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漏鬥型倉位管理
這類方法主要適用於熱衷抄底的激進投資者,初始進場資金量比較小、倉位比較輕,買入股價不漲續跌,後市逐步加倉,且加倉比例越來越大,進而攤薄成本。這種方法對投資者心理素質要求較高,優點是初始風險比較小,在不爆倉的情況下,漏鬥越高,盈利越可觀。
2.矩形倉位管理
這類方法主要適用於行情啟動同時跟進的投資者,事先把準備入場的資金量進行等分,我們常說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倉位就是典型的矩形倉位管理法。初始進場的資金量,佔總資金的固定比例,隨著股價持續上行,後面機會出現,再按這個固定比例加倉。
3.金字塔型倉位管理
這類方法主要適用於保守投資者,通常在行情啟動後首次回落時建倉。初始進場的資金量比較大,比如4-5成倉位,後市如果行情按相反方向運行,則不再加倉,如果方向一致,逐步加倉,且加倉比例越來越小。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首次建倉後沒有止跌反而向下破位了,則不再加倉,做好止損出局的準備。
不同行情中的具體應用
1、牛市倉位管理一般大盤和大部分個股時隔多年再度有效站上半年線、年線,加之宏觀面和政策面具備牛市基礎,牛市行情便逐漸演繹,全面上漲、賺錢效應不斷是主要市場特徵。順勢而為,持倉不動是最好的操作。
a、短線投資者:可滿倉運作,有一定的技術分析水平和短線技巧可多做市場當時的熱點龍頭,但建倉後儘可能捏趨勢或小波段,不宜超短線。
b、中線投資者:8成左右倉位,牛市初期建立五成左右倉位,在上漲趨勢的回檔中不斷浮盈加倉,精選兼具行業和概念看點的公司中期趨勢持有為主,市場發出較明顯的牛市途中階段性調整信號時可適當降低倉位。
c、長線投資者:8成以上倉位,熊市末期牛市初期便建立大部分倉位。精選3隻左右個股持有為主,等待大盤和部分指標股發出大趨勢扭轉或者市場嚴重高估信號的時候,倉位逐漸分批退出,如牛轉熊信號得到驗證,倉位退至零。
2、震蕩市倉位管理區間震蕩的市場是相對難操作的,大盤和個股大都來回坐電梯,能夠脫穎而出不斷走高的個股實屬鳳毛麟角。
a、短線投資者:建議6成以內倉位,對比較活躍的概念個股可多反覆操作,但如果大盤一旦打破盤整格局向下突破需選擇退場。
b、中線投資者:3—5成倉位,選擇行業和公司都頗有看點的個股,這類個股在震蕩行情中的表現往往會讓人刮目相看。
c、長線投資者:下跌途中的震蕩市,觀望為主,市場大方向還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並不是理想的建倉機會。如當時市場處於歷史低位的估值區域,可開始精選嚴重低估值標的嘗試布局。
3、熊市倉位管理熊市特徵背景下,市場系統性風險釋放明顯,大部分個股以持續不斷的下跌基調為主。順勢而為,現金為王是最好的應對策略。
a、短線投資者:大多數時候空倉,預判大盤嚴重超跌再超跌,產生修復性的技術反彈時可在設置嚴格止損的背景下短線重倉出擊,一般5天以內不管盈虧都選擇賣出。操作的關鍵在於對市場走勢的節奏把握較好,具有一定的擇時和選股能力,減少交易頻率,提高交易勝率。在熊市的情況下,一樣可以實現盈利。
b、中線投資者:防禦至上,耐心等待,空倉可取。
c、長線投資者:等待為主,提升內功,研究個股,熊市中後段可開始對長期看好的個股採取逐步建倉策略,可考慮3成以內倉位,大跌大買,一旦大盤和個股大趨勢發出扭轉信號繼續加大配置。
