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供養道教的神明

2021-02-15 龍虎山道教

敬禮神像儀式,如:神像開光、神殿裝飾、獻神供品、敬香等,都屬於供養的範疇。因道教敬神儀禮是伴隨神像塑造就開始的,故我們先從神像塑造談起。

(一)、神像塑造

神像有木雕、泥塑、夾薴脫空、石雕等多種。在雕塑神像時,要進行敬神儀禮。其儀式主要有二:

(1)擇吉日良辰舉行開工儀式。首先上供、焚香、誦經禮拜。如是木雕,造像工匠要用斧子在木料上方輕砍三個或七下,以示三請或表示賦予其三魂七魄。

(2)在神像雕塑(造)過程巾,還必須有「裝髒」儀式,其用意是使神靈能貫注到神像中,讓神像真正成為神靈依附的分靈身。如是木雕,在神像背後開一方穴達到胸前,然後擇吉日良辰「裝髒」。「裝髒」的內容通常有:經典,它代表神靈和智慧;銅鏡,象徵神明能洞照人世善惡;曆書、五穀,象徵神明能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沉香、硃砂、雄黃,表示可以避邪;紅、黃、青、白、黑五色線,以應五行俱全;金銀珠寶,表示神明能佑人富貴吉祥;靈符、香灰,表示神通。

(二)、神像開光

神像塑好後,擇吉日舉行「開光點眼」儀式。事先準備好硃砂、白芨、金雞(即雄雞)、鏡子、面巾、新毛筆等物。屆時上供、焚香、誦經、念咒(念《金光神咒》)、焚表、誦念聖誥,由高功將神像上的紅布取下,用新畫巾為神像揩面,然後用新毛筆蘸硃砂、白芨和金雞血的混合液點神像眼睛(也還順便點口、鼻、耳,表示開竅),與此同時,在殿外由一道士用鏡子將陽光反射到神像的眼睛中,以喻藉太陽的神光使神像能洞察人間。舉行「開光點眼下儀式,旨在誠心祈禱神的分靈降臨人間附之神像之上,使其成為具有通神啟靈的分靈身,因此,其儀禮時分隆重。道教有—套專行開光科儀。

(三)、神殿裝飾

神殿,亦稱神堂或殿堂。為了增加神的威嚴與肅穆眺氣氛,令人進入神殿後受感辣而頓生虔誠敬仰之心,還要在神殿內布置多種裝飾。主要有華蓋、幔帳、幡、幢、吊燈等。華蓋,原為天子寶座上所用以蓋覆頭頂的傘蓋裝飾,《古今注》:「華蓋黃帝所作也」。後世道教沿用,懸掛在神像頭頂上瑞,象徵神的尊貴與威嚴。幔帳,懸掛於神像前,上面繡有白雲、仙鶴等圖案。幡,懸掛神象前之幔帳兩側。《太清玉冊》卷五:「道家所用之幡,以表示天地人之象」。在神像前,還要掛等,象徵神光普照。

(四)、獻神供品

所供奉的神像就是神的分靈身,當時時予以供養。供,享獻也;養,以飲食供奉也。其供品,平日為香、花、燈、水、果,此為常設之供品。做道場時則在前面五供的基礎上,增設茶、食、寶、珠、衣五供,合為十供。供有一堂供、三堂供、五堂供、七堂供、九堂供幾等。每五盤(或碗、或碟)供品為一堂。現今道觀所獻供品一般有茶(茶葉或茶水)果(水果或乾果)、飯食(米飯或米製品)麵食(饅頭或麵製品)、菜(青菜或乾菜)。但供果禁李子、石榴、黑棗和梨,李子不供太上老君,石榴不供真武大帝。

神的供品,也要依禮擺設。其排列順序是從內到外:一茶、二果、三飯、四菜、五饅頭。獻供時,先雙手高舉供品(與額相齊),躬身致禮,然後輕放供桌上。供獻訖,還要敬香、叩拜。

(五)、敬香

敬神最常見最普遍的方式莫過於敬香。敬香,也稱獻香,世人多稱燒香。敬香旨在「以香達信」,即以人的誠心通過香菸達於神明,所謂「一柱真香通信去,上聖高真降福來。」敬香有焚香、拈香兩種方式。

