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行動》(日)枡野俊明 著
只是稍微改變習慣,只是稍微改變看法,禪意,便是為人幸福生活而設,既是習慣又是思考方式的啟示。正是深奧慈悲的生存智慧之寶庫。本書將借禪意之力介紹這般方法。
日日被工作追趕,被時間追趕,被生活追趕。當代是何等忙碌的時代。每日僅僅完成眼前應做之事便已盡全力。如每日如此浸透其中,不知不覺之間,便會看不到自己真正的模樣和真正的幸福。一日之中,僅僅10分鐘亦可,還請試著留出不做任何思考的出神時間。首先觀察自己,不急,不躁,做原本的自己,時間上沒有餘裕,心中也便沒有餘裕。若是開口便說很忙沒有時間,是否真的如此忙碌,難道不僅僅是自己正催促自己而已?
有一禪語云,照顧腳下 ,其含義為:請看清自己的腳下。不看自己腳下的人便不看自身,進而也不看人生前路,是謂如此。或許有人認為是在小題大做,實際這般瑣碎之事對生活方式的影響很大。回家之後,在門口擺齊脫下的鞋。在進入室內時,也輕輕擺好鞋。僅此而已之事,3秒也便足夠。然而不可思議的是,藉由養成這般習慣,生活會變得齊整,生活方式便會變得美好。人正是如此簡單的存在。首先請看向自己腳下。擺好鞋也是為了看清將要踏出的下一步。
進餐時我們會使意識集中於進食這一行為嗎?
有一禪語云,遇茶吃茶遇飯吃飯。是說,用茶時只專心於用茶,進餐時只專心於進餐;用一道菜餚時,思懷製作之人。浮想蔬菜培育于田間的情景,抱有感恩自然的心情。古往今來,不論何等食物都可說是經由百人之手方才入得自己口中。若以這般心態進餐,也便理應察覺自己何等幸福。自身生命正藉由其他生命得到哺育,我們才可從此事中品味幸福。進食時一口一停筷——試著品味感謝之意。進食並非僅僅填滿空腹的行為,亦正是重要的修行時間。
即使是平日購物,入手一個物件之前,也請仔細考慮此物是否真正必要,再則審視當下已有之物。持有諸多物件並非自由。重要的是保有自由活用物件之心。所謂簡樸,是指削減冗餘之物。我們應當辨明真正需要之物並予以珍視。這與質樸又有所不同,所謂質樸,是指靠價值較低之物生活。價值也並非僅限於價格,同時也包含對該物抱持的欲望深淺。簡單生活是指,小到每日使用的茶碗等物件均是真心中意之物。珍視、長久地使用一個茶碗。若真正必要便備齊上等物件。簡樸的生活方才是打磨內心的根本。
所謂呼吸一詞,相比代表吸納氣息的吸字,代表呼出氣息的呼字更加靠前。便是說,氣息的呼出這一行為先於吸納。使意識集中於丹田,無論如何先充分呼出長且細的氣息。若如此呼完,人便可自然地吸納氣息。順此節奏充分吸納氣息。如此不斷重複之中,心情會漸漸變得沉靜。可感覺到自己的身體正沉穩地處於大地之上。從浮躁之心中解脫出來。
若是用胸口附近呼吸,無論怎樣心情都會變得浮躁。心中產生焦躁,呼吸會變得更快,會陷入焦躁與急躁的螺旋中。憤怒或焦躁等負面情緒湧現之時,請試著有意識地進行丹田呼吸。應可確實感受到,心情迅速平靜,內心得到洗滌。
在公司的辦公桌前工作時,不知不覺間便會身體前傾。如此並非人原本具有的姿勢,因而注意力變得散漫,為些微之事急躁抑或失落。此時,稍費工夫。請試著藉助午休的5分鐘坐在椅子上悟禪。坐禪的基礎在於三點,調身,調息,調心,即調整姿勢、呼吸和內心。
首先,側面看去脊柱呈現曲線,使尾骨與頭頂處於同一直線上,按此端正姿勢。此為調身。其次,著手調整呼吸。多半應是因為工作中的緊張狀態,我們一分鐘內吸納呼出氣息的次數會增至20~24次。藉由集中注意力於安穩地呼吸,使其自然地回到16~20次左右。若是這般調息進行順利,那便也自然地整理了內心。此為調心的狀態。應可確實感覺到,不論頭腦還是內心均頗為振奮。每日午休5分鐘的椅子坐禪,以期一陣清爽。
當下可做之事竭盡全力去做——如此,時運將輪轉而至,不因未發生之事煩惱,存於心中,名為不安之物,實際是無實體之物。畏懼並執著於無實體之物,這是何等空虛之事。未發生之事並無必要煩惱。僅僅考慮當下正發生之事便可。竭盡全力享受眼前之事的人,可借其與之後的良緣相連。多數情況下,以眼前之事為契機,方可促成令人享受之事。當下所處之處,當下所得之職,今日所遇之人,些微偶發事件……不知其中何者將成為契機。無論如何都應當活在當下。
