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存在的「蘇維埃國家」和那裡的人民

2021-02-13 雜鈔與拾零


譯者註:Transnistria,直譯過來叫做「外涅斯特裡亞」,不過中文世界更習慣按照俄語叫法稱呼這裡為「德涅斯特河沿岸」。「德涅斯特河沿岸」在法理上是摩爾多瓦的領土,但是早在1990年,這一地區就宣布從摩爾多瓦獨立,成立了「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


目前世界上有三個「國家」承認它的獨立,分別是:「阿布哈茲共和國」、「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和「南奧塞梯共和國」,這四個「國家」同屬於前蘇聯解體之後的「冷凍衝突」地區,同病相憐的他們還成立了一個名為「國家民主及權力組織」(Community of Democracy and Rights of Nations)的組織。

下面的文章翻譯自Wired,原名「Meet the People of a Soviet Country That Doesn’t Exist」

「德涅斯特河沿岸」是一個夾在摩爾多瓦和烏克蘭之間的狹長地帶。有50萬人居住在這一地區,而且這一地區還有自己的議會制政府以及獨立的軍隊和貨幣。這一切都讓「德涅斯特河沿岸」看起來像是一個獨立國家——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沒錯,「德涅斯特河沿岸」早在1990年便已經宣布從摩爾多瓦獨立,兩年之後二者之間甚至還爆發了戰爭。「德涅斯特河沿岸」不僅擁有一部憲法,還設計了國旗和國徽。不過你無論翻哪個國家的地圖,都找不到這個國家,因為沒有一個聯合國成員國承認它的存在。

但是「德涅斯特河沿岸」的人們對此並不在意,他們堅持宣稱自己是獨立的,並且熱愛著來自俄羅斯的一切事物。

「這很不幸,真的」賈斯汀·巴頓這樣說道,他是一個英國攝影師,曾經來到過這個國家……呃不,應該說是「自治區域」,他在去年出版了攝影集《德涅斯特河沿岸的愛國者》。

巴頓說道:「那裡有很多愛國的人,但也有很多人只是深陷其中而已,他們被外界孤立著,這種狀態令人驚訝」。

一切都始於1990年,那時摩爾多瓦脫離蘇聯取得了獨立,而「德涅斯特河沿岸」則是許多俄羅斯族人和講俄語的人的家園,在新生的摩爾多瓦共和國裡,他們無論在政治上還是在文化上都處於孤立的狀態。因此他們公然宣布獨立,以期望建立一個社會主義共和國,繼續作為蘇聯的一部分。緊接著一場持續兩年的戰爭爆發了,而那時蘇聯已經崩潰,而且衝突根本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即使摩爾多瓦給予了「德涅斯特河沿岸」一定的自治權。


「德涅斯特河沿岸」無論從那個方面看,都像是一個主權國家,就像是一個小蘇聯。它的國旗裡包含了鐮刀和鐵錘的元素,並且經常飄揚在俄羅斯國旗的旁邊。「德涅斯特河沿岸」的盧布上印著蘇沃洛夫和葉卡捷琳娜二世等俄羅斯歷史人物的肖像。一座巨大的列寧雕像守衛在該國最高蘇維埃(議會)所在大廈的門口。史達林和普京的畫像幾乎無處不在,而「德涅斯特河沿岸」總統舍夫丘克的畫像也是如此。

作為回報, 俄羅斯為「德涅斯特河沿岸」提供著免費的燃氣、物資補給以及居民的養老金,還有一支超過1000人的部隊駐紮在該地,當然這也讓烏克蘭感到很不舒服。不過俄羅斯並沒有正式承認「德涅斯特河沿岸」的獨立,甚至連這方面的傾向都沒有,摩爾多瓦亦是如此,對於「德涅斯特河沿岸」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好兆頭。英國記者兼東歐問題專家託馬斯·德·瓦爾對此說道:「儘管『德涅斯特河沿岸』聲稱他們是一個獨立國家,但是除非摩爾多瓦承認這一點,否則根本不可能實現,當然摩爾多瓦也不大可能去做這種事,而未來最有可能的境況,要麼是繼續維持現狀,讓『德涅斯特河沿岸』依舊做一個隱藏在陰影裡的『半國家』,要麼就去和摩爾多瓦籤一個聯邦協議來解決該地區的問題。」


