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了推進體育行業協會實體化運行管理,在全國體育運動學校聯合會支持下,體銀商學院、中奧青體共同主辦了全國首期體育行業協會實體化運行管理在線研修班課程(第24季)7月13-7月17日。
在體育行業協會脫鉤實體化運行發展過程中,面臨一系列問題亟待解決,也對體育行業協會的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戰。為了推進體育行業協會實體化運行管理,在全國體育運動學校聯合會支持下,體銀商學院、中奧青體共同主辦了全國首期體育行業協會實體化運行管理在線研修班課程(第24季)7月13-7月17日(可開具發票)。
體育協會實體化課程一出,引起行業的體育人的深思和共鳴,反應熱烈。短短幾天已經超過30家協會參與,協會報名情況如下:
隨著2015年《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總體方案》印發,拉開了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改革的序幕。至2020年前60多家全國性體育協會將與體育總局脫鉤,基本上完成全國性體育協會脫鉤改革任務,各省、市級體育協會也加快改革進程。
行業協會作為政府職能轉變和市場經濟發展的現實產物,是我國社會治理領域代表性、關鍵性的社會組織,其改革和發展很大程度折射出我國政社關係的變遷之規律。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必然選擇。行業協會商會對市場信號敏感、對市場反應敏銳、對行業政策熟悉、對行業趨勢了解,本應立足其自身定位,發揮其獨特優勢,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脫鉤任務和措施是:機構分離,規範綜合監管關係;職能分離,規範行政委託和職責分工關係;資產財務分離,規範財產關係;人員管理分離,規範用人關係;黨建、外事等事項分離,規範管理關係。面對脫鉤,脫鉤不是最終目的,更不是一脫了之、放任不管,現實中如何平衡政府、市場、社會三者「放」「管」「服」(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關係?作為脫鉤一員,首先是經費問題,脫鉤之後協會發展經費問題怎麼解決?社會捐贈會不會成為主要方式?協會在創收時如何把握非盈利屬性下尋求發展需要的度?現階段協會錢和人員場地的關係處理……其次是管理團隊,靠什麼留住他們提及靠什麼培養管理運營人才?最後是體育場地緊缺,對比國外的協會活力十足,現在國內協會實體化成熟度不高,協會獲得辦公場所或體育場地很不容易,政府有什麼舉措或者思路?從共生的角度講,政府和協會是共生關係,可見當前協會的共生條件還不夠,資源或行政支持是以往未脫鉤形勢下的共生模式,脫離了保姆角色的政府部門,是否要改為提供制度成長條件給到協會而不再是給錢給給資源便利……【政策法規】各級體育協會不熟悉脫鉤改革實體化後的有關主要政策法規;【經營活動】如何規範開展經營服務活動,會員範圍如何界定;【表彰評比】協會能否進行達到評比、達標、表彰活動表彰,能否收取費用;【財務管理】如何設計協會的薪酬體系,勞務費、工作經費如何發放,財務如何管理做到不違規;【對外投資】協會能否對外進行投資以及對外投資財務如何管理;【關聯關係】協會如何規範交易和避免不正當關聯交易給造成的資產損失;至此,各體育協會作為非營利性社會組織真正按照依法設立、自主運行和依據章程開展工作,提高協會實體化運行管理水平,合法合規、高效提供服務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