有一禪語云,無念無想。一言以蔽之,便是無心。
空乏其心,不置心於任一處。不做種種多餘的考慮,使心意集中於當下應做之事。由此,人可發揮出絕佳的力量,是謂如此教誨。即使思及集中精神工作,也大多會思慮,距離休息還有幾分鐘,或是這項工作委實無趣。反之,即使休息日遊玩之時,工作之事也便會浮現心頭。就眼前之事,試著僅僅專注其間。如此,便有令人驚訝的力量產生。
不做任何考慮的出神狀態。有意識地達到如此狀態應當並非易事,甚至對於修禪的僧人而言也很困難。然而,若嘗試回顧每日,便可發現無意識中曾處於如此狀態。仰望天空,感嘆雲朵之優美,出神眺望。於是忽地回神,困惑於方才自己曾做何思考。請務必珍惜這般瞬間。所謂構思或靈感,實際在於心之間隙,存在於思考與思考的夾縫中。為將心引向這思考的夾縫,應當珍視不做任何考慮的時間。
清晨起床後即刻打開電腦電源,確認郵件情況。使用手機,或是閱讀新聞,或是查看天氣預報。這是隨時隨地都可獲得信息的時代。不過,正是因為處於如此便利的時代,方才有必要充分切換開與關的狀態。界限仍然很重要。劃出界限,這是最佳的壓力消解法
並無一日比今日之日更為重要,自然世界每日皆新。人們往往傾向拘泥於過去之事,試著自栽下花種起培育一盆花,不知你意下如何。播種於花盆中,每日澆水期間對其說話。不久冒得細芽,開出一枝美麗花朵。
每一日,每小時,每分鐘,都可注意到花株正在成長。所謂禪意生活是指時常與自然對峙。感受自然的生命,確實感受自己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內心的安寧自此產生。日日新又日新。人也是同樣的道理。今日之事今日便終,明日又有新的自己誕生。因此,無須擔心亦無大礙。
猶豫時簡單思考方才最佳。行三昧——僅僅朝著一個方向前進,該禪語是謂如此。不貪求林林總總,僅僅使心集中於其一。正是如此,方才得以品味充實與滿足之感。不畏變化之事——放手對於過往的執著
道具常年使用變得古舊,已變得無法發揮其作為道具的作用。然而,儘管如此該道具卻並非已竭盡其用。此時發現新的使用方法,便可再次賦予其價值。禪十分珍視這般精神。不拘泥於一種看法,道具常年使用變得古舊,已變得無法發揮其作為道具的作用。然而,儘管如此該道具卻並非已竭盡其用。此時發現新的使用方法,便可再次賦予其價值。禪十分珍視這般精神。若有杯沿破損的茶杯,那便將其作為花瓶使用便是。物件絕非只有一種用途。使用者的心不同,便有各式不同的使用方法。這是所謂比擬的思考方式。擁有事物並不富裕,知曉珍惜使用事物的方法方才富裕。應培育不僅僅拘於正確之事的心法。
有一禪語云,本來無一物。這正是表現人之本質的言語。人們均赤身而生,便是說並無任何所持。正所謂無一物。然而若反觀之,正因並無任何所持,方才可稱為潛藏有無限的可能性。正因本就空無,方才包含無盡藏的可能性。無一物中無盡藏,這是此語的含義。不論何人,必定潛藏有可能性,並無沒有可能性之人。
關鍵在於如何激發出這般可能性。
當下停滯不前之人,抑或失去自信之人。假如有人如此,那便應當更加相信自己。你的能力尚未充分發揮。若可更加努力於激發出能力,那便定可開拓道路。應當相信你所擁有的可能性。所謂人生無法諸事皆順,也便應有努力未得回報之事。即使如此也請試著向前努力。請不要畏於向前邁進。
乍看是平凡、理所當然之事,實際上出色勝過任何事。僅僅平淡度過每日之事的幸福是近在眼前的。積極接受,是否幸福,取決於你的心,畢竟難得今日也得以存活,日日是好日——不論是得遇欣喜之事的日子,還是遭逢厭煩之事的日子,都是不會再度重來的十分重要之日,是謂如此含義。既非偶發的事件,亦非遇到的何人,使一日成為好日的正是自己的內心。即使諸如發生相同之事,接受的心境不同,也會變為完全不同的感覺。雖然不可改變已發生的偶發事件,但是如何看待可全部由自己決定。若是難得,那便應當希冀將今日當成好日做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