,幾十年來為國家特別是陝西的美術事業培養了眾多的名家和優秀人才,桃李滿天下。我在西美學習與工作期間,曾多次得到先生的指導和親授,他知識的淵博和教學的嚴謹,深受西美師生和陝西美術屆的敬仰和愛戴。

趙步唐教授的去逝是西安美術學院和陝西美術事業發展與建設的重大損失。

敬愛的趙步唐先生千古!

郭線廬

·

趙步唐先生是集教學、研究、創作為一體的藝術大家,對當代中國畫壇的蓬勃發展,對西安美術學院及陝西美術教育事業的改革創新,都有著深邃思考與重要實踐。趙步唐先生的一生是堅守初心和使命,全心全意為人民創作的一生,是踐行艱苦奮鬥、追求卓越的西美精神的一生,是謙謹求實、砥礪求索,不斷攀登藝術高峰的一生。趙步唐先生的逝世,是西安美術學院無法彌補的一大損失,也是中國文藝界、教育界的巨大損失。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堅定不移地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繼續沿著以趙步唐先生為榜樣的老一輩藝術家的道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敢前行,為繁榮中國文藝事業、教育事業,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奮鬥!

趙步唐先生的仙逝,我感到非常悲痛。他是著名教育家、山水畫家、書法家、理論家,是典型的學者型畫家,畫家型教師。

在他一生的教育生涯中,始終能以德為先、率先垂範,做到了一個教師教書更重育人的師德本分。

記得每次上他的課,他總是能將繪畫的文化、藝術價值進行深入淺出的舉例和講解,通過技法課的練習、示範,使我們認識到學習傳統的重要性。同時,又解決了傳統程式與客觀寫生相結合的矛盾,為我們以藝術手法表現生活、表現精神訴求,傳授了一套因人而適的科學方法。

在創作上他堅持根植關中,以個性化技法,創作出一大批表現關中風情地貌,特別是具有獨特藝術價值的少陵塬山水畫。每每看到這些作品,在興國寺學習的情境就會浮映眼前。趙老師的書法風格極具書卷氣,給人一種舒緩、恬淡、儒雅的精神享受。

趙老師走了,但他的人文精神和藝術追求的純粹性對後人是有深遠影響的,「傳承 發展 品格」是我們永遠的目標。

驚聞趙步唐先生仙逝,心扉痛楚,不勝哀慟!我有幸受教於先生,歷時三十餘年,往事如煙,師情難忘!感恩師長雨露教誨,感知師賢人格風骨,感念師德無言垂範,感懷師名學術獨立!天人相隔之際,至親永別之冬,望黎老師及家人們節哀順變,克難珍重!

趙老師離我們走了,我又失去了一位好老師,一位我尊敬的又和我關係很好的老師。值此,我對趙老師的離去致以深切地哀悼!    

趙老師在我的心目中是位心底善良平易近人又儒雅通達學識深厚的老師,他詩書畫印都有成就,我喜歡他的小幅山水畫寫生,用筆瀟灑精練畫面氣韻生動,喜歡他的書法淸麗中正一派書卷氣。記得在興國寺時,食堂裡掛了一幅趙老師的"雛鳳清於老鳳聲"的書法,一下子把我感動了,從那時起我就一直喜愛趙老師的書法,直到現在,我一直保存著趙老師送我的《遊樓觀臺記.步唐記並書》的書法專集,放在案頭經常閱讀臨摹,收益非淺。        

