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種有「搖錢樹」,樹下再種「搖錢草」。金秀瑤族自治縣引導群眾林下大種中草藥,再造瑤藥新優勢,產業勃興,「兩山」夢圓。
▲金秀瑤族自治縣長垌鄉長垌村杉木林下種植靈芝已成為群眾的脫貧產業,同時助推村級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本報記者 袁 琳 通訊員 蔣林林 文/圖
據統計,截至今年7月,該縣林下種植中草藥總面積10.93萬畝,其中1192個貧困戶種植4.33萬畝。2019年全縣林下種植中草藥產值2.8億元,畝均年產值約2562元,相當於速豐林畝均年產值的4倍多。全縣9600戶3.37萬人受益,其中貧困戶2578戶1.03萬人,人均年增收3800多元。
寶山名藥漸少 林下再造優勢
金秀瑤族自治縣森林覆蓋率達87.51%,縣域內已知維管束植物2335種,其中1351種屬於藥用植物,佔58%。
千百年來,金秀瑤族同胞形成獨特的瑤族醫藥文化,歸納了五虎、九牛、十八鑽、七十二風等104種常用瑤藥。
10多年前,隨著公路向大瑤山深處延伸,藥商在每個村設置收購點。許多生長數十年乃至上百年的中草藥,最終沒能逃脫滅頂之災。以前,黃花倒水蓮、草珊瑚、黑老虎等中草藥隨處可見。如今,連幼苗也很少見。
過度採挖導致中草藥資源日漸枯竭,對生態環境也破壞不小。金秀既是廣西中草藥品種最齊全的縣區,也是廣西最大的藥物基因庫。如何保護利用好這一自然資源優勢,又帶領全縣群眾脫貧奔小康?2017年10月,該縣提出3年發展10萬畝林下中草藥的目標,出臺相關激勵政策,激發了群眾林下種植中草藥的熱情。
2018年6月,三角鄉甲江村六悶屯村民趙春仁在自家八角林下種植黃花倒水蓮幼苗10多畝約6000株。他家黃花倒水蓮長勢良好,大多莖幹已有大拇指粗。如果每株每年長出0.5公斤植物量,預計年均畝產值超過3000元。
同村蘭衝屯村民盤文德更看好名貴中藥材七葉一枝花的前景。2018年1月,他與哥哥盤文甫在自家杉木林下種植2畝七葉一枝花,長勢喜人,預計年均畝產值約6000元。
大瑤山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讓金秀人對本地林下中草藥的藥性、功效信心滿滿,加上當地黨委、政府的鼓勵與支持,山區鄉鎮基本每個村屯的八角林、杉木林或雜木林下,都種有草珊瑚、黑老虎、黃花倒水蓮、七葉一枝花等中草藥,林下中草藥遍地開花。
能人林間探路 合作率眾致富
金秀鎮共和村群山環繞、交通不便、山多地少,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2016年,全村有252戶988人尚未脫貧,貧困率高達50%。
幾年前,縣人大代表、共和村古坪屯村民趙成品在附近山坡林下試種黃花倒水蓮、黑老虎、砂仁等幼苗。幾經曲折,試種成功。2017年,組織成立金秀共同種養合作社。
近年來,共和村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提供產前技術培訓,產中科技指導,產後收購、加工、儲藏和銷售一條龍服務,大力發展黃花倒水蓮種植。到2019年,基地發展到1000多畝。
每年春耕時節,合作社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及中藥材種植農戶免費發放中草藥幼苗,開展種植技術培訓,並負責回收產品。目前,共和村種植黑老虎、絞股藍、九結風等十餘種中草藥7000畝,帶動全村11個自然屯132戶504人參與,其中貧困戶56戶198人。合作社優先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每人日工資150元,成為貧困戶增收的重要途徑。
在金秀鎮香草嶺瑤藥種植示範基地,主人李富權正挖出一塊形似蜈蚣的肉質根莖。他笑說,別看不上這塊小疙瘩,能賣200元錢呢!原來,他捧的是珍貴中藥材七葉一枝花。
2012年,李富權返回羅香鄉創業,種植七葉一枝花為主的中草藥材。2017年,在金秀鎮香草嶺建立種植基地,並成立了公司和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在林下種植七葉一枝花、金線蓮、八角蓮等幾十種稀缺名貴中草藥。