(尼古拉·斯摩稜斯基,警察上校兼「德涅斯特河沿岸」刑法專家)

巴頓對「德涅斯特河沿岸」產生興趣是在2014年,當時他正在烏克蘭工作。又一次他聽說「德涅斯特河沿岸」生產了一種新型塑料貨幣,不僅是彩色的還分成了不同形狀,這大大激發了他的興趣。巴頓閱讀了所有他能夠找到的關於這一話題的資料,最後他還是決定要去「德涅斯特河沿岸」走一走看一看,同時拍攝居住在那裡的人們。


(亞歷山大·西羅京,「德涅斯特河沿岸」柔道冠軍)

巴頓一開始還打算拍攝當地的高級官員,不過他很快便打消了這個念頭,因為光是和負責「該國」安全事務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克格勃」磨嘴皮子就花去了他一個月的時間。不過還要巴頓的妻子是俄羅斯人,這對他還是頗有幫助的,同時巴頓也找到了一個挺容易溝通的中間人,從而順利拿到了進入「德涅斯特河沿岸」的許可,最後規劃在「德涅斯特河沿岸」的旅行路線又花去他兩周多的時間。巴頓在當地拍攝了不少人,其中很多人都懷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不過對於他們的政治觀點,巴頓並不能夠完全理解。


(妮娜·施坦斯基,「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前「外交部長」)

在蒂拉斯波爾,他發現了娜塔莉·葉弗列莫娃和她售賣裝飾品的小鋪子,鋪子裡面同時出售者史達林和普京的半身像,也不知道她究竟是更喜歡共產主義的俄國還是更喜歡資本主義的俄國。


(娜塔莉·葉弗列莫娃,「德涅斯特河沿岸」愛國主義主題裝飾品店店主)

巴頓還有一位名叫伊戈爾·涅別伊戈洛夫的拍攝對象,他是當地的一位克格勃中校,同時也是蒂拉斯波爾哥薩克軍團的指揮官,在他的辦公室的牆上,掛著一面巨大的沙俄時代的旗幟,掛在這面旗幟旁邊的,則是蘇聯和「德涅斯特河沿岸」的旗幟。「你說不準這個人到底忠誠於誰」,巴頓說道,「他用的東西上總是印著各種各樣的符號,不是這家的就是那家。」


(伊戈爾·涅別伊戈洛夫,克格勃上校兼蒂拉斯波爾哥薩克軍團指揮官)

這次旅行巴頓一共拍了20個人,他用的相機是一臺尼康D810。相比於拍攝人物的面孔,他更喜歡拍他們所在的環境。「這樣你可以撲捉到當地的更多信息,特別是可以發掘出背後的精神世界」。


(安德烈·沃羅帕伊,「德涅斯特河沿岸」賽艇隊教練)

在巴頓的這本攝影集中,瀰漫著一股憂傷的情緒,而逃離這種情緒則是不可能的。當一個無國籍人並沒有那麼簡單,並且並非每一個生活在「德涅斯特河沿岸」的人都對該地的未來感到樂觀。


(安娜斯塔西婭·斯帕塔爾,23歲,學生,從來沒有離開過「德涅斯特河沿岸」)

安娜斯塔西婭·斯帕塔爾,23歲,從未離開過「德涅斯特河沿岸」。當巴頓問她對自己的家鄉有什麼看法的時候,她的樣子很是悲傷。「她說她可能會忍不住大哭一場」,巴頓如是說。


(伊琳娜·斯米爾諾娃,「國立賓傑裡慘案博物館」館長)

巴頓發現這種體驗就像這個不存在的國家一樣——荒誕、超現實。他想起在蒂拉斯波爾漫遊的時候,曾經有一個當地人對他說過這樣的話——「歡迎來到烏有之鄉」。


(謝爾蓋·徹班,「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最高蘇維埃」副議長)


(塔季揚娜·夏洛娃,「德涅斯特河沿岸」電視一臺總編輯)


(尼古拉·巴比隆加,「德涅斯特河沿岸」歷史教授,《「德涅斯特河沿岸」歷史課程》創課人)


(葉蓮娜·託波爾斯卡婭,「德涅斯特河沿岸」首席婚姻登記員)


(安德烈·斯摩稜斯基,「德涅斯特河沿岸」唯一的旅行承包商)


(娜傑日達·邦達連科,「德涅斯特河沿岸」報紙《真理報》編輯)