趙老師突然離開了我們,我不勝哀傷,趙老師人走了,但趙老師的藝術影響力將永在人間。

庚子歲尾,趙步唐先生去了。聞訊愴然哀痛。從其子趙戰問訊,得知先生去時無有苦累,無有病痛,十分自在,十分安祥。日暮寒山遠,雲淡月華清。我一時釋然。似有清風瀰漫。《論語》屢屢稱老師為夫子。後人習慣稱先賢為子,普通老師不當稱子,滿是塵垢俗念的老者不當稱夫子,唯德高望眾、仙風道骨者當為夫子。我的老師趙步唐當可為夫子。書畫之於夫子,夫子之於書畫,皆相得益彰。前時聽說夫子已臥床不起,己不能吟詩作畫揮毫了,知夫子當去矣。今時夫子遠去了,夫子自是自自在在地微笑著,踱著步,清朗的神情,依然溫暖如初。他不希望看到人們為他淚目。這我是知道的。廿多年前,一直在他身邊相依生活的老師七旬娘親故去,我跟著,從家裡到靈堂到捧上骨灰盒,就沒看見老師掉過一滴淚,從容、坦然如常。這在一般常人的悲天呼地或嗆然傷痛決然不同。問及,老師微微一笑,並不作答。我知曉,老師也,趙夫子是也。素衣存道骨,風神對春秋,觀物會天機,筆墨書丹青。老師在中囯傳統書畫的溯源問脈方面,學養與修為登峰拔高,堪為大家;老師在繼往開來、固本求新的時代徵程中,接受觀念嬗變,寫生創作教學步步凝力,教書育人,見識淵博,立鏡一面。老師的一生貢獻在中國山水畫學、書法、文學、史學,教育學等方方面面,有他的等身著述書冊、畫卷為證,有他的學生弟子、後學追隨者為眾。博學、求真、至善,修身立德,知行合一。老師可為卓而不群,人所共仰。一直記得老師給我題字的教誨:守拙抱樸。老師為我所創作的「玄奘涉遠圖」題跋並勉語。老師曾題寫:讀書隨處淨土,閉門即是深山。後學門生深以為然且敬仰!道不孤兮必有鄰。趙夫子曾以此為銘;雪擁藍關,可寒江釣雪;江月雙清,可踏雪尋梅。夫子在微笑。雲在青天水在瓶,身似菩提心似鏡。送別先生,不再淚目。向先生深深躹躬,與夫子作別罷!並此長吟一曲:

著名教育家、山水畫家、書法家、學者、西安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授趙步唐先生昨日仙逝,他的離世是中國畫學院的重大損失,是中國美術界的重大損失。

趙步唐先生是中國畫系的老教授,他為人謙和,厚德寬仁,具君子之德風,他不爭不喧,專心治學,傾其一生奉獻給了黨和國家的教育事業。趙步唐先生是德藝雙馨的導師,他對中國畫學院的青年教師悉心栽培,他的師德師風、作畫做人,都對中國畫學院的青年教師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是我們後學學習的楷模。

趙步唐先生同時也是學者型畫家,他在繪畫創作上學貫中西,在山水、花鳥畫領域都有很高的成就,在書法創作上他提出了「博涉專精」的藝術主張,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優秀的中國畫及書法專業人才。

趙步唐先生的離世,使西安美術學院和中國美術界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好先生、好導師、好畫家。趙步唐先生在繪畫及學術上研究,我們中國畫學院的後輩會繼續完成,請黎老師和家屬節哀,趙步唐先生精神不朽!

