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經濟發展趨勢?從最壞處著眼、做最充分準備、爭取最好結果

2020-12-14 海外網

今天上午,國家統計局發布2020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數據。經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065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6.8%。

如何看待這一數據?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怎樣?

當前,中國經濟基本面和長期向好趨勢沒有變

在抗疫背景下,中國第一季度經濟保持這樣的水平,殊為不易。

雖然GDP總量增長有所下降,但涉及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重要產品穩定生產、穩定增長,基本生活必需品保持穩定保障、有序保障的局面。

在這三個月中,尤其是3月份,在黨中央的部署之下,隨著疫情防控取得積極向好的成效,復工復產有序進行。3月份的主要經濟指標 降幅 明顯收窄。比如,在整個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增加值下降8.4%,但在3月份只下降了1.1%,基本回到去年同期的水平。就業和物價水平總體保持穩定,脫貧攻堅任務紮實有序地往前推進。

在判斷當前形勢時,一定要看到, 中國經濟基本面和長期向好的趨勢並沒有改變。中國經濟有著相當規模的經濟總量,產業鏈保持著非常完整的狀態,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在應對突發疫情的挑戰時,自身調整修復的能力比較強。

中國有著14億人口構成的超大規模市場,意味著消費回補和新的消費潛力釋放有著巨大空間。新動能、新產業都有比較好的發展態勢,特別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連年推進之下,擴大有效投資,特別是擴大短板領域的投資,有著非常現實的空間。

從最壞處著眼,做最充分的準備,爭取最好結果

3月份以來,疫情仍在全球加速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這時,我們仍然要 堅持底線思維,做好和外部較大風險長期相處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4日公布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也預言,今年全球經濟增速為-3% ,對今年中國經濟判斷為可能增長1.2%,而明年有可能達到9.2%。

我們要堅持底線思維,從最壞處著眼,做最充分的準備,朝好的方向努力,去爭取最好的結果。

未來,把握機遇,化「危」為「機」

未來,我們如何努力?