大多數投資者在股票投資過程中都有過這樣的抱怨:「我知道那是一隻好股票,就是拿不住」。更有的投資者說,幾乎所有翻倍的股票都曾經買過,就是漲一點就賣了。在博主認識的那麼多A股投資者中,賺錢的也不少,可是真正賺大錢的幾乎都是靠中長期投資優質成長股實現的,靠中短線投機賺大錢的幾乎沒有,或許有幾個所謂的高手在某一段時間內成績不錯,短線戰績斐然,但是時間一拉長,這些人又都虧回去了。
最近這些年,A股多多少少都產生了一些超級大牛股,但是真正能拿住這些股的人少之又少,而那些極少數孤獨的堅守者,最終都成了市場的大贏家。那麼為什麼只有極少數投資者能夠堅守呢?在A股市場做中長線投資為什麼那麼難?也許有些人會怪這個市場不成熟,不適合做中長線投資。實際上,這顯然只是失敗者的藉口而已,真正的原因還在於自己。彼得林奇曾經說過:「如果人們長期在股市賠錢,其實該怪的不是股票,而是自己。一般而言,股票的價格長期是看漲的,但是100個人中有99個人卻老是成為慢性輸家。這是因為他們的投資沒有計劃,他們買在高位,然後失去耐心或者心生恐懼,急著把賠錢的股票殺出。他們的投資哲學是『買高賣低』。」
回到A股市場,大多數投資者無法長期堅持的原因主要在自己,具體表現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1、錯誤的以為頻繁的交易更能帶來利潤
有很多投資者認為高點賣出,低點買入,可以掙的比長期持有更多。而實際的理論研究和美國股市的實踐證明,這是個完全錯誤的想法。頻繁交易並試圖通過交易獲利的投資者,從來沒有超越過長期持有者,也從來沒有跑贏大盤,這是一個鐵的事實。靠交易掙錢的投資基金,無法長久打敗大盤指數。這個結論是美國眾多基金管理師經驗的總結,也是金融領域幾十年實證研究的一致結論。在A股市場,同樣的理論和實踐也證明這一點。雖然確實也有那麼萬分之一的短線高手存在,但是各位讀者也顯然明白你自己是不是這萬分之一。
2、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待股價的正常波動
最近這些年,A股市場整體波動較大,一些業績穩定的成長股,也總是出現波段性的上漲、橫盤和下跌,往往上漲的時候漲過了頭,下跌的時候也跌過了頭,雖然長期來說股價隨著公司業績的增長是上漲的,但是在大多數的時間段裡,往往走勢不盡人意。投資者面對這些大幅波動,往往不能正確看待,總以為自己買了業績好的股票就應該上漲,殊不知自己是在短期暴漲後追進來的,走勢長期萎靡時又忍不住割肉了,殊不知一賣就又漲了。正確的做法是要站在一些「跑來跑去跳來跳去的投機者」永遠達不到的高度上來看待公司的成長和股價的波動。當有一天你可以直面短期30%的下跌而不為所動,能淡然面對一年的橫盤不漲的時候。你就離成功不遠了,就能最終看到風雨後的陽光。
3、人性的弱點被媒體大眾加以放大
長期投資最難的就是股價低迷時的堅持,這個時候,由於人性的弱點,再加上被媒體大眾的誤導,往往就做出了錯誤的選擇。因為在這個時候,大眾投資者本能的會把注意力集中在股價的短期走勢弱的原因上,市場也總是充斥了對公司股價不利的各種利空消息。而實際上,這些利空消息往往都只是忽悠人的藉口,他們或者在過去股價上漲的時候也照樣存在早被股價消化或是對股價沒影響所謂利空,或者根本就不存在。而面對媒體媒體宣揚的其他股票大漲,市場每天都有黑馬,每周都有狂牛,你也不能為之所動。翻開中國的各類報刊雜誌網絡博客等等,每天見得最多的也都是無數的短線黑馬,不斷的炮製著無數誘人上當的陷阱,極大的幹擾了真正的長線投資者的視線。對於類似雙鷺藥業的汪濱這種真正的長線價值成長投資者的成功案例卻鮮有報導和宣揚。
明白了這些,相信真正的投資者也知道怎麼做了,投資賺錢講究的就是大道至簡,做到兩點六個字了你就會成功:「選對股,守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