「微西美工作室長期歡迎廣大師生前來投稿」

xmgfwx@sina.com

編輯:張可鑫

新媒體負責人/指導教師:邢書磊

執行負責:顧文浩

西安美術學院·黨委宣傳部·微西美工作室

相關焦點

  • 沉痛悼念蘇本一先生逝世
    沉重悼念蘇本一先生逝世驚悉蘇本一先生於2021年1月25日逝世的噩耗,我們深感悲痛。蘇本一先生於1926年1月生於天津,享年96歲。廣東省盆景協會沉痛悼念蘇本一先生逝世安徽省盆景藝術協會沉痛悼念蘇本一先生逝世唁電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驚聞我們的中國人民革命戰士
  • 沉痛悼念包頭喬飛理事長逝世!
    山西祁縣喬氏文化研究會喬飛宗親的不幸逝世,是我們中華喬氏文化研究會的一大壎矢,是喬氏宗親的一大壎矢,我們沉痛悼念喬飛爺兒們,望他一路走好,望他在九泉之下,喜獲我們喬氏統譜大業成功的喜訊。喬明雷敬輓 沉痛悼念喬飛老先生,喬老是我們喬家的楷模,為喬家事業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喬老先生的優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是我們永遠學習的典範,我相信喬老先生在天之靈定會保佑家人快樂安康,家族繁榮昌盛!安息吧,喬老先生! 一路走好!包頭分會喬鋒敬輓喬飛宗親辭世,我們深感悲痛!喬飛是喬氏中的「上善若水」者!是愛民愛家鄉的楷模!是喬氏家族中的創業成功者!
  • 沉痛悼念!我國著名心血管病專家馮建章教授11月24日逝世
    沉痛悼念馮建章教授2020年11月24日,我國著名的心血管病內科專家、醫學教育及科學家,享受國務院特殊貢獻津貼,廣東省心血管病介入性診斷和治療奠基人之一馮建章教授因病在廣州逝世,享年89歲。馮建章教授是衛生部心血管病防治中心專家委員會顧問、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前副主任委員、中國保健學會心血管學會前副主任委員、中國高血壓聯盟常務理事、美國心臟學院院士、美國紐約科學院院士、著名Ontarget/Transcend研究委員會成員、澳門鏡湖醫院心血管病防治中心顧問、澳門高血壓聯盟永遠名譽主席、廣東省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前主任委員、廣東省人民醫院終身主任。
  • 沉痛悼念並深切緬懷我國著名骨科專家趙定麟教授
    趙定麟 (1935-2020)我國著名骨科專家、脊柱外科奠基人之一,原第二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上海長徵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教授趙定麟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15日21時21分在上海逝世,享年
  • 沉痛悼念劉迺中先生逝世
    松江嗚咽 逝者長眠 ——沉痛悼念劉迺中先生逝世
  • 哀輓 | 沉痛悼念唐裕先生
    眾聯友撰聯敬輓唐裕先生      驚悉安溪縣著名僑胞、「世界安溪鄉親聯誼會創會會長」「新加坡安溪會館主席」「香港安溪同鄉會名譽會長」唐裕老先生於2021年2月8日逝世,安溪縣楹聯學會立即在學會微信群發布徵集輓聯(詩)的緊急通告,一天半的時間裡
  • 沉痛悼念程鎔時先生
    我們尊敬的同事程鎔時先生因病於2021年2月7日19時36分在廣州逝世,享年93歲。程鎔時教授,江蘇宜興人,1927年10月出生。1949年金陵大學(1952年併入南京大學)化學系本科畢業,1952年北京大學化學研究部研究生畢業,是北京大學最早的一批研究生之一。
  • 沉痛悼念 | 上海市名中醫曹仁發教授千古
    沉痛悼念 | 上海市名中醫曹仁發教授千古 2020-12-21 21: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沉痛悼念 永遠緬懷——陳諒教授生平簡介
    沉痛悼念 永遠緬懷——陳諒教授生平簡介 2020-05-18 10: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著名無機化學家、教育家,東北師範大學榮譽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恩波先生逝世
    來源:東北師範大學網站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無機化學家、教育家,全國師德標兵
  • 【復州文苑】總334期沉痛悼念詩友譚業祥先生
    驚聞詩友譚業祥逝世感傷文/王永華惡噩傳來痛斷腸,新春陡灑一層霜。跪求上帝喚君醒,與我吟詩賞月光。悼念譚業祥先生 文/許秉武滿腹經綸好韻章,才高八鬥五車裝。英年早逝仙歸去,文苑哀吟友斷腸。【雙調·落梅風】輓詩友譚業祥先生 文/蕭雙喜    三更夜,惜痛別,疏星熠熠親凝噎。化鶴攜詩匆去也,空餘下一庭春月!沉痛悼念譚業祥先生逝世是裝修老闆,艱辛半輩赴黃泉,嘆人生歇業;乃詩曲中堅,才藝一腔成往事,幸仙寢安祥。
