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動物們又迎來了交配的季節

2021-03-01 ELLEMEN睿士


在地球北半球中高緯度生活的人類,終於熬過了冬季,熬過了最長的夜和最黯淡的白晝。春天就要到了。趙忠祥老師的聲音在耳邊迴蕩:「春天來了,動物們又到了交配的季節。」

 

這春天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春情蕩漾的。打油詩有云:「春叫貓兒貓叫春,聽它越叫越精神。老僧亦有貓兒意,不敢人前叫一聲」。

 

乾嚎、嘶鳴、打架、舞蹈……,動物們發情並不是為了直抒胸中塊壘,目的只有一個——繁殖,這是寫在所有有性生物基因組裡的第一行代碼。什麼時候開始執行這條代碼,取決於什麼時候最有利於下一代生存,然後再減去妊娠或者孵蛋的時間。


 

夏天和秋天是我們熟悉的溫帶地區物產最豐富的時候,動物們在這個時節哺育幼崽比較順理成章。如果像大多數鳥類那樣孵化期很短(一個月上下),或者像貓這樣妊娠期比較短(兩個月),那在春天發情就最好不過了。尤其是青蛙、蟾蜍這樣的兩棲動物會趕著春雨集中約會,到處散步,屢屢需要地震臺出面闢謠。

 

但是,如果一個牧羊人看到自己的公羊做裂唇嗅狀時,難道不會琢磨琢磨自己說出口的「這老傢伙又發春了」有點彆扭嗎?那明明是秋天呢?


不管是山羊還是綿羊,它們的妊娠期都足有5個月那麼長,為了讓孩子趕上好光景,它們就得在秋天「發春」。鳥類秋季發春的也有,最著名的是帝企鵝,它們偏偏要在南極最黑最冷的冬天孵蛋,有解釋說這是為了避開其他鳥類的競爭和捕食者的追殺,絕對是惹不起躲得起的好脾氣。

何時發春,給動物啟動信號的並不是溫度,而是光照。包括人類在內的很多脊椎動物,是靠第三隻眼來感受光線變化的。

對我們而言,這隻眼在頭顱的中間——從兩眼之間直直向後,與貫穿兩耳的那條線交匯的點,差不多就是。我們叫它松果體,在很多爬行動物的頭頂上還能看到一個透明的小窗戶。松果體能截獲來自視神經的信號,感知環境的光線變化。當黑暗時,它就會分泌褪黑素。你可能要說——咦,褪黑素。很遺憾,它只能使兩棲動物的體色變白,在人身上並無此功效。

 

在那些季節性發春的動物身上,逐漸變長或者縮短的白晝引起的褪黑素分泌波動誘發了那一系列反應。變長和縮短,兩種截然不同的模式能在不同的動物體內產生同樣的效果。而在現代人類社會,晝夜的光照變化已經和一百年前大不一樣了,室內活動和人工照明含混了白晝和黑夜,這確實可能引發了像兒童性成熟提前、乳腺癌結腸癌發病率提高,或者聽到最多抱怨的——熬夜熬得又長痘痘了之類的副作用,但總體來看對人類的影響還遠不及家貓。那些捨不得給自己家主子去掉煩惱根的貓奴們,你們家的小祖宗在過去集中在春夏季午夜擾民,而現在,由於受到人工照明的幹擾,它可能在任何時候發情。

 

我們的近親——黑猩猩和倭黑猩猩則和其他動物大不一樣。首先,它們生活在熱帶,季節差異不明顯。其次,雖然群體裡的雌性依然有明顯可見的發情期,但是她們的交配是不限時間段的。


 

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哺乳動物的發情,是雌性主導的,畢竟卵子和子宮是無價之寶。對於雌性黑猩猩和倭黑猩猩「水性楊花」的一個解釋是:這樣可以讓群體中的雄性搞不清楚誰是負責人,所以,乾脆大家都負責得了,利於後代撫養。

 

