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一條奔騰的河,翻湧的浪花裡流淌著火熱的激情。
團校因黨而立,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內蒙古自治區團校已經走過70個春夏秋冬,留下了一串串堅實的青春足跡,內蒙古師範大學青年政治學院經歷了20個寒來暑往,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青春樂章。
內蒙古自治區團校70年,內蒙古師範大學青年政治學院20年,是一部勵精圖治的發展史,更是一部匯聚著青春與夢想的奮鬥史!
弦歌不斷七十載 勇立潮頭再出發
1950年4月,在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個春天,作為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建立的第一所團屬院校,內蒙古自治區團校在當時的自治區首府草原紅城——烏蘭浩特正式成立。上世紀50年代內蒙古的各項事業百廢待興,團校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邊學習、邊勞動,克服困難,勤儉建校。1954年,團校遷到塞外青城——呼和浩特,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幹部培訓工作日益強化,為青年幹部成長和凝聚各族青年作出了積極貢獻。改革開放以來,團校以政治學校特有的朝氣,把握時代脈動,在改革大潮中乘勢而上、揚帆遠航。進入新世紀,內蒙古自治區團校、內蒙古師範大學青年政治學院聯袂啟航,始終秉承「德才兼備、德育為先、志存高遠、知行合一」的校訓精神,大力弘揚吃苦耐勞、一往無前的蒙古馬精神,現已發展成為一所集青少年理論研究與師範類專業教育於一體,培養培訓青年工作專門人才和共青團幹部的高等學府。
聚焦主業勤耕耘 團青培訓結碩果
70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團校牢牢把握團校姓黨的根本原則,強化團幹部教育主責主業。學校是「全國團幹部教育培訓基地」「中央團校內蒙古培訓基地」,承擔著我國西北6省區(陝西、山西、青海、甘肅、寧夏、新疆)團幹部培訓、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幹部自主選學課程和全區基層團幹部、少先隊輔導員、青馬骨幹、歷奇素質拓展等各類團青培訓工作。堅持把研究闡釋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作為團校核心工作業務,強化理論研究,成立了內蒙古自治區青年研究會、內蒙古青少年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研究會,各類研究成果多次榮獲團中央、自治區科學研究獎項。目前已建成由200餘名區內外專家、學者組成的團青培訓師資庫,學校多名教師入選團中央和自治區團委青年講師團;建設完成功能完備的團青培訓功能教室、住宿及餐飲配套服務設施,同期培訓接待能力達到300人。學校是首批「全國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全國共10家),依託學校學科優勢成立的內蒙古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是首批「全國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實訓基地」(全國共25家)。70年來,累計培訓各級團幹部23000餘人次。
立德樹人育桃李 春華秋實譜新篇
2000年,踏著新世紀的腳步,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自治區團委和內蒙古師範大學在內蒙古自治區團校的基礎上籌建內蒙古師範大學青年政治學院。2001年,學校開始招收全日制專科生;2009年,開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2015年,開始合作培養碩士研究生。學校不斷強化教學工作中心地位,深化教學改革,規範教學管理,著力培養「基礎實、適應快、能力強、素質高」的應用型人才,合作開設碩士研究生專業2個,開設本科專業12個、專科專業32個,在校生5000餘人,形成了適應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和市場需要的專業群;特別是立足團青工作需要,穩步推進青少年社會工作專業建設,形成了社工類專業專、本、碩兼備的育人體系。推進科研與教學協同發展,學校教師承擔完成各級各類課題296項,發表論文1433篇,出版著作、教材172部。著力服務青年就業創業,以「大學生KAB創業教育基地」為載體,開設青年創業培訓班、KAB創業俱樂部,有效發揮「內蒙古青年創業就業培訓基地」作用。20年來,累計為國家和自治區培養了20000餘名優秀人才。
不忘初心跟黨走 牢記使命建新功
從草原紅城的艱苦創校,到塞外青城的蓬勃發展;從高擎理想火炬的艱辛起步,到踏上新時代薪火相傳的嶄新徵程,內蒙古自治區團校70年的輝煌歷史和內蒙古師範大學青年政治學院20年的日新月異,承載著自治區黨委、政府的親切關懷,刻印著內蒙古共青團的夢想與追求,凝聚著幾代團校人的辛勞和汗水。奮進新時代、踏上新徵程,內蒙古自治區團校、內蒙古師範大學青年政治學院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進一步聚焦團幹部教育主責主業,切實強化「四個服務」,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培養更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向著建設黨在青年工作領域特色鮮明的政治學校的目標努力奮鬥,譜寫青春建功新時代的華彩篇章!