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們總盼望著長大,以為逃離父母的絮叨,擺脫老師的嚴苛,步入社會自力更生就是生活最好的模樣。但漸漸地的,我們才發現,成人的崩潰,往往只在一個瞬間。
一個女孩,連續加班半個月,生日當天終於有機會早點下班回家,坐在網約車上,女孩可能還在籌劃晚上如何放鬆一下疲憊的心,再犒勞犒勞自己的胃,又或許到家第一件事是給父母開個視頻,聽他們講講家裡的趣事。
但因為一條領導臨時喊她回去加班的信息,女孩瞬間崩潰大哭。好不容易放鬆的心情,在那一刻被現實擊得粉碎。她不懂,公司的事務為何如此繁忙,她更不懂,成人的世界為何如此冷漠。小時候,在父母身邊,每次生日都有滿桌子好吃的飯菜,那時的自己是家裡的公主;到了大學,每年生日也會收到不少祝福和禮物,邀上三五好友找個飯館大快朵頤,再去KTV嗨上一個通宵,那是多美好的記憶。可如今終於成為小時候夢想的樣子,背井離鄉遠離父母,逃離學校告別老師,為了自己的夢想努力打拼,卻突然發現記得自己生日的只有銀行和聯通。
「成人的崩潰」這個話題,太多的人擁有發言權,這個女孩的遭遇,也有太多的人感同身受。只是,恰好女孩的這一瞬間被鏡頭捕捉,被放到網上,成為大多數社畜宣洩的出口。
某博上,一家媒體曾發過一段視頻:一個中年男子因為科三掛了,瞬間崩潰,在地上打滾痛哭。視頻配文「這心理素質,還是不要開車了。」評論區瞬間淪陷,有人笑著看熱鬧,有人覺得小題大做,還有人冷嘲熱諷。直到一條熱評出現:「成年人的崩潰並不是突然爆發的,一定是日積月累的結果,你們有沒有想過,這個你們覺得微不足道的挫折,也許是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是啊,所謂崩潰的瞬間,不過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很多人崩潰前一刻,不過是遇到了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一顆突然壞掉燈泡、一趟沒趕上的公交、一碗打翻的泡麵……他們崩潰的並不是這件事本身,而是我都已經這樣了,為何還要在這些小事上與我作對。
成人崩潰的瞬間,網上一搜一大把:實習女銷售地鐵站嘔吐不止,因工作壓力大失聲痛哭;失業男子被趕出家門,衝進派出所大哭;醉酒女子被困灘涂據救援,哭喊生活好難;孩子重病負債纍纍,90後媽媽地鐵站痛哭……
天眼查的官博小妹分享自己的經歷:
今年生日,收到的第一封郵件是公司發的,第二封是扣扣郵箱,第三封是網易嚴選……那天手機收到了密集的商家祝福簡訊,這些簡訊記錄著我在這座城市消費過哪家餐廳、去過哪些超市……當自己期待有誰發來真實的生日祝賀,卻收到這些帶著期待來的商品祝福,天眼妹開始習慣慢慢放棄期待QwQ
每次加班回家,上車的那一刻就是情緒被打開閘口的時候,在這座城市裡,計程車和出租房變成承載我們真實情感的容器。漸漸地,奮鬥、努力成了掩飾孤獨的底色,看到打工人自嘲的段子會發笑,刷到社畜的辛酸經歷能感同身受,如果遇到這種廣告馬上氣到要掐人中……
就連左眼長了麥粒腫,也要糾結要不要請假,當然最後還是因為堅(pin)強(qiong)選擇了硬抗。
成年人遇事,大都會不停的自我暗示,自己不能倒下,更不能輕易認輸。所以許多人沒有崩潰,不過是因為他還處於量變的過程,他所遭遇的挫折還在自己的承受範圍之內。但你能預料你的未來麼?你能確定自己面對下一次的挫敗還能如此灑脫麼?
這段時間網絡爆火的「打工人」,也不過是成年人對自己生活狀態的一種調侃和無賴,「生活裡80%的痛苦來源於打工,但是我知道,如果不打工,就會有100%的痛苦來源於沒錢,所以在打工和沒錢之間,我選擇打工。」「打工可能會少活十年,不打工你一天也活不下去。」這些充滿自嘲意味的語句,卻讓無數人覺得無比的貼切和真實。
龍軍 - 打工行 (民謠版)
04:52來自檸檬觀情感
最後,送大家一曲《打工行》,願所有打工的你,在打工的時候都不會感到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