而人類更是把這種策略發揮到了極致,雌性智人乾脆丟掉了發情期。於是人類成了全年可交配,全年可受孕的動物。為了保證投資回報,雄性不得不組建某種聯盟,儘量寸步不離地守護雌性。不過就是有人不罷休,非要論證人類也是有「春天」。

 

科學家們最早想到的是翻一翻出生記錄。1989年第一期的《中國人口科學》雜誌發表了河南省人口普查辦公室劉明臣所作的《嬰兒出生月份分布規律初探》,結果顯示,1946-1981年這三十五年裡,孩子的生日最集中在10月(10%),其次是11月(9.5%)和12月(9.3%)。如果是均勻分布,每個月應該都有8.33%才對。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的阿米塔布·昌德拉教授則統計了1973-1999年美國的出生記錄,他發現7、8、9月是美國的生育高峰,特別是9月。

 

好了,現在開始倒帶。把時鐘往回撥280天,這些湊熱鬧出生的孩子是什麼時候被造出來的呢?答案是春節和聖誕節。

 


有人不信邪。英國倫敦衛生和熱帶醫藥學院的公共衛生學家威靈斯覺得,用生育這種被現代人高度計劃了的事兒來反推人的非理性行為不靠譜。他和同事們從英國國家統計署找了英國1990-1996年婚生、非婚生和合法墮胎的數據,從公共衛生機構那裡拿到了1990-1996年英國性病報告和HIV檢測數量的統計,從倫敦橡膠公司拿到了從1995年4月到1996年10月該公司保險套銷售周報。這下可以了吧,非婚生、墮胎、性病和愛滋病,都與被衝昏了頭腦的非理性行為有關,保險套銷量數據更是直截了當。結果,bingo!聖誕節仍然是英國人的「春天」。

 


瘦駝

科普作家

科學松鼠會成員  果殼網主筆

---

編輯:徐佳

(完)