金秀鎮金田村劉村屯貧困戶劉軍身患耳疾、腰疾,基本喪失勞動能力,全家7口全靠妻子一人操持。2019年初,劉家獲合作社幫扶,賒購七葉一枝花種苗1.2萬株,林下種植中草藥8畝,待種滿5年收穫時,由合作社負責回收,預計總產值約24萬元。
「現在我們公司種植面積1700多畝,其中香草嶺瑤藥種植示範基地面積1100畝。」先富起來的李富權沒有忘記大瑤山的鄉親們,他在羅香鄉、六巷鄉、忠良鄉、三角鄉成立有農戶參與的合作聯社,發展中草藥種植600多畝,帶動群眾528戶創業致富,其中貧困戶278戶。
目前,全縣建成瑤藥材種植基地12個,其中香草嶺瑤藥材種植基地、共和黃花倒水蓮種植基地被評為廣西第一批中藥材示範基地。
名企接踵進山 瑤藥天高路寬
長垌鄉長垌村地處大瑤山腹地,生態環境良好,非常適合靈芝生長。
2018年4月,長垌村村民合作社整合項目資金40餘萬元,建成林下靈芝種植示範基地。首期林下種植10畝靈芝,當年為村級集體經濟增收2.3萬元,帶動貧困戶11戶人均增收2300元。
2018年底,長垌村決定自主生產靈芝菌棒,建立靈芝菌棒廠。2019年上半年,該村累計外售靈芝菌棒4.37萬棒,銷售收入56萬餘元,帶動26戶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輻射帶動周邊鄉鎮6個村的農戶種植靈芝。
2018年長垌村脫貧摘帽,合作社被命名為首批自治區級示範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目前,貧困人口已清零。
2017年,廣東省茂名市茂南區和金秀瑤族自治縣結成脫貧致富、共奔小康對子。2018年,茂南區促成某大型企業與金秀達成產銷協議,以「企業+基地+農戶」模式,優先收購種植合作社、種植大戶、零散種植戶的中草藥,讓全縣10萬餘畝林下中草藥銷路無憂。
茂南·金秀扶貧協作工作領導小組還積極對接商會、企業,促成金秀建成民族醫藥健康產業園,設立瑤醫藥科技孵化基地,引進薈萃本草製藥企業、建設「世界瑤都康養特色小鎮」……近年來,15家瑤藥生產企業落戶大瑤山,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農民帶來就業崗位2000餘個。
金秀將中藥材納入縣級「5+2」特色產業的2個自選產業之中,按照「山上種藥、山下製藥、山中康養」的發展思路,把林下種植中草藥作為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撐產業。
今年4月,匯萃本草·萬畝瑤藥種植基地項目在三江鄉古範村啟動。公司與古範村籤訂3.5萬畝林下種植草藥合約,計劃種植10多種中草藥,打造世界級瑤藥種植基地,國家級瑤醫藥森林公園。據了解,今年第一期種植春砂仁5000畝,預計三年內完成3萬畝瑤藥種植及旅遊開發計劃。下一步,將採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民」的方式,實現多方合作共贏。
2019年,金秀獲「中國瑤醫藥之鄉」稱號,同年成功創建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實踐創新基地。
作為「十三五」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金秀堅持「生態立縣」發展戰略,做好生態文章,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壯大瑤醫藥產業、旅遊康養產業,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效。2016年以來,全縣累計減貧31867人,退出貧困村39個。2019年4月,全縣實現脫貧摘帽。
內容來源:廣西日報
編 輯:範安民
審 核:黃良忻
歡迎投稿
lbfb001@163.com
原標題:《【縣域動態】瑤山瑤藥好 遍種「搖錢草」 ——金秀瑤族自治縣林下種藥產業勃興》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