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碩
畢業於深圳外國語學校
2020年錄取至上海交大致遠榮譽計劃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回顧高三一年,月考、試卷和作業的印象已經開始在我腦中淡去,就像衛星拍攝的萬裡長城,看不清那瓦縫參差,但仍能感受其磅礴氣勢。這不是一場旅行,而是一場跋涉,他一頭接著鹽田,另一頭接著閔行。這還是一個關於起點和終點、捷徑和遠路的故事,藉此機會,請允許我為學弟學妹,更是為我自己,記錄下鹽田路一號的點滴時光。
1、起點
we are one
一個化競人的艱難掙扎
化競,是貫穿我整個高三的一盞指向燈。可以說,我與交大結緣,很大程度上與化競有關。儘管我的高中並非競賽強校,我仍堅持孤軍奮戰,在競賽場流下了不少血汗。是什麼支持我一路走下去?是母校的傳奇學長鄭景旭。他銀牌進入交大後,不僅本科發了17篇SCI,還發了Science。
八月份時,我在空無一人的教室裡,手上刷著邢大本和胡波題,口中默念著交大的名字,心裡懷著交大的夢想。
可惜,停課一個月並沒有換來我想要的結果,省一成為我競賽生涯的潦草結局,這得之不易的獎項,不可能填補高三缺課一個月的漏洞,國初後緊接的月考更是加深了我的焦慮和不安。化競的燈熄滅了,指向交大的燈僅僅星星點點。
2、旅途
we are one
一個高考生的奮起直追
我不寄希望於用九個月的學習,戰勝奮鬥了十個月的對手。因此,我唯一能做的事,是從九個月中再摳出一個月的時間。不得不說,高三是努力見效最快的一段時光,即使短短兩個月,也很容易看到自己的進步和成長。倘若沒有這種感覺,那麼是時候反省自己,是否付出了足夠多的努力。
如果用折線圖來表現我的成績,不難發現,化競停課前的小高峰,國初後的小低谷,兩次月考後回到停課前水平。折線的波動,既是我績點起伏的道路,又何嘗不是喜怒哀樂的心路?
3、迷途
we are one
一個挫敗者的自我救贖
疫情風暴席捲全球,2020年的高考又多了新的變數。在家上網課,我並沒有被娛樂迷亂心智,而是被線上考試的勝利衝昏了頭腦。三月份的考試讓我信心十足,返校後的一模、二模卻讓我心沉低谷,我甚至懷疑自己的努力是否只是拙劣的表演。刷完套卷後,我常問我的同桌:「我們這樣的拼命有用嗎?」焦慮和壓力帶來了失眠,高考前一夜,我們宿舍無人入眠,大家眼睛盯著天花板,耳邊傳來空調壓縮機運作的震顫。事實證明,即使是連續三天不睡覺,也無需擔心沒有精力應答高考。在高考考場上,過度緊張狀態下的你,更加全神貫注,不要讓心情影響你的發揮。
終點
we are one
寫在塵埃落定之後
寫這篇文章時,我腦中浮現了數不清的人影,也拾起了許多不該忘記的回憶。有一模後放棄晚自習與我談心,和我一同考上交大的兄弟;也有在方寸之大的宿舍,每天嘻嘻哈哈傳播快樂和怪話的室友;有在辦公桌上留下作文,給我帶來信心和動力的老師;也有在六樓欄杆旁,用簡單話語溫暖內心的文科班朋友。
高三一年,我一直在嘗試走捷徑,無論是化競還是學科營,參加他們,是為了獲得更容易進入交大的機會。他們最終沒有給予我實質的獎勵,反而使我繞了更遠的路來達到目標。但對我而言,繞遠路就是我的捷徑,最短的捷徑就是繞遠路。化競練就了我的毅力,學科營成就了我的膽量,這些品質才是進入交大的必要條件。沒有他們,我不可能在高考前三個月堅持抄默基本概念,妄論在高考中達到旅途的終點。
交大、兄弟、室友、老師、朋友,感謝有你的一路陪伴,我才能走過這段漫漫長路。
來源:上交大 素材:楊碩 編輯:綻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