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清代早期哥釉水丞,造型飽滿,釉質瑩潤!

2020-12-23 收藏之旅

全民愛收藏:考考你的收藏眼力·瓷器篇(2020第410期)

鑑賞範圍:陶瓷、字畫、玉器、錢幣、銅器、雜項

瓷器鑑賞1:

崔凱老師鑑定回覆:藏友您好,您發來的這件哥釉水丞是一件清代早期生產的真品,其準確的生產年份應該在清朝康熙時期到雍正時期,至少要早於乾隆時期。其瓷器品種也稱之為百圾碎,亦有人稱其為郎窯綠,或者綠哥,此種器物在燒制時和郎窯紅的燒制方法有接近之處,故而在清朝也有郎窯綠的瓷器品種,但此件器物並不是郎窯綠,其還是以仿哥的目的來進行燒制的。器物底部露胎部分胎質顯得較為堅實,胎釉交接線部分修制的較為利落,器物造型顯得較為飽滿,釉層質感較為瑩潤釉的層次感呈現較好,青的顏色色感較為沉穩,口沿部分有燈草口,施了層白釉。之前在文物商店裡面,我見到過類似的器物,古代文人對此類器物是非常喜愛的,可能我們現代人對此類製品不是特別重視,但是其級別應該不低,且生產年份較早,是件非常不錯的收藏品。所以此件器物就目前圖片所見的品相,可以考慮的價格大概在人民幣一萬元到兩萬元之間,供您參考。感謝您對我的信任,我是崔凱。

瓷器鑑賞2:

藏友諮詢:老師你好,請鑑定下這個是否到元代,價值如何?謝謝!

崔凱老師鑑定回覆:藏友您好,您發來的這件底部帶有「元」字款的仿哥釉瓜稜水丞的燒制年代並非元代,其屬明代晚期至清代初期制瓷特點。圖中水丞胎釉狀態與明代中早期相類制瓷特點區別較大,形制趨於明代晚期而釉面特點又帶有清代初期制瓷風格,即便底部印有「元"字款,但其與元代哥釉並無關係,燒制地點亦非杭州,此類福建地區亦有生產。其採用印坯成型,胎釉具較為自然的老化跡象,底部字跡隨印坯印製而成。以此品相,它目前的市場價格大概在人民幣3000元至4000元之間,供您參考。感謝您對我的信任,我是崔凱。

崔凱:豆青釉·釉裡紅梅瓶,市場價值30萬

收藏:清涼寺汝窯殘片,500-800元

百萬級別的《元代青花高足杯》,龍紋形韻鮮活,火石紅狀態自然!

