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與房子之間的關係,透露的本質是男女雙方的不信任。
對於很多情侶而言,房子就像是婚姻的試鍊石,一驗便知自己在對方心目中的地位。
絕大多數的會因為房子產生糾葛的婚姻,是因為伴侶想要的安全感沒有得到滿足而產生了間隙。
因為不論是傳統觀念的影響,還是生活的所需,婚姻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安全感的體現。
首先傳統觀念認為安居樂業,房子是基礎。
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國人的理念是,房子是人生大事。
這源於傳統農耕文化的"家園"、"家業"意識。
雖然有些人說爸媽或伴侶孩子在的地方就是家。
但是這只是對顛沛流離、進城務工租房的群體的一種牽強的說法和文字的表達。
絕大多數的中國人還是普遍認為房子是一個家庭存在的首要因素。
自己的房子在哪就意味著家在哪,這是中國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是不可改變的。
而對於面臨婚姻的年輕人也是一樣的,結婚就是為了成家。
沒有房子就等於沒有家,沒有家又怎麼能算得上成家了呢?
所以,房子又和婚姻綁到了一起。
其次,婚姻生存需要房子。
雖然很有部分年輕人,會租房結婚,但是結婚之後,擁有自己的房子也是目標之一。
租房對於一個夫妻來說嚴重缺乏安全感,缺乏一種家的感覺,租房時能將就的將就,生活品質就會降低。
而且如果自己受苦也不會讓下一代受苦,為了孩子有個好的生活環境,都會不惜一切地去努力買房。
孩子上學會根據父母名下的房產來劃分學區。
大人租房絕對沒問題,但為了孩子,有自己的房才更安心。
孩子從小有固定的臥室,有自己的獨立小天地,有固定的小夥伴,有一起上下學的同學。
但長期租房可能會打亂這種平衡,孩子會有心理落差,也對時常搬家心生厭惡。
有人說孩子上學可以借讀,這的確是個方法,但也有弊端。
我知道的一個朋友,因為名下無房,便委託熟人給教育局的一個小領導塞了6000元,結果事沒辦成,錢也不好意思往回要。
但自己名下有房,孩子上學幾乎一條龍到頭,高枕無憂。
其實房子對於婚姻的意義是重大的。
婚姻不能給的安全感,房子可以給,
所以很多人對房子的渴望不亞於對婚姻的嚮往,
一套房子不僅可以讓婚姻更穩固,也可以讓夫妻和孩子生活得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