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霸王級」寒潮來襲
在這「開門如同開冰箱」的冬日裡
大家都選擇儘量避免外出
在室內開著暖氣、吹著空調、喝著熱水
寒風中有這樣一群人卻依然堅守在崗位
確保城市順暢有序運行
↓↓↓
滅火後 他們凍得握不住筷子
6日晚,遼寧大連中山區發生火災
15名消防員奮戰近2小時將火撲滅
當天氣溫在-14℃左右 室外還下起了大雪
回到消防站後 幾位消防員身上掛滿冰霜
雙手凍得通紅、直哆嗦
甚至夾不起桌上的餃子 端不住手中的碗
他們在低溫環境下持續救援後
常常變身「冰甲戰士」
用「最冷造型」扮演著「最暖英雄」
1月6日,河北唐山的消防員
在寒冷天氣下奮戰5小時
歸隊後,消防員脫下的戰鬥服
像機器人一樣立在地上
口罩凍住、眉毛結霜 他們依舊挺拔
近幾日,北京進入「速凍」模式
天安門廣場上 哨兵的口罩
被呼出的水汽打溼凍住
帽簷和眉毛上也凝結了一層白霜
但他們依然保持著筆直的軍姿
履行著自己的神聖職責
他們身穿薄衣 溫暖80輛列車
寒冷冬夜,動車安全、準點運行的背後
少不了這樣一群人 ——「打暖員」的身影
他們的工作是深夜為動車組提前熱車
保障列車的水系統免受低溫封凍
由於動車組的接發車時間不同
他們得反覆轉場,接送鑰匙
進出一次列車就得經歷一次50℃的溫差變化
由於需在列車之間的狹縫穿行,時常還得「爬車」
所以他們穿得很輕薄
在常人眼裡,這樣輕裝上陣看著都冷
1月6日 北京迎來一個寒冷冬夜
22位「打暖員」組成的動車組「暖男團」
在這個零下20℃的夜晚 走了70萬步
經過他們的一夜奮戰
北京動車段的80輛列車順利上線
次日清晨,十餘萬旅客被發送到全國各地
-17℃的深夜 他們徒手清理路障
1月7日凌晨,山東聊城莘縣交警大隊的民警執勤時
發現道路中心隔離護欄被撞壞
滿地的碎片存在極大安全隱患
執勤民警一邊疏導交通
一邊徒手清理散落在道路中央的護欄碎片
用行動保障著道路安全
「冷!真冷!用手觸碰護欄殘片,差點被粘掉皮!」
交警事後回憶道
而當時的氣溫幾乎達到-17℃
-26℃ 他們瑟瑟發抖 卻依然堅守
近日,部分地區疫情防控形勢收緊
凜冽寒風中 許多防疫工作者堅守在崗位
1月2日,黑龍江省黑河市最低氣溫達到-26℃
愛輝區花園街喇嘛臺的社區工作者和志願者
即使穿上了最厚的棉衣棉鞋
還是凍得瑟瑟發抖
但他們依然一絲不苟地對居民樓進行全面消毒
他們說:「讓大家安全,我們就很滿足」
除了他們,在室外工作的外賣員、快遞員、環衛工人……
每個平凡的戶外工作者都值得尊敬
他們逆雪而行 在寒風中挺立的身影
帶給城市許多溫暖
你們守護城市 我們守護你
戶外工作者為城市的有序運行默默奉獻
而在城市中
關愛戶外工作者的「小確幸」正在發生著
一座座溫暖驛站 讓他們歇歇腳
沒有熱水喝?
找不到暖和的室內場所休憩?
想加熱飯菜?
手機需要充電?
……
這些時常困擾戶外工作者的實際問題
在上海靜安區內96家戶外職工愛心接力站
都能得到解決
這是為戶外工作者提供一方溫暖的驛站
熱茶和熱飲 讓辛勤工作的戶外工作者暖胃又暖心
一場「暖寶寶」的愛心接力……
近日,一場「暖寶寶」愛心接力
在上海嘉定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這場愛心行動源於嘉定企業微信群內
幾張戶外工作者堅守崗位的照片
大家看了很有感觸 紛紛參與到愛心接力中
30餘家企業自發採購千餘包暖寶寶
為戶外工作者們送上一份溫暖
科技助力 讓戶外工作者輕鬆、省力
寒潮來襲,科技也助力戶外工作者減輕負擔
以智能巡檢機器人為主的「黑科技」巡檢隊伍
可以實時監測巡視現場畫面及數據
基於北鬥系統的通信和定位技術
能實時對電網故障點終端進行精準定位
減少電網故障點確認時間
讓電力維修人員在寒冬戶外少挨一會兒凍
孩子們的禮物 讓他們心裡「甜蜜蜜」
近日,杭州某幼兒園的孩子們
把自己愛吃的不同口味糖果
作為禮物送給身邊的戶外工作者
看到幼兒園附近的阿姨辛苦地掃地
孩子們爭先恐後地為阿姨送上禮物
用簡單又溫暖的方式
向戶外工作者們表達著感恩的心
你們守護城市
我們守護你
願每個城市的守護者
都被溫柔對待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 綜合自北京日報、中新視頻、中國消防、錢江晚報、瀟湘晨報等
監製丨陸毅
製片人丨鄭弘 武慧鋒
策劃丨羅瀟
編輯丨豐樹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