焚香較為常見,為平日道士及信徒用線香(或料香或藏)敬神的儀式。具體做法:(1)選三柱(支)香,不要斷香。(2)點燃香(點燃後若起明火,可左右擺滅,不能用口氣吹滅)。(3)面對神像,雙手舉香(與額相齊),躬身敬禮。(4)用左手上香,三柱香要插直、插平,間隔不過一寸寬(以表示寸」心)。若是道徒還要默念《上香時咒》:「常焚心香得大清靜」。(若在一個神殿裡供養奉有多尊神像,先上正位,再上正位,次上右位,後兩者各上一柱香,儀式相同。)(5)上香訖,即行叩拜禮。正所謂燒香拜神也。

拈香最為隆重,只有在諸神聖誕或供齋設醮時,有主持(方丈、監院)或高功方行之。所拈的香有五種,即檀香、沉香、雲香、紫降香和茄蘭香,是為「名貴五香」。最常用的是檀香,是故拈香亦稱燒檀香。燒檀香比較講究。香要劈成一分粗細,一寸長短;須有專用香爐(稱檀香爐),還要另備一些香面(通常以線香碾成粉末代之)。拈香前,先用香匕(小勺之類)在檀香爐中間將香灰挖一小坑,埋入香面,用香匕摸平,香面上微覆一層香灰。接著,點燃少許事先折成一寸長短的線香,將燃著的那端插入香面內。拈香時用左手,三枚香分別先後三次投爐,上下植獻(先中、次左、後右)或東西臥獻均可。拈香時要默念 《祝香咒》:「道由心學,心假(借也)香傳。香焚玉爐,心寸帝前。真靈下盼,仙旆臨軒。令臣關告,徑達九天。」拈香訖,退回跪墊,行三禮九叩大禮

(六)、誦經

我們知道,所謂「禮」,指表示尊敬的語言或動作,並由此而產生禮儀。前面所述叩拜、敬香、獻供等都是道教禮儀中用動作向神致敬的形式。

道教敬神禮儀中以語言向神致敬的形式,便是誦經。誦經包括念誦和歌贊兩部分。念誦是指詠念經文與念誦道教諸神和真仙聖號。諸神真仙為無上大道的化身,信仰諸神真仙便是信仰道。道和經都是道教三寶(道、經、師)之一,詠念經文與誦念諸神真仙聖號,既是對諸神真仙的敬禮,也是自我修持的必要。歌贊是以唱的方式贊禮諸神、真仙的功德。讚詞多採用四言、五言、六言、或七言偈語,主要《三清寶誥》、《玉帝寶誥》、《鬥姥寶誥》、《救苦寶誥》、《小贊韻》、《舉天尊》、《人皈依》、《三皈依》等。誦經還是道教各種齋醮法事活動中不可少的內容。

道教早期誦經為直誦,主誦《老子五千文》,到北魏(386——534)嵩山道士寇謙之(新天師道的著名代表人物)吸收儒家有音樂伴奏的禮法儀式改為樂誦。到金代,王重陽祖師創立全真道後,建立了宮觀叢林制度,規定住觀道士須日誦功課。近現代叢林宮觀形成了二課(早課、晚課)制。道門規矩卯時(5—7時)早課,酉時(17—19時)晚課。誦經的作用在於:

(1)唱誦諸神、真仙寶誥,以表崇道敬神的虔誠之心;

(2)禮拜諸神、真仙,以祈延生保安,超陰度亡;

(3)通過誦經,以求開悟經義,保養元和,合助道力。

是故,道教湧經有—定的禮儀和嚴格的規定。如上殿誦經以鍾為號;開經前,焚香禮拜;要求道士齋戒身心,道裝整潔,同聲應和,不得交頭接耳,思念不專。道教還規定,逢陰曆天幹為「戊」之日(戊子、戊戌、戊午、戊寅、戊申、戊辰)不朝真。(辛羅賓道長編輯整理)

