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位苦難者:他在5歲時還不會說話,12歲時才上學;13歲年幼喪母;22歲、25歲考試紛紛落榜;28歲參加禮部考試,賜二甲進士第七人;35歲觸怒宦官劉瑾,被貶貴州龍場。
儘管他的前半生歷經磨難,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萎靡不振。在他人生後半程可謂是一路風生水起,他就是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那麼他到底靠著什麼樣的錦囊而成為一代大師呢?他曾在心學體系中留下了答案:男人後半生靠的不是錢和人脈,而是這3點:
錦囊一: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
王陽明當時被貶龍場後周圍環境十分惡劣,吃不飽穿不暖,儘管如此,王陽明並沒有因此倒下,他始終保持著初心,追求聖賢之道。
突然有一天晚上,王陽明終於頓悟:「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意思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心來幫助我們辨別世間的美醜善惡,即「心即是理」。這也就是世人口口相傳的「龍場悟道」,從那個時候王陽明心學便開始萌芽。
錦囊二: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
這話的意思是:我們要把艱難險阻看淡一些,不要在心中揮之不去,就好像天上浮雲一樣隨他去吧。
在王陽明被貶發配的途中,有奸佞小人想要害他,為了逃生,王陽明跑到河邊,將自己的衣物拋棄在了岸邊,假裝自己被淹死,然後被商船救了一命,躲過了一劫,就算遇到了這一糟心事,王陽明也沒有氣餒,他在在心裡默默告訴自己:「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
過了一段時間,王陽明終於憑藉著自己的努力贏得了當地人人的認可,人們開始默默的追隨他開荒種地,日子過得也越辣越好。
因此,面對坎坷,不妨效法王陽明,把煩惱和煩心事當作神馬浮雲,生活很快就會好起來。
錦囊三:靜時存養,動時省察
在王陽明被貶龍場驛站時,他的仕途並沒有因此受損,反而越來越順,但是王陽明時刻提醒自己要謹慎,切忌得意忘形。王陽明曾說:省察是有事時存養,存養是無事時省察。簡單來說就是人要看清自我,否則就會變得驕傲自滿。
人貴有自知之明,一個人即使再傻,如果能夠時刻提醒自己也能變得聰明,也就是靠著這種聰明,王陽明才得到了百姓們的尊敬。
以上三個錦囊便是王陽明給後人的三句金玉良言,如果你也能悟透這三個錦囊,翻身也是遲早的事情。
王陽明心學自誕生以來,影響了後世千秋萬代的文人墨客,曾國藩、張居正、康有為等人都是他的「追隨者」,發揚著王陽明的心學。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說:「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如果現在的你內心浮躁,難以平靜,或者你對生活有困惑,對工作有迷茫,不妨去看看《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無論是自己看,還是給兒女看,這本書都是我們的人生導師,引領我們走向幸福。
點擊商品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