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北京市政協委員李楊薇,今天我給大家講述的扶貧故事是:縣委書記「返崗」的故事。
不久前,一張「五位書記同框」的照片在網際網路上「刷屏」。
淅瀝春雨中,正在陝西秦巴山區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面帶微笑,向正在勞動的茶農們走來。在他身旁,是陝西省委書記、安康市委書記、平利縣委書記、蔣家坪村黨支部書記。
遠山如黛,茶園如畫。從黨的總書記到基層黨支部書記,人們看到黨的各級領導幹部紮根泥土、一心為民的質樸情懷,也看到中國共產黨組織優勢和制度優勢所在。
時光回溯至5年前。
2015年11月,北京京西賓館。被外界稱為「史上最高規格」的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在這裡舉行,中央政治局常委全部出席。
會上,22個中西部省(區、市)主要負責人,在脫貧攻堅責任書上鄭重籤下自己的名字。這些肩負脫貧攻堅重任的「一把手」們,向黨中央立下了「軍令狀」。
軍中無戲言。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軍令狀不是隨便立的,我們說到就要做到。」
省裡向中央立「軍令狀」,地市向省、縣向地市也要立下「軍令狀」,壓力層層傳導、責任層層壓實。
這次會議召開後約半年,2016年6月3日,地處大別山區的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召開了一次縣領導幹部會議,會上宣布上級決定,潘東旭同志不再擔任縣委書記。此前,他已任六安市委副書記。
讓大家沒想到的是,12天後,潘東旭同志又回來了——職務還是六安市委副書記、金寨縣委書記。
原來,就在一個多月前,習近平總書記到金寨縣考察,明確提出:「打好扶貧攻堅戰,要採取穩定脫貧措施,建立長效扶貧機制,把扶貧工作鍥而不捨抓下去。」潘東旭同志「離任」又「返崗」,正是總書記親自作出的指示。
習近平說,「得來點兒真的,貧困縣的縣委書記、縣長要穩在那兒,把責任擔到底,不脫貧『不能走』,一個蘿蔔一個坑,出水才見兩腿泥。」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沒有這一條,誰都能拍拍屁股就走,那就變成流水宴、流水席了。」
2017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冒著嚴寒,來到河北省張北縣德勝村看望慰問困難群眾。在村民徐海成家,縣委書記郝富國指著德勝村第一書記蘇會彬向總書記匯報:「這是省裡派來的第一書記,發揮了重要作用。包括引進光伏扶貧項目、打井修路、聯繫科研院校開展農技培訓、加強基層黨建。」
蘇會彬說,「我們的目標是『不脫貧、不脫鉤』。」蘇會彬接著向總書記匯報,他2016年2月份到村裡擔任第一書記,每個月都要在村裡幹上20多天。
習近平總書記說,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脫貧攻堅的火車頭就是黨支部。派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這些舉措都有了,關鍵是要夯實、發揮實效。第一書記要真扶貧,撲下身子在這裡幹。
蘇會彬記下了這些話。
「深度貧困是堅中之堅,打這樣的仗,就要派最能打的人」——這是總書記始終堅持的觀點。
他多次指出,要把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起來,注重選派一批思想好、作風正、能力強的優秀年輕幹部和高校畢業生到貧困村工作。
對於第一書記如何開展工作,習近平總書記也常常給他們支招:要真正沉下去,撲下身子到村裡幹,同群眾一起幹,不能蜻蜓點水,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能神龍見首不見尾。
貧困地區幹部工作辛苦,總書記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在2019年新年賀詞中,他暖心地問候第一書記。在人民日報社,他視頻連線人民日報派駐河北省灤平縣於營村第一書記,了解工作情況,並向全國所有扶貧駐村第一書記致意。
習近平總書記說,「要關心、關愛、關注他們,努力為他們的工作生活排憂解難,各方面素質好、條件具備的要提拔使用,激勵他們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努力工作。」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明確提出:「脫貧攻堅期內貧困縣縣級領導班子要保持穩定,對表現優秀、符合條件的可以就地提級。」
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關懷指導下,自2015年以來,全國累計選派第一書記45.9萬人,現在崗23萬人,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村和黨組織軟弱渙散村全覆蓋,被群眾譽為「黨派來的好幹部」「脫貧致富的領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