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世界視力日」,
#我國近視人數超6億人# 登上熱門話題!
其中超過50%的都是青少年
學業壓力大、缺少戶外活動、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整體防控意識低等因素被眼科專家認為是導致青少年近視高發的主要因素。無論孩子視力情況如何,家長對以下兩個問題都十分關心:
假如我的孩子在青少年時期沒有近視,他成年後還會得近視嗎?
假如我的孩子已經近視了,他的近視度數在成年後還會增加嗎?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主任醫師鄒海東對此表示:
人眼的發育基本到6歲時即趨向成熟,眼軸的增長則在成年後趨於穩定,但這並不代表成年後近視便不再增長。
也就是說,不良用眼習慣會導致視力正常的青少年在成年後近視,已經近視的青少年成年後的近視度數也會增加。
為什麼呢?
因為眼部疲勞後,眼內外肌肉長時間無法放鬆而呈痙攣狀態,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近視。導致眼部疲勞的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
01
用眼習慣:單次用眼時間過長
長時間(超過20分鐘)持續看手機/電腦使眼睛負擔過重,用眼距離過近均會使眼睛的調節異常緊張,從而引起調節性近視,也就是「假性近視」,這種情況在青少年群體很常見,而視力正常的成年人也存在患病可能。如果不能及時放鬆眼睛,眼球壓力過大導致眼球前後軸變長,即會形成軸性近視(真性近視)。
02
環境限制:眼睛缺少遠眺機會
城市快速發展也導致人類可視距離相比從前近了很多,幾乎50米以內就有高樓遮擋,再加上青少年人群更熱愛電子產品,愛打遊戲、看電視,而不喜歡參加戶外運動,也使得眼睛缺少理想的遠眺來釋放壓力。
此外,遺傳因素也不容忽視——
03
高度近視100%遺傳
近視具遺傳傾向,尤其高度近視(600°以上)。高度近視通常為染色體的隱性遺傳,有研究證實,父母近視的孩子比父母不近視的孩子發生近視的可能性要高4倍。如果父母雙方都是高度近視,孩子基本上也會近視。
近視兒童的家長最關心這個問題——
近視可以被治癒嗎?
很遺憾,在目前醫療技術條件下,近視不能被治癒,但通過科學手段,可以減緩近視度數的增長。
01
增加孩子的戶外時間
眼科專家公認,每天在戶外呆2小時或每周戶外總時長14小時以上,可以顯著預防近視或減緩度數增長。
02
鍛鍊孩子眼睛的調節能力
教孩子多看遠處少看近處,並經常進行遠近處交替看的練習,可以讓孩子的眼部發育得到鍛鍊。
03
儘量少吃高糖食品
孩子吃糖過多使血糖增高,會相應降低體液的滲透壓,使眼球內房水滲透到晶狀體內,引起晶狀體變形,也會導致屈光度增高,從而加重近視。
對視力正常的孩子來說,科學的預防則更為重要——
科學預防近視攻略
01
記錄孩子每年的視力情況,防患於未然
兒童的眼球發育都會經歷一個從遠視到正視,再到可能發生近視的過程。建議家長為孩子建立一份眼屈光檔案,詳細記錄孩子每年的度數,假如有近視的苗頭,就要儘早幹預。
02
保證孩子睡眠充足
睡眠時長不足,眼周肌肉得不到完全的放鬆,會導致角膜屈度改變,眼球軸線拉長,最終形成近視。
03
戶外時光非常重要
2007年美國加州有一個著名的研究報告顯示,如果兒童每周戶外的活動時間可以達到14小時以上,就算父母親有近視,孩子仍然不容易患上近視。這一點得到了很多國家眼科專家的肯定——戶外活動時間越多,孩子近視的可能性就越低。
綜上所述,兒童及青少年可以通過科學用眼、增加戶外活動時間、減少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等方式進行預防、控制和減緩近視度數攀升等問題。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出現視力異常現象,也應該及時帶孩子到正規眼科醫療機構檢查,遵從醫囑進行科學矯正,千萬不要聽信不良機構宣傳,以免孩子的近視度數進一步加深,危害身心健康。
近視科普 · 知是小清單
1、用眼過度後,眼內外肌肉長時間無法放鬆而呈痙攣狀態,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近視。如果不注意用眼衛生、日常作息不規律、過度用眼等,也會使成年人患上近視,且度數同樣會日趨加深。
2、錯誤的用眼方式包括:長時間(超過20分鐘)持續看手機/電腦/書籍,以及用眼距離過近;不喜歡戶外運動,也使眼睛缺少遠眺機會釋放壓力。
3、近視具遺傳傾向,尤其600°以上高度近視。父母均近視的孩子比父母不近視的孩子發生近視的可能性要高4倍。
4、6歲兒童視力即可達成人水準,如孩子喜歡近距離看電視、眯眼或歪頭看東西、揉眼睛,或對拼圖、看書、畫畫等視覺類活動特別不感興趣,家長需予以重視。
5、目前的醫療技術無法治癒近視,如孩子睡眠不足且愛吃糖,則近視程度可能更為嚴重。
6、預防兒童近視最重要的一點是保持戶外活動時間,每天在戶外呆2小時或每周戶外總時長14小時以上,可以顯著預防近視。
對於近視來說,預防的意義永遠大於治療和矯正!
- END -
養育孩子
你還需要了解以下內容
知是有沒有解決您的小問題?
點個「在看」鼓勵鼓勵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