▼ 點擊圖片,閱讀你喜歡的文章 ▼



點擊閱讀原文,一鍵購買《ELLEMEN睿士》2月刊

相關焦點

  •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又到了動物們交配的季節。」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又到了動物們交配的季節。」 只有動物們還遵循著生命原本的初衷,根據氣候和四季調整著它們的生活節奏。 趙忠祥老師央視解說的《動物世界》,之所以如此打動我們,正是因為他讓我們看到了這種生命初始的真實。動物與自然天然的默契。
  • 80後的童年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大草原又到了動物們交配的季節
    華聞之聲全媒體聯播網綜合報導(記者 彭瀟瀟)「春天來了,萬物復甦,大草原又到了動物們交配的季節。」「 雨季又過了,又到了交配的季節,雄海龜趴在雌海龜的身上,輕輕地搖動。」「在一望無際的非洲大草原上,一隻獵豹在樹陰下躲避正午的烈日。」
  • 貓咪在交配時,叫聲為什麼會那麼悽慘?
    在CCTV播出的《動物世界》,想必大家都看過。每當聽到趙忠祥老師那句:春天來了,萬物復甦,動物們又到了交配的季節,空氣中瀰漫著荷爾蒙的氣息……的時候,我就知道又有新的知識點可以學習了。養過貓咪的朋友會發現,平時嬌羞可愛的小傢伙到了春天會變得十分的暴躁,時不時就想往外面跑,到了晚上還會發出悽慘的叫聲。那麼問題來了,是什麼原因才會使平時乖巧的貓咪在繁殖期間會發出痛苦悽慘的叫聲呢?
  • 等待一生只為交配的動物:袋鼩長時間交配直至死亡
    無獨有偶,大自然中還有另一些動物也有著許多相似行為的動物,它們的存在似乎就為了繁殖和死亡。事實上,有一個學術名詞專門用來形容它們:單次繁殖動物。它們只有一次繁殖機會——通常指一個繁殖季節,但偶爾也指一次交配——然後死亡。如果你覺得這是一種很奇怪的策略,請注意,單次繁殖動物往往能產下更多的後代。
  •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可他卻帶著《動物世界》,一起離開了人世!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大草原又到了動物們交配的季節。 雨季又過了,又到了交配的季節,雄海龜趴在雌海龜的身上,輕輕地搖動……」相信許多80後和90後聽到這樣一段熟悉的臺詞,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那檔《動物世界》。
  • 澳洲司機們注意啦:冬天到了,請小心這些活躍的野生動物們
    (圖片由北方河流野生動物護理者提供) 看點: ·一隻針鼴鑽進了一輛汽車的引擎腔裡並隨之跋涉了10公裡 ·它身上的刺都燒焦了,被發現後開始了治療
  • 蝙蝠是怎麼交配的?繁殖地點和時機,跟佔比哺乳動物的20%有關?
    作者:石蘭(抄襲必究)不同於生活中常見的其他野生動物,蝙蝠再次被廣泛地引起當代人的關注,始於這一次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產生。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樣,蝙蝠不僅會飛,而且,它們還擁有特殊的交配習性,這一點主要體現在它們的交配時機和地點選取上。事實上,蝙蝠也會從原來的棲息地遷移到即將進行冬眠的地方,而蝙蝠的交配和繁殖也都在此處進行。但是,對於那些原本就生活在熱帶地區的蝙蝠而言,其交配和繁殖過程則可以省去這一遷徙過程,但卻會受限於各季節中的食物供應情況。
  • 春天是個分手的季節?尤其3月份,更是分手高峰期!
    春天來了,又到了動物交…啊呸,萬物復甦的季節!一切都洋溢著著荷爾蒙的味道…額⊙⊙生機勃勃的景象!在這個季節,她在等全世界的櫻花,而他在櫻花樹下等她……分手!春天是個分手的季節!春天是個很多人分手的季節春天是個動物們浪漫,而很多人分手的季節!不是我單身狗在詛咒,而是來自一群也許同樣是單身狗科學家們的研究。
  • 澳洲袋鼩自殺式交配14小時,雄性袋鼩為何交配致死才肯罷休?
    作為一個國土面積僅有769萬平方公裡,人口僅有2544萬的國家,可謂是地廣人稀,但在澳大利亞這片土地上,某些動物可以用泛濫來形容,澳洲袋鼠、外來野兔、小龍蝦、野豬等等,以驚人的速度繁殖後代,啃食澳洲這片土地。但在澳大利亞,有一種本土動物卻用作死的方式慢慢走向瀕危,它們就是澳大利亞寬足袋鼩,一種長相酷似老鼠的陸生哺乳動物。
  • 世界上交配時間最長的動物,至少二十天以上,大家猜猜是哪個動物