相關焦點

  • 如何供養道教的神明?
    「裝髒」的內容通常有:經典,它代表神靈和智慧;銅鏡,象徵神明能洞照人世善惡;曆書、五穀,象徵神明能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沉香、硃砂、雄黃,表示可以避邪;紅、黃、青、白、黑五色線,以應五行俱全;金銀珠寶,表示神明能佑人富貴吉祥;靈符、香灰,表示神通。(二)、神像開光神像塑好後,擇吉日舉行「開光點眼」儀式。
  • 科教科普:如何供養道教的神明
    敬禮神像儀式,如:神像開光、神殿裝飾、獻神供品、敬香等,都屬於供養的範疇。因道教敬神儀禮是伴隨神像塑造就開始的,故我們先從神像塑造談起。
  • 道教「神像」的裝髒、開光以及供養!
    因道教敬神儀禮是伴隨神像塑造就開始的,故我們先從神像塑造談起。一、神像塑造神像有木雕、泥塑、夾薴脫空、石雕等多種。在雕塑神像時,要進行敬神儀禮。其儀式主要有二:(1)、擇吉日良辰舉行開工儀式。「裝髒」的內容通常有:經典,它代表神靈和智慧;銅鏡,象徵神明能洞照人世善惡;曆書、五穀,象徵神明能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沉香、硃砂、雄黃,表示可以避邪;紅、黃、黑、青、白五色線,以應五行俱全;金銀珠寶,表示神明能佑人富貴吉祥;靈符、香灰,表示神通。
  • 簡述道教「五供」,拜神仙要準備的五種供養.
    道教最基本的供養叫五供養:香、花、燈、水、果。《登真隱訣》中提到:「香者,天真用茲以通感,地祗緣斯以達信,非論齋潔、祈念、存思、必燒香。」香供養,簡而言之,就是我們日常所謂的燒香,通過香雲達信天尊,溝通天人。通過我們的誠心禱祝,通過我們內在的清靜來供養神明,這就是香供養。需要注意的是,道教鬥姥元君不可供檀香, 日常供奉可以沉香、降真等為主。
  • 道教「五供」具體指哪些?
    在上海城隍廟戲臺電子走字屏裡,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善信某某某供奉滿堂鮮花,增福壽康寧」等字樣,鮮花便是道教「五供」之一,何為「五供」呢?(善信某某全家供全堂鮮花 增福壽康寧)在道教儀軌中供奉神靈時,按傳統文化儀範,常用香、花、燈、水、果五種物品供奉在神壇之上,這五種供品也就是俗稱的五供或五獻,它們暗合五行,表示天地造化、萬物相生相剋之理,以合神明之道。其中,香意味著香供養,供養諸天諸神。
  • 念經可回向一切神明
    福安古觀音閣原創文章       法華經的教義裡頭,一切天神神明都可以作為護法。這個是很廣大的。
  • 五供養之水供養
    日常祈禱神明,稱之為供養。所謂供養,是道教獨有的儀軌、儀式。最基本的供養是五供養(香、花、燈、水、果),還有十供養等。供,是奉獻、給予的意思;養,是護持,扶助的意思。供養者,以下奉上,為報洪恩,示不忘本。
  • 道教的「五供」指的是哪些,供神有什麼禁忌嗎?
    道教將供於神壇的這些供品稱之為「五供」,那麼何謂「五供」呢?供養神明有什麼禁忌嗎?本期就為大家講解一二。五供也稱五獻。通俗的將是將五種供物供於神明,除了日常道士值殿之時供奉五供以外,在道教的各種齋醮科儀中,高功法師們也會把五供獻祭於神明。這五供指的是香、花、燈、水、果。道教有云:「五獻皆圓滿,奉上眾真前,志在求懺悔,亡者早生天。」
  • 走近道教:「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們身邊都有哪些神仙?
    在民間有這麼一句古話「舉頭三尺有神明」,它的意思是人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有畏懼之心,不能違背自己的良心去做那些傷天害理之事,因為在頭頂三尺的地方會有神明一直在監察著你的一舉一動,記錄著你的功過是非,如果做了善事,就會得到獎勵;如果做了惡事,那就要受到神明的懲罰。
  • 關於道教的「供燈」,善信們不可不知!
    燈供養,乃是道教重要的供養方式之一。道家中的燈,不僅神照萬裡,行道禮誦,燈燭為急,續明破暗,且上映九玄諸天福堂,下通九幽無極地獄。配合法事行儀,上照天庭、下徹地獄、拔度亡靈、度苦救厄等等,是上乘的一種功德。道教認為,每個人生下來,都是秉受天上星辰之氣的,所以民間有「天上一顆星,地上一個人」的說法。
  • 道教小知識: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神靈一直在我們身邊!
    人們常說「舉頭三尺有神明」,用來告誡世人莫作惡,人在做,天在看,神明會記錄你的一言一行。其實,這一說法並非是沒有根據的,事實上,在道教傳說中,我們的身邊始終存在著神明。本文我們就來說一說存在於我們身邊的神明。1. 灶王神灶王神又稱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是玉帝親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
