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正試點利用非機動車電子號牌實現「電子警察」式執法
東方網記者李歡、曹磊4月29日報導:快遞、外賣騎手為了能夠「多接單」、「趕時間」,往往知道交通法規但又無視交通法規,闖紅燈、抄近道、闖禁區等交通違法較為普遍,這也是上海警方一直高度重視的現象。上海市交警總隊邢培毅總隊長在「2019上海廣播民生訪談」中表示,上海正在試點安裝非機動車「RFID電子號牌」,以此達到電子警察執法的效果,條件成熟時將推廣至全市。
邢培毅透露了一項正在徐匯、普陀兩區試點的管理非機動車交通違法的技術手段,就是「RFID電子號牌」。據悉,「電子號牌」是利用RFID無線射頻高精度識別技術,能實現車輛在物聯網中的編碼、信息的體現、信息的採集、信息的管理和應用並進行定位。
「簡單點說,就是在電動自行車車牌裡安裝一個晶片,實際上就是一個很小的射頻裝置,電動自行車安裝RFID技術的電子號牌後,具有自動識別、傳輸、處理相關行駛信息的功能,也可以實現電子警察執法。」邢培毅說,從試點情況來說看,這項技術的執法效果非常好,有效提升了執法管理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他表示,接下來將根據試點情況,在條件成熟的時候,將這項技術手段推廣至全市非機動車上。
邢培毅表示,考慮到快遞、外賣電動自行車交通違法高發、多發的現狀,與企業「薪酬結算」方式不合理,對下屬騎手日常管理不力等因素有著密切聯繫。上海交警與「餓了麼」、「美團」公司率先試點建立了「一人一車一證一碼」等12項交通管理機制。從相關制度落實情況看,「美團」、「餓了麼」騎手交通違法亂象與之前相比有明顯改善。
目前,警方正抓緊與各快遞、外賣企業協調聯繫,擬將12項管理機制在本市所有快遞、外賣企業中推廣,打造全市統一的監管模式。在此基礎上,將充分運用《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條例》相關規定,對未落實主體責任造成嚴重交通事故的企業、安全責任人予以處罰。近日,浦東公安分局已對相關快遞、外賣企業開出了「第一張」罰單,對「美團」公司罰款1萬元;對「美團」、「餓了麼」、「申通」公司安全負責人,分別處以500元罰款。來源:東方網
上海將加大非機動車、行人電子警察的研發力度
上海交通大整治中進行到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來自於非機動車和行人。上海市交警總隊邢培毅總隊長在「2019上海廣播民生訪談」中表示,將加大「電子警察」的研發力度,實現對非機動車、行人交通違法的「電子警察」執法及前端提醒功能。
「在上海,非機動車和行人『量大面廣』,而警力有限,據我們最新統計,全市共有6729名交警。」邢培毅坦言,上海作為特大型國際都市,交通出行繁忙,特別是行人和非機動車體量大,有限的交警數量很難對非機動車、行人交通違法實現「零盲區」管控。
目前,全市公安正在開展非機動車和行人交通違法攻堅整治,將立足街面、社區和源頭3個維度,通過推動落實各項綜合治理措施,強化對非機動車和行人交通違法的「全方位」監管。重點聚焦四個方面:一是無牌電動自行車和加裝動力裝置的人力三輪車;二是非機動車闖紅燈、逆行、佔道、闖禁;三是行人闖紅燈、亂穿馬路;四是行人和非機動車越線等燈。
「交通管理是久久為功的事情,交通整治不能一陣風,否則就可能前功盡棄。」邢培毅表示,目前,市公安局每周都要進行一次集中攻堅整治,全市2500個治理點,基本覆蓋了各個角落,力度和範圍也是超強震撼的。
邢培毅透露,在管理措施上,上海警方還將加大「電子警察」的研發力度。推動RFID電動自行車電子號牌、行人過街提示系統等科化項目建設,實現對非機動車、行人交通違法的「電子警察」執法及前端提醒功能。「今後的電子警察會越來越高級,現在的『13合1』,可能以後會有『14合1』、『15合1』。」邢培毅說。本文來源:看看新聞
弘淞優品:壁掛耶穌銅像(點圖片購買)。
註:本平臺信息為網友自行提供,請採用信息者慎重識別,安全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