全民愛收藏:唐代·青黃釉執壺,估價4-5萬

相關焦點

  • 收藏之旅:釉質瑩潤,清幽雅致,這就是古陶瓷的美!
    器身以影青釉為罩,微微泛白,色調淡雅嬌嫩,釉質細膩,釉層滑潤。盤內暗刻花紋,形象生動,刻工精細。整器高雅均淨,觀賞起來亦覺寧靜淡泊,仿佛靈魂被洗滌了一般,瞬時念頭通達,神思廣闊。瓷器鑑賞2:規格:口徑11.4cm,高6cm,底徑3cm;品相:外壁釉下窯縫(屬先天自帶),底足足沿微磕;鑑賞描述:此件宋·湖田窯影青釉暗刻雕花紋鬥盞,敞口微侈,弧腹,圈足。胎壁薄俏,形制俊秀。以影青釉為地,釉層輕薄,釉質瑩潤。盞內壁暗刻雕花,運線流暢,刀法乾脆,構圖細膩對稱。
  • 欣賞中國名窯瓷器,造型敦實大氣,線條起伏婉轉,古意悠然
    器身滿釉,釉質潤澤,造型生動又不失沉靜優雅,腹外壁鏤空刻畫花草紋,整個花紋簡樸豪放,畫法自然流暢。胎體質薄堅硬,尤為少見,別具風格,器型規格且保存完整鞏縣窯三彩盤,盤身直口,方唇,淺腹,平底。唇至內壁底為藍釉白斑,周圍為赭黃釉白斑,外壁施赭黃釉。
  • 拍賣新視野:優雅迷人的清代青花瓷器
    青花瓷器到了清代乾隆時期開始走下坡路了,青花從鼎盛走入歷史的衰退期,這是中國古代青花瓷器真正的分水嶺,青花瓷器的輝煌可能一去不復返。今天就帶大家來欣賞幾件清代的青花瓷。釉面勻淨光澤,釉汁肥腴,釉質細膩,與玉質之瑩潤如脂殊無二致,光華內蘊,臻於純美。瓶身青花飾八寶紋也稱「八吉祥紋」,為藏傳佛教象徵吉祥的八件寶物。整體構圖主次分明,錯落有致。繪畫細緻工整,工藝精湛絕倫。底有「大清乾隆年制」青花六字篆書款。
  • 宋官鈞外玫瑰紫內天藍釉盤
    宋官鈞外玫瑰紫內天藍釉盤(殘片) 品相:殘片 藏品說明:鈞瓷之美勝在釉色,以玫瑰紫最為典雅,釉彩之絢麗燦若晚霞,釉質之細潤,宛似湖水。
  • 收藏:清乾隆·哥釉三足爐,市場參考價6000元,有一定的上升趨勢
    瓷器鑑賞:考考你的收藏眼力(2020第416期)鑑賞範圍:陶瓷、字畫、玉器、錢幣、銅器、雜項瓷器鑑賞1:藏友諮詢:老師看看新老和市場價格崔凱老師鑑定回覆:藏友您好,您發來的這件哥釉三足爐是一件清朝乾隆時期生產的真品。其三足的造型微微有些類似於如意足的造型,俯身線條較為飽滿,器口修成一個斜面臺階,看上去線條較為挺拔。釉層質感較為厚潤,開片的片紋深入肌理,開片的大小適合器物的體量,片紋裡面的顏色呈現較為豐富的狀態,這是真品的特徵。
  • 讀懂單色釉瓷器釉色,是收藏的高境界
    還有景德鎮窯天青,始於清康熙,呈淡灰藍色,釉薄而堅,瑩潤光潔,以鈷的化合物為著色劑。因其色調淡雅宜人,以不均勻的粉紅色、猶如紅豇豆一般、造型輕靈秀美而得名。呈色變化較多,粉紅色中略帶灰色的稱"豇豆紅釉",灰而色暗的稱"乳鼠皮釉",粉紅中有綠點的稱"苔點綠釉",帶紅塊的稱"孩兒臉釉"等。
  • 讀懂單色釉瓷器釉色,是收藏的高境界!
    還有景德鎮窯天青,始於清康熙,呈淡灰藍色,釉薄而堅,瑩潤光潔,以鈷的化合物為著色劑。因其色調淡雅宜人,以不均勻的粉紅色、猶如紅豇豆一般、造型輕靈秀美而得名。呈色變化較多,粉紅色中略帶灰色的稱"豇豆紅釉",灰而色暗的稱"乳鼠皮釉",粉紅中有綠點的稱"苔點綠釉",帶紅塊的稱"孩兒臉釉"等。
  • 最美不過胭脂紅 歷年拍賣清代胭脂紅釉瓷器精品成交圖錄
    清代康、雍、乾時期是景德鎮御廠彩瓷製作發展的一個歷史高峰,無論是當時的單色釉、混合彩瓷都足以令人嘆為觀止。其中,胭脂紅應算是該時期極具創新意義的代表性彩釉之一。這種將金熔入釉內來著色的方法並不是景德鎮瓷工發明的,而是1650年荷蘭人卡西亞( Cassias)發明,1680年開始應用於瓷器繪畫,直到1682康熙二十—年)才開始在景德鎮使用,當時稱其為「洋彩」,胭脂紅則被稱為「洋紅"胭脂紅雖然在康熙中早期就傳入景德鎮御廠,但是由於科技含量較高、造價較昂貴,直到康熙末期也沒有被御廠普及使用。雍正中後期,由於御廠制瓷的發展革新,胭脂紅逐漸推廣使用至眾多彩瓷領域。
  • 單色釉瓷器釉色介紹,是收藏的高境界