  • 道教神明「五文昌」中,除了文昌帝君外還有哪幾位神仙?
    昨天推文中,我們聊了能夠護佑士人學子考試升學工作的幾位道教神明,然鵝但是,關注我們的小夥伴裡果然臥虎藏龍河汾門下人才濟濟,有小夥伴就提出:為啥不把「五文昌」寫全…好吧,今天補上。道教神明掌管天下文運的神明中,素有「五文昌」一說,分別為文昌帝君、魁星星君、朱衣神君、純陽帝君和文衡帝君,他們共同執掌著世間功名利祿。昨天的推文裡對文昌帝君、魁星星君和純陽帝君有所介紹,今天就再來說說朱衣神君和文衡帝君。
  • 道教上香的正確流程與主要禁忌
    進入宮觀上香,本來是希望祈福壽求平安,倘若不明規範,不知禮儀,犯了禁忌,非但不能達到上香的祈福之效,反而會觸犯神明,冒犯道門,好心辦了壞事,為自己召來災禍。道教上香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供養諸神。香雲繚繞,騰空供養,供養上界雲府高真,中界嶽瀆威靈,下界水府仙官,三界諸神。《三寶香》中說:「願燒道(經、師)寶香,生生常供養。
  • 走近道教:神像前擺放供果,記住這四點,讓你的功德更加圓滿
    道教是一個典型的多神信仰的本土宗教,道教的神仙眾多,在我們參觀道教的宮觀時,會發現裡面有不同的神殿,殿堂內供奉著不同的神明。我們在參觀宮觀時會發現,神像的供桌上一般會有各種供品,道教將它們稱之為「五供」,五供也稱五獻,即香、花、燈、水、果五種供品,道教在拜表、鍊度、施食等科儀中都有五供的儀式。道經有云:「五獻皆圓滿,奉上眾真前,志在求懺悔,亡者早生天。」有條件的朋友為了表達對神明的虔誠,會把一些神明請到家裡供奉,神像前擺放供果有些禁忌需要記住了,這樣可以讓你的功德更加圓滿。
  • 道教之上香禮儀
    對於道教、佛教都用清香(主香)和神佛聖尊或先人來傳達內心的虔誠與尊敬之意。《正一威儀經》記載「正一燒香威儀:凡是捻香,皆須三指端身,正意坐立,宜就取便三指捻之。每當三獻,使煙氣相續,不得中停。」道教祭神通常多以三炷香為準,三炷香代表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也代表天、地、人,即敬三清,敬天、地、聖賢人的意思。
  • 道教香文化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在宗教軌儀中供奉神靈時,要求有香、花、燈、火、果五種供奉。五種供物表示天地造化、萬物相生相剋之理,以合神明之道。 香是道教齋醮法壇的祭祀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香聞達十方無極世界,靈通三界,是通真達靈的信物,道經中多有記載。道教齋醮用香非常講究,道門香一定要用好的香料,清淨至要。醮壇焚降真香、詹唐香、白茅香、沉香、青木香等。
  • 「神像」的裝髒、開光以及供養!
    敬禮神像儀式,如:神像開光、神殿裝飾、獻神供品、敬香等,都屬於供養的範疇。因道教敬神儀禮是伴隨神像塑造就開始的,故我們先從神像塑造談起。「裝髒」的內容通常有:經典,它代表神靈和智慧;銅鏡,象徵神明能洞照人世善惡;曆書、五穀,象徵神明能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沉香、硃砂、雄黃,表示可以避邪;紅、黃、黑、青、白五色線,以應五行俱全;金銀珠寶,表示神明能佑人富貴吉祥;靈符、香灰,表示神通。
  • 稽首禮虛皇——道教的燒香與磕頭奧妙
    古人重祭祀,考慮到神明高高在上,如何能夠享受到人間的祭品呢?根據「火性炎上」,通過火的焚燒,氣味隨著煙飄飄向上,神明就能享受到祭品的美味了,故此很早就有了「燔柴」的祭祀方式。燒香也是根據這個原理而來。後世道教重燒香,正是對先民祭祀文化的繼承。
  • 修道者不可不知的道教禮儀
    敬禮神像儀式,如:神像開光、神殿裝飾、獻神供品、敬香等,都屬於供養的範疇。因道教敬神儀禮是伴隨神像塑造就開始的,故我們先從神像塑造談起。(一)神像塑造       神像有木雕、泥塑、夾薴脫空、石雕等多種。在雕塑神像時,要進行敬神儀禮。其儀式主要有二:(1)擇吉日良辰舉行開工儀式。首先上供、焚香、誦經禮拜。
  • 2018世界神明聯誼會 今登場
    一年一度的世界神明聯誼會12月25日又在佛陀紀念館登場了。這是一場真正「人跟人的對話、神和神的對話、跨宗教跨種族的對話」。2018世界神明聯誼會,在星雲大師提出「尊重與包容」而舉辦此活動,有哪些亮點,值得您非來參加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