    藏羚羊這個動物很多人都聽說過,很少有人見過,但其生活在海拔3700 ~ 5500米的高山草原、和乾旱的沙漠地帶,被稱為「可可西裡的驕傲」,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們非常擅長奔跑,這也是一個有趣的事情是,是世界上最長的交配動物。
  • 川金絲猴的交配製度,母猴婚外交配另有企圖,為母煞費苦心
    01等級森嚴的川金絲猴:社會屬性強,貧富差距大靈長類動物基本都屬於群居動物,它們以群體為單位生活,很多猴子類族群都由猴王、若干雄性猴子和若干雌性猴子、幼崽組成,而川金絲猴群體中,從嚴格意義上是沒有猴王的,一個川金絲猴群體由若干小的集群組成,其中一部分是以一隻成年雄猴、若干雌猴、三五隻幼崽組成的家庭,另一部分是單身雄性猴子組成的單身俱樂部,這些單身雄性是在家庭中長到快要成年後
  • 狗子交配後,為什麼會背靠背閉鎖?這不是很危險嗎?
    但交配的方式沒有改變,正是來自它們的祖先灰狼,在自然界,從交配時間上來說分為兩種,一種是快槍手,一種是佔坑派。快槍手的代表就是貓科動物,它們往往就是十幾秒完事,然後會經過多次交配,來提高繁殖的成功率。獅子每次都是十幾秒,但是一天能來個100次。也就是說,時間不夠,次數來湊。
  • 毛驢和馬交配後的動物,你知道是什麼嗎
    毛驢和馬交配會有兩個可能,一種可能是公驢和母馬交配,生出來的動物就做驢騾,另一種可能是公馬和母驢交配,生出來的就是馬騾。
  • 動物會不會有性冷淡?
    性冷淡說白了就是對交配沒有興趣。動物有沒有性冷淡?有,在非繁殖季節動物基本都是性冷淡。非繁殖季節動物基本都是性冷淡在討論這個羞羞的話題之前,我們先來聊聊動物為什麼要交配。眾所周知,生活在野外的動物基本無時無刻都處在飢餓狀態,沒有擺脫食物貧困線,即使是那些處於食物鏈最頂端的肉食動物同樣也是如此,例如獅子一生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為食物奔波。
  • 寒冬過後,必然會迎來生機盎然的春天!阿拉斯加高分紀錄片推薦
    惡魔仍然在神州大地和鑽石公主號上肆虐,但是我們可以相信,終有一天噩夢終會成為往事,冬天總會過去,春天終會到來。就像阿拉斯加這片大地,結束冰封天地的寒冬之後,必然會迎來萬物復甦的春天!
  • 【延邊的小動物們】沒想到你們是這樣的動物!
    冬天雖然小動物們的日子過得有些緊巴,不過,夏天和秋天就另當別論了。不僅食物充足,而且荷爾蒙爆炸……  「又到了動物交配的季節,雄性鴛鴦……」不好意思,串臺了!拍攝野生動物不僅要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更要深入不毛之地,有時還要搭建掩體。自然也免不了,掩體被動物們盯上的風險……「咦?這是啥?好吃嗎?」啥都不說了,小編已經把圖都收藏好了,明年鬥圖就靠它們了。
  • 美國城市隨處可見的野生動物,美國的野生動物是不怕人的
    美國城市隨處可見的野生動物,美國的野生動物是不怕人的。 你有沒有想過你家的窗外,會有成群結隊的麋鹿,野牛,火雞,鳥或者松鼠等動物出現?估計很多人會認為那是天方夜譚,至少應該是童話或者神話。
  • 桃始華,倉庚鳴,金魚交配正當時!
    此前,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
  • 雌雄同體的動物怎麼交配繁殖?想知道這個,還得從人類兩性出發
    追究到極點,就算只在高等動物上,也可以找到一點兩性同體的影子,人類也不能被排除在外面。這就引發出了這些問題:雌雄同體究竟是什麼?世界上有哪些雌雄同體的動物?雌雄同體的動物如何繁殖後代?為什麼會有雌雄同體的動物?雌雄同體究竟是什麼雌雄同體不是一種很簡單的性質,可以三言兩語表示明白。它有各種形式和各種等級,有的屬於形態方面,有的屬於生理方面。
  • 知了同性交配 巨蟒吞下同伴,這些動物都經歷了什麼
    無論是同類相殘的螞蟻,還是甩頭的鳳頭鸚鵡,亦或是以石頭為食的蛤蚌,都讓我們感受到了動物王國的瘋狂。今年,科學家們偶然發現了許多具有奇異和迷人行為的生物,下面就是從中選取的10個最奇怪的動物。所以不難想像,它們嘴邊的細針有時會落到它們胖乎乎的肚子裡。即興跳舞的鳳頭鸚鵡一隻名叫雪球的鳳頭鸚鵡激發了人們對鳥類舞蹈的科學研究。雪球能夠隨舞曲即興起舞,它也在YouTube上一炮而紅。出於好奇,一個科學家團隊為這隻鸚鵡播放了其它歌曲,結果發現它的動作始終與節拍保持同步。雪球甚至能夠即興創作不同的舞蹈動作來配合特定的曲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