    還有景德鎮窯天青,始於清康熙,呈淡灰藍色,釉薄而堅,瑩潤光潔,以鈷的化合物為著色劑。因其色調淡雅宜人,以不均勻的粉紅色、猶如紅豇豆一般、造型輕靈秀美而得名。呈色變化較多,粉紅色中略帶灰色的稱"豇豆紅釉",灰而色暗的稱"乳鼠皮釉",粉紅中有綠點的稱"苔點綠釉",帶紅塊的稱"孩兒臉釉"等。
  • 明清民窯單色釉的漏與坑,你要知道!
    據清代御窯廠督陶官唐英於雍正十三年(公曆1735年)所著《陶成紀事碑記》中記載,當時已能燒造五十七種釉彩,其中有三十七條是講當時已經可以燒造成熟的單色釉品種。>需要通過紮實的器物造型、顏色的感受、工藝特徵、胎質釉質的老化程度等進行斷代。
  • 中漢春拍:清道光釉裡紅漁樵耕讀圖四方尊時隔11年再現江湖
    拍品撇口,折腰,高圈足,造型典雅端秀,碗外壁凸飾弦紋兩道,尤為點睛之飾,頓顯高貴明麗之韻。碗內施白釉,潔淨瑩潤,碗心青花雙圈內落「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為此類器皿特有之署款方式,不為多見。外壁施寶石藍釉,發色純正,沉靜明豔。清代御窯燒造此種盉碗當始於康熙朝,香港竹月堂藏有清康熙寶石藍釉盉碗,與拍品相類,可資參閱。
  • 一道釉:明清單色釉瓷名品選輯
    拍品蓮子碗形,碗心下凹,圈足較小,通體施以甜白釉,釉面素潔瑩潤,略起橘皮紋,時代特徵明顯。拍品款識圖揚州文物商店標籤蓮子碗創自永樂時期,宣德官窯承襲燒造,有甜白和青花不同品種。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宣德款甜白蓮瓣蓮子碗白釉為明代永宣時期所推崇的單色釉種,永樂帝認為其「潔素瑩然」,故極為偏愛。宣德年間沿續燒造,繼承了前朝釉質勻淨晶瑩、積釉處微閃淡青等特點,但釉面較永樂甜白更為肥腴。
  • 珍稀釉裡紅
    裡外施釉,釉色青白。瓶口以釉裡紅為飾,頸及腹下部各有兩道刻劃弦紋,腹部的主題圖案以釉裡紅為地刻牡丹紋。此瓶造型挺拔清秀,紅釉鮮豔而暈散,呈現出元代早期的特點。明洪武年釉裡紅較為盛行,呈色淺紅而帶灰色。當時的器物釉面有的有紋片。除了玉壺春瓶、玉壺春執壺及口徑在20釐米的大碗為釉底外,其它均為糙底。
  • 「釉」惑:中國瓷器釉色大全
    還有景德鎮窯天青,始於清康熙,呈淡灰藍色,釉薄而堅,瑩潤光潔,以鈷的化合物為著色劑。綠哥釉小橄欖瓶 故宮博物院藏松 石 綠 釉  清雍正時期創燒的綠釉新品種。因其色調淡雅宜人,以不均勻的粉紅色、猶如紅豇豆一般、造型輕靈秀美而得名。呈色變化較多,粉紅色中略帶灰色的稱"豇豆紅釉",灰而色暗的稱"乳鼠皮釉",粉紅中有綠點的稱"苔點綠釉",帶紅塊的稱"孩兒臉釉"等。
  • 清乾隆粉彩描金帶蓋水丞
    清乾隆粉彩描金帶蓋水丞清乾隆粉彩描金帶蓋水丞【藏品尺寸】:通高5.5釐米,口徑3.5x2.5釐米,底徑4x3釐米【品相】: 有少許毛口,蓋有一小磕【藏品說明】:《飲流齋說瓷》中云:水中丞又稱之水盅,形狀不一,或方或圓或高或矮,各隨其意匠也。
  • 瓷器收藏:深沉鮮亮的藍釉瓷器!
    裝飾有金彩和藍釉留白兩種,金彩是在燒成的藍釉瓷器上用金粉描繪後再經低溫烘烤而成;藍釉留白如揚州博物館藍釉白龍梅瓶,腹部刻有遊龍,施藍釉時留出紋飾部分,再施透明釉。此類裝飾的題材還有飛鳥、仙鶴及海馬等。明洪武時期、多見裡外施不同的顏色釉,藍釉通常與紅釉、褐釉等同施一器、也偶見一色藍釉者。器型多見盤碗,內壁常有印花龍紋,底心有雲紋。
  • 極簡才是最美:瓷器收藏的最高境界,近年天價單色釉瓷器大盤點!
    中國瓷器的釉彩始於單色釉。但是在唐代以前,單色釉的燒制工藝一般。單色釉在宋代進入了蓬勃發展期,於明代得到進一步發展,清代繼承和發展了明代單色釉瓷器製作工藝,達到了鼎盛時期。特別是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單色釉瓷器胎體優雅、流暢,釉色純正、明快,部分單色釉瓷,釉下的暗刻刻花,似有似無,既不失單色釉的素雅,又有圖案可供養眼品賞,可謂雅上加雅,光照下更是剔透玲瓏,精美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