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琴學會為促進兩岸琴人交流、提供琴友更多的學習機會,繼2015年舉辦「兩岸名家古琴音樂會」,今年,再次舉辦古琴文化兩岸交流活動:
「2016臺北琴會」由中華古琴學會主辦、中道琴社協辦、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指導,邀請吳門琴社幾位重量級老師:吳光同先生、裴金寶先生、吳明濤先生、裴琴子女士以及學生們來到臺北,於三月十九、廿日兩天在臺北琴道舘舉辦古琴文化系列活動。
三月十八日 傍晚
吳門一行人陸續搭機抵達臺北,在入住酒店後,即來到臺北琴道舘參訪。
吳光同、裴金寶老師入舘簽名留念。
在秘書的引導介紹下,一行人參觀舘場。
袁中平先生介紹中華古琴學會理監事、中道琴社弟子及臺北琴道舘工作人員。
大家坐下休息,彼此認識、交流。
袁先生與吳光同、裴金寶先生多年未見,這次力邀兩位同門在臺北相聚,是一難得相聚光景。
除了與袁老師相聚外,尚有一佳話:來到臺灣多年後失聯的吳家一脈─吳光儀女士,在臺灣與吳光同、吳明濤先生相聚。
去年因緣際會下,吳光儀的後人為學琴找到了袁中平先生,此次吳兆基先生後人難得來臺,經由袁先生從中牽線,雙方得以再度聯繫上。
在琴道舘一番小坐後,袁先生設宴邀請吳門一行人享用臺灣特色菜。
用餐過後,旅途勞頓的眾人返回旅館休息,準備明後天的活動。
三月十九日
早上天空飄著細雨,陽明山山嵐騰升,蘇州吳門一行由袁先生帶隊前往臺北故宮博物院。
首先由中華古琴學會監事丁芹孫先生導覽介紹故宮鎮舘的幾件青銅器、陶器、玉器。
而後,袁中平先生為吳門一行介紹「妙合神離─董其昌書畫展」,從董其昌一生學習、創作歷程,對書法、繪畫理論做重點式介紹。
由於故宮館內禁止拍照,全體人員在院外合影。
同門師兄們在故宮前合影留念
吳明濤先生及裴琴子女士加入一同合影。
參觀結束後,來到故宮府城小吃品嘗臺灣特色小吃。
下午,一行人返回琴道舘參加研討會。
首先來欣賞此次研討會折頁。
此次除袁先生、吳門一行外,還邀請臺灣斲琴家林立正先生、臺灣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教授孫俊彥先生參與發表。
中華古琴學會 會長袁中平先生致詞。
第一位發表人:袁中平先生
袁中平先生為中華古琴學會會長、臺北琴道舘舘主、中道琴社社長、紐約琴社創辦人及榮譽社長。
發表題目為:談「中華古琴學會」在兩岸及國際的推廣、交流、學術活動報告。
袁中平先生介紹中華古琴學會創辦過程及舉辦各項大型活動、教學、研究活動等,將歷年來的成果一次性呈現出來。
第二位發表人:吳光同先生
吳光同先生為中國古琴學會常務理事、江蘇省古琴學會理事、吳門琴社顧問。
發表題目為:百年吳門
講述吳兆基先生其吳氏一脈家譜及古琴傳承,並播放吳兆基先生介紹影片。
第三位發表人:裴金寶先生
裴金寶先生為中國琴會常務理事、中國古琴學會常務理事、吳門琴社社長。
發表題目為:古琴的製作與修復
裴金寶先生首先感謝袁先生舉辦臺北琴會,邀請蘇州吳門來臺進行研討會、音樂會交流。而後分享過去學習斲琴時,不收分毫為人修琴,經手過不少老琴並見過其內腔構造。勉勵琴人有機會可嘗試自己斲琴。
第四位發表人:吳明濤先生
吳明濤先生為中國古琴學會理事、吳門琴社副社長。
發表題目為:吳門古琴世家藏琴舊話
吳明濤先生講述自幼在爺爺吳兆基身邊所聞所見吳家珍藏老琴的故事。
第五位發表人:林立正先生
林立正先生為梓作坊古琴藝術工坊創辦人、臺北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
發表題目為:宋代「玉壺冰」修復紀實
林立正先生特從南部趕回臺北,分享其修復宋琴的過程,詳細解說每個步驟及原由,並現場展示「玉壺冰」。