(瓦列裡·伊索爾丹,「維京人」摩託車俱樂部成員)

來源:Wired

作者:Laura Mallonee

譯者:江湖遠人

攝影師:Justin Barton

雜鈔與拾零

無目的、無意義、無用處

(sencela/sensignifa/senutila)

我們秉持的理念是:

Лучше меньше, да лучше

(寧肯少些,但要好些)

當然這只是長期停更的藉口罷了

微信ID:zatsushuu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後一個蘇維埃國家,如今依舊存在,所有制度完全沿用蘇聯
    在二戰結束後,蘇聯成為超級大國,在世界面前一直保持強國外表,但實際國內暗流湧動,直到90年代,國內囤積的各類因素爆發,強大如蘇聯也一夜崩塌,當年的各個加盟國基本上都脫離蘇聯,選擇自己獨立,成為新的國家。然而有許多國家也不曾放棄,他們依舊叫著蘇聯「老大哥」,甚至沿用其制度。
  • 「「四史」記憶」為何說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是新中國的「搖籃」
    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是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奮鬥史,是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復興史。「四史」是中國共產黨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國共產黨人增強底氣骨氣正氣,提升黨性修養的內生動力。紮實學習「四史」,堅持思想建黨、理論強黨,方能知來路、明方向,不忘初心,與時俱進,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 最後一個蘇維埃國家,國旗國徽仍是鐮刀錘頭,網友:有信仰的人
    現在的俄羅斯無論從哪一方面看都是不能忽視的存在,首先它的國土寬廣,儘管有許多地方不適合居住,但是那無垠的土地卻蘊含著許多的資源,其次,它的國力十分強,現在世界上最強的國家依然是美國,但是它是下一個,最後,他的國家領導人也非常有魄力,這個全能男人讓人非常佩服。
  • 世界僅存蘇維埃國家,繼承蘇聯全部舊制,建立30年為何不被承認?
    曾經蘇維埃政權內包含的十五個加盟共和國自此也各奔東西,「蘇維埃」一詞好像也從這一天開始成為了過去式。01出人意料的是,有一個國家仍然固執地堅守著屬於蘇維埃的一切,它不僅繼承了所有蘇維埃的制度,就連國旗和國徽都沒有改變。
  • 世界僅存蘇維埃國家,繼承蘇聯舊制,建立30年不被主流國家承認?
    堅守蘇維埃的國家但是讓人沒想到的是,有一個國家一直堅守著屬於「蘇維埃」的政權制度。作為一個蘇聯解體後散落下來的國家,他在世界上顯得有些孤立。這個國家很冷門,我都沒聽說過,它就是德左共和國。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德左最初是指一個區域。
  • 「暗物質」——一個必須存在,卻又找不到的物質
    圖解:質量使時空彎曲科學家還有另外一種方法,就是通過星系中所有可見的物質發出的光線來計算,這種方法所得的質量叫做「光度學質量」。科學家經過計算後發現「引力質量」和「光度學質量」似乎怎麼樣都對不上,總是差了10倍左右,鐵一般的事實說明——宇宙中大部分的物質就是看不見的。「暗物質」的存在,還有另外一個強有力的證據,那就是——「引力透鏡」。
  • 這裡「疼」,那裡「痛」,6個關鍵詞教你怎麼和醫生講清楚
    這裡「疼」,那裡「痛」,6個關鍵詞教你怎麼和醫生講清楚 2020-10-13 15: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蘇」為何簡化為「蘇」
    ▼熱點推薦閱讀:「蘇」簡化作「蘇」,據説是草書楷化。但「蘇」字的行書、草書都不像簡化字「蘇」的寫法。簡體寫法的來源也不清楚,惟一確定的是「蘇」字最初見於近代。(甲)《簡化字溯源》首先,「蘇」寫作「蘇」字沒有見於20世紀以前的文獻,《簡化字源》也稱説「『蘇』字最先見於1935年的《手頭字第一期字彚》和《簡體字表》」。《簡化字溯源》則寫:「蘇」字是一個「約定俗成的新簡化字」。
  • 「は」行音在古日語中竟然是不存在的?
    現代的日本人聽到的馬的叫聲是「ヒイン」,並以此來表記,而古代的日本人把馬的叫聲表記為「イイン」,經過論證現代日語的「は」行音在古日語中是不存在的。では。古代「はひふへほ」と表記されたものはどんな音だったかというと、それは「fa fi fu fe fo」に相當する音だったというのである。
  • 「學習黨史」陳晉:湘鄂贛蘇區的歷史地位和紅一方面軍成立的歷史意義