從中央提出的公共政策和各地行動中看到,首先要有針對性地關照中低收入群體,特別是困難群體、受疫情影響比較大的群體。

其次,要把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各項政策措施進一步落到實處。

再者, 要準確認識變化,科學應對變化,主動謀求變化,善於在變化中把握新機遇,善於把當前的「危」轉換成發展當中的「機」。

責編:張陽

31770738,.如何看待經濟發展趨勢?從最壞處著眼、做最充分準備、爭取最好結果 ,.2020-04-18 15:52:14,.204310,.張陽

相關焦點

  • 周鴻禕發布全員信:做最壞的打算 往最好的結果去爭取
    他指出,關於疫情,做安全的人還是要保持敏感心態,沒有非常強的敏感度是做不好安全的。我們要做最壞的打算,往最好的結果去爭取。大環境變了,當全球性災難來臨的時候,並不是誰強大誰能生存,而是能最快的改變、適應的物種才能活下來,這就是進化。
  • 劉國梁:備戰東京始終是做最壞打算 爭取最好結果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中國桌球隊如何應對新的挑戰,備戰東京奧運?中國乒協主席劉國梁表示,最重要的就是改變和應變。沈彤北京體育廣播雙奧之聲記者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2020年對中國桌球隊來說,經歷了並不平凡的一年。
  • 非凡2020劉國梁專訪實錄:做好最壞的打算,去爭取最好的結果
    非凡2020劉國梁專訪實錄:做好最壞的打算,去爭取最好的結果 近期,在中國桌球協會官方公眾號上看到非凡2020劉國梁專訪。
  • 必須對中美走向對抗有心理準備;立足最壞情況,爭取最好的結果
    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反共言論。他刻意把「中國」與「中共」割裂開來,這種挑撥離間的把戲非常明顯。去年11月8日,他在柏林紀念柏林圍牆倒塌三十周年的紀念活動發表講話期間,大放厥詞。他一方面稱「中國人民是具有創造性、聰明、有能力的人民」,另一方面又說,「美國同中國的衝突,是與中共的衝突,不是美國與中國的衝突。」
  • 在最好的時代要做最優秀的青年
    在最好的時代要做最優秀的青年邱琳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
  • 深度觀察:後疫情時代,律師行業與世界經濟發展趨勢
    近日,法律媒體記者專訪華商首席合伙人高樹主任,從疫情對整體法律服務市場的影響、律所內部人才培養與外部人才引進的平衡,以及以律師角度如何看待經濟局勢等方面入手,探討後疫情時代律師界熱點話題。律新社與您分享如下。
  • 疫情下的美容業:做最好的努力,做最壞的打算
    雖然在行動上不自由了,但心靈卻更自由了,我有了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品牌和團隊未來的發展,去思考自己未來的成長和發展。總的來說,我還是蠻享受這個我職業生涯最長的春節假期。02美容行業需突出重圍,打破疫情下的「寒冬」P:春節假期本身應該是美容產品的消費旺季,您覺得本次疫情對美容行業會帶來哪些影響和改變?
  • 學慧網職業發展研究院:求職如何談薪資,哪種簡歷最抓人?
    以下求職路上的6道「必答題」,你知道如何做,如何選,能避免踩坑,提高求職成功率嗎?想知道招聘官最喜歡怎樣的簡歷,最看重應聘者的哪些特質嗎?如第一段工作經歷,在某公司任什麼職位,做過哪些工作?把工作類別的關鍵詞及此項工作取得的成績重點凸顯出來。我們在招聘時會用STAR法原則去了解應聘者過往的工作經驗,大家同樣可以用STAR法則去準備自己的簡歷。STAR法則既Situation(情景)、task(任務)、action(行動)、result(結果)。
  • 面對白巖松追問專家說了四個最 世界經濟如何恢復?
    面對白巖松追問專家說了四個最 世界經濟如何恢復?當地時間20日,美國西得州輕質原油五月交貨的期貨結算價收於每桶-37.63美元,交易價格為負數史無前例;全球股市大幅波動,美國金融市場短期內四次熔斷……疫情衝擊下,世界經濟是否會走向蕭條?如何看待此次疫情帶來的危機?《新聞1+1》白巖松連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副總裁、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對於當下形勢,他有幾個最新判斷。
  • 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駕馭複雜局面、總攬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科學方法。這是我們應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有效「鑰匙」。「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衝擊。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越要增強信心、堅定信心。」
  • 如何看待「南北差距」?——專訪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
    陸銘不能用經濟總量論英雄《瞭望東方周刊》:除了GDP,衡量南北城市發展差異,還有哪些「指標」?陸銘:發展是一個綜合概念,即便只從經濟指標來講,其實最重要也不是GDP總量,而是人均GDP,而除了經濟指標以外,從發展的綜合角度來講,還應考慮人口發展指數。健康、教育、環境等各個方面都需要進入發展的考量範疇。
  • 2020家裝行業發展趨勢,如何積極面對家裝行業趨勢
    而消費升級,家裝行業也要升級,才能適應市場趨勢。而在這場革命中,家裝公司仿佛也在進行一場大逃殺,具有前瞻性的便可以儘早佔領更多的市場,爭取成為當地「小巨頭」,故步自封的則有可能慘澹經營,甚至幾年之後淪為犧牲品。
  • 一、充分認識加強黨對經濟社會發展領導的重大意義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作為「十四五」時期發展必須遵循的第一位原則和根本政治保證,強調要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落實這一要求,要充分認識加強黨對經濟社會發展領導的重大意義,從體制機制上保證黨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集中統一領導,切實提高各級領導幹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 田國強:如何看待和應對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國際形勢?
    面對疫後世界變局,田國強認為,中國的應對之道的基準應是「四最」:保持戰略定力和冷靜最為重要,互信互利最為基礎,做好自己的事最為根本,加大改革開放力度以此發展壯大自己最為關鍵。 從內部看,田國強認為當前中國宏觀經濟面臨四方面的不確定性:第一,疫情導致勞動力市場震蕩,家庭流動性也遭受較大衝擊,消費恢復難度加大,並且家庭債務仍保持繼續累積的勢頭,穩就業、保民生壓力不容忽視。
  • 「小聲嗶嗶」如何看待實驗研究的結果
    可是我們也總是看到一些奇怪的事情,比如差不多的實驗,得出的結果完全相反。比如準備活動到底要不要拉伸?大多數人認為準備活動中進行拉伸不會降低損傷風險,還會降低隨後的運動表現。但偏偏還有一些研究結果相反。到底誰錯了?也許都沒錯,只是還有很多因素沒有考慮進來。比如,受試者本身有沒有活動受限?受試者在拉伸之後有沒有進行其他練習來熱身?受試者日常有沒有久坐等行為習慣,有沒有長期保持不良體姿態?
  • 對話劉世錦:如何看待明年中國經濟走勢、宏觀政策和經濟潛能?
    國家統計局近期發布的宏觀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延續了穩定恢復的態勢。如何看待今年全年和明年中國經濟的走勢,以及明年宏觀政策的取向?劉世錦表示,宏觀政策應隨經濟恢復逐步回歸常態,重點轉向發掘結構性潛能。劉世錦提出,開放型、內需為主的國內大循環需要「1+3+2」的結構性潛能擔當主角。其中,「1」指的是,以都市圈、城市群發展為龍頭,為下一步中國的中速高質量發展打開空間。「3」指的是,在實體經濟方面,要補上我國經濟循環過程中的三大短板。「2」指的是,以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為兩翼。
  • 洪灝:預測股市回報率的變化和趨勢,可能是對中國經濟最好的預測
    比如,如果中國經濟的年增速放緩到5%,那麼中國經濟的規模則需要每14年[70/5(%)=14(年)]翻一番。 現今,我們在做宏觀經濟規劃的時候,還是非常強調5年計劃的。而蘇聯在其計劃經濟時代,也是以每5年來計劃其經濟發展的規模的。
  • 安邦智庫舉辦「2021年度中國經濟趨勢展望研討會」
    來自全國各地近兩百家平臺和機構的眾多業內人士、企業精英、智庫學者齊聚一「堂」,從全球經濟、金融、產業發展、改革及公共政策等領域入手,深入分析、判明趨勢,與安邦共同探討了後疫情時代的世界主旋律。「安穩使得萬年船」的時代,基本上一去不復返了,能夠做的僅僅是緊緊盯住形勢的改變,因勢利導,早作判斷,早做準備,這才是新時代的萬全之道。安邦智庫高級研究員賀軍作了《「雙循環」背景下中國經濟的新空間》的主講,分享內容涵蓋中國目前的「雙循環」與「內循環」問題,以及中國未來的區域經濟空間與產業經濟空間兩大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