研討會現場座無虛席,大家認真聆聽發表。
第六位發表人:孫俊彥先生。
孫俊彥先生為臺灣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副教授。
發表題目為:〈漁樵問答〉的流傳、演奏與想像。
孫俊彥先生研究並分析不同傳譜中〈漁樵問答〉同一段落記譜、演奏的差異並分析原由。
發表完畢後,由中華古琴學會會長 袁中平先生頒發榮譽證書以茲紀念。
研討會現場設有茶席並提供簡單茶點供來賓取用。
晚上此次琴會第一場音樂會正式開始。
臺北琴會─中道雅集於三月十九日晚上七點卅分舉行。
首先,先來欣賞此次音樂會節目單:
此次音樂會由袁先生開場,邀請吳光同先生、裴金寶先生以及裴琴子女士、吳門琴社杜冬英女士等吳門琴人共同演出,並邀請臺灣琴人張雅婷女士、李筠女士以及中道琴社琴士林偉群先生,讓臺灣及蘇州琴人能夠同時欣賞各家演出。
第一位演出人:袁中平先生,演奏曲目《平沙落雁》。
袁先生向吳兆基先生學習的第一首琴曲即是《平沙落雁》,特以此曲感懷、紀念與吳兆基先生習琴的時光。
來賓皆凝神靜聽。
第二位演出人:杜冬英女士,演奏曲目《鷗鷺忘機》。
杜冬英女士為蘇州吳門琴社副秘書長,從其演奏中能感其喜愛古琴的心,此曲隨幾句泛音開始,引領人如鷗鳥般怡然自得地翱翔於天地,淡泊閒適,豁然開朗。
第三位演出人:張雅婷女士,演奏曲目《梧葉舞秋風》。
張雅婷女士目前任教於南華大學民族音樂學系教授。
《梧葉舞秋風》一曲著眼"舞"字,靈動輕巧,如秋日桐葉隨風飄落之景。
第四位演出人:吳光同先生,演奏曲目《白雪》。
吳光同先生彈奏其父所傳《白雪》一曲,靜謐清冷,潔淨高雅。
第五位演出人:林偉群先生,演奏曲目《鬲溪梅令》。
林偉群先生為中道琴社學生,師承袁中平先生。
《鬲溪梅令》為白石道人所作詞曲,經由袁先生創作成古琴琴歌。琴曲為姜夔思念情人所作。
「好花不與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風歸去,綠成蔭,玉鈿何處尋。
木蘭雙槳,夢中雲,小橫陳,漫向孤山山下,覓盈盈,翠禽啼一春。」
第六位演出人:李筠女士,演奏曲目《天問》。
李筠女士師承李楓、孫毓芹、梅曰強、陳長林、姚公白等幾位先生。
《天問》即為《搔首問天》。此曲又名《秋塞吟》,講述秋天塞外景致,或昭君出塞的故事;亦有傳譜題解為屈原問天。
第七位演出人:裴琴子女士,演出曲目《憶故人》。
裴琴子女士為蘇州吳門琴社理事,自幼受父親裴金寶先生指導、薰陶,八歲即上臺演奏古琴,廿歲開始教琴。
裴女士介紹《憶故人》,曲名即說明琴曲描述內容,但故人可能指的是各問天涯難再見的摯友,也可能是萬語千言未開口的琴人,還可能是年少輕狂的自己,希望能夠過這首曲子打開大家回憶的這扇門。
第八位演出人:裴金寶先生,演奏曲目《秋江夜泊》。
《秋江夜泊》最早見於1614年的《松弦館琴譜》。
琴曲第二段有唱詞: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歌詞出自張繼所作詩「楓橋夜泊」。
可惜裴先生自謙嗓門不佳,沒有機會聽到裴先生唱琴歌。
音樂會結束前夕,在袁先生力邀下,吳光同老師加場演出一曲《風雷引》,裴金寶老師演出一曲《客窗夜話》,讓此次音樂會來賓大飽耳福!
會後,袁先生為演出人頒發榮譽證書。
2016臺北琴會第一天活動到此結束,儘管天氣不佳,仍有不少人把握機會來舘聆賞古琴音樂,不少臺北琴道舘古琴班學員也趁此機會觀摩學習。
敬請期待更精採的「2016臺北琴會」第二天活動回顧!
感謝您的閱讀
歡迎轉發
共同傳播中華文化
「中道琴社」 微信公眾平臺
微信公眾號:zhongdaoqinshe
聯絡郵箱:chqug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