    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宣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中央蘇區開始迎來鼎盛時期。此後,紅一方面軍各部先是直接歸中革軍委領導,後由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部兼紅一方面軍司令部領導,由此稱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成立後的這段歷史,驗證了「槍桿子裡出政權」這一革命道理,這就是毛澤東在《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
  • 井上小百合 |「存在」
    |「存在」 井上小百合 - 1st寫真集 樂天/7net/グループでも隨一の「イノセント」な心で、なにを見た?いのうえさゆり。ミュージカル『美少女戦士セーラームーン』では、主役の月野うさぎを演じるなど、舞臺でも活躍。特撮ヒーロー好きとしても知られる。ファースト寫真集『存在』は「ハイジの村」など全編スイスで撮影された。
  • 朋友之上戀人未滿,「一起一起這裡那裡」TV動畫化決定
    朋友之上戀人未滿,「一起一起這裡那裡」TV動畫化決定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2011-12-08 10:00:39
  • 在泰國,國王是一個怎樣的存在?他有多少權力和財富?
    泰國的憲法規定,國王是泰國的國家元首和三軍統帥,佛教以及其他所有宗教的守護者,是泰國人民的精神領袖。雖然國王表面上不直接從政,把三權分給了國會、內閣和法院,但是泰王在很過關鍵的時候都是充當最終的決裁者,一直操控著泰國的時局。
  • 一個「臨時工」的悲劇:外聘會計玩忽職守案
    畢竟,指揮部的主要工作人員是從全市政府各部門抽調上來的,哪個也不願意承擔這樣的責任。但是不抓幾個人讓外邊看看,後邊的拆遷如果不按照原來的標準一定進行不下去。不久,在這個指揮部三個工作組裡最不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臨時工」——劉雪琴被推向前臺,有人要「借」她一用。接著,她被設定了一個玩忽職守的罪名抓進看守所。
  • 從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旗到五星紅旗——瑞金:人民共和國從這裡走來
    全媒體記者兵分8組16路,歷時一個多月,行程5萬餘公裡,從瑞金到新疆塔城,從帕米爾高原到開山島,從漠河到海南椰林,從戈壁東風航天城到四川大涼山,踐行「四力」,在祖國大地上尋找與五星紅旗相關的精彩故事,記錄在國旗下成長的典型人物,透過歷史與現實描述中國大地上70年來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謳歌人民對黨和國家的無限摯愛。紅色,是瑞金的底色。
  • 4月新番「一起一起這裡那裡」聲優陣容大換血
    4月新番「一起一起這裡那裡」聲優陣容大換血 動漫 DM123 ▪ 2012-01-09 13:27:21
  • 為什麼說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是新中國的搖籃?
    紅色,是國旗的底色,躍動著革命先烈的熱血和生命。紅色,同樣也是瑞金的底色。走進瑞金市,到處洋溢著革命老區的紅色氛圍,一面面迎風招展的獵獵紅旗,點綴其間。紅旗漫捲,共和國從這裡走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成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群眾建立全國性質政權的一次重要嘗試,在黨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神奇少女」王凱歆又玩新花樣,要靠「養生食療」一年賺一個億
    可能是考慮到了各種因素,王凱歆同學一開始還是比較謹慎的,沒有在文中大肆宣傳自己的產品可以「包治百病」,只說要「用吃來調理身體的五臟六腑」。不過到了朋友圈那裡,食療又被王同學描述成「能夠治癒疾病的一種方法」,人們可以「用食物代替藥物而使疾病得到治療、使細胞恢復功能、使人體恢復健康」。欸,你這個畫風不對啊,不是說只是調理身體嗎,怎麼又變成替代藥物來治病了?
  • 塞爾維亞,一個必須要幫且一定要去的國家
    對於這個本就不太富裕的國家(人均GDP只有7,000多美元),一堆「暴躁」的網民完全按捺不住掏錢的欲望,紛紛跑去微博下面留言,要求塞爾維亞提供捐款帳號以及收款二維碼,更有不少人表示,「疫情結束之後要去你們那裡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