  • 沉痛悼念!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逝世
    首都師範大學官網11月5日發布訃告稱,歐陽中石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11月5日凌晨在京逝世,享年93歲。 歐陽中石是我國著名學者、教育家、書法家,當代書法學科建設重要開拓者。
  • 沉痛悼念包頭喬飛理事長逝世
    沉痛悼念包頭喬飛理事長逝世
  • 愛國崇教丨沉痛悼念北京師範大學名譽教授曾憲梓博士!
    ——曾憲梓曾憲梓先生愛國崇教,深刻認識到科教興國、教育為立國之本的重要,僅在教育領域的捐贈近5.9億元。1998年6月,曾憲梓先生受聘為北京師範大學名譽教授。2002年8月,由曾憲梓先生捐資500萬建設的教學樓在北京師範大學落成。以下通過北師大校報上的兩則歷史消息,回顧曾憲梓先生與北師大的深厚淵源。
  • 深切悼念!沉痛送別東華大學鬱銘芳院士
    鬱銘芳,浙江省鄞縣人,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4月12日12時3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3歲。(中國工程院院士、東華大學教授鬱銘芳先生)從參與研製並紡出我國第一根合成纖維錦綸6絲,到第一根國產軍用降落傘用錦綸長絲,從組織領導聚醯亞胺纖維、碳纖維、芳綸等高性能纖維研製,到主持「丙綸噴絲直接成布」項目等,60多年來,鬱銘芳用一個個的研究成果為解決國人穿衣問題和國防戰略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
  • 沉痛悼念 !一輩子紮根於情感教育研究的知名教育學家朱小蔓教授逝世
    原標題:沉痛悼念 !一輩子紮根於情感教育研究的知名教育學家朱小蔓教授逝世2020年8月10日,知名教育學家,我國情感教育研究的開拓者、實踐者,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國家督學,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原所長兼黨委書記朱小蔓逝世,享年73歲。
  • 我國著名版畫家、美術教育家王威先生逝世 享年90歲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珂  我國著名版畫家、美術教育家。河南省文聯榮譽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第四屆理事、河南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河南省書畫院顧問、河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原河南大學美術系主任、教授,王威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1月9日凌晨6點30分在鄭州逝世,享年90歲。
  • 前中國男排主帥鄒志華逝世 中國排協沉痛悼念
    【前中國男排主帥鄒志華逝世 中國排協沉痛悼念】今天凌晨,前中國男排主教練、江蘇男排總教練鄒志華不幸逝世,中國排球協會官網發布唁電,表示鄒志華同志為中國男排培養了一大批優秀運動員,退休後仍心系排球事業鄒志華同志的逝世是中國排球的損失,中國排協為失去一位優秀的排球工作者而深感悲痛,值此之際,謹向鄒志華同志的家屬致以最誠摯的慰問。鄒志華1939年12月出生於江蘇常州,1962年進入男排國家隊,1984年至1988年出任中國男排主教練,曾率隊獲得過1986年亞運會冠軍。
  • 沉痛悼念並深切緬懷李吉均院士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我國著名地理學家、地貌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吉均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7月21日2時07分在蘭州逝世,享年87歲。
  • 緬懷胡云興先生,追思兩個七二二 一一沉痛悼念胡云興先生逝世兩周年
    胡云興先生是江西省宜春市上高縣人,1950年出生,共產黨員,於2018年7月22日7時40分鐘因病治療無效逝世,享年69歲。他是我們黨的一位優秀兒女,廉潔奉公的好幹部。胡云興主任為繼承,弘揚,研究胡氏傳統文化,為建立全國各級宗聯會,保護發展文化產業,積極參與修譜,為建立慈善委員會和扶貧救災等,是全國胡氏宗親各種民間社團組織最早的發起人,他開啟了先河,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功在當代,德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